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在并发程序精化验证领域取得突破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该学院由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电心组成,院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863计划航空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龚惠兴教授。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教授59名、副教授88名。
学院紧紧围绕无线网络通信、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化制造与服务、高性能计算、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等重要创新方向,开展信息科技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拥有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空间科学研究基地、信息安全研究中心等专门研究机构。
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60余项。
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8个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4个领域培养工程硕士。
目前开设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在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培养从学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现代信息技术训练。
学院的计算机软件、电路与系统、微机原理与系统、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现代通信与电子系统、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微波与天线、智能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信号与信息处理等教学实验室,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此外,大学生参加科研一直是中国科大的优良传统,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科学技术前沿,接受良好的科研和工程训练,学生在国内外各项科技活动中,经常取得优异成绩。
学院一贯重视信息科技领域的基础理论,强调科学与技术结合的鲜明特色。
在人才培养方面,转变传统的“工科”培养方式,特别强调学生的数理、信息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能力的教育,着重于高技术前沿学科领域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能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更具有技术创新和竞争的能力。
(责任编辑赵平)。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交叉建设探析——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作者:程妍裴旭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3年第4期程妍1 裴旭2(1.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5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合肥230026)作者简介:程妍(1975—),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讲师,博士.裴旭(1969—),男,安徽长丰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综合信息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编号:SK2012B050)、安徽大学文科青年基金项目“研究型大学建设——跨学科研究的视角”(编号:02303304)和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编号:33190015)的阶段性成果.摘要:在阐明学科交叉内涵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剖析该校学科交叉的特色,并详细分析火灾科学这一典型的交叉学科的成长过程,以期为研究型大学的新兴学科培育及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学科;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研究型大学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高度分化基础上的综合,当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以及系统化、整体化的发展态势,学科交叉在推动传统学科发展的同时,已经成为提高科研原创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研究型大学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学科是大学的基本构建单元,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和根本,学科交叉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促进学科交叉对于培育新兴学科、完善学科结构、提升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原创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剖析该校学科交叉的特色、成果、阻碍,这对于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学科交叉概述所谓学科,是指按照学术的性质而分成的科学门类,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社会科学中的语言学等。
托马斯·库思从科学整体性的视角,把有无范式——即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的研究学者们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作为—门学科的形成标准。
中国在科学领域的成就
中国在科学领域的成就在近年来明显地增加。
中国的科学家们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
以下是中国在科学领域的几个成就:
1. 量子通信: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实现了量子通信技术的突破,
该技术可以将信息安全地传输,并且不会被黑客攻击所破解。
