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全图
- 格式:doc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19
腹痛刮痧位置图,非常实用1.背部出痧: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
穴位2.腹部出痧:中脘、天枢、关元。
穴位3.双下肢出痧:梁丘、足三里。
1.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先自上而下由肝俞穴刮拭至大肠俞穴,重点加强胃俞、大肠俞穴的刮拭;2.再刮拭腹部穴位,沿箭头方向刮拭,并在穴位及其周围点穴、按揉等刮拭;3.最后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梁丘、足三里穴。
上述部位刮30次左右,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缓解腹痛。
注意出痧:刮痧只能作为临时改善腹痛的一种应急手段,但不能作为治疗器质性(腹腔器官发生损害)腹痛的方法,必须及时去正规医院明确诊断,配合刮痧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另外,腹部疼痛发作时一般不宜刮。
穴位1.颈椎出痧:落枕、咽喉炎、颈椎病变。
2.大椎出痧:全身气血运行不畅。
3.脊椎出痧:睡眠质量偏差。
4.右肩颈出痧:劳累过度。
5.左肩颈出痧:用脑过度。
6.左天宗出痧:胆囊病变,胆汁粘稠。
7.右天宗出痧:环跳内分泌失调,妇科疾病,小气泡代表轻度的经络不通。
8.肩颈部位出现紫红色的痧:属于肩周炎。
9.肩夹缝有痧:属于淋巴排毒不畅。
10.后背心肺区出痧:感冒胸闷,胸通,心肺机能弱.11.肝木区出痧:长期疲劳,睡眠不足,严重的会出现肝硬化.12.脾胃区出痧:消化不良,胃肠胀气,胃酸过多,腰痛.13.肾水区出痧:膀胱炎,口味重,腰酸,易水肿.14.臀部坐骨区出痧:月经失调,子宫机能偏弱,痛经,妇科疾病,更年期障碍症,坐骨神经痛。
15.肩胛手足区出痧:手脚发麻,膝盖酸痛,卵巢机能差,四肢肿胀。
穴位刮痧出痧并不能一概而论的说是好还是不好。
因为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者出痧较少且均匀,多为红色;出痧的部位一般多在头面、背部及四肢外侧,胸腹及四肢内侧不易出痧,若出痧说明手法偏重。
慢性病患者,多伴有紫痧或血泡;急性病多为粟粒状,大面积;若为血斑、血泡,说明病情较重。
通过出痧部位可判断健康状况:凡经络线路和穴位区域容易出现痧,提示相应经络所联系的内脏功能病变。
刮痧穴位图这是瘦腿的穴位图谢谢MM的支持和指点~~~~ 注意啦~~下面严重说明下手法~~工具:能起润滑的油、刮痧板刮痧板哪能买到:网上、药店、潭木匠 (12一个) 1、方向:从大腿根开始向下刮只有这一个方向不能像搓澡一样来回的刮哦~ 2、顺序:伏兔血海足三里风市承扶三阴交悬钟委中承山 3、力度:一定要大力的快速的刮~~~这是泻法~当然也不能弄的自己太疼了~~~ 适可而止~~ 不是越使劲越好只要坚持刮了就能有效果4、角度:45度-60度(向下倾斜角度)5、时间:每天一共刮二十多分钟6、要注意的小细节:(1)一个一个穴位的刮一个穴位刮完50-100下后再换下一个穴位穴位都是对称的也就是说同一个穴位两只腿都刮完后再战下一个穴位(2)刮之前一定要涂抹润滑作用的DD--刮痧油、橄榄油、精油(不能用干性的)、不容易吸收的乳液(3)刮痧时不要着凉,刮完后不要碰冷水,不要洗澡,最好是洗完澡刮痧之后就睡觉(4)每天一次就可以了(5)如果出现紫点那是刮出痧来了JMS表慌张那说明身体有小小点毛病正在治疗过几天就会下去(6)不能带痧刮,出了痧后要停到痧退才能再刮(7)不是刮出痧才算有效果,刮了坚持就可以(8)以前有MM说刮完红一会儿就不红了这个非常正常不可能一直红的(9)有的MM说有图也不知道是哪找不准穴位那就大面积的刮刮到了就可以了一个可爱的MM让我把各种各种能美容瘦身的穴位都发上来下面这个是瘦全身的:用泻法刮的顺序:脾俞、胃俞、肾俞中脘、关元(这个两穴位用点揉的方法)列缺、梁丘、足三里、三阴交应MM的要求我再上个瘦腰的图用泻法腰的我没试过,不知道效果到底如何,都在后背上有点不方便自己刮刮的顺序:先刮后背的穴位从上到下之后刮天枢最后刮足三里这个是美容养颜的穴位:刮的顺序:先刮脸部要点轻轻刮摩起到按摩的作用就成了不要使劲刮之后后背的穴位从上到下再刮合谷之后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刮脸的方向:(轻轻的)下面是丰胸的:刮的方法:先涂抹润滑作用的DD然后由四面向乳头方向刮,用适中的力度和速度之再再刮足三里、三阴交、太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