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美丽的纹样
- 格式:ppt
- 大小:14.30 MB
- 文档页数:50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美丽的纹样》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纹样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传统和现代纹样的认识,同时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纹样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纹样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纹样。
3. 学会运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和线条设计纹样。
4. 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能够独立创作纹样作品。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 纹样的定义和特点。
2. 纹样的分类,包括传统纹样和现代纹样。
3. 纹样设计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
4. 纹样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5. 纹样创作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纹样设计的基本元素和步骤,能够独立创作纹样作品。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设计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纹样。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纹样设计相关的图片、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学具:彩色铅笔、水彩笔、纸张、剪刀、胶水等美术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纹样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纹样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设计的基本元素和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纹样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纹样设计的魅力和应用。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工具,设计自己的纹样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美丽的纹样》人教新课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设计自己的纹样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纹样设计方法和技巧。
2. 收集一些传统和现代纹样的图片,分析其特点和美感。
3. 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如彩色纸、布料等)进行纹样创作。
课后反思1. 学生对纹样设计的基本元素和步骤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第3课美丽的纹样(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纹样的定义和作用,能够在生活、文化和艺术中辨认和鉴赏纹样。
2.能够运用最常见和常用的基本线条,绘制具有规范、和谐和美感的自由线条组合。
3.通过创作自由线条组合的小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素养,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关于纹盘、壁画和服装、建筑物上常见的纹样相应的图像材料。
2.工具:铅笔、三角板、直尺、彩铅、颜料、画笔、细沙纸、橡皮、湿巾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明亮、充满艺术氛围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多种不同的建筑物、服装、纹盘等上的纹样,并进行讲解。
(2)让学生看看周围的环境,识别出其中的纹样。
2. 授课核心——绘制纹样(1)讲解线型的分类和基础线型的绘制方法。
(2)在黑色背景和色彩背景下,分别演示线型的练习和自由线条的绘制方法。
从直线、曲线、弧形、锯齿形等线条对象出发,让学生理解纹样的组合和形态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作业本上按照教师讲解模仿练习,体会线条和颜色的表现力,学习和运用不同的线条创造出自己喜欢的美丽纹样。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线性构图,让学生选择一篇并根据要求绘制出符合语境的纹样。
4. 作业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学科课程标准》,识别和记录9种不同的纹样,总结大众文化和艺术创作中的常用纹样。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学科课程标准》,进行自由线条的绘制练习,完成一个小创作,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四、教学策略1.活动学习策略:通过观察、模仿、实践和创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合作学习策略:利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纹样绘制过程中,相互配合,讨论和分享不同的创作思路和技巧。
3.评价学习策略:通过评分标准的设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果,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和提高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
五、实施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纹样的定义和作用,能够在生活、文化和艺术中辨认和鉴赏纹样。
《美丽的纹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纹样”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并学会通过欣赏和实践掌握纹样的绘制技巧。
同时,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素养,强化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纹样的魅力,进而在绘制纹样过程中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纹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纹样的绘制技巧,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纹样作品。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学课件、纹样实例作品、绘画材料(如彩色笔、画纸等)以及可供学生参考的素材库等。
此外,还需要提前设计好课堂活动方案,并准备足够的教室空间以供学生活动与创作。
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教师需事先对材料进行检查与调试,确保所有材料与工具能够正常使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有关纹样的视频,内容可以是自然界的纹样、生活中的纹样等。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内容展示1. 纹样概念介绍教师简要介绍纹样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帮助学生建立对纹样的初步认识。
可以通过PPT、图片或实物等形式,展示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纹样,让学生直观感受纹样的多样性和美感。
2. 纹样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纹样作品,如民间艺术中的剪纸、蓝染等,让学生观察纹样的构成元素、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动手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创作自己的纹样作品。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纹样作品。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美丽的纹样》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纹样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传统民间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纹样的基本概念:纹样是指以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规律性和装饰性的图案。
2. 纹样的分类: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等。
3. 纹样的特点:规律性、装饰性、象征性、审美性等。
4. 纹样的应用:服饰、家居、建筑、工艺品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纹样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纹样的创新设计,以及如何运用纹样进行创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参考资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参考资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美丽的纹样,引导学生关注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纹样的应用,让学生对纹样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纹样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纹样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纹样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1. 《美丽的纹样》2. 课题: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纹样的应用。
3. 重点:纹样的创新设计,以及如何运用纹样进行创作。
4. 难点:纹样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款纹样,要求具有创意和美观性。
2. 学生可以参考教材、网络等资源,进行纹样设计。
3. 作业提交方式:纸质或电子版,要求注明班级、姓名、学号。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纹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纹样创作。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美丽的纹样▏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概念,认识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点、线、面等元素进行纹样创作的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纹样的概念2. 纹样的分类3. 纹样的设计原则4. 纹样的创作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纹样的概念、分类和设计原则。
2. 教学难点:纹样的创作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纹样图片、纹样设计软件。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纹样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纹样的概念、分类和设计原则,让学生对纹样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的纹样设计作品,让学生了解纹样的创作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纹样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纹样设计的要点。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美丽的纹样2. 内容:纹样的概念、分类、设计原则、创作方法。
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纹样作品,要求运用点、线、面等元素进行设计。
2. 写一篇关于纹样在生活中应用的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1. 学生对纹样的认识和兴趣如何?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何改进?4.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何,如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纹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纹样的设计原则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纹样的创作方法”。
纹样的创作方法纹样的创作方法涉及到从构思到实施的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学习纹样设计时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
以下是对纹样创作方法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五年级美术《美丽的纹样》说课稿(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五年级美术《美丽的纹样》说课稿五年级美术《美丽的纹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美丽的纹样》。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的划分,《美丽的纹样》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是一节图案课程,学好这一内容能为今后学习《礼物的外套》等课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画图案纹样的有关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解“美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实际,我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适合纹样的概念,了解适合纹样外形和骨架的变化2、能力目标:学习绘制纹样图案,设计新颖的适合纹样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爱美术的情感与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纹样的特点和规律,并能动手制作纹样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制作的纹样用运到生活中,展开学生的想象力。
本课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四、教学方法: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根据教材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情境激励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做法如下:1、情境激励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有一些是比较枯燥的概念知识,对于这类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甚至厌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以童话故事导入,用一些优美的图片,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把孩子深深的吸引。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创设这种故事情节,把枯燥无味的说教变成了愉快的想象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了知识点,并愉快的完成了学习过程,同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3课美丽的纹样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纹样,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纹样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纹样的概念2. 纹样的分类和特点3. 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4. 运用纹样进行创作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纹样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些纹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1.2 学生回答:这些图片都是由线条、形状等组成的美丽图案。
1.3 教师总结:这些美丽的图案就是纹样。
2. 讲解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1 教师讲解纹样的概念:纹样是一种装饰性的图案,由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组成。
2.2 教师讲解纹样的分类: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等。
2.3 教师讲解纹样的特点:美观、实用、富有创意。
3. 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3.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纹样图片,如服装、家居、建筑等。
3.2 学生观察并讨论:纹样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3 教师总结:纹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服装上的图案、家居装饰、建筑外观等。
4. 运用纹样进行创作4.1 教师讲解创作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纹样,提取元素进行创作。
4.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纹样进行创作?4.3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五、作业布置1. 观察生活中的纹样,选择一个进行描绘。
2. 尝试运用纹样进行创作,如制作书签、装饰画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纹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纹样,并运用纹样进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