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团泽中学目标教学备课教案教师李吉勇科目语文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情景导入 1.初读课文2.抓住特征指导分析 2.分析石榴的特征3.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3.领会文章的中心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二、抓住特征。
分析课文四、本课小结《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五、板书设计参考石榴郭沫若枝干叶片花果实子粒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教学步骤(第2课时)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阅读课外材料 1.通过阅读来体会抓住事物特征,寄情于景的写法2.指导学生写作 2.学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抒情散文二、写作练习三、本课小结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课总结1942年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救国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反动论调,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敌,苟且偷生;而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
在此背景下,郭沫若写了这篇文章,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1.阅读郭沫若的诗歌、戏剧等著作。
2.从《石榴》一文看郭沫若其人。
教学探讨与反思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学生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课文教学难点和重点可采用练习和点拨的方法,采用辐射阅读的方法予以突破。
参考答案一、略二、1.柔媚2.妍艳3.陆离4.茄三、1.A 2.B 3.C四、略五、1.拟人、反问(仿写略) 2.设问、拟人、比喻、反问(仿写略)六、(一)1.对比的写法。
点出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总领全文。
苏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6课石榴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石榴》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文章,文章介绍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品尝石榴的过程。
本文虽然不是出自名家手笔,但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精当的比喻和拟人流露着作者的情感,读来饶有趣味,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由于此文编排于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是本册唯一一篇状物类文章,因此对作者表达特点的体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领悟写法应该是本文学习的价值所在。
对于刚刚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的能力应该具备,但对于文中一些多音字容易出现误读,需要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和学习实践。
在内容理解方面,学生能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孩子能理清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但对于作者情感的体悟、写作手法的运用、观察事物的方法等等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二、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书中注音和字典,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初步体会用比喻、拟人的写法能够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3.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上课时带一本字典。
老师:课前谈话需要的物品,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巧借报纸,激发兴趣1.共读报纸(1)出示刊登石榴园广告的报纸选段。
(2)借助报纸内容理解“驰名中外”,朗读课文开头。
2.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认读二类字“榴”。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1.检查预习(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2)随机出示含有生词的句子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随机指导学生确定多音字读音的方法,查字典明确文中容易误读的多音字的字音。
(4)随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甚”和“至”。
2.理清文脉(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2)理解第4自然段的大意。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
《石榴》教学实录及评析圩塘小学王丽娟一、巧借报纸,激发兴趣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石榴的王国。
抬起手,跟王老师一起来写写今天要学的课题。
(生跟老师写)榴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二声,在这个词当中要读轻声,咱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石榴。
生:(齐)石榴。
师:读得真好。
现在呀,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
瞧,枣庄的人民都把广告登到了报纸上,老师在读报纸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枣庄石榴园有石榴树五百三十余万株,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大的石榴园,被誉为——生:中国第一,世界少有。
师:因此,它闻名海内外。
读了报纸上这段话,相信第一小节中的“驰名中外”这个词你一定读懂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老师想听听谁读出了那石榴园名声很大。
(生齐读课文第一小节)点评:“善使者,功半成。
”这节课的导入很值得玩味。
第一,老师开门见山,直接揭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利用课题资源,落实识字、写字。
第三,引进报纸资料,既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又理解了课文中的新词。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师:这滋味独特的石榴,究竟是怎么长成的呢?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听清了,这遍读课文,王老师要求大家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流利。
用自己的速度去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再次读课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发现了,课文的第二、第三两个小节就是在写石榴的——生:生长过程。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过程吗?别着急,这次王老师还要比一比,看看谁能说得最简洁。
给点提示,只要你说清,这是在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就可以了。
