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得勒支的宁静门罗故事梗概
- 格式:docx
- 大小:20.20 KB
- 文档页数:1
《百年孤独》每章故事梗概百年孤独每章故事梗概第一章在冒着电光火石的大雨中,布恩迪亚家族的创始人乌尔苏拉·伊格纳西奥·布恩迪亚在马拉卡尼多街上创立了马孔多市。
他与妻子乌尔苏拉·伊格纳西奥·布恩迪亚生下的代代相传的孤独一生的家族的故事开始了。
第二章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二代人物何塞·阿尔卡迪奥。
他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梦想着改变他们家族的命运。
他参与了一次科学实验,意外地杀死了自己的好朋友马塞洛,并因此被天才解放军抓走。
在战争期间,他与布恩迪亚家族的血统开始了他们神秘而神奇的故事。
第三章在这一章中,创世神秘地出现并将布恩迪亚家族与古老的阿拉巴马家族联系在一起。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三代人物阿姆拉·布恩迪亚决定进入修道院。
这一章讲述了他在修道院的经历以及他对纲领的内外矛盾的思考。
第四章第四章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第四代人物阿乌勒·隆索。
他是布恩迪亚家族唯一一个活了130多岁的人。
他娶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妮子,与她生了17个孩子。
这一章展示了他与妻子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如何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生活。
第五章在这一章中,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五代人物霍雷西奥·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成为了他们家族的主要人物。
他是一个无所畏惧的决策者,他努力推动马孔多市的发展。
这一章描述了他的政治和经济冒险以及他对家族行事的方式。
第六章第六章回顾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特别是他们家族第五代人物霍雷西奥·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的生活。
该章讲述了他的统治方式,他的政治理念以及他所采取的行动。
第七章在第七章中,霍雷西奥的孩子们开始反叛他,试图推翻他的统治。
然而,他的儿子阿雷利亚诺·布恩迪亚才是真正能够继承家族遗产的人,而其他的孩子们则逐一被他所消灭。
这个章节揭示了阿雷利亚诺的统治方式以及布恩迪亚家族的衰落。
第八章在第八章中,布恩迪亚家族走向了边缘。
瓦尔登湖18篇散文分别内容梗概《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一部经典散文集,它以自然观察和哲学思考为主题,探讨了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面是《瓦尔登湖》中的18篇散文的内容梗概:1.《生活的原则》:梭罗介绍了自己在瓦尔登湖附近的小屋中度过两年多的经历和思考。
2.《瓦尔登湖》:详细描写了瓦尔登湖及其周围的环境,表达了梭罗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独立生活的思想。
3.《读书》:探讨了阅读对个人发展和思考的重要性,提倡精神独立和深度思考。
4.《经济学》:思考了财富和社会的关系,主张简朴的生活和对内心追求的重视。
5.《离开孤独》:探讨了孤独和社交的关系,认为孤独有助于深思熟虑和个性的发展。
6.《访友》:描述了梭罗与朋友的互动和交流,强调了真挚友谊的重要性。
7.《鲁思》:讲述了梭罗对于死亡和悲伤的思考,以及对于逝去亲人的追忆。
8.《冬天》:描述了瓦尔登湖冬季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美的赞美。
9.《春天》:描绘了春季瓦尔登湖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生活,表达了对于春天的喜悦和对生命的热爱。
10.《果实》:通过观察果树和果实,探讨了劳动与收获的关系,强调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11.《池塘》:描述了池塘中的生物和景色,反映了梭罗对于自然和生态系统的关注。
12.《马斯特洪》:通过对附近的一座农庄的观察,思考了农业和农民的生活方式。
13.《读报》:思考了新闻和报纸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提倡独立思考和对真相的追求。
14.《感悟》:探讨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于自由和野生的渴望。
15.《气候》:思考了气候和季节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敬畏和适应的重要性。
16.《为了哲学》:探讨了哲学和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对于人生目标的思考和追求。
17.《时间》:思考了时间和生命的流逝,强调了珍惜和充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
18.《富有》:通过对财富和贫困的观察,提出了对于富有真正含义的思考,主张寻求内心的满足和自由。
马尔克斯短篇小说故事概括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文学领域的重要人物,其作品以其奇特的写作风格和奇幻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马尔克斯的短篇
小说更是在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品被称为经典之作。
现
在让我们来概括几个马尔克斯经典短篇小说的故事。
《魔幻现实主义的奇迹》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充
满奇迹和魔幻的小镇,全镇的儿童都患上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疾病——
梦游症,他们在睡梦中走出家门,穿过整个镇子,最后不知所踪。
而
镇子里的医生和父母们都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消失不见。
这个故事通过奇幻的情节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另一部经典作品《百年孤独》讲述了布恩地亚家族在一个偏远小镇
上的故事。
通过七代人的不同命运和遭遇,展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小说中充满了荒诞、幻想和现实的元素,展现了马尔克斯独特的魔幻
现实主义风格。
这部小说被誉为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之作,影响了一
代又一代读者。
最后一部短篇小说《极致快乐》则讲述了一个男人在寻找极致快乐
的过程中,不断追逐着自己心中的幻想。
他沉迷于物质和享乐,最终
发现真正的快乐并不在这些之中。
这个故事通过男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以其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读
