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8
PICCO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作者:李素婷冯锦昉叶蝶莲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0年第03期【摘要】:为了使PICCO检测更安全有效,我院ICU对52例重症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监护。
术前心理、用物、静脉通路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动态观察病情;术后连续监测及护理。
结果:52例患者置管顺利,监测满意、无发生不良反应。
【关键词】:PICCO;监测;护理【中图分类号】R44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13-2PICCO(pui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即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危重症监测,其创伤与危险性小,仅用一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使危重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得到进一步提高[1][2],对ICU危重病人血流动力学检测有非常重大意义[3]。
本院ICU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共52应用PICCO监测仪对危重病患者进行监测,从而指导临床用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ICU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对52例重症患者进行PICCO监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3岁,平均49岁。
其中多发伤19例,心肌梗塞15例,肺心病8例,重症胰腺炎、重症肺炎并发ARDS6例,感染性休克4例。
2方法建立一条中心静脉通路,本组病例均选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标准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从右颈内静脉插管;在患者的股动脉放置一条Fussion PICCO专用监测导管。
从中心静脉注入10ml的低温生理盐水(2~15℃),结合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温度变化波形得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如心排量(CO)、心排血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SVR)、血管外肺水(EVLW)、胸腔内总血容量(ITBV)等。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目的对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入院救治过程中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液体复苏期间各项监测指标变化结果、患者疾病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PiCCO 血流动力学监测期间,患者MAP、CI、GEDI指标水平在实施液体复苏48 h后出现上升变化,分别为(84.9±11.7)mmHg、(3.7±0.9)L/(min·m2)、(876.5±44.8)mL/m2,较液体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4、P<0.05,t=2.136、P<0.05,t=6.178、P<0.05);此外,经抢救治疗后,12例患者中,3例死亡,9例好转进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且生存与发生死亡患者的多项监测指标在液体复苏48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PiCCO 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为患者液体复苏救治提供有效指导,避免各种不利影响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Abstract] Objective The use of PiCCO hemodynamic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was studied. Methods 12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in the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hemodynamic monitoring of PiCCO during the course of hospital admission,and the results of changes in monitoring indicators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during fluid resuscitation were concluded and analyzed. Results During the hemodynamic monitoring of PiCCO,the MAP,CI,and GEDI levels of patients showed an upward change after 48 h of liquid resuscitation (84.9±11.7)mmHg,(3.7±0.9)L/(min·m2),(876.5±44.8)mL/m2,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liquid before resuscit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6.724,P<0.05,t=2.136,P<0.05,t=6.178,P<0.05);In addition,the salvage treatment after that,of the 12 patients,3 died and 9 improved to enter the general ward to continue treatment. The multiple monitoring indicators of survival and death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48 hours after fluid resuscitation,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PiCCO hemodynamic monitoring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combined with heart failure can provide effective guidance for the patient’s liquid resuscitation and treatment,avoiding all kinds of adverse effects,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ttention.