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2)润湿性
- 格式:ppt
- 大小:941.50 KB
- 文档页数:28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功能与应用一一润湿作用一、润湿功能例子:水润湿玻璃,加入表面活性剂润湿容易;水滴在石蜡上,石蜡几乎不被润湿,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石蜡就容易被润湿了;较厚的毛毡或棉絮放入水中,很难渗透,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就容易浸透了。
表面活性剂具有渗透作用或润湿作用所谓润湿是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
润湿过程往往涉及三相,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
1. 润湿过程润湿作用是一个过程。
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浸湿和铺展。
产生的条件不同。
其能否进行和进行的程度可根据此过程热力学函数变化判断。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方便使用润湿过程体系自由能变化表征。
(1)沾湿主要指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消失的固-气界面的大小与其后形成的固-液界面的大小是相等的。
如喷洒农药,农药附着于植物的枝叶上。
沾湿附着发生条件:△ G= Y SL- Y SG丫LG V 0 W A= Y SG- Y SL+ Y LG> 0 (沾湿)式中:Y SG Y SL和Y LG分别为气-固、液-固和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2)浸湿浸湿是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原有的固气界面空气被固液取代。
如洗衣时衣物泡在水中;织物染色前先用水浸泡过程浸湿发生条件:△ G = Y SL- Y SG< 0W i = Y SG- Y SL》0 (W:浸湿功)(3)铺展液体取代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固-气界面被固-液界面取代的同时液体表面能够扩展的现象。
铺展发生条件为:△ G= Y SL+Y LG-Y SG< 0S= Y S(- Y SL- Y LG》0 (S:铺展功)一般,若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铺展,则沾湿和浸湿现象必然能够发生。
从润湿方程可以看出:固体自由能Y SG越大,液体表面张力Y LG越低,对润湿越有利。
2. 接触角和润湿方程(杨氏方程)接触角:固、液、气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过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处的夹角。
第三章纺织品的前处理第三章纺织品的前处理一、前处理目的去除纤维中的杂质和纺织过程中的污物;改善织物外观:白度、表面光洁度和光泽、手感;提高织物润湿性;提高织物尺寸稳定性。
为染色、印花和整理提供合格的半成第一节烧毛二、烧毛目的烧去布面的绒毛(毛羽),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dyeing)、印花(printing)时,由于纤毛存在或脱落而造成疵病。
三、烧毛方法将织物迅速通过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绒毛很快升温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达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火焰。
四、烧毛原理1. 布面绒毛受热面积大,瞬时升温到着火点;2. 织物紧密升温慢,未达到着火点前离开火焰;3. 利用温差烧去表面绒毛而不损伤织物。
五、烧毛设备。
气体烧毛机:应用广泛,非接触式铜板烧毛机:低级棉、粗厚织物,接触式圆筒烧毛机:低级棉、粗厚织物,接触式烧毛质量评定根据布面残留毛羽及杂物情况综合评定,避免欠烧和过烧。
1级原坯未经烧毛。
2级长毛较少。
3级短绒多,长毛基本没有。
4级仅有短绒且较整齐。
5级烧毛净,布面细洁。
烧毛工艺不当:烧毛不匀、烧毛不净、烧毛过度、烧毛破洞第二节退浆一、原布上含浆概况机织物的经纱一般都上浆,提高纱中纤维抱合力,减少断经,便于织造。
一般织物:4-8%府绸(纱线细、密度大):8-14%纬纱,针织物的纱一般不上浆二、浆料对染整加工的影响。
会影响织物的渗透性,阻碍化学药剂和染料向纤维内渗透,增加练、漂负担。
退浆不净会造成印染疵病。
影响织物手感。
三、常用浆料(一)天然浆料:淀粉、变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1、淀粉:小麦,玉米,土豆,橡子粉,田仁粉成膜性差、脆硬、粗糙2、变性淀粉:酸解淀粉、淀粉衍生物(酯化、醚化)、氧化淀粉黏度稳定、浆膜光滑坚韧、渗透性好、浆斑、疵点少。
淀粉浆占消耗量70%3.羧甲基纤维素(CMC)(二)合成浆料:PV A 、PA1.聚乙烯醇(PV A )2.聚丙烯酸类(PA )四、退浆目的和常用退浆工艺。
(完整版)第三章储层岩⽯的物理性质第三章储层岩⽯的物理性质3-0 简介⽯油储集岩可能由粒散的疏松砂岩构成,也可能由⾮常致密坚硬的砂岩、⽯灰岩或⽩云岩构成。
岩⽯颗粒可能与⼤量的各种物质结合在⼀起,最常见的是硅⽯、⽅解⽯或粘⼟。
认识岩⽯的物理性质以及与烃类流体的相互关系,对于正确和评价油藏的动态是⼗分必要的。
岩⽯实验分析是确定油藏岩⽯性质的主要⽅法。
岩⼼是从油藏条件下采集的,这会引起相应的岩⼼体积、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的变化。
有时候还会引起地层的润湿性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岩⽯物性的影响可能很⼤,也可能很⼩。
主要取决于油层的特性和所研究物性参数,在实验⽅案中应考虑到这些变化。
有两⼤类岩⼼分析⽅法可以确定储集层岩⽯的物理性质。
⼀、常规岩⼼实验1、孔隙度2、渗透率3、饱和度⼆、特殊实验1、上覆岩⽯压⼒,2、⽑管压⼒,3、相对渗透率,4、润湿性,5、表⾯与界⾯张⼒。
上述岩⽯的物性参数对油藏⼯程计算必不可少,因为他们直接影响这烃类物质的数量和分布。
⽽且,当与流体性质结合起来后,还可以研究某⼀油藏流体的流动状态。
3-1 岩⽯的孔隙度岩⽯的孔隙度是衡量岩⽯孔隙储集流体(油⽓⽔)能⼒的重要参数。
⼀、孔隙度定义岩⽯的孔隙体积与岩⽯的总体积之⽐。
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特征体元和孔隙度:对多孔介质进⾏数学描述的基础定义是孔隙度。
定义多孔介质中某⼀点的孔隙度⾸先必须选取体元,这个体元不能太⼩,应当包括⾜够的有效孔隙数,⼜不能太⼤,以便能够代表介质的局部性质。
ii p U U U U M i ??=?→?)(lim)(0φ,)(lim )(M M M M '='→φφ称体积△U 0为多孔介质在数学点M 处的特征体元—多孔介质的质点。
这样的定义结果,使得多孔介质成为在每个点上均有孔隙度的连续函数。
若这样定义的孔隙度与空间位置⽆关,则称这种介质对孔隙度⽽⾔是均匀介质。
对于均匀介质,孔隙度的简单定义为:绝对孔隙度:V V V V V GP a -==φ有效孔隙度:VV V V V V nG eP --==φ孔隙度是标量,有线孔隙度、⾯孔隙度、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