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苯二甲酸酯最大残留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酒中23种邻苯二甲酸酯残留量邵秋荣;刘斌;丁晓;方邢有;郑映钦【摘要】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酒中23种邻苯二甲酸酯残留量.样品在沸水浴中加热除去乙醇后用正己烷提取.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经DB-5 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在选择离子检测模式下进行质谱测定.2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质量浓度均在0.1~1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测定下限(10S/N)为0.5 mg·kg-1(DINP及DIDP)和0.1 mg·kg-1(其余21种邻苯二甲酸酯).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在84.1%~100%之间.【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14(050)010【总页数】5页(P1263-1267)【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邻苯二甲酸酯;酒【作者】邵秋荣;刘斌;丁晓;方邢有;郑映钦【作者单位】顺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顺德528303;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长春130022;顺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顺德528303;顺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顺德528303;顺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顺德528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内广泛关注的焦点。
2012年高档白酒“塑化剂”风波及2011年台湾食品的“塑化剂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环境激素,经动物试验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对人类和动物有雌性激素效应,可引起内分泌失调,出现生殖系统病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1-8]。
它与聚烯烃类塑料分子间由氢键或范德华力连接,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化学性质,因此PAEs可由塑料扩散到外环境。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现代农业中的广泛应用,PAEs已严重污染土壤、水体和农产品,成为一种全球最普遍的污染物,既使在环境中微量存在也会扰乱生态平衡和损害人体健康,被人们称为第二个全球性多氯联苯(PCB)污染物[9-15]。
GC-MS法测定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残留量邵栋梁【摘要】采用正己烷提取白酒中的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白酒中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白酒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检测限为0.05 mg/kg,方法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0.5~5.0 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0.O%~95.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7.0%(n=6).该方法可以满足白酒中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检测的需要.【期刊名称】《化学分析计量》【年(卷),期】2010(019)006【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气相色谱-质谱法;白酒【作者】邵栋梁【作者单位】安徽国家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合肥,230051【正文语种】中文当前,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而食品相关产品的危害主要是食品相关产品的材料内部残留的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的迁移与溶出而导致食品污染[1]。
目前,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Phthalate Esters,PAEs)作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disruptors,EEDs),能够改变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并可对未受损的器官或其后代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增塑剂主要通过食品包装材料进入食品[2]。
PAEs是高脂溶而非水溶性的,主要污染鱼、肉、蛋及乳制品。
而白酒中含有的乙醇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因此白酒中存在这类化合物污染的风险。
目前国家已经颁布了标准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主要检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等16种增塑剂,其方法检出限为0.05 mg/kg,但该方法对于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不理想,这是由于白酒试样中乙醇的干扰。
笔者首次建立了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的GC-MS检测方法,完全满足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检测的需要。
收稿日期:2013-11-20;修稿日期:2014-02-28作者简介:黄婵媛(1987-),女,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通信地址:510110广东广州市越秀区八旗二马路38号前座301,E-mail :hcy2011@gmail.com 。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特性及在食品中的限量分析黄婵媛,蔡玮红,莫锡乾(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广州510110)摘要: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 )物质,作为塑料添加剂已有将近80年的历史,普遍存在于大气飘尘、工业废水、河流、土壤以及固体废弃物中,并已在食品、饮用水、人体体液中被检出,是一种全球最普遍的环境激素类污染物。
简要介绍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特性,对国内外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在食品中的限量规定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客观分析了标准法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特性;限量规定;标准法规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1295(2014)02-0066-04doi :10.3969/j.issn.1005-1295.2014.02.017The Toxicity and Limited Provisions of Phthalate Esters in FoodHUANG Chan-yuan ,CAI Wei-hong ,MO Xi-qian(Guangzhou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Institute ,Guangzhou 510110,China )Abstract :Phthalate esters (PAEs ),as plastic additives ,have a history of nearly 80years.They are com-monly found in airborne particulates ,industrial wastewater ,rivers ,soil and solid waste ,and have been detected in food ,drinking water and body fluids.They are common worldwide environmental hormone pollutants.Re-view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thalates ,limited provisions and problems of domestic laws were elaborated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Key words :Phthalate ester ;characteristic ;limited provision ;regulation0引言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是应用于塑料工业的主要增塑剂和软化剂,可以使塑料的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用于工业用途[1]。