同桌之间赶快讨论讨论,看看谁的速度最快。
(生讨论)师:谁来说说?请你上来好吗?你一边说呀,王老师一边配合你,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生:先是春天,石榴抽出了新的枝条。
师:(指导书写“抽”字)她刚刚说抽出了新的枝条,王老师可以说得更简洁,那就是抽枝。
春天,仅仅是抽枝吗?有补充吗?生:还长出了新的嫩绿的叶子。
师:看看老师黑板上这样的规律,能说得更简洁吗?生:长出了叶子。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石榴》导学案课堂教学实录教案反思《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石榴》导学案课堂教学实录教案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石榴》导学案课堂教学实录教案第5课时《石榴》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品位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的诗文名句。
课堂学习一、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
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诗文名句来?(引入新课)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2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
听读、勾画3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石榴的可爱之处,及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及主题。
朗读,思考,交流4 组织评价交流、评价教学反思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问题创设: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师示例:(略)朗读课文,品味语言2 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教学反思三、语文活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布置任务:课后练习三练习、交流教学反思课后学习: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
【反思】《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石榴果的成熟过程和它的味道特点,并引导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种水果。
《石榴》教学案附板书设计:春天 叶 夏天花 秋天 果四、课堂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和外形、味道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喜欢石榴、热爱家乡的感情。
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附板书设计:春抽枝、长叶石榴夏开花秋结果(颜色、形状、味道)《石榴》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五册《石榴》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生:石榴师:谁能介绍一下石榴的样子或者是味道呢?生1:圆圆的生2:圆圆的,咧开了嘴生3:酸酸的,还有点甜师:想不想更多地了解石榴?这节课我们就去枣庄的石榴园看一看那里的石榴。
生:齐读课题师:出示谜语生:齐说----石榴师:向学生介绍石榴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师:想一想文中讲了哪儿的石榴?讲了石榴的什么?。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者同学,还可以查字典。
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特别认真,生词会读了吗?生:会读了师:出示小黑板石榴、剥开、活泼、急切、咧开嘴喜讯、甚至、扒开、张望、甜津津师:先自已读一读试试。
生:自由读生1:读词语生2:读词语生:开火车读生词,读对了学生跟读一遍。
师:会读了,还要弄懂词义师:谁来说说“喜讯”是什么意思?生:喜讯就是好的消息,好的事儿师:谁给“仿佛”找个近义词?生1:好像生2 :犹如生3:宛如师:“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生1:有名生2:中外闻名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师:词同学们都会读了,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相信这一师遍你一定会有收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生1:学生读课文生2:学生读课文生3:学生读课文师:谁来告诉老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石榴驰名中外,。
生2:我知道石榴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生3:我知道石榴果实很好吃。
师:这些同学真了不起,自已读书就知道了这么多。
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石榴》教学实录(苏教版三年级上)第一篇: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石榴》教学实录(苏教版三年级上) 《石榴》教学实录读中理解:石榴的生长顺序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石榴》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并了解了课文的大意。
今天,我们将课堂搬到了这个大舞台上,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们要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要争取把课文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来,好吗?生好!师:请大家打开书,小声的快速读读课文,想一想,这些填空你能填出来吗?师出示: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长出了()。
到了(),()谢了,树上便结出了()。
生自由读书,喧读边思考老师出示的习题。
指生填空。
师把空内的文字补充完整。
师: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读了这个填空,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石榴的生长顺序: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二、读中悟情:叶的生机,花的热闹,果的可爱。
研读叶师:下面,让我们跟随着季节的变换一起去欣赏石榴吧!师:春天,我们走进石榴园,看到了什么,谁来读?生读描写春天石榴的文字。
师:老师注意到你特别强调了“抽出、长出”,为什么要这样读呢?生:我觉得这几个词写出了石榴长得特别快。
师:你再来读一读“慢慢”看能从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石榴树的生机勃勃。
师:是啊,新枝嫩叶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里长得多快呀!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也想读吗?试试看!生再读。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你读出了新生的感觉。
真好!研读花:师:石榴树的枝叶长呀长,长到郁郁葱葱时,夏天就到了。
在这个火热的季节里,石榴开花了。
石榴花什么样呢?自己读一读吧。
生读描写花的部分。
师:你喜欢这夏天绽放的石榴花吗?说说看,什么地方让你特别喜欢?生:我喜欢这火红的花,因为这鲜艳夺目的色彩好像把人们的心都给点燃了。
生:我喜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枝头的石榴花:因为他们争先恐后,竞相开放,像是在比赛呢!师:说的多好啊,你还喜欢呢?生:我喜欢小喇叭,鼓着劲儿吹:我从这里感受到石榴花好可爱。
三(上)第五单元《石榴》教学案附板书设计: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四、课堂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和外形、味道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喜欢石榴、热爱家乡的感情。
