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各国的设计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4.60 MB
- 文档页数:37
世界现代设计史整理。
除了世界现代设计部分。
保证内容最全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框架】一:手工设计及向工业设计过渡时期—设计思想萌芽(至19世纪初)(1)18世纪前的手工艺时代(2)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二:机械的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思想发展(至20世纪初)(1)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重点)(2)国际现代主义和包豪斯(重点)(3)美国设计的兴起三:高度机械化时代—设计思想的成熟 (至20世纪50年代)四:自动化全球时代—设计思想和体系全面发展(至今)(1)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设计(2)美国工业设计(3)日本工业设计【设计风格大事年】〖设计萌芽以前〗中世纪: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镶嵌为特色"罗马式" 以圆屋顶,弧形拱门和厚墙为特点的基督教堂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 "静穆的伟大,单纯的崇高"16世纪"文艺复兴" 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理想17世纪"巴洛克" 追求不规则形式,起伏的线条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装饰为特点。
18世纪"洛可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是居住环境19世纪初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设计萌芽后至少分七个阶段〗1850-1900 工艺美术运动1890-1905 新艺术运动1900-1930 机械美学运动1925-1939 装饰艺术派1935-1955 商业主义风格1955-1975 多样化时期:波普pop;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微电子风格1975-至今当代风格【知识点汇集】※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
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第一讲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1.“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设计的开端)2.“新艺术”运动(法国,19世纪末开始,承上启下)3.“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尝试)4.“现代主义设计”运动(20世纪20年代开始,20世纪设计的核心)5.“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二战后兴起,20世纪50——70年代风行,是现代主义设计在战后的发展)6.设计多元化格局(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二讲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本讲主要内容:一、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风格、意义及其影响二、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与“水晶宫”三、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一、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概念、意义及其影响1、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设计产品的工业化批量生产,造成了设计水准的下降,设计上艺术与技术分离的局面。
这场运动的契机是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运动的主要奠基人是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这场运动的风格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2、“工艺美术”运动风格(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功能。
(三)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
(四)主张诚实的、诚恳的设计,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
3、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及其影响(一)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开始,范围扩展到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其设计风格涉及到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品设计等方方面面。
工业革命后到一战之间的设计运动:水晶宫博览会: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次世博会工艺美术运动:英拉斯金莫里斯红屋新艺术运动:法地铁风格比利时鞭线米拉公寓芝加哥学派:美国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格拉斯哥学派:苏格兰麦金托什高直靠背椅维也纳分离派:奥地利分离派会馆德意志制造联盟:穆特修斯贝伦斯威尔德各国设计之父莫里斯:英国威尔德:比利时欧洲大陆的莫里斯贝伦斯:德国罗维:美国第一节工艺美术运动一、水晶宫博览会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由于博览会是在“水晶宫”展览馆中举行的,故称之为“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这次博览会在工业设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一方面较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从反面刺激了设计的改革。
举办这次博览会的目的既是为了炫耀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伟大成就,也是试图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以制止对于旧有风格无节制的模仿。
约瑟夫•帕克斯顿爵士(Sir Joseph Paxton,1801-1865)设计了水晶宫展览大厅水晶宫: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的会场,是园艺家帕克斯顿设计的,他采用装配温室的方法建成了庞大的“水晶宫”玻璃铁架结构。
在整座建筑中,只用了铁、木、玻璃三种材料,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完全体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特色。
“水晶宫”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是指向未来的一个标志,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属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并采用了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
水晶宫在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1、定义:在1880--1910年间,莫里斯的理论与实践在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纷纷效仿,进行设计的革新,形成了一个设计革命的高潮,这就是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
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主要人物:A奥古斯特•帕金(Augustus W.N.Pugin,1812-1852)B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拉斯金的设计思想1)师承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而不是盲目地抄袭旧有的样式。
第四讲: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探求新建筑运动一. 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自由竞争向垄断发展,以德、法、英、美为代表竞争加剧,工农业及科技发展迅速,炼钢法得到广泛运用,促进了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发展;开始开采石油;迅速电气化,新陈代谢加快。
理想主义衰退,实用主义流行。
古典永恒的范例被抛弃,大量住宅和公建开始探索新的建筑形式,经济、实用、简洁。
