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精品律政司司长致辞全文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律政司司长出席立法会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会议开场发言**************************以下是律政司司长袁国强资深大律师今日(五月二十三日)在立法会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会议上,就法律改革委员会建议的落实情况的开场发言∶主席:今次是我第四次以法律改革委员会(法改会)主席的身分,向本事务委员会汇报法改会的建议的落实情况。
作为律政司司长和法改会主席,我十分重视保持香港的法律与时并进,亦相信本事务委员会及立法会其他各个事务委员会可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动法律改革工作。
我本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及法改会其他成员,不但重视挑选合适的课题供法改会考虑,同时亦持续向政府相关决策局/部门强调回应和跟进法改会的报告书的重要性。
主席和各位委员应已收到一份供今次会议讨论的资料文件。
这份文件以列表形式,列出法改会自一九八二年发表第一份报告书以来的每份报告书资料及其落实详情。
法改会合共发表了六十四份报告书,就民事和刑事不同方面的实体法和程序法提出改革建议。
在这六十四份报告书中,有一份报告建议对法律不作改变(注一),而其余六十三份报告书的落实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类别:(一)建议已全面落实(三十四份报告书,即六十三份报告书的百分之五十四);(二)建议已部分落实(七份报告书,即六十三份报告书的百分之十一);(三)建议正在考虑或落实中(十七份报告书,即六十三份报告书的百分之二十七);(四)政府当局不接纳建议(三份报告书,即六十三份报告书的百分之四点八);及(五)政府当局无意在现阶段落实建议(两份报告书,即六十三份报告书的百分之三点二)。
至今确实仍有部分报告书并未以立法或其他方式落实。
但我可以向各位报告,除了那些已全面或部分落实的四十一份报告书、一份建议不作改革的报告书、三份政府当局表明不接纳的报告书以及两份政府当局已表示无意在现阶段落实的报告书,政府相关决策局/部门现正检视其余合共十七份报告书,日后会作出回应。
整体上,落实法改会建议的工作有一定的进展,包括会在未来两至三年内以立法形式落实该等建议。
律政司司長致辭全文*********以下為律政司司長黃仁龍資深大律師今日(五月四日)在香港青年協會第九屆青年成人禮上致辭全文:王(䓪鳴)博士、彭(清華)副主任、解(曉岩)副特派員、各位嘉賓、各位青年朋友:1982年我18歲那一年,報考香港大學,要填寫希望就讀的科目,為何作這選擇,和我將來想投身的專業。
當時我寫的大概是:「在學校做總領袖生時經常需要處理和執行校規,惹來同學不滿,令自己瞭解到在別人身上行公義的困難......」「由學校推到社會,由校規推到法律,如果我想參與處理社會上複雜的問題,就需要攻讀法律,發展自己能力。
」「在未讀法律之前,我透過閱讀去推廣自己的領域,和同學討論本地及世界時事,參加辯論和話劇,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等等......」今年你都是18歲,你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沒有?你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作了甚麼裝備?我想就追求目標和裝備自己,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覺得大家要多想。
想甚麼呢?不是胡思亂想。
首先,18歲應該有自己一套的思想系統,有原則和標準去分辨對或錯、善或惡。
這一套系統雖然必定會隨着年紀和經驗而有所修訂,但沒有它,你會缺乏判斷能力,欠了做決定的基礎,亦容易在壓力下屈服,在引誘下妥協。
第二,要多為自己想想:你對自己的強項和弱點是否清楚呢?你對自己有沒有要求呢?有沒有敦促自己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把自己最卓越的發揮出來?第三,要多為別人想想:不要單單考慮怎樣提升自己,想想我對我周圍的人帶來的是正面或是負面的影響呢?在家庭中我應該對自己有些什麼要求和追求?在朋友中我又應該如何?在社會上和國家又如何?當你不再自我中心的時候,你就知道自己已經跨進成人的世界裡。
第四,還要有理想:沒有理想的青年人是最令人沮喪的。
當你為自己將來讀書或事業籌算時,要忠於你的興趣,同時間要擴闊視野,打好基本功夫,碰上機會就可如鷹展翅高飛。