者的喜爱,让人们在文学世界中领略到了不同寻常的梦幻世界。
一篇
篇小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人们无法忘怀。
通过马尔克斯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带给我们思考和
启示。
《快乐影子之舞》读书有感门罗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和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
她的故事常常从一个看似平凡的场景或事件出发,但通过深入挖掘,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无奈。
在《快乐影子之舞》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招待、小女孩、女学生等不同身份的女性,她们在各自的生活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抉择。
门罗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她们的痛苦、迷茫和渴望,同时也感受到了她们的坚韧和勇气。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沃克兄弟的放牛娃》这个故事。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和弟弟跟随父亲去推销产品的经历,期间他们遇到了早年父亲的恋人诺拉。
通过描写主人公与诺拉的接触和互动,门罗巧妙地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疏离。
文中有一处描写父亲和诺拉在喝酒聊天时的场景,“我鼓动父亲唱起自己的小调,他是那么难为情和带着歉意。
我爱极,诺拉邀请父亲跳一曲时,父亲低头轻声低拒绝(那些菲兹杰拉德时刻)告别时,诺拉绿色的裙子蹭到挡泥板的边缘。
”这一场景让我感受到了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父亲的难为情、诺拉的失落以及主人公的困惑都在这一场景中得到了体现。
此外,文中对于家庭氛围的描写也非常细腻,“母亲总是乐于回忆水泵,丁香树,冬天的雪橇。
每逢星期六下午,带我去杂货店购物时,她坚持让我带上招摇的发带,干干净净的护膝和袜子,海军蓝的衬裙,她像个淑女一样去购物,用响亮而清脆的声音叫我,和那些衣裙宽松的家庭妇女相区分。
”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氛围的变化,以及主人公对于这种变化的敏感和无奈。
除了《沃克兄弟的放牛娃》,《谢谢让我们搭车》和《乌德勒支的宁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谢谢让我们搭车》通过一个年轻人的经历,探讨了爱情、欲望和阶级之间的冲突。
故事中的洛伊丝是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她被一个男人抛弃后,陷入了自我厌恶和孤独之中。
当她遇到了年轻的主人公和他的表哥时,她试图通过与他们的交往来寻找自我认同和安慰。
然而,阶级的差异和她内心的矛盾使得她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门罗:当代短篇⼩说⼤师门罗:当代短篇⼩说⼤师恩隆德在评价门罗时称,短篇⼩说⼀直掩映在长篇⼩说的光芒中,⽽门罗使这⼀艺术形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
且在其精致的故事叙述中,透露出了简洁明快与⼼理现实主义的特征。
疯狂写作的“家庭主妇” 门罗⽣于1931年,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迷恋创作。
1949年,她⼊西安⼤略⼤学攻读英语专业。
第⼆年,发表了第⼀个短篇⼩说《阴影的⼤⼩》(TheDimensionsofaShadow)。
在校期间,她曾经到餐馆打⼯,到图书馆当管理员。
由于⼤学的奖学⾦只有两年时间,于是在1951年,她退了学,嫁给了詹姆斯·门罗(JamesMunro),从此有了⾃⼰的家。
他们婚后有了三个孩⼦,但第⼆个孩⼦出⽣后不久即不幸去世。
1963年,门罗夫妇搬到英属哥伦⽐亚的省府所在地维多利亚,开办了⼀家“门罗书店”(Munro’sBooks)——该书店⾄今还在。
1966年,他们的⼜⼀个孩⼦出⽣。
门罗⼀直否认⾃⼰是知识分⼦,⽽总把⾃⼰当做家庭主妇。
她曾说,“我只是⼀位还说得过去的家庭主妇(housewife),但也做得⼀般。
”⽽作为家庭主妇,写作并不容易。
第⼀个孩⼦诞⽣时,她才开始写作第⼆个短篇。
那时,门罗拼命写作,即便在怀孕时也不例外,因为她担⼼从此就不能写作了。
她甚⾄把每次怀孕都视为⾃我鞭策的机会,抱有更⼤的写作野⼼。
她的写作时间就是孩⼦中午1点到3点的午睡时分,孩⼦稍⼤⼀些,就是他们上学之后。
门罗承认,那些年,⾃⼰写作⾮常⾟苦,她不仅要带孩⼦,做家务,还要和丈夫⼀起打理书店。
门罗常常为了写作,熬夜到凌晨1点,⽽早晨6点就开始新的⼀天。
她说,⾃⼰当时还不到40岁,甚⾄以为⾃⼰会得⼼脏病死掉。
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坚持每天要写⼏页才罢休。
门罗回忆说,她清晰地记得⼀个星期天,丈夫应承了要做晚饭,她把⾃⼰锁在书店内,拥有了⼀整个下午的时间来写作。
“我记得,当时我环顾左右,看着周围那些伟⼤的⽂学作品,我在想,你这个傻⽠!你这是在⼲什么?但接着我就到办公室继续写作了……” 虽然门罗早在19岁时就发表了第⼀个短篇⼩说,但她的第⼀部短篇⼩说集《快乐影⼦之舞》(DanceoftheHappyShades)是在1968年出版的,那时,门罗已37岁。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门罗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门罗托马斯·门罗(Thom—as Munro,1897—1974) 当代美国著名美学家、新自然主义美学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早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师杜威学习哲学,深受杜威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影响。
1918年毕业留校任教。
后在杜威举荐下,就职费城巴奈斯博物馆。
在巴奈斯帮助下,写作发表了《原始黑人雕塑》一书。
其后曾担任过美国雷泽福大学艺术系教授、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教育长。
门罗是美国美学协会组织者与创立者之一,1945年参与创办该会会刊《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并担任主编二十年之久。
门罗一生著述丰富,其主要著作有:《艺术教育:艺术哲学与艺术心理学》 (1956)、《走向科学的美学》(1956)、《艺术的进化》 (1963)、《艺术的发展与其它文化史的理论》(1963)、《东方美学》(1965)、《论艺术的形式与风格》(1970)。
此外他还发表《艺术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美学论文数百篇。
门罗是最早试图将美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西方美学家之一。
他认为传统美学只不过是思辨哲学的一个分支。
那些对美的本质及传统美学范畴的抽象探讨,只能使美学处于纯粹知识状态,而于艺术实践毫无益处。
因此他提倡创立一种能应用于大众的“科学美学”。