2. 超级计算机:中国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名为“太湖之光”。
这台超级计算机的峰值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125.4万
亿次,远超任何其他超级计算机。
3. 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名为“北斗”,该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高质量的导航服务。
4. 量子计算机:中国成功地研制出了一台量子计算机,它可以
比传统计算机更快地完成一些复杂的计算任务。
5. 基因编辑技术:中国科学家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
的进展,他们使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地编辑了大量疾病相关基因,包括癌症和遗传病。
总之,中国在科学领域的成就不断地在增加,这些成就不仅在中国本土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
这些成就不仅仅证明了中国科学家的高超技能和聪明才智,也为全球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1 -。
—记中国科学技术人学信息学院特任教授何向南■ 文/徐飞近年来,我国大数据发展进入快车道,相关技术、行业应用、制度建设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万物数字化”浪潮奔腾而来,数字化为 融合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各行业通过与大数据融合,积极探寻转 型升级的路径,拓展创新其发展空间。
“科班出身”的何向南,从博 士起一直致力于信息检索领域中个 性化推荐技术研究和实践应用,重点解决互联网用户的行为分析和兴 趣建模等关键问题,开拓性地设计机器学习模型,以提高个性化信息推荐的准确度、高效率和可解释性等。
打破壁垒:注入产业新动力出生于安徽亳州的何向南.就像亳州地处南北方分界的地理位置一样,造就了何向南性格上的双 重性。
他有着北方人的胆大豪爽、洒脱真实,也有着南方人的心思细 腻、谨慎内敛,又不失90后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为了提高协同过滤的精度,打破传统方法(如矩阵分 解)在面对工业级大规模数据的瓶颈.何向南首次提岀使用神经网络 学习用户和物品之间的交互函数,为用深度学习解决个性化推荐问题 提供了通用框架。
在此框架基础上,何向南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方法,解决多个推荐场景的核心问 题。
例如,开创性地融合深度神经 网络和传统矩阵分解,借助深度网 络学习复杂的非线性交互,更准确地重建并预测用户行为;突破了传统方法只能学习出用户对一个物品 整体兴趣的局限,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物品表示方法, 从历史数据中学习出用户对物品的哪些局部属性更感兴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 坚持钻研领域的基础研究才能取得大的突破。
”这是何向南经常和学生们说的一句话,他也身体力行地执行这条科研准则。
何向南认为, 个性化信息推荐本质上是一个基于稀疏数据学习的问题,预测模型需要从高维度且稀疏的特征空间中学习到可泛化的预测规律。
针对此基 础问题,何向南提出了神经分解机模型,首次实现了在深度网络中以显示的方式建模特征之间的二阶交 互,极大地提高了深度网络的学习效率和训练的容易程度,突破了长期以来依赖“加层”的方式提高模型泛化能力的瓶颈,成功使用较渐层的网络获得比深度网络更有效的特征交互建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注意力机制引入分解机模型,利用注意力神经网络学习不同二阶特 征交互的重要性,从理论上提高了模型的表示能力;开创性地结合决策树模型和神经网络,利用决策树• 34 • |中国高新科技2049年第57期先程人Itnnl cliHrnclrr»«何向南教授开会照何向南教授团队照学习可解释的高阶特征交互,并将其融入到神经网络中,提高神经网络的可解释性,使得对推荐过程的符号化逻辑推理成为可能。
面向多领域的高性能计算机应用综述
聂含伊;杨希;张文喆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年(卷),期】2018(040)0z1
【摘要】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通常使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某些自然科学规律,普通计算已经难以满足愈发复杂的计算公式,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可以极大地提高运算效率.高性能计算机能够达到每秒亿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已经成功应用于生物计算与精准医疗、全数字设计与制造、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智慧城市云计算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并取得相当成果.简单介绍了高性能计算机,并总结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成果.
【总页数】9页(P145-153)
【作者】聂含伊;杨希;张文喆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01
【相关文献】
1.面向高性能计算机的海量数据处理平台实现与评测 [J], 姚晔
2.面向高性能计算机的海量数据处理平台实现与评测 [J], 黄訸;易晓东;李姗姗;廖湘科
3.一种面向高性能计算机的超节点控制器的研究 [J], 王凯;陈飞;李强;李晓民;安学军;孙凝晖
4.面向高性能计算机的海量数据处理平台实现与评测 [J], 马迪;陈琦;于智娟
5.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面向全社会服务 [J], 赵西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成就:科研方面:1. 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科大在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原创性成果。