但起飛之前,要肯跑。
要跑,首先要向標竿跑,不是漫無目的的亂走。
鎖定目標之後,計劃、部署、裝備、訓練,要專心一致,全力以赴,不可三心兩意。
律政司司長致辭全文*********以下為律政司司長黃仁龍資深大律師今日(一月八日)在二○○七法律年度開啓典禮上致辭全文(中文譯本):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大律師公會主席、律師會會長、各位嘉賓︰香港回歸十周年今年七月一日,我們將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
世界各地人士對「一國兩制」是否可行,已絕無疑問。
我們當前的挑戰,是如何使「一國兩制」不單為香港特區,亦為內地,更完善地運作。
我們當然須努力不懈,維護我們制度的完整性,但同樣重要的是,香港與內地必須繼續增進對彼此制度的了解,就關乎共同原則和利益的事項加強合作,尊重及包容彼此獨特的地方。
過去一年,兩地在法律領域衷誠合作,取得重大進展。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安排》)補充協議三在去年六月簽訂,為開拓內地法律服務市場帶來兩項突破。
首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而有資格成為內地法律執業者的香港律師,在取得內地律師執業證書後,可為涉港婚姻及繼承案件提供訴訟服務。
其次,香港大律師可以公民身分,擔任內地民事訴訟的代理人。
去年七月十四日,我們與內地最高人民法院就內地與香港法院相互執行若干商事判決,簽署了一項重要安排。
這項安排為在香港及內地營商的本地或國際商人和機構,提供了另一個選擇,讓他們以更簡易的方式尋求執行某些商事判決。
有關條例草案即將提交立法會;最高人民法院亦正為內地擬備所需的指引。
我們希望這項安排只是第一步,為日後類似的安排提供藍本。
站在巨人的肩上這些發展為香港律師帶來新的挑戰。
牛頓在一六七五年曾經說過︰「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這句說話正好用來形容二○○七年香港律師的境況。
內地的經濟體系迅速增長,好比巨人,香港和香港的律師亦一直因而受惠。
與此同時,內地這個巨人當然亦注意到香港擁有更成熟的司法環境。
內地多家規模宏大的銀行和企業,紛紛選擇香港交易所作為上市集資的第一站。
香港的法律和企業管治制度,對內地金融市場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
律政司司长检阅警察学院结业会操致辞全文(只有中文)*************************以下为律政司司长袁国强资深大律师今日(十月二十七日)检阅香港警察学院结业会操的致辞全文:曾(伟雄)处长、各位警务人员、各位毕业学员、各位嘉宾:大家好。
我非常荣幸能够以检阅官身分出席这次结业会操。
对毕业的学员来说,结业会操固然十分重要。
对我来说,今次亦别具意义,因为这是我首次以律政司司长的身分出席纪律部队结业会操。
我衷心恭贺今日结业的所有学员。
你们首先要「过五关斩六将」,在云云投考者之中脱颖而出,期后经过很艰辛的训练,到今日成功毕业,一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今日你们正式成为警队的一份子,负责维护香港法纪。
你们很快会被调派到不同警区,驻守不同岗位。
香港警队无论在国际间或在本港都以高效率见称,屡获殊荣,更被誉为「亚洲最佳警队」。
能够取得这个美誉,值得大家自豪,但要继续这个良好声誉,甚至精益求精,对于警队,包括今天各位毕业学员,也是一种挑战。
各位刚才的步操表现证明各位学员训练有素,也是经过艰辛的磨练。
除了大家的努力外,警察学院各位教官亦是劳苦功高。
我相信,对他们的最佳回报,莫过于你们日后好好运用从警察学院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执行警务,并且时刻紧记做个正直、清廉、专业的警察,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
在维护法纪方面,律政司与警务处一直保持良好紧密的工作关系。
法治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基石之一。
完善的法律制度、精锐的执法队伍和公平的检控机关都是令法治得到彰显的重要元素。
如果没有良好的执法队伍,最完善的法律条文亦会变成纸上谈兵。
只有在法治得到保障的社会,市民才可以安居乐业,投资者才会放心营商。
香港能够保持繁荣安定,警队实在贡献良多。
香港是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罪案率之低,破案率之高,足以令任何一个国际都会羡慕。
为了确保社会安定,香港警队不断增添精良的装备、加强专业训练、与海外的执法机关交流。