这种科学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杜威的自然主义哲学、科学实证与进化论的结合。
他断定审美经验来源于日常经验,也是对日常经验的完善,两者本质上一致;美感与艺术是生物性个体对环境适应的产物,具备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发展过程;美学对这种自然现象的研究,实质上是物理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延伸,是一门可应用自然科学方法的科学学科。
门罗的美学研究力图摆脱任何哲学体系对美的本质观点的影响,而着眼于广泛地对美感经验与艺术实践作出验证、描述。
他指出美作为审美判断术语在运用中含义模糊具有极大的主观随意性,其实“美是许多不同的东西”,是因不同时期不同的个人之情感、教育及由此生成的审美需要与艺术品或事物自身结构形态产生对应的产物,而这两部分及对应的条件却始终处于变化状态中,因此不可能也没必要给美下定义,审美标准没有客观性。
爱丽丝·门罗及其创作简谈2013年10月10日,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诞生了,82岁高龄的爱丽丝·门罗(Alice Muo)就此成为加拿大自1976年(加拿大出生、后来移居美国的作家索尔·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的首位获奖者,也是加拿大历史上首次获此大奖的女性作家。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评价门罗的创作时说,短篇小说一直掩映在长篇小说的光芒中,而门罗使这一艺术形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
且在其精致的故事叙述中,透露出了简洁明快与心理现实主义的特征。
·Ⅰ·门罗早在19岁时就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但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出版时,已经是1968年了,那时,门罗已经37岁。
但正是这部小说集,把这位家庭主妇送上了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奖(Governor General’s Prize)的领奖台。
这个奖项,相当于美国的普利策奖,在加拿大很有分量。
从此,她也正式步入了职业作家的行列。
十年之后,1978年,门罗因其《你以为你是谁?》(Who Do You Think You Are?)而再度荣膺总督奖。
那个时候,门罗已经是蜚声加拿大的名作家了。
而在此后的20年中,她几乎每隔四年,就会出版一部短篇小说集。
门罗的小说主要刊登在《纽约客》(New Yorker)、《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巴黎评论》(Paris Review)这些著名的刊物上,然后结集出版。
自1960年以来,她出版有15种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一本作品选集)。
其作品曾经荣获美国书评家协会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Prize,1998)、三度荣获加拿大总督奖(1968,1978,1986)。
2009年,门罗荣获布克国际终身成就奖(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
2020年12月第28卷第4期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o f X i' 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Dec. 2020Vol. 28. No. 4艾丽丝•门罗文学的叙事特质——以《乌得勒支的宁静》为例杨芳(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门罗早期短篇《乌得勒支的宁静》是“她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小说”,奠定了其未来文学创作的根基和 走向。
本文从叙事声音、叙事结构和叙事主题三方面切入,经分析发现: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的“两个自我”,揭示了主 体成年后理想主义情怀的根源;现实与记忆倒错的叙事时间凸显出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特征;不同人生经历的矛盾并置 彰显了女性的成长困境。
这三方面合力,共同构建了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乡村女性的生存状态,启示我们要勇于直 面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与丧失。
关键词:叙事声音;记忆书写;后现代叙事;矛盾并置中图分类号:1711.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76(2020)04-0112-05Abstract:T he P ea ce o f U tre c h t,M u n r o* s early short story,i s her first real ‘personal’story”a n d lays the foundation and trend for her future literary creation. Analysed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narrative voice,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narrative t h e m e,44the two selves** in the story* s first-person narrative reveal the root of idealism in her adulthood;the interweaving narrative time of reality a nd m e m o r y exhibits characteristics of postmodernism;the paradoxical juxtaposition of contrasting life experiences demonstrates growth of w o m e n.T h e above three a s s e t s work together to portray w o m e n*s state of being in C a nada* s c ountryside in the 1960s a n d enlighten us to face tragedy and loss in life with courage.Key words:narrative voice;m e m o r>writing;p ostmodern narration;paradoxical juxtapositioni.引言加拿大女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被誉为世界级短篇小说大师。
《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选》汇集了加拿大著名作家爱丽丝·门罗的多部经典短篇小说。
门罗是一位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家,她的作品多以女性为主角,聚焦于她们的生活、情感和内心世界,以及她们在面对人生转折时的选择和挣扎。
