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557.05 KB
- 文档页数:6
国开电大《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二答案形考作业二1.与封建时期的中国不同,16世纪以来的西欧通常奉行()政策。
正确答案是:重商主义2.对世界商业与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引起了所谓商业革命的是()。
正确答案是:地理大发现3.人类实现从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的突破性变革。
正确答案是:动力系统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自由飞行的是美国人()。
正确答案是: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5.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自主性的根本条件和主要标志是()。
正确答案是:独立的产权6.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最原始的宗教是()。
正确答案是:崇拜自然7.世界三大宗教是()。
正确答案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8.15世纪前后,()是当时国际间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
正确答案是:黄金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全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正确答案是:杜鲁门主义的出笼10.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
正确答案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1.1955年召开的(),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正确答案是:万隆会议12.1968年,苏联以保卫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为借口,公然出兵占领了(),社会主义阵营最终解体。
正确答案是:捷克斯洛伐克13.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是在()年10月。
正确答案是:199014.早在1953年12月,()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基础,获得印度方面的赞同。
正确答案是:周恩来15.当今世界,随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激化,()已成为危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正确答案是:恐怖主义16.在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中,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
正确答案是:欧洲联盟17.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式、防御性的现代化,它的起点是()正确答案是:洋务运动18.人类社会出现现代化变革的前提条件最早是在西欧、主要是在()出现的。
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陈麟书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
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
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
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的,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在文明社会以前是不可能产生世界性的宗教的,即使在文明社会中,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在文明社会以前,由于氏族部落为单位的狭小的、落后的经济体制,只能把人们的宗教活动限制在一个十分狭窄的范围内,不仅部落之间交往不多,更谈不上世界性的交往。
加之当时人们的文化极其落后,没有文字来进行各民族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宗教交流。
特别是由于当时人们思维能力的低下,还没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统一的主宰世界之神的概念和形象。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绝无产生和形成世界性宗教的可能性。
在文明社会中,也不是在古代文明社会一开始就有世界性宗教的。
它是在世界性交往和沟通日益增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世界宗教是在民族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民族宗教要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这只有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的发展,达到了各民族各个国家和各地区之间能够进行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时候才有可能。
各种宗教通过交流和比较,有的被淘汰了,有的则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了影响,有的就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这种世界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宗教的交流,在历史上一般都开始于封建社会的中兴时期,世界性的宗教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
以佛教来说,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由古印度奴隶社会的毗罗卫国王子释巡牟尼创立,当时这种原始佛教还只是一种民族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一、佛教建筑1、佛教建筑: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
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
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
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
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
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之上。
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
正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
另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
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楼的广济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小型的寺庙,一般只有一进院落——进山门迎面就是大殿,两厢为僧房。
佛寺建筑群组中常布置一系列附属建筑,如山门前的牌坊、狮子雕刻、塔、幢、碑等。
北京现存的佛塔都是砖石建造的。
著名的有广安门外辽代建造的天宁寺塔(斗栱密檐型);阜成门内元代建造的妙应寺白塔(屠坡型);阜成门明代修建的慈寿寺塔(斗栱密檐型);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印度金刚宝座式)。
卧佛寺在西山余脉聚宝山(寿安山)南麓,寺首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兜率寺,或名寿安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十方普觉寺。
因寺内有元至顺元年——二年(1330—1331年)铸造的一躯释迦牟尼涅盘铜像,所以一般叫卧佛寺。
碧云寺在西山东麓,各组殿堂成阶梯状层层上升;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庵,明代正德年间(十六世纪初)扩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扩建。
天宁寺塔在广安门外,是我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