例如,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中科大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国在国际量子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在应用研究领域,中科大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科研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例如,中科大在太阳能电池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方面:1. 中科大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近年来,中科大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2. 中科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成长平台。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才培养方面:1. 中科大注重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近年来,中科大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 中科大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和海外留学机会。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为学校的发展和声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中科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需要继续加强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受科技之魅科技创新的魅力在于探索和??造未来。
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再次发布了18项全球最领先、最前沿、最夺人眼球的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其中14项是独立发布,4项是组委会推荐发布。
它们中有的是最前沿的技术成果,有的是最具影响力的产品,还有的是最具创新性的商业模式。
它们代表了互联网演进的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看到人类创新力量的迸发,传统和现代的交融。
华为3GPP 5G预商用系统发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轮值CEO徐直军华为3GPP 5G预商用系统,基于3GPP统一标准和规范,融合革命性新口技术、创新的上下行解耦技术以及全云化架构和端到端切片技术等,完成了从无线网、承载网、核心网、芯片、CPE等端到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构建及测试验证,在商用成熟度和产品性能等方面全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华为将于2018年推出面向规模商用的5G全套网络解决方案,来支撑运营商在全球建设5G网络,使得整个移动互联网能够迈向新的台阶,开启万物互联的时代。
同时华为也会于2019年推出支持5G的麒麟芯片,同步推出支持5G的智能手机,让广大的消费者尽快享受到5G网络的极致体验。
Arm安全架构发布人:Arm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吴雄昂从Arm成立至今的25年里,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全球出货量已经超过750亿。
在智能手机领域,称Arm处于统治地位并不为过。
Arm安全架构通过打造经济、可扩展、易于实施的安全框架,为物联网行业创造更加安全的设备奠定基础。
Arm安全架构提供了一个基于行业最佳实践的框架,通过它可以在硬件和固件层面实现一致的安全设计,为制造更安全的设备提供了通用的规则和更加经济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分析威胁模型,解决在案例中遇到的相似问题;通过架构为不同设备提供一致的功能和接口;为终端客户提供多样性的选择,进而惠及物联网以及相关的技术和广大供应商。
微软小冰――情感计算人工智能发布人:微软公司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微软的人工智能小冰,是全球第一个以培养情商为目标的人工智能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
他的创办被称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中国科大是全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111计划”、“珠峰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九校联盟(C9)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入选海外创新人才基地(共5个大学为清华、北大、中国科大、上海交大、华中科大)。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公布该报2010年世界[1]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列全球第49位,中国大陆第二位,同中国内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有3所高校进入世界百强。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发布2011~2012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192位,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居中国大陆第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校本部(不含苏州、上海的研究院)校园面积为16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
校园共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中国科大的学生和老师习惯以东区、西区、南区和北区来称呼各个校区,校区之间通过免费的校园巴士(需刷卡)连为一体。
学校拥有资产总值12.7亿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197.1万册,已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并初步建成若干科研、教学公共实验中心。
学校有14个学院、27个系,以及研究生院、少年班学院、软件学院等,在苏州、上海分别设有研究院。
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19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
科研项目成果及关键成就回顾2023年对于科研界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
在这一年里,许多科研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推动了人类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科研项目成果及关键成就。
一、量子计算机的重大突破在2023年,量子计算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一直被视为计算领域的"圣杯",它具有极大的计算能力和速度。
在过去的一年里,科学家们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量子计算机体系结构,大大提高了量子计算的可靠性和效率。
通过这个新的体系结构,科学家们能够利用量子比特进行更稳定、更可靠的计算任务。