在这部短篇小说选中,每一篇作品都是一个完整且独立的故事,但它们又共同构建了门罗笔下的女性世界。
这些故事充满了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生活的思考,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和思考。
门罗的笔触细腻而深刻,她善于捕捉女性生活中的细微情感变化,将其呈现在纸上。
她的文字像一把锐利的刀,能够精准地切入人性的深处,揭示出那些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秘密和渴望。
在她的笔下,女性角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地去追求、去探索、去挣扎的真实存在。
同时,门罗的故事也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她通过女性的视角,观察和理解世界,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她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体的关注,更是对整个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总的来说,《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选》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
它让我感受到了门罗笔下女性的魅力和力量,也让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人性的剖析和人生的启示。
2018年第6期(总第171期)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6ꎬ201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171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生态女性主义的拓荒者解读艾丽丝 门罗创作初期的代表作陈汤龙1ꎬ陈㊀晶2(1.黑龙江财经学院人文科学系ꎬ哈尔滨150025ꎻ2.哈尔滨师范大学科研处ꎬ哈尔滨150025)摘㊀要:加拿大女作家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 门罗的作品ꎬ多以小镇女性的喜怒哀乐为叙事主题ꎮ«男孩和女孩»«活体的继承者»是门罗于1968㊁1971年出版的两部短篇小说集中的作品ꎬ堪称门罗创作初期的代表作ꎮ在«男孩和女孩»中ꎬ门罗从弟弟莱尔德和11岁的姐姐对于父亲枪杀老母马弗洛拉的不同反应展开叙述ꎬ将女性与自然生物之间的 亲属感 刻画得淋漓尽致ꎬ同时也揭露了父权制社会的无情和男性对待生物的残忍ꎮ在«活体的继承者»中ꎬ门罗从女孩黛尔与表姐玛丽在河边散步发现一头死牛说起ꎬ深度描写了两个女孩的不同反应ꎬ反映出女性与自然生物间 同病相怜 的 姻亲关系 ꎬ而男性却是残害自然和女性的一方ꎬ处于绝对的 对立面 ꎮ通过这两篇作品ꎬ读者可以充分领略到其生态女性主义的理念ꎬ也即对两性平等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ꎮ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ꎻ艾丽丝 门罗ꎻ«男孩和女孩»ꎻ«活体的继承者»中图分类号:I3/7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18)06-0128-04收稿日期:2018-11-02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爱丽丝 门罗与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之生态女性主义比较研究 (15WWC03)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张雅文文学作品身份认同研究 (17ZWE437)作者简介:陈汤龙(1980 )ꎬ女ꎬ黑龙江哈尔滨人ꎬ副教授ꎬ从事英美文学㊁比较文学研究ꎻ陈晶(1967 )ꎬ女ꎬ黑龙江哈尔滨人ꎬ研究员ꎬ从事比较文学㊁现当代文学研究ꎮ㊀㊀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 门罗(1931 )ꎬ自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ꎬ备受读者关注ꎮ在她近50年的创作生涯中ꎬ出版了13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于长篇小说的故事集ꎮ门罗在文学界的标签有很多:当代的契诃夫㊁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㊁主妇作家㊁女性作家㊁地域作家㊁小镇作家等等ꎬ其实门罗还是名副其实的 生态女性主义作家 ꎮ门罗的大多数作品都刻画了有着自身影子的小镇平凡女性的日常生活:有与男性的爱恨㊁有从女孩到女人的成长㊁有对一成不变主妇生活的厌倦ꎬ更有对动植物㊁大自然的喜爱和眷恋ꎮ这与门罗的成长环境和人生轨迹是密不可分的ꎮ其处女作«快乐影子之舞»(1968)与第二部小说集«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1971)出版时ꎬ正处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兴起之际ꎬ细读其中的多篇故事ꎬ都可看出这位伟大女作家的生态女性主义情怀以及20世纪中叶加拿大女性的生存状态ꎮ㊀㊀一㊁生态女性主义概述生态女性主义是环境保护运动与女性解放运动相结合以及女权运动第三阶段的产物ꎮ作为一种社会思潮ꎬ它不会在一夜之间诞生于世ꎬ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20世纪60年代的萌芽期ꎮ战争摧毁了原本和谐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秩序ꎬ战后重建的工业化大生产让农民手足无措ꎬ女性因战争所迫失去了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ꎬ只能在家中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ꎬ导致整个社会有种危机一触即发的感觉ꎮ1962年ꎬ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 卡逊出版了著作«寂静的春天»ꎬ详细叙述了过量使用农药给动植物造成的灾难性后果ꎬ由此拉开了环境保护运动的序幕ꎮ而一向沉默的女性世界也连续发声ꎬ促成了 生态女性主义 的诞生ꎮ生态女性主义 一词最早出现于1974年出版的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索瓦 德 奥波妮的著作«女性主义 毁灭»一书ꎮ书中强调女性所受压迫与自然遭受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ꎬ女性本821身就具有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潜力ꎬ应该利用自身的力量来领导一场拯救地球的生态革命ꎮ人们应当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ꎬ应尝试在男性与女性㊁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ꎮ在1987年ꎬ美国学术界为了纪念«寂静的春天»出版25周年ꎬ举行了一次动员女性自觉发起争取解放运动的会议[1]ꎮ自此ꎬ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开始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ꎮ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问题是女性与自然的关系ꎮ生态女性主义者提倡解放女性从属地位的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ꎬ努力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ꎻ坚决反对传统社会的人类中心论和男权家长制ꎬ控诉男性对女性与自然的绝对统治与恣意压迫ꎻ重视女性的主体意识与自然之间的 