此塔隋代已有,现存的这座塔是辽代建的。
2、喇嘛寺喇嘛寺在我国信奉喇嘛教的是蒙、藏两个民族,所以喇嘛寺的建筑也因宗教内容的特点和民族的特点而和佛寺有所不同。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彭超【摘要】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有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点和行为。
本文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宗教的特征实行阐述。
【关键词】宗教;人类文明;起源;宗教发展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实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
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1]在世界化的过程中,世界宗教发展的趋势往往会形成局部地区的难点、焦点和世界性的热点、重点,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发展走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1 基督教1.1 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
在这个地区居住的犹太人,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压迫,所以,一部分犹太人便把希望寄托于犹太经典中关于“救世主”拯救人类苦难的传说,这样,一种有别于犹太教的新教派便逐步形成了。
这种新教派的传道者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宣扬“救世主”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他奉了上帝的旨意降临人世来拯救苦难的人类。
“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所以,这种新教派后来就被称为基督教。
根据基督教的传说,耶稣是12月25日降生于耶路撒冷的, 后来这个天就成了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圣诞节。
耶稣为完成自己的使命,率领着12个门徒四处奔波,传经布道,他宣扬“天国”的美好,抨击富人的贪婪和罗马统治者的残暴,说他们要进入天国“比骆驼想要穿过针孔还难”。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1.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新教(或称基督新教、耶稣教)和东正教。
⑴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
在公元3年,罗马人征服巴勒斯坦,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
为此,犹太人多次起义,起义失败使一些人寄希望于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现,来拯救受苦的教民。
犹太下层民众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即是由此教派演变而来。
最早的该派教徒多为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和贫苦人民。
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组进行活动,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
但由于其宗教向各民族开放,包括罗马人在内的各民族人士参加,原来敌视罗马统治的精神逐步转为对现实罗马统治予以容忍,宣传爱仇如己,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忠诚,对主人恭顺。
因此,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给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⑵罗马帝国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也出现了罗马与君士坦丁两个中心。
基督教东、西教会的分离,加上后来对教义的解释和仪式的差异,彼此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断绝一切往来,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教派。
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东正教会,又称"正教"。
西部自称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
在西部,教会政治权力扩大,利用特权霸占了不少领地,对农民进行剥削。
教会还出售各种神职、"圣物"、"圣骸"、"赎罪卷"来榨取人民血汗。
教会的腐化与利用所谓"异端"镇压教徒与人民的反抗,使教会完全成为走上与人民对立的统治集团。
教会成为人们反对封建的焦点。
德国的教士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使西部统一的教会从此不再存在,宗教改革在北部广大地区广泛进行下去。
第四章宗教概述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宗教因素是了解历史、经济、政治及社会的一个关键因素。
现在懂得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第一节宗教的基本内涵宗教本身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的内涵也是多方面的。
一、宗教的基本内涵宗教是一种特定的世界观。
“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主观世界上的颠倒了的异化的反映,是一个颠倒了的世界观。
二、宗教的基本命题所谓宗教的基本命题就是使得宗教得以存在和立足的一种理论观念,这些理论观念基本上是各种不同的宗教所共同具有的。
其中:1.最基本命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2.神和人的关系。
3.灵魂与肉体4.地狱与天堂5.善与恶三、宗教的信仰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宗教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1.对人格化的神及其代表他们的偶像的信仰。
2.宗教与封建迷信区别。
3.宗教礼仪。
4.宗教信仰有固定的宗教职业者。
第二节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是人类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异化,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宗教既成为一种特殊社会文化体系,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体,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科学与物质财富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对社会发展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
一、心理功能人不仅是物质存在,也是精神存在;不仅是理性存在,也是情感存在。
压力与困惑,幸福与快乐,都是心灵对现实的主观反映。
二、道德功能人从动物演化而来,包含着野蛮、自私的本性,仅靠人性的自觉,不足以约束其行为。
出于恐民族与宗教537惧,人要借助神的威力来规范自身,这就是宗教道德功能存在的依据。
宗教劝人为善的精神,是宗教影响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功能。
三、社会整合功能宗教可以使社会的不同个人、群体或阶层、集团凝聚成为一个统一、一致的整体,并且能促进其内部的团结宗教,进而可以调节人们与既存社会的关系,对现在社会现状或秩序发生作用。
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个你知道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个吗?世界三大宗教都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世界三大宗教资料,希望对你有用!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个世界三大宗教之一:____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世界三大宗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
早期__只有一个教会,在历史的进程中分化出多个教派,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__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