他们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实验,证明了量子计算机在优化、模拟和密码学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这项突破为量子计算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解决一些传统计算机领域的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基因编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2023年,科学家们在基因编辑技术的探索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他们改进了现有的基因编辑工具,使其更加精确和高效。
这一突破使得人们能够更准确地修改基因组,为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3。
与现有的CRISPR-Cas9相比,CRISPR-Cas3更具精准性和效率,能够在基因组中精确地删除、激活和抑制特定的基因。
这种新技术的发现为基因编辑技术的领域带来了新的革命性突破,并为癌症治疗、基因治疗和农业改良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三、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一直备受关注。
2023年,科学家们成功地将技术应用于医疗诊断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算法,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高精度的医疗图像分析系统。
这个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医学影像数据,帮助医生进行早期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
该系统在肺癌、乳腺癌和脑卒中等疾病的早期检测中表现出了出色的表现。
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的研究机构,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先进院成立于2013年,是中科大重要的创新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先进院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和集聚高水平研究团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先进院在多个领域开展研究,包括信息技术、材料科学、能源与环境、生命科学等。
这些领域都是当前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先进院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鼓励推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通过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先进院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科研实训、实验室参观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先进院还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通过与企业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学技术与产业的融合。
先进院积极引进高科技企业和产业基地,打造科技创新园区,为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支持。
通过科技园区和企业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互相推动。
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先进院积极加强与国际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交流。
通过派出教师和学生到国外学习和研究,扩大影响力并吸引国外优秀科研人才的加入。
同时,先进院还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
总之,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中科大的重要研究机构,致力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高水平研究团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先进院注重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同时与国际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大学保持合作交流,为国内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10年夏季学期课程公布(第一批):●大师系列课程(国内外大师、所系结合前沿讲座等):生命学院:三维显微术与科学前沿(英语授课)40学时 2学分上课时间:8月4日——8月18日任课教师:周正洪、毕国强面向对象:全校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简介:三维显微术(包括激光共聚焦,冷冻电镜三维重构,原子力显微术)在现代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种显微术的原理和应用,重点讲述三维结构重建。
授课对象包括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计算机学院:演化计算20学时 2学分考核方式:课程报告上课时间: 2010年8月18日至22日,18日下午3学时、19日上午3学时、19日下午3学时、20日上午3学时、20 日下午3学时、21日下午3学时、22日上午2学时(具体的时间可能会需要微调)。
任课教师: 姚新(伯明翰大学教授,我校大师讲席教授)面向对象: 全校高年级本科生。
预修课程:人工智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相关课程。
课程简介:演化计算是一个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
作为一种问题求解方法,演化计算技术在求解非连续、不可微、多峰、以及目标函数难以定义的问题时,表现出较大的性能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实际问题的求解。
本课程将系统介绍演化计算的基础知识、常见演化计算模型的工作原理、演化算法的性能分析方法,并通过应用实例讲解演化计算方法的使用方法与实现技巧。
可信软件的前沿理论和技术21/28学时 2学分考核方式:课程实践方式上课时间:7月19日——7月25日,连续7天。
上午3学时理论课,下午4学时实践课任课教师:理论课教师:邵中(耶鲁大学教授,我校大师讲席教授)、陈意云(中科大教授)实践课助教:中科大-耶鲁高可信软件联合中心博士生面向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信息安全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预修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高可信软件研究领域中国际前沿的理论、技术和热点课题,涉及系统内核的验证、应用程序的验证、出具证明的编译器、程序验证中的自动定理证明技术等方面,并通过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用国际流行的证明辅助工具来验证一些简单的程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和技术。