姻亲关系 ꎻ反对二元逻辑论ꎬ倡导文化多元论ꎮ美国女作家苏珊 格里芬曾在书中写道: 我们就是自然ꎬ我们是了解自然的自然ꎮ女性和自然都有着自身的内在价值ꎬ自然并不是作为人类的工具才具有使用价值ꎮ [2]生态女性主义一直主张建立一个两性和谐㊁人与自然和谐㊁多元共存㊁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3]ꎮ而女性气息浓厚㊁生活经验丰富㊁热爱自然生物㊁善于文字表达的女作家门罗便是这一理论践行路上的实力先锋ꎮ㊀㊀二㊁门罗与生态女性主义观念门罗的人生轨迹主要集中于她出生的加拿大安大略省休伦县的温格姆小镇和目前居住的克林顿镇ꎮ门罗的原名叫艾丽丝 安 莱德劳ꎬ1931年7月10日诞生于一个以饲养狐狸和家禽为业的普通农民家庭ꎮ父亲整日和动物打交道ꎬ母亲是当地的一名学校教师ꎮ小镇上度过的童年对门罗后来的创作影响非常大ꎮ我们在多部作品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叙述: 我爸爸是养狐狸的ꎮ就是说ꎬ他在围栏里ꎬ养殖银狐ꎮ [4]147门罗所有的作品中都不乏自然环境与动植物的描写ꎬ这与其父的农场养殖经历是分不开的ꎮ1951年ꎬ20岁的门罗离开了西安大略大学ꎬ与第一任丈夫詹姆斯 门罗结婚ꎬ改随夫姓 门罗 ꎬ并移居温哥华ꎮ年轻的门罗可谓经历了普通女人应该经历的一切ꎬ甚至更多ꎮ1953㊁1955㊁1957㊁1966年ꎬ门罗先后生下四个女儿ꎬ但二女儿产后15小时便不幸夭折ꎮ她深知自己有可能淹没在永无天日的相夫教子岁月里ꎬ因此她在少有的空闲时间里坚持了自己的爱好 写作ꎮ她在1968年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ꎬ里面到处都是自己成长的影子ꎬ其叙事方式内敛㊁精炼而流畅ꎬ引人入胜ꎮ1971年ꎬ门罗又创作出第二部类似 长篇 的小说集«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ꎬ体现出已为四女之母㊁步入不惑之年的她对生活的特有理解ꎮ也许是由于习惯于刻画有独立意识的女性㊁也许是本身的与众不同㊁也许是女权运动第三次浪潮的悄然来袭ꎬ1972年ꎬ门罗选择与丈夫詹姆斯离婚ꎮ直到1976年ꎬ她才遇到携手后半生的第二任丈夫杰拉德 弗莱林ꎮ夫妇二人搬到安大略省克林顿镇外的一个农场居住ꎬ后来又从农场搬到克林顿镇生活ꎮ这位珍爱门罗的地理学家在婚后仍同意妻子以艾丽丝 门罗之名继续出书ꎬ直到2013年4月去世ꎬ陪伴了门罗37年ꎮ美国学者卡洛琳 麦茜特在著作«自然之死»中说: 女性历来比男性更接近自然ꎬ女性的心灵更适合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ꎮ [5]女性很容易捕捉到自身与生态之间的对等关系ꎬ女性在反思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所面临的遭遇的同时ꎬ更容易联想到自然在人类历史中的类似境遇ꎮ这便是生态女性主义者强调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的重要原因ꎮ从门罗走过的80多年人生旅程来看ꎬ生态女性主义理念可谓与其如影随形ꎮ从童年时期见证父亲靠养殖狐狸养家糊口开始ꎬ父权与生态之间的对立关系便已蕴藏于小门罗的内心深处ꎻ青年时期的四次产女ꎬ让门罗对 母亲 的寓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ꎬ而二女儿的不幸夭折ꎬ更给已迷失在相夫教子生活中的门罗以沉重打击ꎻ中年时期的离异再婚ꎬ则给了门罗重生的勇气:她自身便成为生态女性主义的代言人ꎬ以此反抗不和谐的婚姻关系ꎬ并依靠独立的女性精神走出离婚的阴霾ꎬ重新寻找到真爱ꎻ之后她选择离开喧嚣的城市ꎬ回归克林顿小镇外的农场ꎬ继续自己所钟爱的生态女性视角的写作ꎮ30余年笔耕不辍ꎬ最终凭借2004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逃离»荣获诺贝尔文学奖ꎬ她的人生经历可谓是平凡女性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表率ꎮ㊀㊀三㊁初期代表作«男孩和女孩»«活体的继承者»中生态女性主义观念之展现㊀㊀不同于21世纪初的一些女性作家ꎬ由于受到偶像作家的影响ꎬ转而投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的写作ꎬ门罗的生态女性主义观是由其亲身经历所形成的ꎬ是刻印在骨子里的ꎮ这一点在其处女作921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中有着完整体现ꎬ而其第二部小说集«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则更加印证了她是位不折不扣的生态女性主义拓荒者ꎮ其中的两篇作品«男孩和女孩»«活体的继承者»ꎬ清晰阐明了门罗热爱自然㊁热爱动物㊁反对父权家长制㊁努力寻求女性主体地位的生态女性主义观念ꎮ(一)女性对待自然的 亲属感门罗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里的第九个故事«男孩和女孩»中ꎬ主人公11岁的小女孩和弟弟莱尔德生活在以父亲为 中心 的一个养狐家庭ꎮ银狐一批批长大ꎬ又一批批被杀掉换钱ꎬ父亲㊁弟弟㊁帮工亨利这三位男性角色对此习以为常ꎬ可小女孩的妈妈却 厌恶整个剥皮过程 杀掉ꎬ剥皮ꎬ皮毛的预处理ꎮ她希望不要在家里做这种事儿ꎬ屋里会有味道ꎮ [4]148这是女性的本能反应 不忍见到杀戮ꎮ尽管妈妈的初衷是讨厌屋里的味道ꎬ但深入体会一下就可明白ꎬ血腥的味道便是生命的味道ꎬ而任何生命的起始均来自于母亲ꎮ所以拥有生育功能的女性自然而然地视生物为 亲属 ꎬ在她们之间有着剪不断的 亲属感 ꎮ而作品中的小女孩则比处于传统妇女角色的妈妈更为勇敢ꎮ父亲和亨利拿着枪准备打死朝夕相处的老母马弗洛拉ꎬ为了生的希望ꎬ弗洛拉拼命挣脱了ꎬ并跳进了房子周围的L形田地里ꎮ父亲朝女孩大吼ꎬ让她去关上田地唯一的大门ꎮ但 我没有关上门ꎬ相反ꎬ我把它尽可能敞开ꎮ我并没有决定这么做ꎬ只是我确实这么做了ꎮ弗洛拉没有放慢速度ꎬ她笔直地从我面前跑过去ꎬ而莱尔德则跳上跳下ꎬ尖叫不已: 关门!关门! 其实已经晚了ꎮ [4]162女孩冒着被弟弟告发的危险ꎬ第一次违抗了父亲的命令ꎮ然而这是她的本能ꎬ这是她对同样属于 女性 的老母马弗洛拉最后的援助ꎮ女孩心里一清二楚: 要是爸爸知道真相ꎬ就再也不会信任我了ꎻ他会觉得ꎬ我并不是永远站在他一边ꎮ我站在弗洛拉一边ꎬ这个立场ꎬ让我对谁都没有用了ꎬ即使是对弗洛拉ꎬ也没有用ꎮ但同样ꎬ我也并没有后悔ꎻ当她朝我跑过来ꎬ我唯一能做的ꎬ就是把大门敞开ꎮ [4]162读到这里ꎬ每一位女性都会为之感动ꎬ这就是门罗文字的力量ꎬ一位生态女性主义先锋内心的呼喊ꎮ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无助ꎬ不过尽管知道是无谓的挣扎ꎬ仍义无反顾地去尝试ꎬ这便是生态女性主义提倡的解放运动ꎮ门罗的第二部小说集«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里的第二个故事«活体的继承者»ꎬ其中心思想延续了门罗对于自然生物的关注与爱护这一主题ꎮ女孩黛尔和莫伊拉姑妈家的表姐玛丽一起去瓦瓦那什河边散步ꎬ偶然发现一只死牛浸在水里ꎬ两个女孩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反应ꎮ原本就叛逆的黛尔拾起棍子敲打死牛ꎬ但却意外看出 牛皮上是一幅地图ꎬ棕色是海洋ꎬ白色是漂浮的陆地ꎮ我用棍子描画它们奇异的形状㊁弯曲的海岸ꎬ试图让棍子尖保持在白色和棕色的临界线上 [6]52一只被丢弃的死牛引发了女孩一连串的想象ꎬ甚至联想到色彩斑斓的海陆地图ꎮ而这也体现出时隔三年成长了的门罗对于自然生物遭到残害所进行的深入思考ꎬ并不是如往常一样ꎬ只是产生本能的反应ꎮ她开始思考自然万物存在的作用与意义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身的力量ꎬ即便它已经死亡: 因为死掉了ꎬ它吸引人去侮辱它 撕烂它ꎬ把它扔到一边儿去!