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将五义士从容就义与大中丞仓皇逃命作比。五义士临难时“意气扬 扬”,痛骂中丞“谈笑以死”。而大中丞由于慑于群众斗争的威力,竟“匿于 溷藩”,狼狈丑态暴露无遗。通过对比,五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 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令人肃然起敬。
(5)将五人义举与变节易志者相比。当魏忠贤执掌要职,出身平民的五 人,却能“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而那些经受诗书之训的缙绅,在阉党的淫 威之下,却改变自己的节操。以此对比,反衬出五人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的高风亮节。
7.读了《五人墓碑记》后,我们对“义”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 提示观点一:要大力提倡志士仁人的大“义”。《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因激
于“义”而挺身赴难,体现了千百年来志士仁人的品格,也是中华民族提倡的 优秀传统。
观点二:要学习并伸张“正义”。如张溥笔之所触的那些人,对待“义”是义不 容辞的,“郡之贤士大夫”因重“义”而厚葬五人是义,苏州民众为伸“义”而举行
1.文章开头先概述五义士牺牲的原因,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纲挈领,总领全文。 五义士的精神核心是“义”,
全文记叙、议论、抒情紧扣 “义”字展开。
夫五人之死,去
夫:句首发语词,无义。之:的。 去:距,距离。
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 墓:名—动,修墓。 而:表并列。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这里。
固: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
如哉?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 何如:怎么样 是以:即“以是” 以:因为
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忠义:忠心义行 得以:能够
暴:显露,表彰。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 赠谥褒美:追授的谥号美好而光荣
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 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
斯:这 固:实在 遇: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