中国科大刘啸嵩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科大刘啸嵩简介刘啸嵩,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教授,知识工程实验室主任。
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优秀代表之一,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机器学习、知识表示与推理、数据挖掘等领域。
刘啸嵩于1980年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年少时便展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智慧和领悟力。
2001年,他顺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始了他在科技领域的学术之旅。
在大学期间,刘啸嵩勤奋努力,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和实践项目,为他今后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刘啸嵩选择留校深造,并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
之后,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在2010年成功取得博士学位。
在博士阶段,刘啸嵩的研究方向逐渐明确,并开始专注于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
他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逐渐建立起自己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地位。
毕业后,刘啸嵩留校任教,并逐渐晋升为教授职称。
他不仅在教学方面表现突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与尊重,更是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机器学习、知识表示与推理、数据挖掘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深受同行们的好评与认可。
刘啸嵩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以身作则,勇攀科技高峰,以科学家的态度和担当,引领着学生们探索未知领域,拓展科学的边界,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刘啸嵩教授是一个学识渊博、谦逊谨慎、勤奋好学的优秀科学家,他的杰出成就和学术风格备受同行们的推崇与尊敬。
相信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知识工程实验室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刘啸嵩教授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的杰出代表,他在科研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将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发展和学术声誉增添新的光彩。
中国科学技术⼤学-欢迎来到中科⼤软件学院⼯程实践管理中⼼(2)中国科学技术⼤学软件学院软件⼯程实践项⽬环节开题报告项⽬名称:基于⼈脸检测的智能教室控制系统成员名单:张鹏施旺旺贾珅李犇导师:李春杰⼯程领域:软件⼯程研究⽅向:嵌⼊式系统设计开题时间:2012年12⽉1⽇中国科学技术⼤学软件学院填表⽇期:2012年12⽉5⽇⼀、简况⼆、选题依据1.阐述该选题的研究意义,或⼯程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国内外概况和发展趋势,选题的先进性和实⽤性,技术难度及⼯作量。
1.1 研究意义基于单⽚机的⾼校教室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种集多种照明控制⽅式⽤软件将现代化数字控制技术和单⽚机技术集于⼀⾝的控制系统对开发软件和智能控制具有⼀定学术价值。
1.2 国内外概述和发展趋势⽬前国内⼤、中、⼩学校教室以及公共场合的照明灯具控制⼤多采⽤普通开关,需要聘⽤相关⼈员进⾏照明管理,这样不仅要⽀付相关费⽤,⽽且检查和控制的时间及⼯作量很⼤。
由于⼤多数⼈节约意识淡薄,即使随⼿关灯、节约能源的宣传标志贴得再多,仍然收效甚微。
如若采⽤计算机实施的教学区⽤电分时控制,仅解决了课余时间的长明灯现象,但在教学时间内不能解决不合理⽤电的浪费问题。
例如,⽩天在室内照度很好的情况下开灯,教室内学⽣很少的情况下全部开启所有电灯。
国外智能照明产品普遍价格过⾼,⽽且相关产品往往只是把智能照明作为其智能产品的⼦系统来运作,定位⾼端,应⽤范围也主要集中于智能⼩区、商业和家居等领域,因此容易造成曲⾼和寡的局势。
1.3 选题的先进性和实⽤性先进性:利⽤智能理论知识,建⽴起基于基于ARM系统的教室节能智能控制系统。
实⽤性:对教室、寝室、家庭、办公室等室内照明系统具有⼀定的应⽤价值对节约能源、智能控制具有实际意义。
2.参考⽂献[1] 孔凡芝张兴周谢耀菊.基于Adaboost的⼈脸检测技术[J].应⽤科技,2005(06)[2] 严云洋郭志波杨静宇.基于特征空间划分的AdaBoost⼈脸检测算法[J].⼩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11).[3] 张翠萍苏光⼤.⼈脸识别技术综述[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2000(11)[4] LIENHART R MAYDT J. An Extended Set of Haar-like Features for Rapid Object Detection. 2002三、课题内容及具体⽅案三:摄像头采集模块V4L2(video for linux 2)是V4L2较V4L有较⼤的改动,并已成为2.6的标准接⼝,函盖video\dvb\FM...,多数驱动都在向V4l2迁移。
第一,严先生的口音比较重,有些学生听不懂他的话,这非要慢慢适应不可;第二,严先生讲课不按教材,常常是从中间开讲,或者从末尾开讲,总之是不按牌理出牌。
然而,他的特点是知识特别渊博,无论从哪里开始讲,都能渐入佳境,越讲越有意思。
严先生家的甘蔗,从哪头吃都是越吃越甜。
所以我认为,只要肯认真听一段时间课,学生们对严先生的意见就会大为改观。
[1]施汝为当年在西南联大听过严先生讲课,也有过同样从不满到钦佩的亲身经历。
当时,有个叫杨振宁的学生,带着大家找学校提意见,也是要换老师。
结果半个月以后,他们便被严先生的课折服了,再也不提此事。
[1] 施先生给学生们讲的,无非是自己的经验之谈而已。
课听进去了,就会感受到严先生课讲得很好。
有一位叫段子毅的学生,当年受严济慈亲炙,后来回忆说:“先生在花甲之年,讲课神采飞扬,声洪嗓大,板书苍劲工整,赏心悦目,坐在后排一样听得清,看得明……同学们都说,听严先生的课比上馆子还舒服。
” [2]严济慈爱人才,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
他发现有创造力的学生,就会叫到办公室谈话,并亲切称之为“同志”。