香港能够持续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社会之一,我们优质而高效的警队,?对功不可没。
律政司司長二○一○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致辭全文**********************以下是律政司司長黃仁龍資深大律師今日(一月十一日)在二○一○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的致辭全文(譯本):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大律師公會主席、律師會會長、司法機構各位成員、各位嘉賓:首先熱烈歡迎各位來賓,特別是來自海外和內地的嘉賓,出席二○一○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
新年伊始,又適逢踏入新的十年,這或是適當時候讓我們檢視香港在國家的定位;中國現已被視為世界經濟大國之一,而整個世界卻仍在奮力應付全球金融機構瀕臨倒閉所造成的影響。
差不多所有分析都顯示,香港的法律制度仍是我們優勢之所在︰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擁有獨立穩健的法律制度,這套法制受獨立的司法機構維護,有精明幹練的法律專業人員所支持,因而深受全球信賴。
法律年度開啟典禮提供一個適當的場合,讓我們重溫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同時思考在那些方面我們仍需努力,使其更加鞏固。
司法獨立是香港法制的基礎。
儘管面對眾多與憲制及政府其他行為有關的司法覆核,政府明白到並且會堅持,法院必須繼續無懼無偏地作出獨立的裁決。
在健全和深受各界信賴的司法機構的監察下,政府務必並會一如既往地謹慎行事,確保政府的行為、政策及立法建議符合法律規定,特別是涉及憲法保障的權利方面。
不過,我亦想呼應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所提出的意見,就是不應把本質屬政治或經濟問題的案件壓在法庭的肩膊。
我相信法院會適當地行使裁定訟費的酌情權,從而把有關信息向大家傳達。
獨立的檢控工作是執行司法工作另一個重要支柱。
江樂士資深大律師竭誠擔任刑事檢控專員超過十年後,於去年十月退休,並由麥偉德資深大律師接任該職。
刑事檢控專員的新任命提供一個機會,讓我們可從一個新角度審視刑事檢控科的需要,並探討如何更有效地服務社會。
作為第一步,我們現正安排更多機會讓年青的同事取得出庭訟辯的經驗,並已精簡各分科的職務,以確保各分科的職務更專門化和更有效率。
為了使公眾更易取覽和閱讀香港法例,本司亦採取多項措施,令香港法例的中英文版本都更易讀易明;其中包括行文去繁就簡,用語貫徹統一,不以男性為用語中心的法律草擬政策及改善香港法例的版面設計等。
律政司司長二○一三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致辭全文**********************以下是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資深大律師今日(一月十四日)在二○一三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的致辭全文(中文譯本):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各位法官及司法機構成員、大律師公會主席、律師會會長、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首先,我歡迎各位出席是次開啟典禮的嘉賓,特別是從內地或海外司法管轄區前來的嘉賓。
作為國際城市,香港歡迎每一個可與其他司法管轄區進行交流的機會。
由於我在二○一二年七月一日才出任律政司司長一職,這是我首次有幸以這個身分出席法律年度開啟典禮。
我希望藉此機會,向大家匯報若干新進展及簡述未來數年的工作重點。
法律服務和解決爭議中心-----------我們的自由經濟體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與其他城市的商業網絡、高效率的法律制度等因素,在在都促使香港有優勢成為亞太區重要的法律服務和解決爭議中心。
這是前人過去努力耕耘的成果,我深信我們應該繼續朝這方向邁進。
去年九月,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貿仲委)設立貿仲委香港仲裁中心。
該中心是貿仲委首個在內地以外設立的分支。
該中心的成立,加上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在香港設立的亞洲秘書處分處,令香港作為國際仲裁中心的地位更加鞏固。