由于翻译的问题,中国内的基督__基督新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二:佛教佛教:最早的世界性宗教,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参考佛诞);东汉明帝时经丝绸之路正式传入我国。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历史最悠久的。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
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
世界三大宗教之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__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
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又译作伊斯俩目,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
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
世界三大宗教习俗和禁忌一、 __及其习俗忌讳1. __教派简介__为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总称。
主要教派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以及一些小的教派。
"基督"是希腊文的音译。
论世界三大宗教体系人类存在的特殊性在于其超越性的主动。
这个主动首先体现在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自身以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人超脱物质的束缚而对知识和精神的追求构成了人类的灵性。
对个人的关照形成人个体行为的动力,而对可预见到的人类最长远的利益的关照就形成了人类的神性。
人类的文化却千差万别,而人类的灵性和神性是一致的。
固执于某知识体系而以为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就会造就特定的文化区域,当神性的光辉照耀到这片土壤的时候,这里就会繁衍出特定的宗教信仰道德和价值体系。
由于科学以确定性和可重复性作为必要条件,所以科学是没有文化与宗教隔阂的。
哲学的存在条件则宽松得多,其涉及的领域也就广泛得多,同时也造成了不同文化领域对同一自然的认识分歧。
政治是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缩写,是道德与价值体系的执行者,是人类神性的衍生物。
不同宗教间的神性是相通的,所以宣扬宗教的手段只能是沟通与理解,而非征服与对抗。
不同知识体系间的灵性是浑一的,所以说科学无国界,哲学家们常相见恨晚。
明于神性而志者为圣,乐于灵性而超者为仙。
神性形成了人类活动的目的,灵性的衍生物--知识构建了人类意识赖以站立与行走的基础。
源于自然的共性,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体现了广泛的一致性;因为自然的无穷和视角的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体现了各自的特点,从而导致了不同宗教文化与治世策略的分别。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可以分成三个体系,同属亚伯拉罕系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还有中国的儒道教。
三大教系中,人们对儒道教的认识最为模糊。
儒道教是中国的主体宗教,他的存在形式异于另外两个宗教体系,而他作为宗教的事实却是与其他宗教具有相同的确定性。
哲学认识和人类神性这两个宗教基本元素在儒道教中十分清楚。
在中国文化中,道家思想专注于哲学认识方面,而儒家思想专注于神性方面。
中国的文化统治阶层在哲学方面信奉老子,而在治世方面皈依孔子。
儒道教是一个独立文化圈的必然,也是客观历史事实。
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宗教名称产生时间产生地点创始人教义经典传播佛教公元前6 世纪古印度释迦牟尼宣扬“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进入“极乐世界”。
《金刚经》公元前3 世纪,印度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
此后,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基督教公元1 世纪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耶稣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类与生俱来即有“原罪”,耶稣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人们只要信奉耶稣,忍受苦难,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
《圣经》4 世纪末,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逐渐盛行于欧洲各地。
伊斯兰教公元7 世纪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
《古兰经》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也随之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试从背景、领导者、性质、方式、内容、结果等方面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背景相同两国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且资本主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方式相同都是依靠统治者采取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方式;内容相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时间1640--1688 年1775--1783 年1789--1794 年根本原因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波士顿倾茶事件三级会议召开任务推翻封建专制, 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殖民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推翻封建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克伦威尔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代表:华盛顿资产阶级;代表:罗伯斯庇尔主要过程①开始标志: 1640 年,新议会召开,要求限制王权, 革命爆发。
②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英国进入共和国时代。
知识百科:世界十大宗教2011年05月13日19:33:24一、犹太教犹太教在古代是民族宗教,由于经受多次亡国和流散的凄惨遭遇,犹太人发展了对民族神的排他性崇拜,进而自称为唯一真神的特选子民。
犹太教的经典是希伯来文《圣经》及口传律法汇编《塔木德》。
犹太教律法有种种戒规,如:凡母亲为犹太人,其子女即为犹太人;男孩出生后第八天,一律要受割礼,作为与上帝立约的标志;教徒死后,尸体以水洗净,白布包裹入葬。
犹太教在饮食方面亦有诸多禁忌。
古代犹太教以七连烛台为唯一标志,中世纪后期改用大卫之盾(六角星),沿用至今。
二、伊斯兰教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中国旧称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
伊斯兰一词原意为顺从,伊斯兰教即顺从真主意志的宗教,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约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宣布奉到真主的启示,号召族人皈信正道,以免末日的惩罚。
他宣称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独一无二的主宰,反对流行的多神和偶像崇拜。
穆罕默德去世后不久,《古兰经》编成。
这部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被视为真主的言语。
三、神道教神道教简称神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等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只,也赋予各代日本天皇神性。
