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及临床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5.34 MB
- 文档页数:82
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主要监测指标1~Hg)低于75mmHg2心率(HR)[3 3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 CVP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一般CVP增高见于右心衰,严重三尖瓣返流,心包CVP低反映血容量不足,但补液时需考虑左心功能(LVEDP)[4]。
4右心房压(RAP) 正常值:0~1.07kPa(0~8mmHg)。
反映循环容量负荷或右心室前负荷变化,比C 准确。
心包积液及右心衰竭时可造成相对性右室前负荷增加,右室流入道狭窄(如三尖瓣狭窄)时右能完全代表右室前负荷。
??超过10mmHg升高,升高见于右心衰竭(包括右心室梗死)、三尖瓣狭窄闭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病、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口狭窄。
当血容量不足时,降低5右心室压(RVP)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25mmHg),舒张压0~1.07kPa(0~8mmHg)。
收缩压>30mmHg压意义同RAP6肺动脉压~14mmHg 压1.33~肺动脉狭窄或瓣下狭窄,7LVEDP。
容量不足时,则降低。
监测的目的在于,给左心室以一个最适宜的前负荷,使之保持在不足以引起的范围内,同时又要根据原理,用足够的前负荷使心肌纤维适当的伸长以达到最大的心排血量。
临心脏病病人,一般以PCWP略高(即14~18mmHg)为正常值,这样可充分发挥Frank—Starling定律机制,维持心输出量的要求,又不至于发生肺郁血。
CVP监测在急危重症的临床意义CVP 监测在危重病的急救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105 例危重患者CVP 监测结果的分析,认CVP 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特别是多发伤及老年患者具有重要的监测价值。
通过监测可以达到以下效果:①估计休克状态;②衡量治疗效果;③估计输液量及调整输液速度;④估计右心功能。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
标签:中心静脉压(CVP);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CVP 监测则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基本而常见的一种监测手段。
已在危重患者的急救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对我科危重患者进行了CVP 动态监测,并对CVP 监测和未监测的两组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本文统计了2011 年~2013年所进行的105 例危重病动态CVP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78 例,女性27 例;年龄19~83岁。
其中急诊监测55 例,外科疑难大手术后监测50 例。
动态监测时间2 h~14 d,见表1。
2资料分析2.1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方面:如表所示,我们监测了创伤性休克26 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5 例,这41例均为低血容量性休克,CVP 监测能及时了解休克状态,估计输液量。
休克初期,循环血容量锐减,血管紧张素的分泌,使血压相对正常,早期容易被忽视,故休克时除了监测BP、P、尿量外,还应及时地进行CVP 和动态监测,根据CVP 监测结果来估计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当确定低血容量时,可立即通过监测CVP 在单位时间内快速输入所需要的晶体液和胶体液,以及时纠正休克。
2.2在多发伤方面:CVP 监测除了指导输液外,还可帮助我们分析和判断病情,以便及时对患者作出正确处理。
我们对多发伤患者共进行CVP 监测14 例,绝大多数为车祸、高空坠落、爆炸伤(开矿),其特点涉及多科,有脑、四肢、胸腹等外伤,特别是脑外伤患者,因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不能诉说自已受伤情况,而颅内血肿、脑外伤引起的颅内高压,临床上往往表现为血压升高,脉搏有力而缓慢,因而早期胸腹腔内出血常常被掩盖。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血流动力监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监测手段,它通过对患者体内血液循环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流状态和心血管功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探讨血流动力监测的各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通常用“次/分钟”表示。
心率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自律性。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但在疾病状态下,心率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
心率的增加可能提示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而心率的降低则可能与心脏传导阻滞、药物反应或神经系统失调等相关。
二、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它由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字组成,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表示。
血压被普遍认为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泵血能力、血管阻力以及循环容量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40 mmHg和舒张压80-90 mmHg之间。
血压异常变化可能提示存在高血压、低血压、失血、休克等情况。
三、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向体循环中泵出的血液量,通常用“升/分钟”表示。
心输出量是评价心脏泵血能力和血液灌注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心输出量范围为4-8升/分钟。
心输出量的增加可能与体循环负荷过重或代偿机制激活有关,而心输出量的降低可能与心脏收缩力减退、泵血功能不全等问题相关。
四、全身血管阻力全身血管阻力是指血液在体循环中通过血管所遇到的阻力大小,通常用“帕斯卡秒/升”表示。
全身血管阻力与体循环灌注和心脏负荷密切相关,它反映了血管收缩状态以及血液黏稠度等因素对血液流动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全身血管阻力范围为900-1500帕斯卡秒/升。
全身血管阻力的增加可能与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因素有关,而全身血管阻力的降低可能与血管扩张、血液黏稠度减小等因素相关。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血管外肺水、胸内血容量。
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
供大家参考。
1、主要监测指标1.1直接测量所得指标1.1.1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2.0~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0~12.0kPa(60~90mmHg)。
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
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