仲裁各方考慮仲裁地點時,仲裁裁決能否強制執行是一個相關因素。
雖然現時在香港作出的仲裁裁決已可在超過140個司法管轄區強制執行,我們仍會繼續拓展這個網絡,使本港仲裁裁決能在更多地方強制執行。
在這方面,印度政府在二○一二年三月宣布,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香港和澳門)是《紐約公約》下強制執行仲裁裁決的相互執行夥伴,從而徹底消除了先前有關香港仲裁裁決可否在印度強制執行的疑慮。
再者,香港與澳門剛在上周一簽訂《相互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安排》)。
我們計劃在本立法年度內就《仲裁條例》(第609章)提出相應修訂,從而落實該《安排》。
調解推廣工作在去年亦取得相當進展。
《調解條例》在二○一二年六月通過,並在二○一三年一月一日生效。
立法會就行政長官產生辦法修改議案動議辯論律政司司長袁國強開場發言稿(2015年6月17日)(星期三)主席:每個地方的選舉制度,均以其憲制及法律制度為基礎。
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普選行政長官的制度必須貫徹「一國兩制」的大原則,同時亦必須符合《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相關解釋和決定。
2. 全國人大常委會於去年八月三十一日作出決定(《8‧31決定》),確定從二○一七年開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可由普選產生。
《基本法》附件一第7條規定,二○○七年以後各任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如需修改,最終須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在處理最近兩宗司法覆核申請1時,高等法院原訟庭亦指出,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處理二○○七年以後的行長官產生辦法的修改。
今次政府就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提出的修正案,充分利用《8‧31決定》的空間,亦完全符合《基本法》的相關條文。
1即郭卓堅訴梁振英,unrep., HCAL 135/2014 (20.1.2015) 及Leung Lai Kwok Yvonne v The 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 unrep., HCAL 31/2015 (5.6.2015)相關憲制及法律基礎3. 《基本法》有多項條文與普選行政長官有關,包括《基本法》第25條、第26條、第39條,以及第43至48條。
上述條文一方面為普選行政長官的制度提供穩固的法律基礎,另一方面就特區及行政長官的獨特憲制情況作出相應的規範。
當中有幾個重點,我希望大家留意。
4. 首先,行政長官的憲制地位特殊,有別於一般的地方行政首長。
《基本法》第43(2)條訂明,行政長官須同時向中央人民政府及香港特區負責。
《基本法》第45(1)條則規定,行政長官在特區通過選舉產生後,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換言之,《基本法》第45條既包含在香港進行「普選」的元素,同時亦存在最終須由中央「任命」的元素。
在落實普選行政長官時,相關的制度設計必須同時兼顧這兩方面,從而減低憲制上的不穩定性,否則不符合香港特區的長遠利益。
律政司司長在第六屆東盟成員國與中國總檢察長會議致辭全文***************************以下為律政司司長黃仁龍資深大律師今日(十一月二十四日)在第六屆東盟成員國與中國總檢察長會議的致辭全文(中文譯本):主席先生、各位總檢察長、總檢察長Tran Quoc Vuong先生、曹檢察長、各位嘉賓︰我很榮幸獲邀隨同中國代表團出席這個會議,並就「加強刑事事宜司法互助合作以有效打擊跨國罪行」的主題發言。
首先,我要感謝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總檢察長Tran Quoc Vuong先生。
我們甫抵越,便得到你鼎力協助和盛情款待,我在此向你表示衷心的謝意。
總檢察長悉心安排一切,務求令這個重要的會議能如大家所願般完滿成功;我在此致以衷心祝賀。
這次會議的主題適切而合時。
跨國罪行對國際社會構成嚴重的威脅,在經濟不景期間,檢控人員更須保持專注和警覺,以應付所面對的情況。
畢竟,當社會的注意力被其他事物佔據時,正就是跨國罪行暗中肆虐為禍的高峰。
這絕不是什麼新的現象,而最令人擔心的是,犯罪者已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大大擴闊跨國犯罪活動的範圍,並使活動更趨多元化。