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附板书设计:春抽枝、长叶石榴夏开花秋结果(颜色、形状、味道)《石榴》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五册《石榴》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生:石榴师:谁能介绍一下石榴的样子或者是味道呢?生1:圆圆的生2:圆圆的,咧开了嘴生3:酸酸的,还有点甜师:想不想更多地了解石榴?这节课我们就去枣庄的石榴园看一看那里的石榴。
生:齐读课题师:出示谜语生:齐说----石榴师:向学生介绍石榴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师:想一想文中讲了哪儿的石榴?讲了石榴的什么?。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者同学,还可以查字典。
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特别认真,生词会读了吗?生:会读了师:出示小黑板石榴、剥开、活泼、急切、咧开嘴喜讯、甚至、扒开、张望、甜津津师:先自已读一读试试。
生:自由读生1:读词语生2:读词语生:开火车读生词,读对了学生跟读一遍。
师:会读了,还要弄懂词义师:谁来说说“喜讯”是什么意思?生:喜讯就是好的消息,好的事儿师:谁给“仿佛”找个近义词?生1:好像生2 :犹如生3:宛如师:“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生1:有名生2:中外闻名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师:词同学们都会读了,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相信这一师遍你一定会有收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生1:学生读课文生2:学生读课文生3:学生读课文师:谁来告诉老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石榴驰名中外,。
生2:我知道石榴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生3:我知道石榴果实很好吃。
《石榴》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三、课前准备自制的石榴花、课件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生:石榴)谁能介绍一下石榴的样子或者是味道呢?(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想不想更多地了解石榴?这节课我们就去枣庄的石榴园看一看那里的石榴。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者同学,还可以查字典。
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生字词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特别认真,生词会读了吗?(生:会读了)[出示课件]石榴、剥开、活泼、急切、咧开嘴喜讯、甚至、扒开、张望、甜津津师:先自已读一读试试。
学生开火车读生词,读对了学生跟读一遍。
(出现错误及时纠正)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师:生词同学们都会读了,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相信这一遍你一定会有收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生: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把书捧好,认真听,听完别忘了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师:谁来告诉老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读书结果师:这些同学真了不起,自已读书就知道了这么多。
同学们你们听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了,小鸟在枝头歌唱,石榴树也被春姑娘唤醒了,春天的石榴树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同桌先交流一下。
(播放音乐)生汇报交流结果(长叶、抽枝、发芽)师:枣庄的石榴也这样吗?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学习生字1、学习生字:佛、讯、甚、甜2、师范写、生书空3、临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看,小作者的家乡在——(生接读),那里有——(生接读)的石榴园。
《石榴》教学实录(附评析)一、谜语导入,初识石榴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一张脸儿圆鼓鼓,挂在枝头红扑扑,天生乐观笑破肚,漏出颗颗玛瑙珠。
生:石榴。
师:猜对了,就是石榴,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生同写。
师:同学们注意“榴”,木字旁,右边是留下的留,留点什么呢?这个点不能丢,真有趣,留下的竟然是刀和田。
这个字记住了吗?一边说,一边自己写一写。
生边说边写。
师: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很准确,榴,单独读二声,当他和石组成词语的时候就要读轻声。
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石榴王国,近距离地去了解它。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读音,读通句子,如果有读不准或者不好读的就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石榴呀?生自由读课文。
1.学习词语,扫清障碍。
师:生字读准了吗?我来考考大家。
师出示:酸溜溜甜津津生读师:这两个词有什么特点?生:它们都是叠词。
师: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生:胖乎乎生:懒洋洋生:红通通师:看来大家平时很注意积累。
再来看这三个词语,谁想读?出示:火红青中带黄红白相间师:读了这三个词你有什么发现?生:这三个词都是写颜色的。
师:还能说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吗?生:金黄生:紫盈盈生:五颜六色师:看,这样分类积累,就会积累更多的词语。
大家对字词掌握得真不错。
2.整体感知,再识石榴。
师:谁来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石榴?生: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叶、花、果。
三、细读品赏,悟情体验1.以画促读,深入文本。
师:同学们已初步感悟了文章内容。
先来赏赏叶和花吧!谁来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
师:结合这段话,老师特意做了一幅画。
师出示石榴花的图画(花的数量不多)。
师:你们认为我画得好不好啊?生:我觉得老师画得挺好的,花的形状真得很像喇叭的样子。
生:我觉得老师的颜色用的好,石榴花火红火红的。
师:感谢同学们的表扬,不过先不要急着下结论,再来读读这一段,仔细读,结合着具体的词语和句子想一想,再做判定。
《石榴》教学实录一《石榴》教学实录一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381石榴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本10个生字。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三、前准备自制的石榴花、四、教学时间2时第一时一、导入新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了?(生:石榴)谁能介绍一下石榴的样子或者是味道呢?(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想不想更多地了解石榴?这节我们就去枣庄的石榴园看一看那里的石榴。
齐读题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者同学,还可以查字典。
学生自由读。
(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生字词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特别认真,生词会读了吗?(生:会读了)[出示]石榴、剥开、活泼、急切、咧开嘴喜讯、甚至、扒开、张望、甜津津师:先自已读一读试试。
学生开火车读生词,读对了学生跟读一遍。
