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557.05 KB
- 文档页数:6
国开电大《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二答案形考作业二1.与封建时期的中国不同,16世纪以来的西欧通常奉行()政策。
正确答案是:重商主义2.对世界商业与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引起了所谓商业革命的是()。
正确答案是:地理大发现3.人类实现从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的突破性变革。
正确答案是:动力系统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自由飞行的是美国人()。
正确答案是: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5.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自主性的根本条件和主要标志是()。
正确答案是:独立的产权6.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最原始的宗教是()。
正确答案是:崇拜自然7.世界三大宗教是()。
正确答案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8.15世纪前后,()是当时国际间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
正确答案是:黄金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全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正确答案是:杜鲁门主义的出笼10.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
正确答案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1.1955年召开的(),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正确答案是:万隆会议12.1968年,苏联以保卫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为借口,公然出兵占领了(),社会主义阵营最终解体。
正确答案是:捷克斯洛伐克13.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是在()年10月。
正确答案是:199014.早在1953年12月,()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基础,获得印度方面的赞同。
正确答案是:周恩来15.当今世界,随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激化,()已成为危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正确答案是:恐怖主义16.在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中,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
正确答案是:欧洲联盟17.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式、防御性的现代化,它的起点是()正确答案是:洋务运动18.人类社会出现现代化变革的前提条件最早是在西欧、主要是在()出现的。
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陈麟书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
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
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
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的,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在文明社会以前是不可能产生世界性的宗教的,即使在文明社会中,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在文明社会以前,由于氏族部落为单位的狭小的、落后的经济体制,只能把人们的宗教活动限制在一个十分狭窄的范围内,不仅部落之间交往不多,更谈不上世界性的交往。
加之当时人们的文化极其落后,没有文字来进行各民族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宗教交流。
特别是由于当时人们思维能力的低下,还没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统一的主宰世界之神的概念和形象。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绝无产生和形成世界性宗教的可能性。
在文明社会中,也不是在古代文明社会一开始就有世界性宗教的。
它是在世界性交往和沟通日益增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世界宗教是在民族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民族宗教要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这只有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的发展,达到了各民族各个国家和各地区之间能够进行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时候才有可能。
各种宗教通过交流和比较,有的被淘汰了,有的则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了影响,有的就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这种世界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宗教的交流,在历史上一般都开始于封建社会的中兴时期,世界性的宗教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
以佛教来说,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由古印度奴隶社会的毗罗卫国王子释巡牟尼创立,当时这种原始佛教还只是一种民族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各是什么一、佛教建筑1、佛教建筑: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
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
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
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
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
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之上。
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
正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
另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
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楼的广济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小型的寺庙,一般只有一进院落——进山门迎面就是大殿,两厢为僧房。
佛寺建筑群组中常布置一系列附属建筑,如山门前的牌坊、狮子雕刻、塔、幢、碑等。
北京现存的佛塔都是砖石建造的。
著名的有广安门外辽代建造的天宁寺塔(斗栱密檐型);阜成门内元代建造的妙应寺白塔(屠坡型);阜成门明代修建的慈寿寺塔(斗栱密檐型);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印度金刚宝座式)。
卧佛寺在西山余脉聚宝山(寿安山)南麓,寺首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兜率寺,或名寿安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十方普觉寺。
因寺内有元至顺元年——二年(1330—1331年)铸造的一躯释迦牟尼涅盘铜像,所以一般叫卧佛寺。