犯罪集團的罪行是不受國界限制的,所以執法者必須靈活應變,對症下藥。
舉例來說,既然罪犯會利用互聯網來互相通訊、交換資料和進行交易,執法者就必須適當地提升本身的專業知識水平,以便擊破罪犯的犯罪活動和把他們繩之於法。
作為檢控人員,對於加強各司法管轄區的協作方式,以聯手打擊形形色色的罪行,我們責無旁貸。
這是我們的共同抱負,我們有責任採取實際措施,把願望轉化為現實。
無可置疑,我們近年在這方面取得實質進展,而且訂立了基準,但這是持續不斷的工作,我們應不時檢討各項機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全球化所帶來的後果,檢控人員必須提倡以實際的安排來處理這些問題。
為此,檢控人員必須具備現代化的思維,並且採取創新的手法。
我們應優先處理下列事宜:- 針對現時的情況,加強刑事司法體系對付有組織罪行的能力;- 採取措施,改變市民對罪行的傳統態度,並推動市民參與防止罪行的工作;- 確保有效監控國際邊境;- 成立專責隊伍,以調查和檢控最新的罪行模式;- 收緊那些未能全面處理有組織罪行及犯罪得益的立法安排;- 加強執法機關、非政府機構及工商團體之間的聯繫;- 優化國際合作的程序。
2017年6月26日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会议律政司司长袁国强资深大律师开场致辞香港的法律教育及培训主席:律政司作为法律界的其中一个持份者及大学法律系毕业生的其中一名雇主,一直十分关注及重视香港的法律教育及培训的相关事宜。
法律教育以及法律专业不仅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对法治亦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故此,律政司一直支持由陈兆恺法官担任主席的法律教育及培训常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委会") 的工作,包括常委会现正就香港的法律教育及培训进行的全面检讨(以下简称"全面检讨")。
2. 常委会在2013年12月议定委任独立顾问,负责全面检讨,期望提升法律执业者的专业资格及水平,以应付香港法律界的需要和面对的挑战。
全面检讨的职权范围已详列在律政司较早前递交的文件的第4 段。
律政司在常委会有一名代表,并知悉全面检讨不会只就例如统一执业试或法学专业证书课程的收生情况等单一议题作研究。
相反,全面检讨将探讨香港法律教育及培训的体制等相关事宜,详情可参阅律政司递交的文件第10至15 段。
律政司支持常委会作此次全面检讨的决定,早于2015年3 月已向常委会提供一笔150万港元的拨款,以资助常委会委聘顾问进行今次的全面检讨。
3. 律政司理解到相关的持份者,包括司法机构、法律专业团体、法律学院、本委员会以及市民大众,都期待常委会顾问的建议。
律政司也同样关切全面检讨的进度。
正如我们递交的文件指出,全面检讨的进展因为文件第9 段中指出的原因,不幸地出现延误。
据我们了解,常委会主席期望可在今年后半年发表中期报告书,以及在年底前进行第二轮咨询和发表最终报告书。
4. 律政司会继续与常委会保持沟通,期望常委会可尽早完成全面检讨。
进行今次全面检讨的最终目标,是研究如何进一步提升香港的法律教育及培训,以确保毕业生能够充分应付往后在执业时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香港社会的需要,包括能够在坚持法治的前提下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法律服务、从而协助维持香港的整体竞争力,以及巩固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地位。
律政司司長致辭全文******************以下為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今日(六月二十七日)在《香 基本法實施三周年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開幕典禮上致辭全文:胡鴻烈校監、鍾期榮校長、各位嘉賓、各位朋友:我非常高興今天出席樹仁學院舉辦的《香 基本法實施三周年的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
再過幾天,香港特別行政區將踏進第四個年頭,適籍此時,這個研討會的題目恰當不過,讓我們回頭看看這三年的經歷,尤其是《基本法》的實施,好為日後發展路向作出更好的準備。
1997年7月,特區政府成立不久,在馬維騉一案,被告人挑戰臨時立法會的法律地位,如果不是法院在很短的時間內, 肯定了它的地位,特區的立法機關通過的法律的合法性將會受到長期的質疑,必然影響特區的穩定。
