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项目化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产品创新设计》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研究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产品创新设计》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由过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综合考核评价反馈两部分组成。
过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运用了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考核方法,进行项目组pbc目标制定、项目组过程绩效考核评价和项目组组员过程绩效考核评价;综合考核评价反馈运用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反馈管理流程,进行考核反馈沟通,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价教学。
关键词:产品创新设计;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14-04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友嘉实业集团共建校企共同体“友嘉机电学院”以来,与杭州友高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叉车事业部深度合作,共建了叉车设计研究所。
工业设计专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产品创新设计优势,以友高叉车产品创新开发项目为载体,在《产品创新设计》课程中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的项目内容,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叉车新产品创新设计,共同完成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
而如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准确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技能运用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产品创新设计》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中,应改变“一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而采用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考核的方法,客观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把平时的过程绩效考核与期末试卷考试相结合,并及时了解学生对考核意见的反馈,建立适应《产品创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
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考核方法的研究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考核是立足于设计师现实工作的考核,其指导方针主要有四点:(1)分层考核。
不同层次的人不在一起考评,对于项目组成员主要考核其“任务绩效”,而对于项目组管理者则需要有更多的“周边绩效”部分。
(2)分阶段考评。
设计项目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需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各阶段的考评内容。
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现场导游》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化”教学模式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到目前为止,已有相当一部分大中专院校开始推行这种教学模式。
当然有教学就应该有教学反馈,“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考核应该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方法改革,本文以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现场导游》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对项目化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几点意见,以期为我国大中专院校的旅游教学改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现场导游;课程考核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要能适应基本的岗位工作要求,而且还要求对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近些年,职业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各大中专院校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方针,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大量变革。
教学模式采用普遍认可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实现了以“素质导向”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课程考核应区别于传统教育考核方式,与项目化课程设计相适应的、有着自身特点的新型考核形式。
本文就项目化教学条件下,《现场导游》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谈几点想法。
一、《现场导游》课程教学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现场导游》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之一,而且还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课程,它依托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导游业务和旅游文化等相关学科发展而来。
课程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而传统的导游培训课程教学通常是以简单的知识传授为主线,由教师逐一讲授课程的知识点,学生就按部就班被动接受。
就教学形式而言,虽然该课程部分教学任务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形式来完成,但一个或几个案例很难将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更加深刻地展示给学生。
[1]项目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转化为若干个有实用价值的工程项目,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围绕完成该项目而开展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活动。
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等)作者: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年第12期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如何建立符合项目化课程教学规律的科学评价体系,有效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导向作用,是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CIPP模式适用于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CIPP课程评价模式亦称决策导向评价模式,强调评价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强调教育评价首先对目标本身作评价,并强调评价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CIPP评价模式能为项目化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依据;能科学评价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真正价值;能有效地促进项目化课程的改进和更新。
二、项目化课程的CIPP评价模式1.背景评价:项目化课程背景评价主要通过访谈课程管理者、授课教师、行业及企业专家、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答案;还可以通过查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课程和其他院校相关课程开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2.输入评价:通过现场考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评价课程实施的教学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案等教学资源准备情况和实施方案,并进行良好的课程组织,为课程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3.过程评价:通过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教师互评、行业及企业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评价。
4.成果评价:成果评价是CIPP评价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
通过学生评价、督导评价、行业专家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元评价,对项目化课程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推广性等进行全面评价。
(高进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5期)项目化课程发展性评价分析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项目化课程的评价要突出课程内容设置的职业性、应用性及实践性,从课程开发到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实施要求、课程绩效和效能做出价值判断,并提出发展与改革的建设性思路与方法。
高职院校项目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摘要]文章针对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成绩评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以项目课程考核方式为着眼点,对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提出了观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项目课程工作过程考核方式[作者简介]李建兴(1970-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汽车运用技术。