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
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
当MAP低于75mmHg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
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应略高于此。
1.1.2心率(HR) 正常值:60~100次/min。
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
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50次/min 或>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3]。
1.1.3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WP时,CVP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评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对脑血流的速度、方向和容积进行监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患的脑血流情况,及时发现一些脑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异常。
一、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评估的方法1.多普勒超声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脑血流动力学评估方法,可以通过探头在头皮上逐渐移动并进行捕获图像,来观察颅内和颅外的血管情况。
通过评估脑血流速度、动脉和静脉的流量、脑血管的阻力指数等参数,可以有效地判断病患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
2.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是一种通过头骨进行检查的方法,可以观察大脑的深部血管情况。
通过对距颅骨较近的脑动脉和脑静脉进行监测,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大脑内血流的情况,辅助医生进行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
3.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是一种将超声造影剂注入血液中,借助超声检查器对其进行检测的方法。
通过超声造影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血管的轮廓、管腔的充盈情况,特别适用于评估脑血管的异常情况。
二、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评估的临床意义1.早期诊断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包括脑血栓、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等。
通过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可以及早地发现脑血管疾病的征兆,有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2.评估脑外伤后的脑血流情况脑外伤后往往伴随着脑血流的异常,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受伤后的脑血流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3.指导脑血管手术治疗对于需要进行脑血管手术的患者,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手术前后的脑血流情况,指导手术的进行,并且术后的监测。
4.评估脑血栓溶栓治疗效果对于脑血栓患者,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可以用来监测溶栓治疗的效果,判断血栓是否得到了有效溶解,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指导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降低患者的病残率和逝去率。
大力发展和推广这一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进行实时、连续地监测和评估。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流状态,包括心脏泵血功能、血压、血液容积和组织灌注等指标,从而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干预和调整治疗方案。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科等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提供重要的生理参数,例如心率、心律、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力等指标。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循环代谢状态非常关键。
通过监测心输出量,可以了解心脏泵血功能是否正常,评估组织器官的灌注情况。
另外,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监测心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电图异常和心律不齐等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血压监测也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血压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趋势和水平,评估血管阻力和容量状态。
这对于高血压、低血压和休克等情况的患者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血压,可以及时调整药物治疗,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避免高血压和低血压对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血液容积监测是指监测患者的血容量情况,包括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和循环血容量。
对于严重失血、感染和体液失衡等情况的患者,血液容积监测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循环血量,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输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量,避免血液循环不稳定和器官灌注不足的发生。
组织灌注监测是指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监测患者器官组织的灌注情况。
这是评估患者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组织灌注监测技术包括局部组织氧分压、皮肤温度、尿量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氧供需平衡情况,评估组织灌注是否充足。
通过监测组织灌注,可以及早发现和干预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避免器官功能受损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总之,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手术和急诊等临床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血压、血液容积和组织灌注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做出相应的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