摸索阶段,没形成系统理论,但为以后的建筑革命打下了基础。
二.钢筋混凝土1842年英国发明了波特兰水泥(人工水泥)水泥先后用于基础、梁柱填充、楼板。
钢筋混凝土的启示---铁丝花盆,钢筋混凝土水坝,钢筋水泥船1890年后钢筋混凝土得到广泛运用(法国、美国)。
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1903)法国建筑师贝瑞(Auguste Perret)柯布西埃的老师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墙板,构造清晰装饰只做在墙板表面,汽车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面积玻璃窗钢筋混凝土结构还用于飞船库、无梁楼盖仓库、桥梁等。
三.探求新建筑活动1. 先驱者辛克尔(Schinkel 德国)---简化建筑散帕尔(Semper 德国)---著书立说,鼓吹手段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功能。
拉布鲁斯特(Labrouste 法国)---大胆运用新材料,简化建筑2.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主张: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制造产品, 提倡艺术与手工艺结合,追求自然的效果代表人物:1. John Ruskin2. William Morris品作: 红屋 Red house (Philip Webb)特点:a.自内而外设计; b.不加装饰,表现材料的自然质感;c. 将功能,材料,造型结合影响:对后来的新建筑运动有影响, 但其反对工业化是不可推广的3.新艺术运动 (Art Nouveau)创始人: Henry Van de Velde代表人物: Victor Horta, 德国青年风格派,英国Mackintosh, 西班牙Gaudi品作: 布鲁赛尔都灵路12号住宅(Victor Horta)埃尔维拉照相馆路德维西展览馆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米拉公寓特征: 自然装饰题材, 大量运用铁花, 建筑外观简洁主张: 反对历史式样,创造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装饰方法但局限与装饰形式,并未解决建筑与工业技术结合的问题维也那学派与分离派主张:新结构和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建筑用简洁的造型代表人物: Otto Wagner, J.C.Hoffmann等品作: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分离派会馆Adolf Loosv 装饰就是罪恶建筑以实用与舒适为主, 不依外加装饰而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品作: Steiner House荷兰与芬兰的探索建筑师: H.P.Berlage Eliel Saarinen品作: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赫尔辛基火车站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1883-1893)贡献: 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创始人: 工程师 Willianm Le Baron Jenney作品: First Leiter BuildingMonadnock BuildingReliance buildingC.P.S.Department Store著名建筑师:Louis Henry Sullivan观点:形式随从功能;高层建筑功能与造型特点(Pg42)芝加哥学派的作用(Pg43 第二段):1.强调功能,结构和形式都要为功能服务2.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作用3.艺术反映新技术,立面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精神1893年芝加哥举办的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全面复活折衷主义风格,新建筑思潮受到重创。
试论西方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装饰动机及形式的变迁作者:刘敏来源:《设计》2013年第11期摘要:装饰是设计活动中不可分离的构成要素和内容,本文沿着西方现代设计发展脉络梳理和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流派和风格的装饰动机与形式,并分析和总结了其变迁的内在原因,以助于更清晰的认识当下设计发展的动态和趋向,找到与时代气息相契合的装饰理念和手法。
关键词:现代设计装饰设计风格变迁起始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以大工业时代为背景的情况下变化和发展的现代设计历经18世纪末和19世纪的萌起、20世纪的发展和成熟进入21世纪多元化的发展。
装饰自人类之初就存在于创造活动中,在现代设计时期装饰更是设计活动中不可分离的构成要素和内容,它以形式美的审美特质,激发人类爱美的欲望和对审美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现代设计实践和设计理念中装饰动机和形式的变化,表现为一种螺旋式的轮回。
一、自然主义装饰动机——现代设计萌芽期西方现代设计萌芽期,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其设计理念中都强调了设计的形式美,通过装饰赋予设计生命活力,进而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情趣。
工艺美术运动的发起者莫里斯曾在1880年发表的《生活之美》说过:“不要在你的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是认为并不美的东西。
”表明工艺美术运动虽然主张设计的诚恳,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但亦重视设计的形式美感,手法上推崇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形式的装饰,特别是日本式的平面装饰特征,采用了大量的卷草、花卉、鸟类等为装饰的动机。
工艺美术运动自然主义的装饰风格在染织品设计中的表现尤为突出,莫里斯本人最热心于纺织品的纹样设计,其设计图案往往采用植物的枝蔓和花卉为动机,枝条中有小鸟歌唱,充满浪漫的自然主义气息,其追随者莫顿·阿比延续了这种自然主义装饰动机,自己开设染织工场,生产各种地毯和挂毯,称为“汉姆史密斯式”。
其次在书籍装帧、陶瓷设计、家具设计中都有体现。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国际设计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
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
这场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次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主要特征:(1)强调手工艺,反对工业化。
(2)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
(3)倡导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
(4)装饰上受东方风格影响,尤其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装饰风格与浮世绘的影响。
(5)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
新艺术运动在风格上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在奥地利称之为“维也纳分离派”。
但各国在设计上追求创新、探索和开拓新的艺术精神是一致的。
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在风格上比较倾向于艺术性,强调装饰的形式美感;而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则倾向于实用美术,强调理性的结构和功能美。
所以准确的说,新艺术运动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种风格。
(一)法国的新艺术运动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新艺术”本是巴黎一家商店的名称,由出版商萨穆尔·宾于1895年12月创立,是在仿效威廉·莫里斯设计事务所的基础上开设的,取名“新艺术画廊”。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的发展主要有两个中心:巴黎和南锡。
南锡主要集中在家具设计上,而巴黎则包罗万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家具、建筑、室内、平面设计等。
1、巴黎的“新艺术运动”巴黎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艺术和设计的中心之一,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后,世界博览会的中心转移到了法国巴黎。
1889年世界世界博览会的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由工程师埃菲尔(G.Eiffel)设计,塔高328米,全为铁架结构,内部有四部水利升降机,代表了当时工业化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