繼而行政長官以行政命令頒佈公務員僱聘和管理是否符合法律程序?居港權証明書的要求是否違反《基本法》第24(2)條? 《法律適應化修改(釋義條文)條例》是否給予中央駐 機構太上皇的特權?沒有按《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檢控新華社社長是否偏袒國家機關?省 兩地都有管轄權時,未有向內地法院提出反對審訊張子 、李育輝是否有損香港司法管轄權?國旗國徽條例和區旗區徽條例是否違反《基本法》第39條所保証的《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述的發表自由?終審法院對《基本法》某些條文作出司法解釋後,人大常委是否還有權就同樣條文作出法律解釋?取消區域市政局和鄉事選 是否違反《基本法》第26條和第39條? 還有不涉及『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胡以事件。
這些事情都極具爭議性,因而引 不少人對特區政府的批評,還有對我提出不信任動議,認為特區政府不尊重法治,有損司法獨立,破壞『一國兩制』。
時間不容許我在此一一申辯,我只想請各位閱讀終審法院就吳嘉玲、陳錦雅、劉 榕等,和吳恭劭等案件的裁 ,上訴庭就馬維騉案和外地高級公務員協會司法覆核的裁 ,原訟庭撤銷劉慧卿議員對姜恩柱(原新華社社長)私人檢控的裁 。
除非婚生子女和《人民入境(修訂)條例》的追溯效力和小部份技術問題外,這些裁 証實了特區政府依法辦事。
當然,有些案件正待聆訊或上訴,也有一些問題不涉及法律訴訟,因而難以說明孰是孰非。
可是,從過去三年的經驗,以下幾點已是清楚地建立 來。
中央與地方的關係1999年1月29日,在陳錦雅等一案,終審法院提及它對人大和人大常委會的行為有違法審查權,在特區政府申請下,它在2月26日澄清了裁 的意思,就是:人大或人大常委按《基本法》行事或作出對《基本法》條文的解釋,香 法院不得質疑,並要以該解釋為依歸。
當人大常委在1999年6月26日作出了對《基本法》第22(4)及第24(2)(3)條作出了解釋後,終審法院在劉港榕一案,對該兩條條文作出了新的解釋。
這些案件,說明了在新的憲制下,特區法院享有司法獨立和司法解釋權,但是《基本法》第158條,除了授權給特區法院對該法在自治範圍內的條文行使司法解釋權外,人大常委仍然保留了對該法任何條文作法律解釋。
由此可見,終審法院是特區的最高司法機構,它享有終審權;人大常委代表全國最高權力機構,按憲法和《基本法》對後 有解釋權。
人大常委釋法,法院不能質疑,但是人大常委釋法也沒有影響特區法院的司法獨立或終審權,因為該解釋對那件案件適用,它的意思是什麼,它的追溯效力若何等, 是由特區法院去詮釋,它沒有推翻香 法院所作出的裁 ,也沒有在審訊過程中影響法官的 定。
特區政府亦再三重申它不會輕易要求人大常委釋法,人大常委也不輕易地行使法律解釋權,還要經過既定的程序。
人大常委解釋《基本法》解 了一個特區自己無法解 的問題,避免了十年內增加四分之一人口帶來對住房、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等不可 受的壓力。
這件事情令我們更理解中央和特區的關係。
《基本法》和本地法律的相容在吳恭劭及另一人案件中, 終審法院確認『一國兩制』原則極其重要, 而國旗與區旗正是『一國兩制』的象徵,所以裁定捍衛國旗區旗免受侮辱對於維護國家統一及領土完整至為重要,《國旗和國徽條例》及《區旗和區徽條例》是按《基本法》第18條特區履行落實全國性法律而通過的法律,有充份理由把侮辱國旗區旗定為刑事罪行,這是保障表達意見自由範圍內的合理限制,也沒有違反《基本法》。
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得見《基本法》所引入的全國性法律和《香 人權法案條例》可以相互容納而不產生矛盾。
自1997年7月1日,《基本法》是骨幹,普通法、衡平法、條例、附屬立法和習慣法等,與《基本法》融合成一體,成為我們整體的法律制度,也是我們新憲制的一部份。
《基本法》落實中央對特區的長遠政策,草擬時已考慮到原有法律制度,故此與其他本地法律並不矛盾,可以相互容納,充分體現『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得以落實三年以來中央政府緊守『一國兩制』,讓特區政府自己處理香港的問題,對行政長官完全信任。
雖然發生了上面所說的種種問題,中央政府都沒有干預,祗是在特區政府自己 能解 的事情上,才給特區政府支持,請求人大常委對《基本法》作出解釋。
我還記得,當我去年2月到北京表達市民對法律專家批評終審法院的裁 引 的不安時,國務院港澳辦還叮囑,表達他們理解大家關注的心態,強調中央會嚴格按照『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原則辨事,處處都是為著保持香 的繁榮穩定 想,正如行政長官所說:『一國兩制』是新事物,在實踐中碰到一些問題在所難免,不要認為中央政府因此對特區失去信心,一個國家裡的事情,總是好解 的。