但是ꎬ它还是有力量的ꎬ躺在那里ꎬ背上奇异的地图闪着光ꎬ还有变形的脖子ꎬ光滑的眼睛ꎮ我从来没有对着一头活牛像现在这样思考 [6]52-53一头死牛成了 活体的继承者 ꎬ引发了女孩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ꎬ这是只有女性才能产生的独特心灵体验ꎮ而她的柔弱而怕脏的表姐居然也慢慢俯下身ꎬ对着死牛乌黑㊁光滑㊁凸出而大睁的眼睛咕哝着什么ꎬ 然后她用手 自己的手掌 盖住了死牛的眼睛ꎮ她的动作十分严肃ꎬ有些犹豫ꎬ但是带着一种温柔的镇定ꎬ完全不像她平时的样子ꎮ [6]53如果说黛尔是新时代女孩的代表ꎬ那么玛丽绝对是传统时代遭受迫害的女孩的代言人ꎮ她在受尽难以启齿的屈辱和迫害之后内心可谓伤痕累累ꎬ但却怀着一颗同病相怜的爱心用自己的手掌盖住了同为受害者的死牛的眼睛ꎮ她的力量是弱小的ꎬ但这是她唯一能做得到的ꎮ这就是藏在女性内心深处和自然生物之间的 亲属感 ꎮ(二)男性处于女性与自然的 对立面对父权制社会进行批判ꎬ提倡男女平等㊁和谐共处ꎬ反对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剥削ꎬ是生态女性主义的首要任务ꎮ在«男孩和女孩»中ꎬ父亲无时无刻不在宣告着自己统治者的身份ꎻ对于他亲手饲养的狐狸ꎬ他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狐狸活着的时候ꎬ住在爸爸为它们筑造的空间里ꎬ被一排高高的护栏围住ꎬ像一座中世纪的小镇ꎬ大门到了夜晚便上锁ꎮ [4]狐狸被父亲紧锁在高高的护栏里ꎬ其031实映射着女性被男性囚禁在封建父权制社会中ꎬ没有地位和自由可言ꎬ只能任由其宰割ꎮ而深受父亲影响㊁还是儿童的弟弟莱尔德ꎬ在随同父亲追赶并杀死了老母马弗洛拉之后ꎬ 举起胳膊ꎬ炫耀上面的一道血迹: 我们朝老弗洛拉开了枪ꎮ 他说ꎬ 把它切成五十片ꎮ [4]163一个稚嫩的孩子居然说出如此残忍的话ꎬ这并非只是个案ꎮ只能说是畸形的社会形态造就了男性病态的控制欲与成就感ꎬ就连孩子都深受其害ꎮ在父权制社会中ꎬ男性完全处于女性与自然生物的对立面ꎬ毫无同情心可言ꎮ在«活体的继承者»中ꎬ戴尔的表姐玛丽出生时便因母亲可能会大出血而缺氧ꎬ所以 她的皮肤是土色的ꎬ好像蒙着一层薄薄的彩色玻璃或浅色油纸ꎮ [6]47如此可怜的女孩ꎬ在她身上还发生了更为可怕的事情: 多年前ꎬ她在波特菲尔德的房子前院ꎬ当时莫伊拉姑妈正在地下室洗衣服ꎬ来了几个男孩子ꎬ有五个人ꎬ劝她和他们走一走ꎮ他们把她带到露天市场ꎬ剥光了她的衣服ꎬ让她躺在冰冷的泥地上ꎬ她因此患了支气管炎ꎬ几乎死掉ꎮ [6]50从玛丽的遭遇就能体会到当时加拿大混乱的社会秩序ꎬ以及男性在当时制度下的为所欲为ꎮ玛丽就如同那头被随意丢弃的死牛ꎬ尽管她们都有生存的权力ꎬ但她们的尊严却遭到男性随意地践踏ꎬ甚至死亡ꎮ生态女性主义者呼吁建立多元化社会ꎬ反对极具破坏性的父权主义和封建二元论ꎮ在二元对立的环境中ꎬ女性只能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ꎬ无条件地服从父权家长的命令ꎬ扮演 三从四德 的相夫教子角色ꎬ完全失去了自我ꎮ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二元论进行了深度批判ꎬ倡导女性从传统受约束的角色中自我解放出来ꎬ和自然一道ꎬ与男性和平共处ꎬ打破对文化的二元建构ꎬ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于这个绿色地球做出努力ꎮ走在生态女性主义探索道路前端的门罗ꎬ用一支犀利的笔ꎬ从平凡的视角ꎬ揭示了生态女性主义这一不平凡的主题ꎮ看似日常生活中的琐事ꎬ却蕴含着人类与自然㊁社会与万物㊁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矛盾与摩擦ꎬ如何化解矛盾㊁消除生态危机ꎬ是门罗留给世人的一个重大议题ꎮ这不是一个人可以给出答案的ꎬ而是需要所有生命体的共同努力ꎮ现年87岁高龄的女作家艾丽丝 门罗堪称加拿大文坛领袖㊁世界文坛巨匠ꎮ年少时与自然为伴的她ꎬ作品全部着眼于家庭生活中女性角色的喜怒哀乐ꎬ用一只神奇的笔撰写出14部不朽的著作ꎮ她虽从未公开表示过自己是生态女性主义作家ꎬ但从她的字里行间ꎬ读者感受到了这一理念的无穷力量:对女性应有的尊重㊁对自然必需的爱护㊁对社会制度变革的迫切需求ꎬ以及对两性平等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ꎮ生态女性主义者主张 整体自然观 ꎬ他们认为整个自然界ꎬ包括人类㊁动物㊁植物等一切生物ꎬ应是一个整体ꎮ在这个整体中ꎬ所有的物种应相互依存㊁和谐共生ꎬ而系统中每一个成员都有其存在的价值[7]ꎮ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密切相关的ꎬ伤害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ꎬ最终都是对整体的损害㊁对自身的损伤ꎮ因而男性不应是这个整体中的 中心体 ꎬ父权制的存在则是对 整体自然观 的致命打击与迫害ꎮ每一个自然界成员都应为保持整体的完整性而努力ꎬ这是门罗创作初期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启迪ꎮ门罗是伟大的作家ꎬ是才华横溢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ꎬ也是生态女性主义的重要拓荒者ꎮ细细品读门罗的每一部作品ꎬ都能使读者内心感到不可名状的触动ꎮ她的文字看似平淡无奇ꎬ却巧妙地揭示出两性与自然之间合理的共存方式ꎬ从而让不同种族㊁不同性别的世界读者都能感受到其文字的力量ꎬ并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内涵所在ꎮ参考文献:[1]㊀方刚ꎬ罗蔚.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ꎬ2009:82.[2]㊀[美]苏珊 格里芬.女人与自然:她内在的呼号[M].毛喻原ꎬ译.重庆:重庆出版社ꎬ2007:223. [3]㊀肖凌ꎬ陈汤龙.爱丽丝 门罗与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之生态女性主义比较研究[J].学习与探索ꎬ2014ꎬ(12).[4]㊀[加]艾丽丝 门罗.快乐影子之舞[M].张小意ꎬ译.南京:译林出版社ꎬ2013.[5]㊀CarolynMerchant.TheDeathofNature:WomenꎬEcolo ̄gyꎬandtheScientificRevolution[M].SanFrancisco:Harper&Rowꎬ1990:166.[6]㊀[加]艾丽丝 门罗.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M].马永波ꎬ杨于军ꎬ译.南京:译林出版社ꎬ2013. [7]㊀冯梦玲.生态女性主义探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ꎬ2014:12.[责任编辑:王㊀昊]131。
