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曹冲称象
- 格式:pptx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6
欢迎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改写。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教案精选文档感谢下载使用双击可编辑删除11。
【导语】《曹冲称象》是⼀个民间⼴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们⽅法的对⽐,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4课《曹冲称象》课⽂原⽂ 古时候有个⼤官,叫曹操。
别⼈送他⼀头⼤象,他很⾼兴,带着⼉⼦和官员们⼀同去看。
⼤象⼜⾼⼜⼤,⾝⼦像⼀堵墙,腿像四根柱⼦。
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这么⼤,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象称⼀称?”有的说:“得造⼀杆⼤秤,砍⼀棵⼤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的⼒⽓提得起这杆⼤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个,就是把⼤象宰了,割成⼀块⼀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象赶到⼀艘⼤船上,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在船舷上画⼀条线。
再把⼤象赶上岸,往船上装⽯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为⽌。
然后称⼀称船上的⽯头,⽯头有多重,⼤象就有多重。
”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他叫⼈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根据《三国志·魏书·武⽂世王公传》改写。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4课《曹冲称象》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掌握多⾳字“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
3、理解课⽂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称东西吗?都⽤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看看曹冲想出⼀个什么好办法称得⼤象的好办法。
⼆、⾃由读课⽂,认读⽣字,整体感知 1、学⽣借助拼⾳读课⽂,要求划出⽣字,读准字⾳。
【精选】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4《曹冲称象》知识点+课文讲解一、我会写称chēng(称象、称一称、自称)柱zhù(柱子、石柱、支柱)底dǐ(底层、到底、底下)杆gǎn(笔杆、枪杆、杆子)秤chèng(秤杆、大秤、称秤)做zuò(做工、做事、做衣服)岁suì(岁月、几岁、周岁)站zhàn(站起、站立、站队)船chuán(轮船、大船、船只)然rán(然后、忽然、当然)二、我会认曹cáo(曹操、曹冲)员yuán(员外、队员、人员)根gēn(树根、根本、根治)议yì(议论、商议、提议)论lùn(言论、论文、论述)重zhòng(重量、重力、举重)砍kǎn(砍伐、砍柴、砍树)线xiàn(画线、线条、直线)止zhǐ(停止、阻止、截止)量liàng(力量、重量、数量)三、多音字杆gǎn (一杆秤)gān(旗杆)称chēng(称呼)chèn(称心)四、近义词高兴——开心议论——讨论办法——方法微笑——浅笑果然——果真五、反义词高兴——难过下沉——上浮六、理解词语官员: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船舷:船两侧的边儿。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七、句子解析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有的……有的……,说明官员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
2.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这句话中的“才”强调了曹冲的年纪小。
他小小年纪却能想到称出大象重量的办法,说明曹冲不仅聪明,而且善于思考。
3.曹操点头微笑。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事实证明曹冲提出的果然是个好办法。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原文及教案【原文】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
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改写。
【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
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第4课《曹冲称象》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
该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运用智慧,巧妙地解决了称量大象体重的问题。
我们将详细学习文章内容,理解其中的生字词,分析曹冲的思维过程,以及文章传达的智慧与勇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曹冲的思维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
3. 教育学生树立智慧、勇敢面对困难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思维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传达的智慧与勇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生字词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聪明孩子解决难题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曹冲称象》。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认读、讲解生字词的意义。
3. 朗读课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节奏与情感。
4. 精讲课文:分析曹冲称象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生字词,运用类比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遇到了类似的难题,如何运用智慧解决。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曹冲称象》2. 生字词:称、象、曹、冲、智、勇、类、比3. 曹冲称象思维过程图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答案:(1)略(2)将绳子分成若干等份,称量其中一份,然后乘以总份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掌握较好,但在运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方面还需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其他关于智慧解决问题的故事,下节课分享交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智慧与勇气。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曹冲称象》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称chēng(称象、称一称、自称)柱zhù(柱子、石柱、支柱)底dǐ(底层、到底、底下)杆gǎn(笔杆、枪杆、杆子)秤chèng(秤杆、大秤、称秤)做zuò(做工、做事、做衣服)岁suì(岁月、几岁、周岁)站zhàn(站起、站立、站队)船chuán(轮船、大船、船只)然rán(然后、忽然、当然)二、我会认曹cáo(曹操、曹冲)员yuán(员外、队员、人员)根gēn(树根、根本、根治)议yì(议论、商议、提议)论lùn(言论、论文、论述)重zhòng(重量、重力、举重)砍kǎn(砍伐、砍柴、砍树)线xiàn(画线、线条、直线)止zhǐ(停止、阻止、截止)量liàng(力量、重量、数量)三、多音字杆gǎn (一杆秤)gān(旗杆)称chēng(称呼)chèn(称心)四、近义词高兴——开心议论——讨论办法——方法微笑——浅笑果然——果真五、反义词高兴——难过下沉——上浮六、理解词语官员: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船舷:船两侧的边儿。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七、句子解析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有的……有的……,说明官员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
2.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这句话中的“才”强调了曹冲的年纪小。
他小小年纪却能想到称出大象重量的办法,说明曹冲不仅聪明,而且善于思考。
3.曹操点头微笑。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事实证明曹冲提出的果然是个好办法。
八、问题归纳1.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官员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导语】《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必将产⽣浓厚的阅读兴趣。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内容: 《曹冲称象》是⼀个民间⽅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们⽅法的对⽐,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动,引⼈⼊胜,语⾔通俗易懂。
教学时,要避免分析,⽽应该结合⼩学⽣的⼼理特点,启发思考,⿎励学⽣创新,训练学⽣的思维和表达能⼒。
低年级的⼩学⽣喜欢听故事,爱动⼿,好奇⼼强。
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在掌握字词,熟读课⽂的基础上,进⾏充分的讨论交流,动⼿实践,拓展学⽣思维的空间。
