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有几个轮子?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2
为什么火车轮子上会有一个凸起的圆环
无论是地铁还是火车,火车轮子上总有一个凸起的圆环,人们初看似
乎充满疑问,这个圆环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接下来将就为什么火车轮
子上会有一个凸起的圆环做一些科普:
* 火车轮子属于凸轮,所以轮子边缘一般由导轨及轮面组成,凸起的圆环就是轮面,为了防止轮子空心,凸起的圆环能够使轮面与轨道之间
呈刚性接触。
* 为了减小轮面中心距轨道的半高,轮辋凹面和凸起的圆环面之间设置有滚动体,以减小轮面内力,使轮面和轨道之间不会出现空间,从而
对车辆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凸起的圆环的凸面的非滑动式摩擦变形克服了直接接触的内摩擦,大大降低了车辆的行车摩擦阻力,从而节省能源,具有节能作用。
* 除此之外,凸起的圆环也可以增大轮辋滚动摩擦面积,增大滚动摩擦,提高滚动效率,减少贯轨摩擦;同时可以把对轨道表面外较尖细的压
力分散出来,以减小对导轨和车轮之间的磨擦﹑滚动磨损﹑磨蚀及腐
蚀等不利影响。
* 凸起的圆环的设置可以减少铁轨滑动受力的作用,避免叠加受力产生毛刺,防止表面划伤。
* 凸起的圆环也有着急速行驶间隙微调作用,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调整车轮有关间隙和配合,避免由于车辆行驶造成的撞击和磨损,维护车轮表面无破损。
综上所述,火车轮子上的凸起的圆环影响着轨道的运行安全,担负着较大的滚动摩擦作用,从而保证火车运行平稳、安全、节能。
地铁原理
地铁(地铁交通系统)是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采用电力驱动的列车在地下或高架轨道上运行。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电力驱动车辆,在地下或高架轨道上按照预定的线路行驶,实现人员的快速、便捷、高效地移动。
地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力驱动列车运行。
一般情况下,地铁采用供电腔,将交流电通过接触网、供电车和架空电缆等方式传输到电动机上,从而带动列车行驶。
列车通过轨道上的轮子与轨道接触,以保持稳定的运行。
在地铁系统中,列车通常由多个车厢组成,车厢之间通过连挂连接起来。
每个车厢内都配备有座椅、扶手和车门等设施,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而地铁车站则设有站台和站台边缘,乘客在站台上等待列车的到来,并通过车门上下车。
为了确保地铁的安全和顺畅运行,地铁系统还采用了多种控制和监测技术。
例如,通过信号系统来控制列车的行驶速度和车辆之间的间隔,以保持安全距离。
同时,利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车站和列车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和秩序。
除了基本原理外,地铁系统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技术和设备,如地铁线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车辆的制造和维护,站台和车站的建设等。
所有这些因素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铁交通系统。
总的来说,地铁的原理是利用电力驱动列车在地下或高架轨道
上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地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
轮轨运转方式1. 轮轨运转的原理轮轨运转是指通过轮子在轨道上的滚动来进行运动的一种方式。
轮轨运转的原理基于轮子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和滚动。
当轮子与轨道接触时,由于轮子的形状和轨道的设计,轮子会在轨道上滚动,从而实现物体在轨道上的运动。
2. 轮轨运转的应用轮轨运转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中,例如火车、地铁和有轨电车等。
这些交通工具通过轮轨运转的方式在铁轨上行驶,实现了高速、稳定和安全的运输。
此外,轮轨运转的方式也被应用于工业机械设备中的运输系统,例如生产线上的输送带和机械臂等。
3. 轮轨运转的优势轮轨运转的方式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轮轨运转可以实现高速运动,因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减少了能量损失。
其次,轮轨运转可以提供稳定的运动,因为轮子在轨道上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和阻力较小,保持了运动的平稳性。
此外,轮轨运转也可以提供较大的承载能力,因为轮轨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多个轮子并列运行,分担了载荷。
4. 轮轨运转的设计考虑因素在设计轮轨运转系统时,需要考虑一些因素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轮子材料和轨道材料,以确保它们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在可接受范围内。
其次,需要考虑轮子和轨道的尺寸匹配,以保证轮子能够正常地滚动在轨道上。
此外,还需要考虑轨道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轨道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减少摩擦阻力。
5. 轮轨运转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推动,轮轨运转的方式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例如,高速列车的磁悬浮技术就是一种新型的轮轨运转方式,通过利用磁力来悬浮列车,减少了与轨道的接触,从而实现了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低的能量消耗。
此外,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也为轮轨运转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系统来控制交通工具的运动。
总结起来,轮轨运转是一种基于轮子在轨道上滚动的运动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和工业机械设备中。
它具有高速、稳定和承载能力较大的优势,并且在设计和发展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轨道交通发展历程轨道交通是指以铁轨为基础,利用轮子与轨道的相互作用,通过电力或其他动力方式,将车辆沿特定轨道运行的交通系统。
轨道交通具有运行速度快、运力大、运行安全等优势,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污染、提高运输效率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历程。
