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抵抗弯曲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13
抵抗弯曲说课稿小学科学说课稿六年级科
学说课稿
标题:抵抗弯曲——小学六年级科学说课稿
引言概述:
本文将围绕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抵抗弯曲”主题展开讲述。
通过引言概述,我们将为读者提供对该主题的整体认识,为正文内容的阐述打下基础。
正文内容:
一、抵抗弯曲的概念与意义
1.1 抵抗弯曲的定义
1.2 抵抗弯曲的重要性
1.3 抵抗弯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
2.1 不同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差异
2.2 影响材料抵抗弯曲能力的因素
2.3 材料抵抗弯曲能力的实验观察方法
三、结构的抵抗弯曲能力
3.1 结构的抵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
3.2 结构的抵抗弯曲能力与材料的关系
3.3 结构的抵抗弯曲能力与加固方式的关系
四、抵抗弯曲的实验设计与操作
4.1 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步骤
4.2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4.3 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
五、抵抗弯曲的应用案例
5.1 桥梁的抵抗弯曲设计
5.2 建筑物的抵抗弯曲设计
5.3 电子产品的抵抗弯曲设计
总结:
在总结部分,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对抵抗弯曲进行总结:
1. 抵抗弯曲的概念与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抵抗弯曲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2. 材料与结构的抵抗弯曲能力:学生将了解不同材料和结构对抵抗弯曲的能力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3. 实验设计与应用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和应用案例的学习,学生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将抵抗弯曲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抵抗弯曲”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引发读者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思考。
常用结构计算荷载结构静力计算荷载1.结构上的荷载结构上的荷载分为下列三类:(1)永久荷载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2)可变荷载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活载等。
(3)偶然荷载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2.荷载组合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γ0S≤R(2-1)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2-2)式中γ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Qi——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Y Q1为可变荷载Q1的分项系数;S 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 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S Qi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 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其中S Q1K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ψci——可变荷载Q i的组合值系数;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2-3)(3)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一般情况下应取1.0;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应取1.4;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活荷载应取1.3。
对于偶然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宜按下列规定确定:偶然荷载的代表值不乘分项系数;与偶然荷载同时出现的其他荷载可根据观测资料和工程经验采用适当的代表值。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016-2017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那么怎么开展六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下面跟店铺一起来看看教学计划范文就知道了!一、教材分析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18个分组实验有第一单元全部第二单元1课《抵抗弯曲》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课《拱形的力量》5课《做框架》8课《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1课《电与磁》2课《电磁铁》3课《电磁铁的磁力》4课《神奇的小电动机》第四单元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12个演示实验分别:第二单元4课《找拱形》6课《建高塔》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第三单元6课《电能和能量》7课《电能从哪里来》8课《电能从哪里来》第四单元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7课《谁选择了它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3、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实验措施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实验安排下载全文。
六年级上册一、实验名称: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
二、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材料:轮轴、细线、钩码实验步骤: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
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在轮和轴上穿线的方向正好使线落在轮和轴的槽里。
三、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目的: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同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改变用力方向(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用测力计或橡皮筋),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一根绳子注意事项:在使用动滑轮时提起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称量范围的二倍。
四、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目标: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实验材料: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1、小组合作组装滑轮组,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测试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钩码用的力。
2、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抗弯曲强度表示方法
抗弯曲强度是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常用的抗弯曲强度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弯曲应力-应变曲线:将材料在弯曲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进
行绘制,通过曲线的形状来表示抗弯曲强度。
2. 弯曲极限:表示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最大能承受的应力。
3. 抗弯曲弹性模量:表示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恢复原状的能力。
与抗弯曲强度相比,抗弯曲弹性模量更注重材料的变形和恢复性能。
4. 计算摄动:通过计算抗弯曲时产生的摄动值来表示抗弯曲强度。
摄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表面产生的微小变形。
5. 受力面,弯矩和短期变形:将材料在弯曲受力状态下,受力面的变形、产生的弯矩及其变化等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表示材料的抗弯曲强度。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六年级《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1.1 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材料1.2 一个2.1B 2.2D3 四方形或者圆形柱子有立着有横着增加抗弯曲能力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1B 1.2B2抗弯曲能力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不会变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1B 1.2 D2略第四课:找拱形1.1 B 1.2 C2 它们都很强的抗弯曲能力第五课:做框架1.1少一根横拉的绳子,承受拉力2.1 三角形最稳定梯形次四边形最不稳定第六课:建高塔1.1 轻重小大1.2 重稳定性1.3 差塑料瓶没有镂空框架结构是镂空的1.4加水瓶口朝上2 两个在下面一个在上面并且下面瓶子装水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1.1 B,D 1.2A,B,C 1.3 A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1.1 A,B 1.2B.C,D第三单元能量第一课:电和磁1.1磁场1.2稍稍偏转大幅度偏转2 做电磁铁第二课:电磁铁1.1D 1.2 B2.不同点是电磁铁可以有磁可以无磁,可以改变南北极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1.1缠绕圈数缠绕圈数越多磁力越强1.2电池数量缠绕圈数电池电量2.1B 2.2A B C3略第四课:电磁铁的磁力二1.1A C 1.2 D2、略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1.1A B 1.2B C2 、与电流方向有关。
第六课:电能与能量1.电灯-----电能---光能电饭煲----电能---热能水利发电---机械能---电能洗衣机---电能---机械能音响---电能----声能2.1C A 2.2B3、略第七课:电从哪里来1.1机械能电能1.2小电动机发出的电台微弱,没有办法点亮小灯泡。
2.1C 2.2 A B C D3 清洁可以循环利用第八课:能量与太阳1.1错 1.2对 1.3错2.1线圈铁芯2.2磁性南北极3.1B 3.2A B C 3.3B D4略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课:校园生物分布图1藏羚羊---青藏高原企鹅----南极大熊猫---四川红狐----美洲南部白鳍豚---安微珙桐----云贵地区扬子鳄---长江北极狐---北极2龙岩–华南虎第三课:、多样的生物1.1B 1.2 A2.上杭步云的红豆杉龙岩地区的银杏树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1.1C 1.2B 1.3C2骨骼,牙齿都是化石定物种的重要标准第五课:相貌各异的我们1.1对 1.2错 1.3对2略第六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1.1对 1.2 对2.1A C 2.2B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1.1错 1.2错 1.3对大白鹭C 翠鸟C 大冠鹫B 鸽子A。
课 时 备 课1本学期总第9课时 第二元第 1 课时备课日期课 题 二、1 抵抗弯曲课 型 观察与实验 授课人 戴春生教 学 目 标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3、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4、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重 点 难 点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教、学具准备 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
教 学 过 程一、质疑导入新课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
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1)图片导入了解: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
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
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是类似的。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
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
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
那厚的纸呢?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小黑板出示)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弯曲的因素上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