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腈(抑制了的)MSDS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2
丙烯腈安全资料表MSDS标识中文名:丙烯腈(抑制了的),乙烯基氰英文名:acrylonitrile;cyanoethylene分子式:C3H3N分子量:53.06CAS号:107-13-1危规号:32162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液体,有桃仁的气味。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83.6沸点(℃):77.3相对密度(水=1):0.81临界温度(℃):246临界压力(MPa): 3.5相对密度(空气=1): 1.83燃烧热(KJ/mol):1757.7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13.33(22.8℃)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闪点(℃):-5聚合危害:聚合爆炸下限(%):2.8稳定性:稳定爆炸上限(%):28.0最大爆炸压力(MPa):引燃温度(℃):48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
与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溴反应剧烈。
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特殊防护服,在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必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毒性接触限值: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表现育氢氰酸相似。
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
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乏力、意识朦胧及口唇紫绀等。
眼结膜及鼻、咽部充血。
重者除上述症状加重之外,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抽搐、昏迷。
液体污染皮肤,可致皮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和水疱。
慢性中毒:尚无定论。
长期接触,部分工人出现神衰综合征低血压等。
对肝脏影响未肯定。
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
丙烯腈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ESH资料班标识中文名:丙烯腈英文名:acrylonitrile;cyanoethylene分子式:C3H3N 分子量:53.06 CAS 号:107 —13 —1危规号:32162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液体,有桃仁的气味。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C):—83.6沸点(C):77.3相对密度(水= 1):0.81临界温度(C):246临界压力(MPa): 3.5相对密度(空气= 1):1.83燃烧热(KJ/mol):1757.7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13.33 (22.8C)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闪点(C):—5聚合危害:聚合爆炸下限(%): 2.8稳定性:稳定爆炸上限(%): 28.0最大爆炸压力(MPa):引燃温度(C):48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
与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漠反应剧烈。
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特殊防护服,在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必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毒性接触限值: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表现育氢氰酸相似。
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
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乏力、意识朦胧及口唇紫绀等。
眼结膜及鼻、咽部充血。
重者除上述症状加重之外,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抽搐、昏迷。
液体污染皮肤,可致皮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和水泡。
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烯腈化学品英文名:AcrylonitrileCAS:107-13-1分子式:C3H3N分子量:53.06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损伤。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吸入会中毒。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可能致癌。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经口毒性类别3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皮肤致敏物类别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3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致癌性类别1B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01吞咽会中毒H311皮肤接触会中毒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8造成严重眼损伤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31吸入会中毒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H350可能致癌H411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01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丙烯腈安全技术说明书1.丙烯腈;乙烯基氰;氰(代)乙烯产品标识中文名:丙烯腈;乙烯基氰;氰(代)乙烯英文名:Acrylonitrile;Cyanoethylene分子式:C3H3N结构式:分子量:53.062.CAS号:107-13-1RTECS号:AT5250000UN联合国编号:1093危险货物编号: 32162IMDG规则页码:31733.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桃仁气味。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聚丙烯腈、丁腈橡胶、染料、合成树脂、医药等。
熔点:-83.6沸点:77.3相对密度(水=1):0.81相对密度(空气=1):1.83饱和蒸汽压(kPa):13.33/22.8℃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246临界压力(MPa):3.5燃烧热(kj/mol):1757.74.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光照、接触空气。
的条件:燃烧性:易燃建规火险甲分级:闪点-5(℃):自燃温度480(℃):爆炸下限2.8(V%):爆炸上限28.0(V%):5.危险特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性: 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能发生 禁忌物: 强氧化剂、碱类、酸类。
6.灭火方法: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消防器具(包括SCBA)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护。
若不小心接触,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
能发生没有预兆的自反应,阻塞安全阀,导致容器爆炸。
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使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若冷却水流不起作用(排放音量、音调升高,罐体变色或有任何变形的迹象),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丙烯腈(乙烯基氰)安全技术说明书标识中文名:丙烯腈(抑制了的),乙烯基氰英文名:acrylonitrile;cyanoethylene 分子式:C3H3N 分子量:53.06 CAS号:107-13-1危规号:32162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液体,有桃仁的气味。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83.6 沸点(℃):77.3 相对密度(水=1):0.81临界温度(℃):246 临界压力(MPa):3.5 相对密度(空气=1):1.83燃烧热(KJ/mol):1757.7 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13.33(22.8℃)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闪点(℃):-5 聚合危害:聚合爆炸下限(%):2.8 稳定性:稳定爆炸上限(%):28.0 最大爆炸压力(MPa):引燃温度(℃):480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
与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溴反应剧烈。