碧云寺在西山东麓,各组殿堂成阶梯状层层上升;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庵,明代正德年间(十六世纪初)扩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扩建。
天宁寺塔在广安门外,是我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
此塔隋代已有,现存的这座塔是辽代建的。
2、喇嘛寺喇嘛寺在我国信奉喇嘛教的是蒙、藏两个民族,所以喇嘛寺的建筑也因宗教内容的特点和民族的特点而和佛寺有所不同。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彭超【摘要】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有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点和行为。
本文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宗教的特征实行阐述。
【关键词】宗教;人类文明;起源;宗教发展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实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
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1]在世界化的过程中,世界宗教发展的趋势往往会形成局部地区的难点、焦点和世界性的热点、重点,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发展走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1 基督教1.1 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
在这个地区居住的犹太人,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压迫,所以,一部分犹太人便把希望寄托于犹太经典中关于“救世主”拯救人类苦难的传说,这样,一种有别于犹太教的新教派便逐步形成了。
这种新教派的传道者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宣扬“救世主”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他奉了上帝的旨意降临人世来拯救苦难的人类。
“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所以,这种新教派后来就被称为基督教。
根据基督教的传说,耶稣是12月25日降生于耶路撒冷的, 后来这个天就成了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圣诞节。
耶稣为完成自己的使命,率领着12个门徒四处奔波,传经布道,他宣扬“天国”的美好,抨击富人的贪婪和罗马统治者的残暴,说他们要进入天国“比骆驼想要穿过针孔还难”。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1.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新教(或称基督新教、耶稣教)和东正教。
⑴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
在公元3年,罗马人征服巴勒斯坦,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
为此,犹太人多次起义,起义失败使一些人寄希望于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现,来拯救受苦的教民。
犹太下层民众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即是由此教派演变而来。
最早的该派教徒多为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和贫苦人民。
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组进行活动,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
但由于其宗教向各民族开放,包括罗马人在内的各民族人士参加,原来敌视罗马统治的精神逐步转为对现实罗马统治予以容忍,宣传爱仇如己,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忠诚,对主人恭顺。
因此,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给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⑵罗马帝国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也出现了罗马与君士坦丁两个中心。
基督教东、西教会的分离,加上后来对教义的解释和仪式的差异,彼此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断绝一切往来,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教派。
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东正教会,又称"正教"。
西部自称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
在西部,教会政治权力扩大,利用特权霸占了不少领地,对农民进行剥削。
教会还出售各种神职、"圣物"、"圣骸"、"赎罪卷"来榨取人民血汗。
教会的腐化与利用所谓"异端"镇压教徒与人民的反抗,使教会完全成为走上与人民对立的统治集团。
教会成为人们反对封建的焦点。
德国的教士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使西部统一的教会从此不再存在,宗教改革在北部广大地区广泛进行下去。
第四章宗教概述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宗教因素是了解历史、经济、政治及社会的一个关键因素。
现在懂得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第一节宗教的基本内涵宗教本身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的内涵也是多方面的。
一、宗教的基本内涵宗教是一种特定的世界观。
“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主观世界上的颠倒了的异化的反映,是一个颠倒了的世界观。
二、宗教的基本命题所谓宗教的基本命题就是使得宗教得以存在和立足的一种理论观念,这些理论观念基本上是各种不同的宗教所共同具有的。
其中:1.最基本命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2.神和人的关系。
3.灵魂与肉体4.地狱与天堂5.善与恶三、宗教的信仰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宗教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1.对人格化的神及其代表他们的偶像的信仰。
2.宗教与封建迷信区别。
3.宗教礼仪。
4.宗教信仰有固定的宗教职业者。
第二节宗教的基本功能宗教是人类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异化,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宗教既成为一种特殊社会文化体系,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体,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科学与物质财富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对社会发展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
一、心理功能人不仅是物质存在,也是精神存在;不仅是理性存在,也是情感存在。
压力与困惑,幸福与快乐,都是心灵对现实的主观反映。
二、道德功能人从动物演化而来,包含着野蛮、自私的本性,仅靠人性的自觉,不足以约束其行为。
出于恐民族与宗教537惧,人要借助神的威力来规范自身,这就是宗教道德功能存在的依据。
宗教劝人为善的精神,是宗教影响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功能。
三、社会整合功能宗教可以使社会的不同个人、群体或阶层、集团凝聚成为一个统一、一致的整体,并且能促进其内部的团结宗教,进而可以调节人们与既存社会的关系,对现在社会现状或秩序发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