教学⽬标: 1、学⽣认识“称、象”等11个⽣字,会写“再、象”等8个字,能⽤“⼀边……⼀边……”说话。
2、教师指导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教师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4、培养学⽣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愿意主动给家⼈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难点: 1、通过读、思、述、议、演⽰、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2、培养学⽣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
教学⽅法: 讲授法演⽰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定的重量)、⼩⽯块等去体验称象过程。
教学过程: ⼀、趣味导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称东西吗?都⽤什么称呀?(出⽰秤称实物画⾯)那,⼤家见过有⼈称⼤象吗?(出⽰⼤象画⾯)是呀,⼤象⼜⾼⼜⼤,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教案与反思第【1】篇〗【内容简析】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
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理念】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挂图、塑料船(实验用)、水、水桶、石子、尺子、天平或杆秤。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讲故事,引入新课1谈话,引入故事。
2看挂图,讲课文故事。
(大意: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有多重。
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3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4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
找出有关自然段读一读。
2官员们议论着一个什么问题?相机指导理解“到底”。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官员们疑问的句子。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已初读了课文。
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过渡: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二细读,感悟课文1自由读课文,结合插图,边读边想: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找到有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有关句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曹冲称象》课文原文及赏析
《曹冲称象》课文原文:
曹操得了一头大象,他想知道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
可是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怎么称呢?大家都想不出办法。
这时,曹冲说:“我有办法了。
我们可以先把大象牵到船上,记下船下沉的位置。
然后,再把大象牵下来,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原来的位置。
这样,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
大家按照曹冲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操很高兴,夸奖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
《曹冲称象》赏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中国古代一个小男孩曹冲巧妙地解决了一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
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曹冲的智慧和创新思维。
首先,曹冲在面对问题时,没有被传统的思维方式所束缚。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没有能够称量大象的大秤,但曹冲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其次,曹冲的解决方案体现了他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注意到船在装载大象后会下沉,并且下沉的程度与大象的重量有关。
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替换大象为同等重量的石头,利用船的下沉位置来间接测量大象的重量。
最后,曹冲的故事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勇于创新和实践。
他的想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却需要勇气去尝试和实施。
他的成功不仅证明了他的聪明才智,也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创新和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总的来说,《曹冲称象》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敢于创新,善于观察和思考,用智慧解决问题。
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曹冲称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做具体说明。
一、教材《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
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爱动脑筋想出了秤大象的办法的故事。
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大胆表达的品质。
二、学情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
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
三、教学目标遵循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到底”、“才”等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通过朗读、交流、看动画、结合课后题等多种手段,根据步骤,用上表示顺序地词语,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同时,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在课堂的教与学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1.图文结合法。
借助多媒体,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说话。
此外,在学习重点段时,通过演示图,让学生能根据提示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自读提示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处自学提示,让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读书技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4 曹冲称象(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曹、称”等14 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 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 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官员们称象的办法,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点)3. 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大胆表达想法的品质。
教学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曹、称”等11 个生字,会写“称、柱、底、杆、秤”5 个字,会写“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力气”6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官员们称象的办法。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出示课文插图,引入课题1. 图片导入:课件出示课文第29 页插图。
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图上有谁?在干什么?预设:图上是一头大象站在一艘大船上,一个小孩在岸上,还有一个乘着小船的人正在给大船画记号。
过渡:这个小孩就是曹操的儿子曹冲,他当时才7 岁,和你们差不多大。
他站在岸上正在指挥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曹冲称象的故事吧。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曹冲称象)(1)学习生字“曹”。
指名认读。
提醒:注意读准平舌音。
“曹”是姓氏。
(2)学习生字“称”。
①仔细观察田字格课件,看一看“称”的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讲解要领,学生书写。
称:左窄右宽,左部的上撇要短,右部的横钩要短。
Ⅱ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指名读课文,评价正音。
“杆”的发音要注意,在这里读“ɡǎn”。
“称、柱、重、秤”是翘舌音,“曹”是平舌音。
“根、论、杆、砍、线”是前鼻音,“称、重、秤、量”是后鼻音。
(3)再次练读课文,开火车读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