[Key words] PiCCO hemodynamics;Severe pneumonia;Combined;Heart failure;Application临床中,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危重疾病,由于患者疾病引起的严重感染或集体摄入不足等,临床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再加上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等心功能不全情况,使得其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一直被临床研究重视。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目的:探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ICU 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0例,入科后立即行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
观察液体复苏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及疾病的转归。
结果:复苏48 h后所有患者CI、MAP、GEDI较前升高,HR、SVRI、EVLW、CVP、Lac 下降(P<0.05)。
入院后28 d,15例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入普通病房,4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难治性心力衰竭死亡。
生存组与死亡组复苏48 h HR、MAP、CI、ELWI、Lac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iCCO 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通过监测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心功能指标及血管外肺水等,指导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液体复苏,防治液体不足或过负荷带来的不利影响。
标签:PiCCO血流动力学;重症肺炎;心力衰竭重症肺炎患者由于严重感染、摄入不足等因素常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进行液体复苏,而此类患者往往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及心功能不全,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本研究采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来指导容量管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70.2±13.5)岁,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符合美国胸科协会(ATS)2007年发表的成人CAP共识指南,心力衰竭诊断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疗指南心功能Ⅲ~Ⅳ级。
排除标准: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
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血流动力学监测所有患者入ICU后立即行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
右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接PiCCO温度探头,自股动脉置入PiCCO导管(4F,PV2014L16,pulsion medical system,Germany),打开PiCCO监测仪,连接压力换能器,调零后持续监测有创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用冰盐水(低于8 ℃)15 ml自右颈内/锁骨下静脉导管所连接的温度探头处快速注入(0.05),具有可比性。
PICC。
监测技术一、P ICCO的定义PICCO , 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或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的缩写,即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是结合经肺热稀释方法和动脉脉波轮廓分析法,对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的一种微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危重症及手术病人。
二、技术原理:PiCCO采用对患者的2根置管:1根中心静脉导管和1根大动脉导管,通过“经肺热稀释法”测出CO数值,用来校准通过“动脉脉波轮廓”分析方法导出的连续心输出量。
下面分别对“经肺热稀释法” 及“脉波轮廓分析法”进行诠释。
(一)温度稀释法将容量与温度已知的液体,经中心静脉插管处快速注入体内,在体循环的大动脉处,热敏电阻感知血液温度在注射前后的变化,描绘出温度-时间变化曲线,计算机根据曲线下面积通过公式计算出心排血量。
所有的容量参数都是对热稀释曲线的更深入分析得到的:计算容积需知道:MTt:平均传输时间,大约一半指示剂通过动脉测量点的时间,其长短代表了指示剂通过系统需要的时间,如果将心输出量与MTt相乘,得到的结果就是从注入点和探测点之间指示剂分布的容量。
DSt:下降时间,热稀释曲线的指数下降时间,当为稳定指示剂时,如果将其与流经系统的流量相乘,得到的结果就是肺温度容量(PTV胸腔内相关容积的组成:PTV=M内热容积,在一系列混合腔室内中具有最大的热容积(DSt- 容积)ITTV^W腔内总热容积,从注射点到测量的热容积之和(MTt-容积)GED怪心舒张末期容积,舒张末心脏4个腔室的容积之和=ITTV-PTV ITBV=^腔内血容积=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 +肺血管内血液容积(PBVEVLWft管外肺水,是反映肺间质内含有的水量=ITTV-ITBV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是指血管外肺水与肺内血容积的比值(EVLWPBV反映了肺水肿的类型;全心射血分数(GEF ,与每搏输出量和舒张末期容积相关。