(出现错误及时纠正)三、精读,整体感悟师:生词同学们都会读了,我们再读一遍,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相信这一遍你一定会有收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生:学生分段读(其他同学把书捧好,认真听,听完别忘了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师:谁告诉老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读书结果师:这些同学真了不起,自已读书就知道了这么多。
同学们你们听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了,小鸟在枝头歌唱,石榴树也被春姑娘唤醒了,春天的石榴树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同桌先交流一下。
(播放音乐)生汇报交流结果(长叶、抽枝、发芽)师:枣庄的石榴也这样吗?我们下节学习。
四、学习生字1、学习生字:佛、讯、甚、甜2、师范写、生书空3、临写第二时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看,小作者的家乡在——(生接读),那里有——(生接读)的石榴园。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作者:唐文国王兰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1年第08期一、导入检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石榴》。
(生齐读课题)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小作者浏览了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并且精读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
告诉老师,学得怎样?生:(很自信地)学得很好。
师:真自信,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这样,要相信自己做得好。
记住了吗?生:记住了。
[点评]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
学生有了自信心,不敢做的事敢做了,做不好的事做好了。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如何养成?就要靠平时多多训练,多多培养。
师: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上台来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读的,自己上来吧。
(三位学生抢着跑上了讲台)师:由于自信,这三位同学抢占了先机。
谁读到什么地方,你们自己分配一下吧。
分好了就开始读。
(三位同学相互协商,分配好自己读课文的哪部分内容后,读课文第1~2自然段)[点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里教者有意识让三位学生自主上台,读两个自然段课文,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提升了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师:课文读得确实不错。
是的,石榴树的新枝抽出了,嫩绿的叶子长出了,火红的花儿开出了,很美,也很喜气!不过,如果你再接着往下读,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惊喜![点评]优美的点睛之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领学生步入阅读的殿堂。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师:(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呢?我该怎么读呢?就这么读一读,想一想,再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理解的情况)[点评]学习要求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接受,便于操作。
师:读好了吗?读懂了吗?生:(自信地回答)读好了!读懂了!师:对呀!学习中就要这么自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课堂实录和课后反思板书阅读教案《石榴》课堂实录1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可爱
花
火红
小喇叭
美
果
高兴地笑
(子)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酸溜溜
甜津津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
石榴》课堂实录师:如果有一天,老师带你去山东枣庄,你们开心吗?生:开心。
师:为什么?生:因为我们可以吃到石榴。
生:因为我喜欢石榴。
生:因为我想去看看石榴。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领略石榴园的风采。
相机板书课题:石榴学生书空师:我们在春天去石榴园,你会看到什么呢?快到课文中去看一看(指名读、齐读)师:谁来告诉老师这句话写石榴的什么?生:xx。
相机板书:xx 学生书空师:到了夏天,石榴园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看:出示小黑板师:想读的举手指名读自由读师: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石榴的花很漂亮。
生:石榴的花是红色的。
生:石榴的花像一个个小喇叭。
生;石榴树上的花又红又多。
生:石榴花开得正旺呢!师:这几句话又写了石榴的什么?板书花书空师:咱们一起看8 5页的图,对石榴花说一句话。
生:xx 的石榴花,我很喜欢你。
生:好xx 石榴花呀!我真想你画下来。
生;今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你,石榴花。
师:带着对石榴花的喜爱xx地读一读。
齐读师:(观察郁郁葱葱)看看这个词,读两遍,你也一定能写出这样的词语吧。
生:开开心心、平平安安、许许多多、干干净净、快快乐乐、大大小小、普普通通、辛辛苦苦、整整齐齐。
出示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这是个什么句子?生:这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生:这还是一个拟人句。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石榴花比作了小喇叭。
师:从哪个词看出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生:鼓着劲在吹呢。
师:作者这样写说明他和我们一样非常喜爱石榴花师:咱们坐正了再来读读师:你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吗?生:XX像一只只眼睛正对着我们眨呢。
生:XX像一个巨人正站在花坛里呢。
生:花儿像一张张笑脸正对着小朋友们笑呢。
生:蝴蝶像一个个舞蹈演员正为我们表演呢。
师:花儿谢了,树上结出了果儿,一天天过去了,石榴终于成熟了,熟透了石榴是什么模样呢?赶快到书上去找一找,然后用铅笔画出来。
指名读你最喜欢哪些词语,为什么?生:高兴地笑了,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
《石榴》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师:从你们的读书声中我仿佛看到了石榴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的情景。
多热闹呀!花渐渐谢了,长出了一个个小小的石榴果。
想知道石榴果长什么样吗?生:(齐答)想。
师:那就赶快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吧,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得很投入)
[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悟,弄懂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清石榴果成长的叙述顺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深入下面学习作铺垫。
另外,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
师:谁来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生: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师:还有谁来读?