门罗小说集《逃离》主题解读无所遁逃——门罗小说集《逃离》主题解读Nowhere to Escape---an Analysis on the Theme of Munro’s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Runaway摘要: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通过短篇小说集《逃离》对现实生活中女性生活经历的描述,向读者揭示了她们面对生活诸多无奈时内心的挣扎、彷徨、逃离、无奈与回归之情,使读者在心灵上产生极大震撼,在震撼之余产生深思。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女性命运;逃离;无所遁逃Abstract: Alice Munro, a Canadian female writer, revealed the women’s feeling of struggling, hesitating, fleeing, frustrating and returning when facing many helpless conditions in life by depicting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women, which could shock the readers greatly and make them ponder.Key words: Alice Munro, women’s fate, runaway, nowhere to escape一、引言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拿大乃至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当代的“契科夫”。
她的大部分作品取材于其生活所在地--安大略省的一个小镇,以小镇居民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为原型,创作出一篇又一篇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
门罗的作品重点将女性作为其主要创作对象,通过对这些女性在人生特殊时期—恋爱、死亡、重逢等时期的行为表现,突出反映了平凡女性在爱情、家庭生活等方面的真实生存状态,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既复杂又微妙的关系,细腻刻画出女性内心世界的欲望和期盼,挣扎和无奈。
爱丽丝门罗的历史故事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是加拿大最著名和最具有影响力的当代作家之一。
她以她精湛的短篇小说而闻名于世,并曾获得许多文学奖项,包括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将向您介绍爱丽丝·门罗的个人背景以及她在文学领域的巨大成就。
爱丽丝·门罗于1931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温哥华湖附近的一个小镇上。
尽管她的家庭并不富有,但门罗从小就显示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她喜欢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并在中学时代开始写作。
门罗在故乡的一所小学教了一年的英语,并在那里培养了她对故事和语言的热爱。
门罗的写作风格鲜明,以真实而细腻的描写闻名。
她的故事常常发生在安大略省的乡村小镇上,主要围绕着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展开。
她通过对细节的独特观察和透视,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成功地揭示了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纷繁多样。
门罗的作品主题多样,涵盖了家庭、爱情、婚姻、成长、亲情等各种人类关系和情感。
她以扣人心弦的叙述手法吸引读者,并充满智慧地表达关于性别、权力和社会问题的见解。
门罗的作品有时以非线性的方式展开,运用回忆、闪回和时间跳跃等手法,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并受到许多文学评论家和读者的赞赏。
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各地出版。
由于她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力,门罗的作品常常被认为是文学经典,对许多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丰富的创作生涯,爱丽丝·门罗还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和社区服务。
她多次担任文学奖项的评委,并致力于推广加拿大文学的发展。
门罗还经营了一家小型独立出版公司,为其他作家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
总结起来,爱丽丝·门罗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通过她深入人心的故事、对人性的触动以及对生活的独到见解,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她的作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和关系的复杂性,并对生活中的琐事和细节有更深入的思考。
爱丽丝·门罗的主要作品简介
门罗1931年生于安大略省温格姆镇,少女时代即开始写小说,同时上大学,课余做女招待、烟叶采摘工和图书馆员。
门罗一生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
1968年她37岁,她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DanceoftheHappyShades),一炮打红,并得了她的第一座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今年门罗以《逃离》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1968年:《快乐影子舞》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1973年:《我青年时期的朋友》
1973年:《少女们和妇人们的生活》
1978年:《你以为你是谁?》第二次获得总督文学奖
1986年《爱的进程》第三次得总督奖
1994年《公开的秘密》
1996年《一个善良女子的爱》
2001年《憎恨、友谊、求爱、爱恋、婚姻》
2004年《逃离》吉勒文学奖
2006年《石城远望》。
爱丽丝门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爱丽丝门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人生哲思在当今世界文坛,有许多杰出的作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脱颖而出。
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便是其中一位。
她的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人生哲思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最终荣获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爱丽丝门罗的作品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创作魅力。
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特色。