・临床研究・PiC C O 心肺容量监护仪在危重烧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应用胡泉柴家科郝岱峰尹会男胡清刚邹晓防刘伟【摘要】目的研究PiCCO 心肺容量监护仪在危重烧伤患者的休克期和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08年5月-11月住院治疗的大面积危重烧伤患者10例, 烧伤面积8215%±1517%, 均在入院后3d 内即行手术切痂, 分别于休克期和围术期采用PiCCO 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 项目包括平均动脉压(MAP 、心排出量指数(CI 、心功能指数(CFI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 、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 、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 LWI , 其中休克期监测6例次, 围术期监测10例次。
结果所有导管均留置成功, 留置时间310±014d , 导管尖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未发生导管并发症。
患者烧伤后CI 、CFI 、ITBI 均低于正常水平,SVRI 高于正常水平, 而后随着液体复苏的进行,36h 后各项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MAP 和EVLW 无明显变化(P >0105 。
在围术期, 经过严密的心肺容量监护, 所有患者在休克期及感染期切痂过程中, 除SVRI 在切痂后显著降低、CFI 在切痂后明显升高(P <0105 外, 余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平稳。
结论采用PiCCO 对严重烧伤患者的休克期和围术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可有效协助液体复苏及维护围术期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关键词】烧伤; 监测, 生理学; 血液动力学过程【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44 2 203C 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h em odynamics of p atients w ith serious bu rnHU Quan , ke 3, HAO Dai 2feng , YIN Hui 2nan , HU Qing 2gang , ZOU X iao2fang , LIU Wei 1Burns Institute ,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 eneral Hospital of PLA , Beijing 100037, China3C orresponding author , E 2mail :cjk304@1261com【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cardiopulm onary capacity m onitor PiCCO in monitoring thehemodynamics of patients with serious burn in shock stage and perioperative periods. M ethods T en seriously burned patients with 8215%±1517%total body surface area burn and hospitalized from May 2008to Nov.2008were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ll the patientsunderwent eschar excision within 3days of hospitalization , and the hemodynamic indexes were m onitored by PiCCO in the shock stage and perioperative period , including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 cardiac index (CI , cardiac function index (CFI , 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 (IT BI ,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 , and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EVLW . Monitoring was performed 6times in shock stage and 10time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R esu lts All the catheters were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 and the indwelling time was 310±014d. No complication due to catheterization occurred , and the bacterial cultivation was negative in all patients. The levels of CI , CFI and ITBI oarered markedly , and that of SVRI elevated in shock stage and then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after fluid resuscitation (P <0105 .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found in the levels of MAP and EVLW after burn and resuscitation (P >0105 .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 the hemodynamic indexes of the patients were stable with careful cardiopulm onary capacity m onitoring by PiCCO (P >0105 , except the SVRI reduced and CFI elevated after eschar excision (P <0105 . C onclusion Hemodynamic m onitoring with PiCCO in shock stage and perioperative period for seriously burned patients is safe and feasible , and helpful for fluid resuscitation therapy and the maintenance of stable vital signs.【K ey w ords 】burns ; m onitoring , physiologic ; hem odynamic processes对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而言, 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最为敏感、可信, 对于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PI c c o血流动力学监测得临床应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祖凌云P i CCO ( Pulse in d ic at or Co nt i n u ou s C ar diac Outpu t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就是一种非常简便、安全、快速,且能明确血流动力学得一种检测方法。