這樣有如父母對子女的寬容,又豈會對特區作出不合理的干預?行政立法, 相互配合、相互制衡過去兩年,有些人批評行政立法關係不好,其實任何的機制,都需要經過一段時期,才可以運作順利。
按照《基本法》第62(1)條,行政機關負責制定並執行政策,它執行政策時需要按第62(5)條擬定並向立法會提出法案。
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廢除的權力在立法會,立法會議員提出法律草案受第74條所限制。
議員可以提出修訂,但限於在原有法案範圍內,還要符合《基本法》,如果修訂適當,政府可以採納修正案,如果修正不合理,政府會游說議員反對,分組投票,確保各階層利益都得到照顧,最後如果政府不能接受的修正案被通過,政府仍可以收回法案,因此,立法的主導權屬於行政機關,但是通過法律的權力屬於立法機關,正好顯示行政、立法機關,相互配合、相互制衡。
雖然特區有可行的機制,仍需實施時的經驗,因此初期的爭 是無可避免的。
更多的會議,更多的實例,立法機關的慣例慢慢地開始建立 來,去年七月,立法會主席對公共開支、政治架構、政府運作和政府政策所作的裁定, 使大家對第74條的意義更清 ,而官員也漸漸熟習上述保持立法主導的機制。
因此,我希望下一屆的議會運作能更順利。
外國對『一國兩制』的認識由於上述的案件和種種問題,對香港情況不了解的外國傳媒,紛紛質疑回歸以後,香港法治是否得以保留,司法獨立是否受損,原有法制會否被內地法制所代替?他們的顧慮,我們十分理解。
一直以來,我們都以香港的法制和法治精神自豪, 因此《基本法》特別說明原有法律不變,原有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不變。
我們都十分珍惜普通法的原則,例如無罪推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法律必須隨時代發展而作出適應,按社會情 而修訂,特區的法制,必需繼續發展,以保持它的生命力,而珍惜原有制度的一部份人,其中包括一些法律界人士,未能認同這些發展,轉而責難特區政府,認為原有法制被侵蝕。
隨 案例的發展,本地和外國社群漸漸開始接受香港的新憲制,同意我們要以開放的態度,給予我們原有的法制發展的空間,並接受人大常委解釋《基本法》的合憲性和合法性。
另一方面,他們開始明白香港主權回歸中國的意義:雖然香港是一個高度自治的特區,它在一個中國之內,有些方面,例如主權,國防和外交,總不能脫離中國。
1997年6月,美國一個地區法院作出裁決,否認香港公司有權在美國法院起訴,認為它不是一個法人(見Matimak Case)。
1999年11月,美國聯邦法院裁定香港公司是一個中國法人,有權引用外國法人司法管轄權(見Favour Mind Case)。
早些時候,美國一個地區法院拒絕把逃犯移交香港,因為香港並非一個國家,根據美國法律,沒有權和美國簽訂移交逃犯協議。
上月24日,美國上訴法院把這裁決推翻,肯定了特區政府與美國政府所簽署的移交逃犯協議,同意把疑犯移交香港。
除了外國法院對本港回歸後的法律地位給予肯定外,本港一些退休的法官和在港工作的外籍人士,對本港回歸後的法治情況也抱有信心。
這些法官對傳媒指出,釋法事件對司法獨立沒有影響,而本港的法治情況,依然良好。
而一間政治與經濟風險顧問公司在本月初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亞洲工作營商的外國人士,仍然高度評價香港的法律制度和質素。
他們對本地法律制度的信心,比對大部份亞洲國家,甚至一些西方法律制度,例如美國,還要高。
因為主權回歸,大家懷疑香港法制能否按『一國兩制』構思繼續下去。
有人恐怕作為《基本法》基礎的普通法制度,將因中央干預而被淡化。
因為這個理由,也因為香港最活躍的民主派中,許多都是法律專業人士,因此在香港有關司法獨立的辯論比其他亞洲地區為激烈。
這種辯論之劇烈,令人容易誤以為香港的法治精神,很快會被侵蝕,其實按我們的研究,在港的外藉人士仍然覺得香港的法制十分健全,他們對香港的法律制度仍很有信心,可是香港人對可能失去司法獨立和優良質素十分警惕,因而我們有理由對九七以後香港保持其原有司法水平表示樂觀。
總結從以上看到,『一國兩制』的落實,並不容易,特區首三年,的確經過不少風風雨雨,但是《基本法》的實施,情況良好,雖然如此,我們絕不能自滿或鬆懈。
我們吸取了不少教訓,例如在國旗和區旗案,提供了班迪斯論據,就《基本法》案件的訴訟向法庭提出更多有關事情對社會的影響的資料;委任專家幫助我們建立新議會運作的慣例和文化;我們改善和各階層的溝通,令他們明白政府的政策和工作;我們和內地加強交流,努力去認識另外的一制和一國的含義等。
我們未做到完善,有許多做得不好不夠的地方,應該做得更好,不過我們一直在檢討並求進步。
今天各學者聚首一堂,環繞討論的題目將會給我們寶貴的材料,會令我們得益不淺。
我希望特區政府繼續得到各位的支持,共同為落實『一國兩制』而努力。
謝謝。
完二○○○年六月二十七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