第4章 17-19世纪的西方教育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518.50 KB
- 文档页数:46
斯宾塞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摘要: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文《教育:智育、德育和体育》中,阐述了他最主要的教育思想,概括的说的有四个方面:教育应当明确知识的相对价值、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对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接受知识的规律、教育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培育及惩罚时应采用自然后果的原理、在德智体三育中应当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斯宾塞的主要教育思想提出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但在我国,他的许多观点仍然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有如下几点有益的启示:教育改革应当大力开展学习价值的研究、应当在提高课程功能上下功夫、应当对学生制定差别化的要求、应当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关键词:斯宾塞;教育思想;启示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l820—1903),是英国的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改革家。
1861年5月斯宾塞出版了他的教育著作,书名为《教育:智育、德育和体育》,包含他所写的四篇论文:(1)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智育、(3)德育、(4)体育。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早期,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像闪电一样冲击了美国的大学,他的思想统治了美国大学三十年。
[1]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我国有许多教育专家做了介绍,根据四篇文章进行概括,可以得到四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应当明确知识的相对价值,使教育对象学那些值得学的知识;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对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接受知识的规律,使学生愉快的学习;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培育及惩罚时应该通情达理,应采用自然后果的原理,让儿童在实践中体会对与错,该与不该;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应当科学地设计学校的生活制度,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以下第一部分介绍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第二部分阐述斯宾塞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斯宾塞的教育思想1.1教育应当明确知识的相对价值。
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分析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的教育,认为教育的追求更多的是装饰而不是实用。
西方文学第一章古代文学【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俗喜剧。
【荷马史诗】1古希腊史诗的总称2西方最早的独立文学作品,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3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4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第二章中古文学【教会文学】1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2主要指的是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3体裁有圣经故事、祷告文、赞美诗、梦幻故事、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4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骑士文学】1欧洲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封建主文学2骑士酷爱荣誉,把为自己心爱的贵妇人去冒险并获得胜利视为最大的荣耀,并形成了“骑士精神”。
骑士文学反映了大量的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典雅的爱情”3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4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骑士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其中心在法国北部。
【英雄史诗】1欧洲中世纪各民族的史诗2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人民的口头创作3早期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代表《贝奥武甫》、日耳曼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芬兰的《卡列瓦拉》4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
封建社会的英雄人物,体现了爱国英雄形象,代表作法国的《罗兰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市民文学】1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欧洲中世纪反映市民生活与思想的作品2取材现实,强调“机智”,融讽刺,风趣,现实性于一体3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列那狐传奇》】1寓言讽刺叙事诗,作品以动物寓人2反映城市社会的矛盾冲突3狮子代表君主,狼代表贵族大臣,狐狸是典型的市民阶级4宣扬运用机智与强权周旋的思想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文艺复兴】14——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思想,以世俗的形式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所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西方近代的教育思想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拉特克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学理论的第一个倡导者。
致力于探究“数授之术”开拓教学理论,他的教学合重点在于探讨如何使所有的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教养,是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中心的。
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的奏书《改革学校和社会的建议书》中,自称“教学论者”,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
拉特克关于教学的方法与技术要尊重学科知识的性质,这一观点具有独创性和生命力。
他的自然教学法直接影响了夸美纽斯,并对整个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拉特克所倡导的教学论,是以教学的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
它并非完全不谈教什么(教学内容),但重心是如何教。
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着名的民主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着作的《大教学论》中提出。
代表作有《大教学论》(1632)《母育学校》《泛智学校》《世界图解》。
《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始。
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近代教育之父、系统的教育学之父。
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
夸美纽斯受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对人具有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信心,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获得和谐发展,希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实现教派和民族的平等。
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
他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对实际生活有用;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训练等。
夸美纽斯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在教育史上他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
新的教育理论大多以现代哲学的各种流派作为理论基础,对教育的作用、目的、过程、内容与方法,乃至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进行了新探讨,形成各成体系的教育理论流派。
战后几十年中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理论,依其基本主张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主要的类别。
一、新传统派教育理论3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出现了新传统派教育思潮。
它以反对现代派教育为出发点,直接抨击现代派教育理论、坚决要求恢复传统教育原则的新传统派教育理论,它们包括要素主义(Essentialism)、永恒主义( Perennialism )、新托马斯主义等派别。
1、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要素主义教育理论是新传统派教育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派别。
它强调在民族生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的、永恒不变的、青年人必须学习的文化与知识要素,同时也坚决主张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等仍应是现代教育必须保留并发扬的要素。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与其它一些理论流派不同,它不是某一种哲学理论在教学问题上的表述,也不仅仅是阐述教育的一般的、思辨性的基本原理,它完全立足于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探讨现存教育、教学制度之弊病,阐明教育、教学的理想实施原则、内容与方法,它批评、指责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支柱的现代派教育措施中的种种缺点,而重新论证已为近代传统教育所证实的诸种教育原理,并使其与当代需要相适合。
要素主义的核心人物、美国教育家巴格莱(William Chandler Bagley 1874-1946),19世纪末做过公立学校和师范学校教师,有丰富的教育经验。
1917年后,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教授。
本世纪20、30年代他出版过《教育过程》、《教学概论》等书。
在这些著作中,表述了重视传授系统知识和重视发展智力的基本观点。
要素主义教育的几项基本要求:重建严格的学术标准,加强对学生的严格训练;教育过程的核心应是吸收预先规定的教材,必须重新考虑学科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建立;开展天才教育;重申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
第一章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第一部分考试大纲一、教育学的历史(一)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于演化(二)教育学独立的条件与标志(三)17-19世纪主要的教育思潮: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自然主义教育与国家主义教育(四)20世纪教育学的主要流派:1. 实验教育学;2. 文化教育学;3. 实用主义教育学;4. 制度教育学;5.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6. 批判教育学二、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注重观点及其理论依据(二)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教育学研究中的事实与价值、逻辑与历史、一元与多元等问题。
(三)教育学的科学性康德与赫尔巴特的贡献;实验教育学与文化教育学的论争;奥康纳与赫斯特的论争;马克思主义教育者的观点。
(四)教育学的本土化赫尔巴特的“普遍妥当教育学”;乌申斯基的“文化适应原则”;狄尔泰对赫尔巴特“普遍妥当教育学”的批判;“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问题。
(五)教育学的实践性教育学的实践性问题实质上是教育学的学术性与实践性的关系问题。
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一)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二)教育学研究学科的扩展(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四)教育学的分化与综合(五)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六)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四、教育学的元研究与元理论(一)元研究(二)教育学的元研究(三)教育学的元理论(四)教育学元研究的多学科视野第二部分复习指南一、教育学的历史(一)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于演化英语国家:pedagogy;法语国家:pedagogie;德语国家:padagogic;希腊语:pedagogue(教仆);E19C英语国家:education, educology(二)教育学独立的条件与标志1. 教育学独立的条件(1) 历史上前教育时期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
(2) 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3) 近代以来科学分门别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