一、Pi C CO得主要测量参数(一)热稀释参数(单次测量)1、心输出量2。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3。
胸腔内血容积4、血管外肺水5。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脉搏轮廓参数(连续测量)二1 .脉搏连续心输出量2。
母搏量3。
动脉压4、全身血管阻力5。
每搏量变异_Pi C CO技术得原理、Pl CCO技术由两种技术(经肺热稀释技术与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技术)组成,用于更有效地进行血流动力与容量治疗,使大多数病人可以不必使用肺动脉导管。
(一)经肺热稀释技术经肺热稀释测量只需要在中心静脉内注射冷(<8 o C )或室温(〈24 o C )生理盐水。
PP T7图片显示得就是中心静脉注射冰盐水后,动脉导管尖端热敏电阻测量得温度变化曲线、通过分析热稀释曲线,使用Stewart —Hami l to n 公式计算得出心输出量。
PP T8图片上得五个圆形分别代表右心房舒张末容积、右心室舒张末容积、肺血管得容积。
在中心肺血管容积外面有一部分容积代表血管外得肺水。
随后得两节显示得就是左心房得舒张末容积与左心室得舒张末容积、通过模拟图可以更好得理解,PiCCO与常规热稀释导管测量心输出量得异同。
可以瞧到P i CCO测量得心输出量涵盖右心房、右心室、肺循环以及左心房与左心室、常规漂浮导管测定得心输出量更注重左心室得心功能、1、P iCCO容量参数通过对热稀释曲线得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这些容量参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胸腔内血容积、血管外肺水。
(1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 E D V )就是心脏4个腔室内得血容量。
(2)胸腔内血容积(I TB V )就是心脏4个腔室得容积 + 肺血管内得血液容量、(3 ) 血管外肺水血管外肺水(EVL W )就是肺内含有得水量。
PICCO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祖凌云PiCCO ( 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是一种非常简便、安全、快速,且能明确血流动力学的一种检测方法。
一、 PiCCO 的主要测量参数(一)热稀释参数(单次测量)1. 心输出量2.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3. 胸腔内血容积4. 血管外肺水5.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二)脉搏轮廓参数(连续测量)1. 脉搏连续心输出量2. 每搏量3. 动脉压4. 全身血管阻力5. 每搏量变异二、 PiCCO 技术的原理PiCCO 技术由两种技术(经肺热稀释技术和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技术)组成,用于更有效地进行血流动力和容量治疗,使大多数病人可以不必使用肺动脉导管。
(一)经肺热稀释技术经肺热稀释测量只需要在中心静脉内注射冷( <8 º C )或室温( <24 º C )生理盐水。
PPT7 图片显示的是中心静脉注射冰盐水后,动脉导管尖端热敏电阻测量的温度变化曲线。
通过分析热稀释曲线,使用 Stewart-Hamilton 公式计算得出心输出量。
PPT8 图片上的五个圆形分别代表右心房舒张末容积、右心室舒张末容积、肺血管的容积。
在中心肺血管容积外面有一部分容积代表血管外的肺水。
随后的两节显示的是左心房的舒张末容积和左心室的舒张末容积。
通过模拟图可以更好的理解, PiCCO 与常规热稀释导管测量心输出量的异同。
可以看到 P i CCO 测量的心输出量涵盖右心房、右心室、肺循环以及左心房和左心室。
常规漂浮导管测定的心输出量更注重左心室的心功能。
1.PiCCO 容量参数通过对热稀释曲线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这些容量参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胸腔内血容积、血管外肺水。
( 1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EDV )是心脏 4 个腔室内的血容量。
( 2 )胸腔内血容积( ITBV )是心脏 4 个腔室的容积 + 肺血管内的血液容量。
( 3 )血管外肺水血管外肺水( EVLW )是肺内含有的水量。
可以在床旁定量判断肺水肿的程度。
2. 容量的测量原理( 1 )温度平均传输时间( MTt ):从注射冰盐水至体内到温度下降 1/4 的时间,通常代表着约一半指示剂已经通过温度的敏感电极。
( 2 )温度下降时间:代表着从敏感电极探测到温度下降 1/4 到 3/4 的时间。
通常是温度下降曲线的指数。
幻灯 14 的模式图显示 Vall=V1+V2+V3+V4 。
指示剂由注射点到检测点的平均传输时间 MTt 由两点间的总容积决定。
下降时间 DSt 由其中最大的腔室决定,比其它腔至少大20% 是成立的,因此,最大腔室的容积可以用温度下降时间乘以流量来确定。
幻灯 15 所显示的人体循环的模式图可以看到,肺内热容积是在一系列混合腔室中具有最大的热容积。
胸腔内总热容积是从注射点到测量的热容积之和, GEDV 等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因此,胸腔内总容积( IBTTV )根据 CO 和温度的平均传输时间来确定。
肺内总热容积( PTV )根据 CO 和温度的下降时间来换算,而二者相减即为全心舒张末容积( GEDV ),也就是 IBTTV 减去 PTV 等于全心舒张末容积。
3. 单指示剂经验公式血管外肺水的测量原理首先根据 ITBV 和 GEDV 用单指示剂的经验公式进行换算,可以看到两个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ITBV= 1.25*GEDV–28.4ml 。
4. 总结ITTV 可以根据温度平均传输时间和结合 CO 进行换算。
PTV 可以根据温度的下降时间结合 CO 进行换算。
二者相减等于全心舒张末容积( GEDV )。
根据单指示剂经验公式,ITBV 等于 1.25*GEDV–28.4ml 。
全胸腔内总容积减去胸腔内血容积即为血管外肺水( EVLW )。
5. PiCCO 前负荷指标ITBV 和 GEDV 在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已经被证实不但远比心脏充盈压 CVP+PCWP 强,也比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更强。