邻苯二甲酸酯各国禁令分析近年来,世界各国陆续出台了针对邻苯二甲酸酯的禁用限用法律法规,目前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超标已成为我国出口产品的化学安全性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能起到软化作用的化学品,主要功能是软化PVC塑料,增强其柔韧性,至今已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了50余年。
作为目前性能最好也最廉价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被广泛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清洁剂、个人护理用品等数百种产品中。
然而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过量的邻苯二甲酸酯还会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
现在欧盟和西方发达国家都已经禁止或限制邻苯二甲酸酯的使用。
目前被各国禁用限用的主要有6种邻苯二甲酸酯,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
2005年12月27日,欧盟发布了2005/84/EC指令,要求:所有玩具及育儿物品中,DEHP、DBP和BBP的总含量不得超过0.1%(质量比,以下同);所有可以放入儿童嘴中的玩具及育儿物品,DINP、DIDP和DNOP的总含量不得超过0.1%。
而欧盟成员国之一的丹麦,除了同上述欧盟所规定的六项含量要求外,针对小于三岁幼童所使用的玩具及育儿物品,其他任一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含量不得超过0.05%。
自2005年欧盟颁布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的指令2005/84/EC,并于2007年1月16日实施来,邻苯二甲酸酯就一直成为欧盟和世界各国的关注对象。
2008年8月14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通过了《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
该法案被称为是自1972年CPSC成立以来最严厉的消费者保护法案,影响着美国所有生产、进口、分销玩具、服装和其他儿童产品及护理品的相关行业,对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做出了严厉的规定。
邻苯二甲酸酯食品限量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限量要求、检验方法、标识要求和监管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
二、限量要求
1.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总含量不得超过0.05mg/kg。
2. 单一种类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不得超过0.01mg/kg。
三、检验方法
1. 样品前处理:将样品粉碎,混合均匀,取适量样品进行提取。
2. 提取:将样品放入索氏萃取器中,用正己烷萃取,收集萃取液。
3. 净化:用硅胶柱分离萃取液,用正己烷洗脱,收集洗脱液。
4. 检测:用气相色谱仪检测洗脱液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
四、标识要求
1. 食品生产者应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识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
2. 进口食品应注明原产国或地区的相关限量要求。
3.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在其产品标签上注明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
五、监管措施
1. 食品生产者应遵守本标准规定,不得生产、销售超过限量要求的食品。
2.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遵守本标准规定,不得生产、销售超过限量要求的食品添加剂。
3. 监管部门应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超过限量要求的食品和添加剂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4. 对于故意违反本标准规定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监管部门应依法予以处罚。
2011-2019年食品中塑化剂污染残留限量国家规定沿革及汇总解读从2011年台湾地区塑化剂风波后,随后在2012年11月酒鬼酒被查出塑化剂超标,国家针对塑化剂出台了新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相关规定。
近年来,国内各地方也开始从酒类、植物油的检查逐步延伸到其他食品领域,监查力度逐年加大,这里就关于塑化剂的国内外标准、规定及演化简单解读,并针对食品行业中的部分产品关注点进行简单的阐述,以供行业同仁参考。
塑化剂通俗的讲就是塑料制品生产时,为提高塑料的可塑性、强度或柔韧性,便于生产加工的化工助剂。
更细化的应用,包括在混凝土、水泥、化妆品中的应用,可自行上百度百科搜“塑化剂”,笔者就不再赘述。
我国食品市场刚刚开始进行塑化剂限量检查时,也是参照欧盟、美国等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本国国情进行相关标准、规定的制定,出台相关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塑化剂名录,同时根据塑化剂具有醇溶、脂溶性的特点,最初从酒类、食用植物油及香精香料、植物提取物等食品添加剂的市场检查、风险评估开始,逐步向呈酸性的食品及添加剂(食醋、果汁等)延伸检查,并逐步完善相关规定和标准。
一、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塑化剂黑名单首先,在台湾地区出现塑化剂风波后,在第一时间,国家卫生部在2011年6月1日发布了卫生部2011年第16号公告“关于公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的公告”(见图一),将公开的黑名单中塑化剂共计17种,与上表中的18中常用塑化剂相比较,不含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
明确了这17种塑化剂不得在食品中作为添加剂添加,同时指出可能违法和滥用的食品品种为乳化剂类食品添加剂、使用乳化剂的其他类食品添加剂或食品等;关于被违法添加或滥用的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也提出了GB/T 21911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笔者找到了国家推荐标准GB/T 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在检测范围中提到:“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16种)含量的测定”,“本标准检出限:含油脂样品中各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检出限为1.5mg/kg,不含油脂样品中各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5mg/kg。
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办公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食品安全办综合司: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
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不得接触油脂类食品和婴幼儿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已脂)(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卫生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