轨道交通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伦敦地铁。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伦敦地铁的第一条线路在伦敦正式开通,使用蒸汽机车作为动力。
这标志着轨道交通的诞生,也为后来的轨道交通系统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轨道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0世纪初,美国纽约市的地铁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条运用电力牵引的地铁系统,为轨道交通的电气化奠定了基础。
此后,世界上各大城市纷纷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巴黎地铁、东京地铁、莫斯科地铁等,轨道交通开始成为大城市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轨道交通改革和扩容成为各国的重要任务。
在这期间,高速铁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1957年,日本开通了全球第一条时速210公里的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从而开启了高速铁路的先河。
此后,德国的ICE、法国的TGV等高速铁路系统相继建成。
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得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变得更快捷、便利。
21世纪以来,中国轨道交通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
中国高铁的崛起成为了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007年,中国正式开通了北京至天津的高速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
之后,中国不仅在国内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还积极走出去,帮助其他国家建设高铁,推动了全球轨道交通的发展。
目前,轨道交通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轨道交通建设,推动着全球轨道交通的发展。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包括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
《交通工具》教案《交通工具》教案1教材分析交通工具在幼儿身边随处可见,他们津津乐道的讲述着。
也喜欢通过拼插制作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中班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积累了更多交通工具的新经验后。
设计制作外形功能奇特的交通工具的欲望,更易被激发。
因此。
通过图片欣赏、讨论交流、想象创作,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各种交通工具,激发幼儿对未来交通工具的探究。
活动目标1、观察各种交通工具的外形特征,合理布局画面内容。
2、能大胆设计外形功能奇特的交通工具。
3、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设计的交通工具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对交通工具有初步的了解。
2、图画纸水彩笔教师自制课件,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
3、幼儿学习材料,美术用纸第十页。
活动建议1、结合图片进行谈话,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
提问,你喜欢哪种交通工具?它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交通工具的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想象设计外形功能奇特的交通工具。
提问: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它有什么本领?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设想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创意。
3、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引导幼儿画出交通工具的独特功能,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滴合理布局,可添加其他相关内容。
4、引导幼儿分享,交流,体验创作的乐趣。
组织幼儿欣赏作品展,鼓励幼儿向同伴老师介绍自己设计的交通工具提问。
提问:你设计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你想用这种交通工具为谁服务?《交通工具》教案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路线。
能用简练的词汇对几种常见交通工具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准确的描述。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收集到的各种交通工具进行分类。
能独立分析收集的资料,并记录分析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告诉其他小组的同学自己获得交通工具发展的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难点: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
人类历史上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交通工具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类社
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以下是人类历史上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1. 早期交通工具: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们主要依靠步行、骑马、划船等方式进行交通运输。
这些交通工具虽然简单,但在当时已经能
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2. 轮子的发明:轮子的发明是交通工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大约
在公元前 3500 年左右,人类发明了轮子,这使得交通工具的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3. 马车和牛车:随着轮子的发明,马车和牛车等交通工具也开始