ITBV 和 GEDV 最主要的优点是不会受机械通气的影响而产生错误,因此能够在任何情况下给出前负荷情况的正确信息。
经由 GEDV 和 SV 计算得到的全心射血分数( GEF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肌收缩功能。
GEF=4*SV/GEDV 。
血管外肺水( EVLW )通过经肺热稀释法得到,已被染料稀释法和重量法证实。
血管外肺水( EVLW )已被证实与 ARDS 的严重程度、病人机械通气的天数、住 ICU 的时间及死亡率明确相关,其评估肺水肿远远优于胸部 X 线。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PVPI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肺水肿形成的原因。
PVPI=EVLW/PBV 。
(二)动脉脉搏轮廓分析动脉脉搏轮廓分析通过动脉压力波型的形状获得连续的每搏参数。
通过经肺热稀释法的初始校正后,该公式可以在每次心脏搏动时计算出每搏量( SV )。
幻灯 22 显示的是连续心输出量测定的公式,连续心输出量由与病人相关的校正因子、心率、脉搏、波形下压力曲线面积以及动脉顺应性参数、压力曲线形状决定。
1. 心输出量和全身循环阻力由于脉搏轮廓分析连续测量每搏量和动脉压,可以如下计算得到心输出量( CO )和全身循环阻力( SVR ):CO= 每搏量´心率SVR= (平均动脉压 - 中心静脉压) /CO2. 每搏量变异 (SVV)对于没有心律失常的受控机械通气病人, SVV 反映了心脏对因机械通气导致的心脏前负荷周期性变化的敏感性。
SVV 可以用于预测扩容治疗是否会使每搏量增加。
三、如何使用 PiCCO 技术(一)步骤1. 把注射液温度感受器的固定仓( T 型管)连接到中心静脉通路上。
2. 在大动脉内插入 PiCCO 动脉热敏电阻导管,最好是股动脉,也可以使用肱动脉、腋动脉或桡动脉(要使用较长的导管)。
3. 把注射液温度感受器、动脉导管的热敏电阻和压力导管连接到 PiCCO 监护仪上。
4. 如果要把血压信号传输到床旁监护仪上,请利用 PiCCO 监护仪后面板上的电缆接口和相应的电缆。
(二) PiCCOplus 系统连接示意图幻灯 26 显示的是 PiCCOplus 系统连接示意图。
首先要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穿刺后连接一个特定 T 型管,再连接测温三向管,连接注射器。
股动脉穿刺显示的是 PiCCO 导管, PiCCO 导管连接出来不但有压力传感器,同时有温度电缆、温度感受器。
所有温度感受器和温度变化器在连接到 PiCCO 监护仪上,帮助我们得出数据。
(三)正常值范围幻灯 27 显示的是 PiCCO 测定的正常值范围。
四、 PiCCO 技术的临床应用——诊断治疗树如果 CI 小于 3.0 ,这时需要看前负荷状态。
如果 GEDI 小于 700 或 ITBV 小于850 ,提示容量不足。
如果血管外肺水小于 10 ,容量心功能射血分数差,容量不足,并且无肺水肿,这时可以进行增加容量即补液治疗,直至使 GEDI 和 ITBV 分别大于 700 和850 ,每搏变异量小于 10% 。
如果 CI 小于 3.0 、 GEDI 小于 700 、 ITBV 小于 850 ,心搏出量下降,容量不足,且出现肺水肿,血管外肺水大于 10 ,补液时应非常谨慎,因为这时已有肺水肿而容量又不够。
要考虑联合应用儿茶酚胺或血管活性药物。
如果 CI 小于 3.0 ,测定全心舒张末容积大于 700 、胸腔内的血容积大于 850ml ,如果血管无肺水肿,即血管外肺水小于 10 ,这时要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使情况改善。
如果 CI 小于 3.0 、全心舒张末容积大于 700 、胸腔内的血容积大于 850ml ,但是血管外肺水大于 10 即有肺水肿,要酌情进药同时加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心功能。
如果 CI 大于 3.0 ,往往见于非心脏监护病房的重症患者,如果全心舒张末容积小于700 、胸腔内血容积小于 850 ,即容量不够,血管外肺水小于 10 ,即无肺水肿,应给予积极补液。
如果 CI 大于 3.0 、 GEDI 小于 700 、 ITBI 小于 850 而血管外肺水大于 10 ,即容量不足、有肺水肿,这时应补液,但是补液时要非常谨慎,要密切观察肺水肿的情况。
如果是 CI 大于 3.0 、全心末容积大于 700 、胸腔内血容积大于 850 而血管外肺水小于 10 (即无肺水肿),属于正常状态。
如果有肺水肿,应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少容量、利尿治疗。
五、应用 PiCCO 技术需要的耗材(一) PULSIOCATH 动脉热稀释导管PULSIOCATH 动脉热稀释导管专门设计用于采用小创伤 PiCCO 技术的容量、血流动力监测。
导管放置使用 Seldinger 穿刺技术(导丝穿刺技术)。
提供多种型号。
这些型号大部分可以在病人体内保留 10 天以上。
幻灯 30 显示的是 PULSIOCATH 动脉热稀释导管的各种规格,可以根据不同病人的体型、体重和穿刺的部位来进行选择。
PULSIOCATH 动脉热稀释导管可提供完全包装的导管(如 PVPK2015L20-46 ),其中包括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和注射液温度感受器固定仓。
完全包装内可选择加入一条额外的压力测量管,用于间断中心静脉压监护。
(二)注射液温度感受器固定仓( T 型管)(三)压力换能器(四)任何常规中心静脉导管六、 PiCCO 技术的特点(一)优点1. 导管不经过心脏,创伤更小。
2. 对每一次心脏搏动进行分析和测量。
3. 测量全心指标,反映全心功能,不是以右心代表整个心脏。
4. 直接给出容量参数,无需对其它指标(如压力)进行翻译。
5. 不受机械通气等外部压力变化的影响。
6. 可测量前负荷、后负荷和流量等多种指标。
7. 在床旁就可以完成定量测量肺水肿情况,避免 X 线造成的困惑。
8. 技术容易掌握,并发症少。
9. 适用于儿科和新生儿的病人( 2 千克以上)。
10. 节省医疗资源,动脉 PiCCO 导管可以放置 10 天以上。
(二)局限性1. 三尖瓣和二尖瓣返流温度指示剂注射到右心循环中,而在左心循环内测定温度变化,影响 CO 、 GEDV 的测定;2. 心房扩张和主动脉瘤心腔和主动脉大小出现显著的解剖学改变 , 影响 ITBV 、 GEDV 的测定。
七、临床病例患者高某,女性, 83 岁。
患者入院前 12 小时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伴大汗、恶心,未吐,自服速效救心丸不缓解。
既往史:高血压 62 年(未规律治疗),房颤 20 年, 4 年前患脑梗塞, 3 年前诊断肝内胆管癌,行伽马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6 年, 1 年前外院胃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溃疡。
查体:神清,精神差,颈静脉无怒张, BP72/35mmHg , R16 次 / 分,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 HR37 次 / 分,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双下肢不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