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特殊防护服,在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必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2mg/m3苏联MAC:0.5mg/m3美国TWA:OSHA 2ppm,4.3mg/m3;ACGIH 2ppm,4.3mg/m3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急性毒性:属高毒类 LD50:78~93A1 250mg/kg(兔经皮) LC50:无资料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表现与氢氰酸相似。
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
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乏力、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胸闷、手足麻木、意识蒙胧及口唇紫绀等。
丙烯腈(Acrylonitrile)MSDS1. 概述本文档是关于丙烯腈(Acrylonitrile)的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
丙烯腈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塑料和橡胶的制造过程中。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提供有关丙烯腈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健康和安全信息以及急救措施等相关信息。
2. 物理和化学性质•分子式:C3H3N•分子量:53.06 g/mol•外观:无色液体•沸点:77.3°C•密度:0.81 g/cm³•溶解性:可溶于水、醇类和醚类溶剂3. 健康和安全信息3.1 暴露限制•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 (OSHA) 推荐的允许接触浓度 (PEL):2 ppm (时间加权平均值);10 ppm (短期暴露限值)•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 (NIOSH) 推荐的允许接触浓度 (REL):2 ppm (时间加权平均值);10 ppm (短期暴露限值)3.2 健康效应丙烯腈具有刺激性和对人体有害的特性。
以下是可能的健康影响: - 吸入:吸入丙烯腈的蒸汽可能引起眼睛、鼻子、喉咙和呼吸系统的刺激,并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
- 食入:食入丙烯腈可能引起胃痛、恶心、呕吐和腹泻。
- 皮肤接触:接触丙烯腈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红肿和疼痛。
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和龟裂。
- 眼睛接触:丙烯腈接触眼睛可能导致眼部刺激、疼痛、红肿和流泪。
3.3 环境影响丙烯腈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
在大量泄漏或错误处置的情况下,可能对水体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4. 急救措施在使用丙烯腈过程中,如果发生事故或暴露,以下是一些紧急处理措施: - 吸入:将受害者迅速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
呼吸困难持续时,寻求医疗帮助。
- 食入:如果意外食入丙烯腈,请立即向医生寻求协助。
- 皮肤接触:立即将受污染的衣物脱下,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
如有刺激或不适,寻求医疗帮助。
-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取出隐形眼镜(如果佩戴)。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丙烯腈;氰乙烯;乙烯基氰化学品英文名:Acrylonitrile,Cyanoethylene,Vinylcyanide生产企业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丙烯腈107-13-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表现与氢氰酸相似。
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
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乏力、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胸闷、手足麻木、意识蒙胧及口唇紫绀等。
眼结膜及鼻、咽部充血。
重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抽搐、昏迷。
液体污染皮肤,可致皮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
慢性中毒:尚无定论。
长期接触,部分工人出现神衰综合征,低血压等。
对肝脏影响未肯定。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高毒,为可疑致癌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
与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溴反应剧烈。
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特殊防护服,在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丙烯腈(抑制了的)物质安全数据表
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 主要成分丙烯腈(抑制了的)
中文名称2 乙烯基氰含量≥99%
英文名称2 cyanoethylene 熔点(℃) -83.6 沸点(℃) 77.3 CAS No. 107-13-1 相对密度0.81 (水=1) 1.83 (空气=1)
分子式C3H3N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57-93)中,该物质属第四类B
级有机剧毒品
分子量53.06 饱和蒸气压13.33(22.8℃) (kPa)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桃仁气味。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聚丙烯腈、丁腈橡胶、染料、合成树脂、医药等。
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
本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
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
急性中
毒表现与氢氰酸相似。
急性中毒:以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
道和眼部刺激症状。
轻度中毒有头晕、
头痛、乏力、上腹部不适、恶心、呕
吐、胸闷、手足麻木、意识蒙胧及口
唇紫绀等。
眼结膜及鼻、咽部充血。
重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四肢阵
发性强直抽搐、昏迷。
液体污染皮肤,
可致皮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或水
疱。
慢性中毒:尚无定论。
长期接触,
部分工人出现神衰综合征,低血压等。
对肝脏影响未肯定。
防
护
措
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
设备。
呼吸系统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
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
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
染。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高毒,为可疑致癌物。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
彻底清洗。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
备用。
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
作业人员
应学会自救互救。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
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
分钟。
就医。
消
防
措
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
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
与
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溴反应剧烈。
在
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
洗。
就医。
燃烧产物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
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
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
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吸
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灭火方法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1:5000高锰酸
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稳定剂。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26℃。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职业接触限值(mg/m3) 毒理学资料
运
输
信
息危规号:32162 UN编号:1093
MAC
LD50:78mg/kg(大鼠经
口);250mg/kg(兔经
皮)LC50:无资料包装类别:O51 包装标志:
PC-TWA
包装
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PC-STEL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