她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在她的小说《幸福的女孩》(Happy Island)中,主人公萨拉面临着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她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这一主题在爱丽丝门罗的其他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浅薄》(The Bewildering Light)中的苏珊和《情人》(The Love Affairs of Alice B. Toklas)中的艾丽丝等。
这些女性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精神,她们在面对困境时勇敢地追求自我,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智慧。
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心理描绘。
她善于捕捉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复杂。
在她的小说《情人》(The Love Affairs of Alice B. Toklas)中,艾丽丝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感情纠葛,她在爱情和友情之间徘徊,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一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展现了人性在面对爱情时的挣扎和成长。
爱丽丝门罗的作品还通过对动物的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兔子洞》(The兔洞)中的兔子们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和情感状态,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使得她的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立体的形象。
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生哲思。
她关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细腻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本质。
在她的小说《幸福的女孩》(Happy Island)中,萨拉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生活,最终认识到幸福并非外在物质的追求,而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百年孤独每章概括与感悟导言《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品,被誉为拉丁美洲文学的里程碑,是一部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长篇小说。
全书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主线,描述了家族七代人的血脉纷争、命运交织和残酷变迁。
本文档将按章节对《百年孤独》进行概括,并对每章的主要情节和个人感悟进行简要叙述。
第一章本章以种族纷争为背景,讲述了乌尔苏拉与约瑟·阿尔卡迪欧相遇的故事。
他们在“孤独”,“绝望”,“忧郁”等环境下相互吸引,最终走到了一起。
从中可以看出,命运和个体的选择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这一章跳出了时间顺序,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起源。
浓厚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充斥其中,体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独特的文学风格。
尽管时间顺序混乱,但也反应了人们生活的真实状态。
第三章本章主要围绕乌尔苏拉和约瑟·阿尔卡迪欧的家庭生活展开,描写了他们的孩子们的成长和成人之后的奇怪行为。
家族血统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延续了一代又一代。
第四章这一章节刻画了布恩迪亚家族的衰败和重组。
乌尔苏拉和约瑟·阿尔卡迪欧的后代似乎注定要走向灭亡,家族的繁荣与传承都变得脆弱。
第五章本章描述了乌尔苏拉的孩子们的生活,其中包括奇怪的性取向和荒诞的行为。
这一章节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第六章在这一章节中,家族的诅咒继续传承。
倒数第二代和倒数第一代都面临着孤独和绝望的挑战。
他们试图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家族的命运,但成功却渺茫。
第七章最后一章,布恩迪亚家族的血统终结于一人。
这个人是乌尔苏拉的曾孙阿乌列特,他成为了“百年孤独”的最后一个代表。
总结《百年孤独》以其复杂的命运、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性思考,展现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悲喜人生。
每章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意义,通过魔幻的手法和精湛的写作技巧,马尔克斯成功传达了他对时间、命运和人性的独特理解。
这部小说引人入胜,使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与思考,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乌得勒支的宁静门罗故事梗概
1.门罗早期短篇《乌得勒支的宁静》是“她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小说”,奠定了其未来文学创作的根基和走向.本文从叙事声音、叙事结构和叙事主题三方面切入,经分析发现: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的“两个自我”,揭示了主体成年后理想主义情怀的根源;现实与记忆倒错的叙事时间凸显出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特征;不同人生经历的矛盾并置彰显了女性的成长困境.这三方面合力,共同构建了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乡村女性的生存状态,启示我们要勇于直面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与丧失.
2.《乌德勒支的宁静》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多年后重回故土,面对以前的人和物不禁思绪万千的故事。
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时间和空间进行了随意的穿插;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探访亲戚并与之展开的对话,从时间上主要以现在时为主。
生活有时就像门罗所描写的那样,平淡,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