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生: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生: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
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
师:有谁还想的石榴果在生长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句子?( cai 课件出示句子: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
生:读这句话。
师:还有谁想读?
(又有几位学生读该句)
[评:阅读教学强调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了以读代讲的特点。
]
师:你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也像他们那样读一读吧!
师引读: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师生共同齐读该句)
师:我们写文章也要这样按一定顺序去写。
熟透了的石榴果长什么样?
[评:课堂上,老师摈弃了繁琐的分解,重视了学生的品读,以读代讲,阅读形式的多样化,教得实在,学生学得扎实。
] 生:读熟透了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来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粒儿。
师:从你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来了,熟透了的石榴非常高兴。
谁能读得更高兴?
(接着又有三四位学生读,读得很入情,读得很到位)
师:小朋友读得多高兴啊;咧开了嘴,谁能像他这样读?(一生读)
师:听了他读我能感觉到他特别喜爱石榴,那让我们也高兴的来读读吧/
生齐读。
[评: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重点语句进行反复练读,一扫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风,体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教学宗旨。
]
师:课文中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石榴样子写具体了。
同学们。
你能用“有的……有的……”句式说句话吗?
(让学生先与同桌互相练说)
师:谁愿意站起来说一说?
生:夏天的时候,有的花是是盛开的,有的是枯萎的。
生:外婆家种的花,有的是菊花,有的是牡丹花。
……
师:看来,同学们真会联系生活,真会学以致用。
熟透的石榴娃娃笑得多高兴呀,他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呀?
[评:以上的造句训练实际上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样的训练既即时又到位,也实了,老师的训练意识强。
]
生:读”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
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悦。
(cai课件出示这句)
(又让几名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评价读得怎样?)
[评: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评价能力,这样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在暗示全班同学应该怎样朗读,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掌握一些朗读技巧、规律,增强语感。
]
师:刚才听你们的读,老师也想读,欢迎吗?
(师范读这句,后又让学生评价:老师刚才读时把哪些阅读好了,学生评价得合情合理。
)
师:对了,我们读书也应该这样,要有轻重缓急,你们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
[评:有这么一种说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最恰切的字眼儿只有一个,教师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好词,这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语言文学训练。
另外,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读书方法,日积月累,就会转化为自学能力,这正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
]
生:(齐答)想!
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赛过老师!
生(自由朗读)
师:读书时,还可以加上你喜欢的动作,我们来试一试吧。
(师生加上动作进行表演读。
)
[评:小学生喜欢比试,适当展开比赛是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着一些教育心理学有专门的论述。
]
师:谁能扮演以下石榴娃娃?
(一生戴头饰扮演石榴娃娃,四名学生戴上叶子扮演石榴叶子,做动作,进行表演,学生表演入情入境。
)
师:他们扮演得多好啊,真像个可爱的石榴娃娃,让我们再为这些可爱的石榴娃娃鼓鼓掌吧!(生鼓掌)
师:他演得好,是因为他仔细读了课文,好文章就该这样多去品读,在读中你就能感受到作者感情,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让我们在美美回味一下,再读读第三自然段。
(配音乐让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
[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演一演,再让学生配乐动情地朗读课文,以演促读,以悟激情,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时此刻要求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感情投入就有了基础,学生被有声有色的朗读而陶醉就十分自然了。
]
[以上是江苏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十六课《石榴》第三自然段的教学片段。
在这片段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师生角色的变化,看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给予充足的时间躺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自读,自悟,理解了语言文字,
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读演”是这一片断教学的亮点,贯穿于教学始终,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语,以读悟情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