(浙江宁波 315100)[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45-02近年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大规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方式,实现了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
但在项目课程建设过程中,大多数人只重视项目任务的开发设计,对项目考核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院校对项目课程的考核仍然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目前项目课程的发展。
一、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目前高职院校评价学生一门课程学习成绩大致的做法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基本都以期末考核成绩为主,占70%~80%,平时成绩占20%~30%。
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以下特点:1.评价内容单一。
课程考核内容一般被局限于教材上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考试多,操作测试少。
考核的目的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考核不足,不能全面体现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2.考核形式单一。
课程成绩评定采取“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一般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考核方式重视期末考核情况,轻视平时形成性教学评价,考试内容知识与能力迁移内容不足。
3.评价主体单一。
在传统的理论和实践内容测试中,教师处于主体位置,学生处于被动位置。
课程考核的最终评价结果实际是由任课教师决定的,学生无法参与到整个考核评价体系中来,使得课程评价方法过于片面,体现不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很难实现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高职项目化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研究
[摘要]对高职项目化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实际项目开发的思想融入课程考核,突出项目计划、实施和验收三个阶段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能力表现,真正突显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项目教学,能力培养,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9-0251-01
1.背景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兴起了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为内涵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
项目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一体。
考核评价是项目化实践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项目化课程考核时,如果沿用普通实训的方式进行,只关注课堂纪律、作品成果、实训报告、总结性考试等,势必无法体现其“项目化”特点,也没有涉及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考核。
为了不让项目化教学流于形式,真正突显课程改革的成效,必须对项目化课程考核方式做科学、合理、全面、细致的设计。
2.项目化课程的考核思路
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更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和学习表现,把其所有的学习成果和全过程的自我表现作为职业
能力评估考核的依据。
考核时可以参照实际项目开发理念,分三个阶段[1]进行评价:项目前评价——立项评价,项目中评价——实施评价,项目后评价——验收评价。
在每个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初期,都要编制项目开发计划。
对于项目开发中需完成的各项工作按层次进行分解,指明每项任务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给出每项工作任务的预定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及所需资源,规定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先后顺序以及表征每项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志性事件。
项目的正常终止需要通过验收,核查项目计划规定时间内各项工作是否已经全部完成,可交付成果是否令人满意。
工作成果验收合格,项目才能终止。
如果验收不合格,一般会被责令限期整改。
最后有项目总结报告,是记录项目历史的重要文件,无论项目是成功还是失败,都需要总结经验,寻找原因,对项目进行成功或失败的因素分析。
将实际项目开发的思想融入项目化实践课程考核,几个学生组成一个紧密的团队,分工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要求,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模拟工作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制定项目计划培养学生的组织和决策能力;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完成项目的自信心与责任心;通过严格控制项目结束时间培养学生的进度控制能力;通过项目验收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书写总结报告锻炼学生的总结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上台汇报,提供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增设创新加分项[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活力,展现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创新能力。
3.考核方式的具体设计
每个项目开发小组有1个负责人,1~2个成员。
每个项目的评价分立项、实施、验收三个阶段。
每个学生的个人总分由小组得分和个人得分两项构成。
3.1 立项评价
项目初期,每个小组根据教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选择自己能做的功能,并撰写项目具有的功能说明书、规划好课题设计进程及组员的分工合作安排。
教师收到小组项目开发计划后,需对其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评估,合格后立项,确定小组项目初评分。
采用弹性评分制,分值与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等级有关,如:实现基本要求,初评分为60分;实现提高要求,初评分为70分。
评分若发现部分组员的工作量过多或过少,要求他们及时调整。
对不合格的计划必须重做,合格后再评分。
3.2 实施评价
项目实施评价主要体现在个人得分上,从参与度、专业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考核。
可以采用学生自查、组员评价、教师评分的方式进行。
加强团队队员之间的互相督促、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和共同努力,达到共同进步。
教师可以借助于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观察记录,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培养情况,为考核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
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等能力、6s执行力和组织纪律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
在项目实施期间,教师要实施项目细节询问,随机对不同学生提出关于项目实施细节的各种不同的问题。
一般一个项目中教师需对每个学生提出三个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分。
通过这种随机检查项目实施细节的方式能够确保学生的真实掌握专业知
识程度和区分团队中每位成员项目贡献情况。
基于项目化课程的初衷是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发展需求的差异性,在个人评分和提问时,应考虑到这种差异性。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项目完成质量要求、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上作适当调整。
在课程学习之初,教师应采用适当的调查方法,如查阅前一学期的考试成绩、询问相关的教师等,对所要授课的班级进行了解,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评估,以便在开展教学工作中有的放矢。
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基础选择担任主要研发人员或一般技术
人员。
对主要研发人员侧重于对其创新程度的奖励;对一般技术人员侧重于对其技能提升的奖励,不断鼓励其学习与创新。
3.3 验收评价
项目结束时要进行验收,根据成果展示、完成质量、总结汇报确定小组项目最终得分。
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实现部分目标功能,适当扣分。
如果没在规定的时间点之前完成项目,即认定该项目失败,按照不及格处理。
但也鼓励学生团队继续重新开始该项目的设计,完成后在不及格的基础上继续考核。
个人得分以设计报告为评价依据。
项目完成后每个学生都要递交一个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得分与项目实现程度无关。
对成功完成项目设计任务的同学,报告的重点是设计方案的论证,实现方法,经验总结等;对没有完成项目的同学,报告的重点可放在查找失败原因,提出改进方案等。
强调项目报告的独立性,有抄袭现象则不给分。
4.总结
高职项目化课程采用贴近项目开发实际的考核方式,突出项目计划、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三个阶段,使学生切身体会项目的开发过程。
通过团队合作和最大限度的开放(时间、项目完成手段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真实项目的考核方式会在无形中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其自觉学习,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时间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项目化实践课程考核机制研究——以单片机实训为例》,编号:9993069991999257,主持人:徐闽燕)
参考文献
[1] 白思俊,王保强.项目中评价初探[j].管理工程学报.2000(2).
[2] 段英宏,田志宏,刘秀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j]. 中国轻工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