[3]他曾说:“现在的大学生,素质都好,肯努力,男的想当爱因斯坦,女的想当居里夫人,都想为国家争光,为‘四化’多做贡献,当老师的应该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成长。
如果一个青年考进大学以后,由于教学的原因,两三年过去了,雄心壮志不是越来越大,而是越来越小,从蓬勃向上到萎缩不前,那我们当老师的就是在误人子弟,对不起年青人,对不起国家,这是我们当教师、办学校的人应当十分警惕的。
”[4]严先生勉励学生说:“作为科技工作者,必须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甚至要有所牺牲。
”他常引用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话:“一个人以学术许身,便再没有权力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法。
” [5]1961年,严济慈与华罗庚一起出任中国科大副校长,严济慈负责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以及4个系和3个教研室(处);同年,严济慈出任科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主持校务工作。
3Co mmunications Wo rld We ekly量子通信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方面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业界已研制出较为成熟的单光子探测器、量子密钥分发产品、纠缠源、量子随即数发生器、量子数据加密系统等,量子通信将逐渐步入实用化阶段。
安全高效的量子通信及其发展承载传送合肥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古丽萍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
从物理学的角度,量子是不可分的最小能量单位。
在量子力学中,这种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称为量子态。
量子纠缠是指微观世界里,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纠缠关系,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能“感应”对方状态。
量子通信是在物理极限下,利用量子效应实现的高性能通信方式,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
量子通信系统的基本部件包括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
量子通信是经典信息论和量子力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按其所传输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而分为两类,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
量子通信在通信安全性、计算能力、信息传输通道容量、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技术极限,与目前成熟的传统通信技术相比,具有绝对安全性、超大信道容量、超高通信速率、远距离传输和信息高效率等特点。
量子通信网络包括传输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
传输平面主要由光传输链路和量子交换模块组成,传输链路包括光钎、分束器、光复用器和解复用器等设备。
控制平面是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部分,主要功能包括:信令传输、呼叫连接控制、链路资源管理、路由管理、用户接口等。
管理平面由量子通信网络各个节点的管理层组成,实现管理功能分布化。
当两个用户需要进行通信时,管理平面向控制平面发送通信请求消息,控制平面根据通信需求和传输平面的拓扑信息等寻找路由,并将控制消息传送给传输平面,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端到端的物理连接。
中国科大在并发程序精化验证领域取得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科大-耶鲁高可信软件联合研究中心博士生梁红瑾和导师冯新宇教授等人在并发程序精化验证领域取得突破,提出了一种基于依赖-保证的模拟技术(Rely-Guarantee-Based Simulation,简称RGSim),用以支持并发程序间的精化关系的模块化验证。
程序精化验证旨在证明不同计算机程序行为之间的包含关系,是形式化程序验证领域的经典理论问题,同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在多处理器下运行的并发程序之间的精化关系验证始终是该领域的一个难题。
传统的验证技术要么在封闭环境下进行验证,因而需要知道完整程序的信息,无法支持局部的模块化验证;要么支持开放环境,但对环境的行为没有任何约束,因而验证过程无法利用针对特定环境的知识,难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梁红瑾等人提出了一种RGSim技术,用以支持并发程序间的精化关系的模块化验证。
RGSim支持开放环境下的验证,但同时允许把关于特定环境的知识体现在当前被验证线程的依赖关系中,因而可以根据特定应用下的特定环境来定制程序间的模拟关系,进而推导出精化关系。
RGSim技术一方面支持并发程序精化的模块化验证,一方面又具备较强的通用性和应用价值,能够应用于并发程序原子性验证、并发编译优化算法验证以及并发垃圾收集算法验证等。
研究成果“Rely-Guarantee-Based Simulation for Compositional Verification of Concurrent Program Transformations”已被计算机学科国际顶级期刊TOPLAS(ACM Transactions on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Systems)正式录用。
TOPLAS创刊于1979年,平均每年刊出论文约25篇。
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仅中科院软件所作为第一单位于1993年在该刊上发表1篇论文,此外,北京大学曾于1997年发表1篇3页纸的勘误短文。
此前,梁红瑾等曾于2012年在计算机领域的顶级会议ACM SIGPLAN-SIGACT Symposium on Principle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POPL)第39届年会上发表论文1篇,实现了中国大陆科研院所在POPL发表论文的零的突破。
另外,还在今年6月份的顶级会议ACM SIGPLAN conference on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LDI)第34届年会上发表论文1篇,这是中国大陆在PLDI上发表的第6篇论文。
这两篇论文和此次录用的TOPLAS论文对并发程序精化验证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逐步深入的系统探讨,体现了针对该问题的研究的最新进展,使得冯新宇教授领导的中科大-耶鲁高可信软件联合研究中心团队成为国际上并发验证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团队之一。
梁红瑾同学2009年本科毕业于我校少年班,推免进计算机学院,加入中科大-耶鲁高可信软件联合研究中心,2011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