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

  • 格式:doc
  • 大小:5.15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粗隆间骨折,也称转子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下平面区域内的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最常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西医学名: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学名:股骨转子间骨折所属科室:外科 - 骨科发病部位:股骨多发群体:65岁以上老人传染性:无传染性目录

疾病简介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护理措施

疾病预后

编辑本段疾病简介

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时下肢突然扭转或急剧过度外展或内收,或外力直接冲击大粗隆即可发生骨折。该部位血供良好,因此很少有骨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但常可引起髋内翻畸形,影响患肢功能。若不及时治疗,因长期卧床,可引起深静脉血栓、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所以应及时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多见于老年患者,患髋直接暴力外伤史。粗隆间骨折后表现与股骨颈相似,伤后局部疼痛、肿胀,患肢功能受限,但有两点不同:其一,因是关节囊外骨折,没有关节囊的制约,出现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比股骨颈骨折更明显,典型者外旋畸形达90°;其二,局部血肿相对严重,可有较广泛的皮下淤血。若为老年患者,往往较股骨颈患者年龄更高,大多在70岁以上。检查时可见患侧粗隆升高,局部可见肿胀及瘀斑,局部压痛明显。扣击足跟部常引起患处剧烈疼痛。往往需经X线检查后,才能确定诊断,并根据X线片进行分型。

编辑本段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老年人即使轻微的外伤,如从床上下地时,髋部扭伤,也可能导致骨折。

2、症状

(1)病人多为老年人,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

(2)髋关节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3)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较少的稳定骨折,上述症状比较轻微。

3、体征

(1)检查时可见患侧大粗隆升高,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

(2)下肢90°外旋、短缩畸形明显。

(3)髋部前方局部压痛明显,压痛点多在大粗隆部。

(4)大粗隆有叩痛。

(5)下肢传导叩痛。

4、辅助检查对疑有骨折的患者均应拍髋部正侧位X线片以明确诊断和分型。特别注意小粗隆区骨折情况。若X线仍诊断不清,则需要行CT骨扫描以及三维重建。

编辑本段鉴别诊断

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均多发于老年人,临床表现和全身并发症也大致相仿。但股骨粗隆部血运丰富,肿胀明显,有广泛的瘀斑,压痛点多在大粗隆处,下肢短缩一般大于3cm,患肢呈短缩,内收,外旋,其外旋比股骨颈骨折更明显,预后良好;股骨颈骨折瘀肿较轻,压痛点多在腹股沟中点,下肢短缩一般少于3cm,患肢呈曲髋、短缩、外旋,囊内骨折愈合

较难。X线片可帮助鉴别。

编辑本段治疗原则

恢复或保持正常颈干角及前倾角,防止髋内翻畸形。采取积极手术治疗方法多成为首选,术后宜早期活动,防止并发症发生。

1.稳定性骨折可行保守治疗,多为骨牵引,但患者可因长期卧床引起其他并发症,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手术内固定。固定方法有动力髋螺钉(DHS)等。术后可早期不负重活动。

2.不稳定性骨折由于小粗隆骨折,股骨距受损,内侧支柱稳定性减弱,复位后有明显髋内翻倾向,多采用手术内固定,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的固定方式主要有三类:

(1)第一类:简单固定类。包括多根空心钉等。此类固定的优点是创伤小,费用较低。但选择空心钉治疗,只适用于高龄,身体状态很差,难以耐受手术者。

(2)第二类:侧钢板类固定物。主要有动力髋螺钉(DHS)等。DHS以一根粗大宽螺纹的拉力螺钉与套筒钢板及加压螺钉连接,可使两骨折端靠拢,产生静力加压作用,较先前的各类固定方式明显改进。近年,新出一种微创钢板内固定(PCCP)。

(3)第三类:股骨近端髓内固定。近年来逐渐成为内固定的主流形式。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是Gamma钉。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以及PFNA,是针对Gamma钉的某些不足而作了相应改造的产品。

最近有学者对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部分患者也取得良好的疗效,但至今不提倡关节置换为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首选。

编辑本段护理措施

1、由于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采用保守疗法或手术的围手术期,则卧床并发症出现率较高,需要加强系统护理,主要是定期翻身、坐起拍背排痰、适当被动或主动活动肢体,按摩肌肉,鼓励患者。

2、若采用保守疗法,则多需要使用骨牵引或皮牵引,因此,此种骨折的护理重点是老年病人牵引的护理。在牵引期间,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足下垂情况,并注意膝关节外侧有无受压。骨牵引针孔防治针孔感染。

3、护理细节

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差,活动少,容易发生褥疮,尤其在病人使用便盆时,如果身体抬的不够高,便盆在臀下抽出、推入时,很可能蹭破皮肤,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褥疮。所以家人应耐心地向病人讲清道理,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病人配合的方法是用两手拉住牵引架上的拉手,同时用健侧腿蹬在床面上,将整个上身和臀部抬起来,这样可促进病人除患肢以外的全身活动锻炼,增进血液循环及呼吸量。并因体位由平卧到坐起,有利于尿沉渣的排出。对容易发生褥疮的病人,应加强受压部位的按摩。对于身体瘦弱的老年人,应在其臀部垫气圈,或垫泡沫塑料垫。鼓励病人咳嗽,有痰尽量咳出来。每天清晨起床及晚上临睡前嘱病人坐起,做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饮料,以冲洗尿路,防止泌尿系统感染。老年病人卧床常常会精神不振,懒于活动,再加上活动时怕痛,又怕喝水多,尿多,坐便盆麻烦,所以需要家庭成员多鼓励并帮助病人多活动。下肢牵引期间采取半卧位,可使筋腰肌放松,利于骨折端对位。注意腰后垫小枕或棉垫,以维持生理性前凸,防止腰疼。鼓励病人有计划地作功能锻炼,如踝关节、足趾、股四头肌运动等。去除牵引及解除外固定后时,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此种骨折一般多需牵引8周—12周,在外固定解除后,通常需要在床上活动关节,锻炼股四头肌1周—2周才能离开床。下地时往往由于年老体弱又不会用拐,学的较慢,需要耐心帮助,教会病人用双拐,患肢不负重。务必注意安全,防止病人跌倒。去除外固定后,病人的卧位姿势可以随意,但是要注意防止筋内收畸形的发生,因此病人不要侧卧在健侧。平卧时,在两大腿之间夹一个枕头,以控制患肢内收。

编辑本段疾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