公元五至八世纪吸收中国儒家与佛教学说后,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明治维新(公元1868年)前因佛教盛行,神道教只处于依附地位。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为了巩固王权,将神道教尊为国教,是为国家神道,成为明治政府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二次大战日本神风特攻队的“英勇表现”就是最佳证明。
二次大战日本战败后,一九四六年元旦,裕仁天皇发表宣言否认自己的神格地位,盟军总司令也要求日本废除国家神道,神道教遂成为民间宗教,虽然如此,神道教至今仍是日本人民最崇信的宗教,占人口的80%。
神道教并没有经典可寻,可勉强称为神道教经典的是《古事记》与《日本书记》两部古书。
四、儒教在先秦,儒家学派在诸子百家中为较大学派。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摘要:当前,宗教在世界各国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能够突破名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且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它们存在着相互的共同点和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
本文着重探讨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以及它们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
关键词:三大宗教形成特点1.三大宗教的简介当今世界60多亿人口中,约有2/3以上的人是宗教信徒,其中世界三大宗教的信徒超过35亿。
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都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
据美国《教会研究国际公报》2000年的统计数据,全世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信徒人数约为2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3%;伊斯兰教信徒约为11.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7%;佛教信徒约为3.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5.9%。
[1]此外,基督教为世界上信徒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遍布世界242个国家和地区;伊斯兰教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而佛教分布在123个国家和地区,并且信徒的95%都是亚洲人。
我国在2010发布《宗教蓝皮书》上表明,中国国内现有基督徒为230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
[2]2.三大宗教的起源与传播2.1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基督教起源于公元前568年,当时新巴比伦的军队攻陷了于公元前1世纪建立的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国都耶路撒冷,沦为囚虏的犹太人为了逃避所受的苦难祈求他们的保护神耶和华(指“永存者”、“创造者”等)派遣救世主来解救他们。
公元前583年波斯灭了新巴比伦之后犹太人回到祖国,从此就建立了基督教的前身犹太教。
然而到了公元前36年,罗马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这时有一部分小教派从犹太教中分流出来,他们认为耶稣才是救世主,这就与犹太教对于救世主的认定产生了教义上的分歧。
[3]基督教是犹太教中的一个教派——拿撒勒派。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一、佛教建筑1、佛教建筑: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
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
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
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
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
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之上。
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
正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
另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
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楼的广济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小型的寺庙,一般只有一进院落——进山门迎面就是大殿,两厢为僧房。
佛寺建筑群组中常布置一系列附属建筑,如山门前的牌坊、狮子雕刻、塔、幢、碑等。
北京现存的佛塔都是砖石建造的。
著名的有广安门外辽代建造的天宁寺塔(斗栱密檐型);阜成门内元代建造的妙应寺白塔(屠坡型);阜成门明代修建的慈寿寺塔(斗栱密檐型);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印度金刚宝座式)。
卧佛寺在西山余脉聚宝山(寿安山)南麓,寺首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兜率寺,或名寿安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十方普觉寺。
因寺内有元至顺元年——二年(1330—1331年)铸造的一躯释迦牟尼涅盘铜像,所以一般叫卧佛寺。
碧云寺在西山东麓,各组殿堂成阶梯状层层上升;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庵,明代正德年间(十六世纪初)扩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扩建。
天宁寺塔在广安门外,是我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
此塔隋代已有,现存的这座塔是辽代建的。
2、喇嘛寺喇嘛寺在我国信奉喇嘛教的是蒙、藏两个民族,所以喇嘛寺的建筑也因宗教内容的特点和民族的特点而和佛寺有所不同。
世界三大宗教艺术特征比较人力0902 刘梦玲0901500202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
任何宗教都是所处时代物质生活条件歪曲和虚幻的反映,任何一种宗教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综合产物,是一种文化重构物。
这也是这三种宗教的一个共同艺术特征。
文化是这三种宗教的一个共同的载体,这表现在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上。
然而,由于宗教起源地方的文化和传统的独特性,这三种宗教的产生背景又有各自的不同之处。
佛教在公元前六至五世纪产生于印度,它反映并认证人民大众的软弱无力,并宣传灾难是一切存在的原则的思想,然而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样,佛教并不面向任何一个固定的民族。
伊斯兰教创建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统一,穆罕默德意识到首先要实现宗教信仰的统一,于是他假借上帝安拉之名,自封为安拉的使者,创建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改造阿拉伯社会古代宗教信仰以及犹太教、基督教的基础上形成的。
基督教产生于奴隶占有制社会的危机时期,它是罗马帝国被奴役和被压迫的群众的宗教,并以被改造的形式吸收了古代世界宗教仪式和神话的因素,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第九至十一世纪时,在西方和东方形成了两个至今还存在着的基督教会:西方的天主教教会和东方的正教教会。
在对佛、基、伊三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了简单的比较之后,对于这三种宗教的特征的异同之处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1、三教的产生都是经济原因引起的社会矛盾的产物,都是在社会的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统治阶级需要对被统治阶级加强精神奴役的条件下产生的。
在苦难深重,找不到现实出路的时代,“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安全的绝望处境”三教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应声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