出现。
这些交通工具在古代被广泛使用,成为了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
4. 帆船和轮船:在水上交通方面,帆船和轮船的发明也具有重要
意义。
帆船在古代被广泛使用,而轮船的出现则使得海上运输更加高
效和安全。
5. 蒸汽机的发明:18 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交通工具的革
命性变革。
蒸汽机被应用于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中,使得交通运输
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6. 内燃机的发明:19 世纪末,内燃机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交通工
具的发展。
内燃机被应用于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中,使得交通运输
更加快捷和便利。
7. 现代交通工具:20 世纪以来,现代交通工具得到了快速发展。
汽车、飞机、火车、地铁、轻轨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和快捷。
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交通工具也将不断涌现,为人类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教材复习题参考答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教材复习题参考答案项目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基础1.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主要类型?答:地铁车辆、轻轨车辆、直线电机车辆、磁悬浮列车等。
2.解释―A=B﹡C=C﹡B=A―列车编组形式的含义?答:为6车编组,其中A为带司机室拖车;B车为带受电弓动车;C车为不带受电弓动车;“―”表示自动车钩;“=”表示半自动车钩;“﹡”表示半永久性车钩,又称为半永久性牵引杆。
3.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组成?答:客室内装、转向架、车门、车钩缓冲装置、贯通道、牵引及电制动系统、受电弓及高压电路、辅助电源系统、气制动及供风系统、列车控制系统、直流110 V控制电路、空调和通风系统、客室照明系统、广播及乘客信息系统等。
4.车辆零部件的主要损伤形式有哪些?并说明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答:主要损伤形式:磨损、变形、断裂、蚀损、击穿、断路和短路等。
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设计不合理,制造、安装和使用中有缺陷,原材料缺陷,使用不当,自然耗损等。
5.何为计划修?计划修一般有哪几个修程?其检修周期是怎样规定的?答:计划修是根据事先制定的计划,当达到一个事先确定的时间或者车辆运行公里数时(按先达到者为准),对相关设备进行的检查和处理。
计划修一般分为日检、双周检、三月检、年检、架修和大修几个修程。
检修周期为:日检1天、双周检两周、三月检3月、年检1年、架修约5年、大修约10年。
6.简述城轨车辆修理的工艺过程?答:车辆的日检、月检、季检和年检等修程均以定期检查为主,架修和大修一般在检修工厂或车辆段内进行。
自待修车辆送至修理场地起,直到车辆修理竣工后的全部过程,称为车辆大修或架修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1)送修或接修待修列车。
(2)修理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扫、外观检查和检修作业计划制定。
(3)将列车分解成车辆,再将车辆分解为零部件。
(4)进行零部件的清洗、检查,并确定修理范围。
悬浮地铁的工作原理
悬浮地铁是一种通过磁力悬浮的交通工具,其工作原理可以大致分为磁悬浮和线性感应两个方面。
磁悬浮:悬浮地铁利用磁悬浮技术,通过在车辆和轨道上设置磁铁和电磁感应装置来实现悬浮。
车辆底部的磁体会产生磁场,而轨道上的电磁感应装置则会产生相应的电磁力。
通过调整车辆底部的磁体和轨道上的电磁感应装置之间的磁场和电流,可以实现车辆的悬浮和控制。
线性感应:悬浮地铁利用线性感应技术来推动车辆前进。
在轨道上布置线圈,通过通过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和车辆上的磁体产生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推动车辆前进。
当车辆通过线圈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些感应电流会产生电动力,从而推动车辆前进。
需要注意的是,悬浮地铁的工作原理不同于传统的轮轨机车,它没有与轨道直接接触的轮子,而是通过磁力或电动力来实现悬浮和推动。
这种悬浮和推动方式具有低噪音、低摩擦和高速度的优势,使得悬浮地铁成为一种高效、舒适和环保的交通工具。
中班社会《地铁里的标志》教案及反思中班社会《地铁里的标志》教案及反思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轨道交通图,学习统计出相应的站数。
2、通过活动,体验地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轨道交通图PPT;上海风景图若干(马戏城、上海南站、中国馆、东方明珠、人民广场);小兔、小猴、长颈鹿图片;数卡、幼儿操作底版每人一份活动过程:一、引趣——说说坐地铁的好处1、出示标志,这是什么标志?你坐过几号线?为什么要坐地铁?2、出租车也不慢为什么要坐地铁?还有什么原因要坐地铁?小结:坐地铁不堵车、又环保,能很快到你想去的地方,即便捷又环保。
二、讨论1、这是什么?(轨道交通图)一共有几条线?有几号线?除了数字还有什方法能区分这些轨道交通?2、一个个小圆圈是什么意思?(站头)交叉的地方也有,可是和它们不一样的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换乘?(小小圈是停下来的站,大大圈表示换乘站。
)3、是不是所有交叉地方都是换乘站?你们知道离我们幼儿园最近的地铁站叫什么名称?4、我知道你们都坐过地铁,现在我就要考考你们,上海有许多有名建筑,除了我们居住的地方以外,还有很多景点。
这是什么地方?(出示图片)坐几号线可以到?5、现在我要坐地铁逛上海,我从这站上车,去东方明珠,要坐几号线?坐几站?出发的第一个圆圈要数吗?6、第一站是出发的不数,谁来重新数一遍?现在我把它记录下来,坐地铁2号线用数字几表示?坐7站用数字7表示三、操作1、现在我有几位朋友也要逛了,第一位从这里出发(这是几号线)目的地到上海南站,能直接到吗?要换乘几号线?(7——3)要坐8站?还可以怎么换乘?(7——1)坐6站,哪个比较快呢?小结:如果你想早点到那个地方,数数哪个站少就能更快的去你想去的地方了。
2、我去上海南站接朋友了,它们是谁?(出示图片:长颈鹿、小猴、小兔)3、它们都想去同一个地方就是中华艺术宫,它们从不同站上了车,这些地铁都能帮助他们到达目的地吗?请你们帮他们想想办法好吗?4、帮助长颈鹿的怎么坐?(7号线直接到坐9站,不用换乘真的很方便,可以直接到)5、小猴呢?1——7坐6站,2——7怎么坐?怎么换?哪个比较方便呢?6、小兔呢?3——7坐13站,还可以怎么换?3——1——7小结:每个人的经验不同,想法也不一样,只要能到目的地,都是可以的。
地铁有几个轮子?
