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3.4控制声音课件2湘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735.00 KB
- 文档页数:30
《4 控制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的材料组合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掌握一些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的方法,并能在实验的过程中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能想更多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2、经历对物体所发出的声音进行控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愿意科学地进行思考和实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3、能说出噪音的危害,体验噪声带来的烦恼,愿意养成成控制噪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到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小噪音的方法。
学生对声音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易拉罐、塑料瓶(其他瓶子或罐子)、玻璃珠、铃铛、毛巾、黄豆、硬币、废报纸、各种减少噪声的标志和图片、学生实验用品一套。
教学过程一、导入——制作发声罐1、(出示发声罐,摇几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大家猜猜里面是什么?像这样由一个罐和一个发声物组成的装置,在今天的研究中我们把它叫做发声罐。
2、你能不能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制作一个发声罐呢?要求:在发声罐内只准放一样物品。
3、学生以小组为单自选材料、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每个小组的制作情况。
把做好的发声罐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4、听了刚才同学们用不同材料所展示的发声,你发现什么?5、小结:不同的材料发出声音不同。
二、控制发声罐,认识噪音1、现在老师不限定材料,要设计一个比刚才更响的发声罐,你打算怎么做?2、心动不如手动,让我们来试试吧!3、哪一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声罐给大家介绍一下?4、通过制作这个发声罐,你知道影响发声罐声音高低的因素有哪些?5、刚才同学们都制作了发声罐,你们觉得发声罐的声音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晃动发声罐,你有什么感觉?6、像这样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在我们周围有没有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的噪音呢?7、你知道这些噪音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吗?三、控制发声罐,减小噪音1、刚才大家制作的发声音罐发出的声音对于别人来说也是一种噪音,同样也影响了别人的工作和学习,那么你们能不能使发声罐的声音降下来吗?2、你是怎么使发声罐的声音降下来的呢?(控制了哪个因素?)3、小结:你们做得都很成功,而且用了填塞、包裹等多种办法,通过你们的努力,现在我们的教室已经安静了下来。
湘教版科学四上3.4《控制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控制声音》是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特征,学会控制声音的大小,并能够运用控制声音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还没有系统地了解声音的特征和控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征,学会控制声音的大小,能够运用控制声音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关爱环境、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声音的特征,学会控制声音的大小。
2.难点:运用控制声音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特征和控制方法。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如尺子、玻璃杯、胶带等)。
2.学具:实验记录表、实验报告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控制。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控制声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声音的特征和控制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等,并介绍控制声音的方法,如减小声源的振动幅度、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如用尺子振动控制声音的大小,用胶带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等。
湘教版科学四上3.4《控制声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4《控制声音》这一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如何控制声音的大小。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但他们对声音的控制方法及其原理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探究声音的控制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会控制声音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控制声音大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声音的控制原理,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声音的控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在图书馆、电影院等场合需要控制声音大小,引出本课的主题。
2.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3.学习控制声音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如何控制声音大小,如降低音量、隔音等。
4.探究声音的控制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了解声音的控制原理,如共振、干涉等。
5.实践应用: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运用所学知识控制声音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与反思: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控制声音的大小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
控制声音-湘科2001版四年级上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2.能够简单描述声音的来源和特点;3.能够通过实验控制声音的大小;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声音的来源和特点;2.如何控制声音的大小。
教学难点掌握用实验方法控制声音大小的技巧。
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中的环境,询问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听到的声音。
老师在学生的分享中让他们深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2. 了解声音的来源和特点在了解声音的特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声音的来源。
请看下面的视频:[视频链接]通过观察这个视频,大家可以看到,声音的来源是各种不同的物体。
这些物体的震动产生了声音。
声音的大小、高低、方向等特点与震动的速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3. 探究如何控制声音的大小学生们在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声音的大小。
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想法,和孩子们共同制定了实验计划:把一个笛子放在同样大小的气球、盆里和空气中吹奏,最后通过比较不同环境中的声音大小,掌握控制声音大小的技巧。
实验过程:1.同学将笛子放在桌子上吹奏,老师向学生说明在这样的环境下,声音大小是什么样的;2.把笛子放在同样大小的气球中吹奏;3.把笛子放在同样大小的盆中吹奏;4.把笛子拿在手中吹奏;5.小组分享每次实验的感受和体会。
4. 总结在探索实验中,同学们通过实验和比较学习到了控制声音大小的方法。
他们也明白了声音的来源和特点,了解了声音的物理本质。
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和结果,让同学们对控制声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课后作业1.回顾本节课的实验过程,思考控制声音的方法;2.将自己的探究和体会写成实验报告。
总结本节课通过实验方法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声音的物理本质和如何控制声音的大小。
通过实验的探究,增强了同学们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