作者:聂兰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7年第07期
2016年12月21日晚上7点左右,上海地铁龙华中路站,一名母亲替孩子问工作人员“地铁有几个轮子”。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工作人员先是一愣,感到有些惊讶,不过没有拒绝,而是立即打电话询问,并表示站长马上过来给小朋友解答。
当值班站长来到服务中心时,这位妈妈可能赶时间,已经带着孩子先行离开。
“车站工作人员一般为乘客指路、为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乘坐地铁提供帮助以及进行车站内部的巡视、管理等,对于地铁车辆构造方面的问题不算很了解,但对于这位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也会认真对待。
”上海地铁龙华中路站负责人说。
并且于第二天相关人员通过网络对此问题进行了回答。
(节选自网络)
难点
这是一则新闻报道类素材,仅仅对事件进行了一个简要的概述,缺少感情引导和评价,学生拿到手后无法得出更多灵动的思路,且使用素材时还要对生硬的新闻语言进行转换。
陪你一起看世界
“叔叔,地铁有几个轮子?”一个小朋友奶声奶气地问道。
因为地铁服务站询问处的窗台较高,孩子的妈妈只能吃力地将他抱起。
这位妈妈身材纤细,身子略往后仰,似乎承受不了孩子的重量。
工作人员看来并不能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可他们并没有放弃的意思。
我排在后面,默默地看着他们的背影,突然好奇:当初妈妈是怎样一遍遍教我认识每一种事物:“狗狗”“杯杯”“帽帽”;又是如何细心回答我稀奇古怪的问题:“水为什么会结冰”“地底下为什么能挖出土豆来”“我为什么要掉牙”……我的心里泛起一丝遗憾,这些画面我怎么都拾不起来了。
此刻,我的心里种下了一个愿望:妈妈,当你老了,让我陪你看世界吧,像你当初陪我一样,这一次我会好好将画面珍藏。
(2016年湖北孝感中考作文题:陪你一起__)
关键点
巧妙加入了对“母亲”的细节描写,将生硬的新闻语言转换为生动的记叙,营造了浓浓的亲情。
难点突破1
加强细节描写,凸显“妈妈”的呵护与引领
提问让我更进步
每天行色匆匆,奔忙于学业或工作,你已经有多久没仔细观察过身边的人与事,又有多久没有过思考了?“妈妈,地铁有几个轮子?”这个孩子的提问重新点燃了大家的好奇心。
瞧,提问会让人不断思考,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则让人获取进步。
我就是这么一个爱提问的孩子。
记得五岁那年的一个傍晚,爸爸陪我在家附近的铁道边散步。
我发现,每两节铁轨的连接处有一小段间隙,这是为什么呢?爸爸说,是车轮不停滚过,摩擦产生热量,铁轨就会有一定的膨胀,留些间隙防止铁轨膨胀,相互挤压变形。
正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提问,让我明白了热胀冷缩的知识。
那天,乒乓球不小心被踩了一脚,在小伙伴愁眉不展时,我却想到了办法。
我提来了一桶热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乒乓球在热水中慢慢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2016年四川遂宁中考作文题:__让我更__)
关键点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提一些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值得被尊重,这些问题是成长的根基,这则材料体现了“关注自我”的主题。
难点突破2
抓住初入点“问题”,写提问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