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5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谐振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等参数的测量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谐振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电流和电压响应。
4. 学习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实验仪器。
二、实验原理谐振电路是由电感(L)、电容(C)和电阻(R)组成的电路,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电容器充放电现象。
当电路中的交流电压频率等于电路的自然谐振频率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达到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谐振。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由以下公式确定:\[ f_0 = \frac{1}{2\pi\sqrt{LC}} \]其中,\( f_0 \) 是谐振频率,\( L \) 是电感值,\( C \) 是电容值。
在谐振频率下,电路的品质因数(Q值)可以表示为:\[ Q = \frac{1}{R\sqrt{\frac{L}{C}}} \]其中,\( Q \) 是品质因数,\( R \) 是电阻值。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板2. 双踪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数字多用表5. 交流电源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要求,将电感、电容和电阻按照RLC串联方式连接到实验板上。
2. 设置信号发生器: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正弦波输出,并调整频率和幅度。
3. 测量谐振频率:逐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示波器上电压和电流的变化。
当电压或电流达到最大值时,记录此时的频率即为谐振频率。
4. 测量品质因数:在谐振频率下,使用数字多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并根据公式计算品质因数。
5. 测量电流和电压响应:在多个不同频率下,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绘制幅频特性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谐振频率测量: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谐振频率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2. 品质因数测量:实验测得的品质因数与理论计算值相符,说明电路具有良好的谐振特性。
3. 电流和电压响应:通过实验绘制了幅频特性曲线,可以看出在谐振频率下电流和电压达到最大值,而在其他频率下电流和电压明显减小。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串联谐振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测量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串联谐振电路由电感L、电容C和电阻R组成,按照其原件的连接形式可分为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
本实验主要研究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1. 谐振频率: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f0由以下公式给出:f0 = 1 / (2π√(LC))其中,f0为谐振频率,L为电感,C为电容。
2. 品质因数Q: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表示电路的选频性能,由以下公式给出:Q = 1 / (R√(LC))其中,Q为品质因数,R为电阻,L为电感,C为电容。
3. 通频带:通频带B为谐振曲线两侧电流有效值下降到最大电流的1/√2时对应的频率范围,由以下公式给出:B = f2 - f1其中,f1为下限截止频率,f2为上限截止频率。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提供不同频率的正弦交流信号。
2. 数字多用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3. 电感器、电容器和电阻器:构成串联谐振电路。
4. 电路连接线:连接实验仪器和设备。
四、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到串联谐振电路的输入端。
3. 将数字多用表分别连接到电感、电容和电阻的相应位置,用于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4.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为f0,即谐振频率,观察并记录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数值。
5. 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分别在谐振频率两侧的频率点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数值。
6.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分析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特性。
7.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总结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谐振频率:实验结果显示,当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为f0时,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数值达到最大值,验证了谐振频率的理论分析。
2. 品质因数Q: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电阻的增大,品质因数Q减小,与理论分析一致。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引言:电路实验是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实践课程之一。
其中,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本文将对串联谐振电路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串联谐振电路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幅度特性和相位特性,加深对谐振电路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串联谐振电路由电感L、电容C和电阻R串联而成。
当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选择合适的数值,并且电路工作在谐振频率附近时,电路会表现出特殊的谐振现象。
在谐振频率附近,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最大。
这种谐振现象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三、实验装置与步骤实验所需的装置主要有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感、电容和电阻等。
实验步骤如下:1. 搭建串联谐振电路,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电路的输入端,示波器连接到电路的输出端。
2.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可变频率,初始值设置为较低的频率。
3.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
4. 当示波器上的波形达到最大振幅时,记录此时的频率,即为谐振频率。
5. 重复步骤3和4,改变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数值,观察谐振频率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调整了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数值,并观察了谐振频率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数值越大,谐振频率越低。
这是因为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决定了电路的固有频率。
另外,我们还观察了电路的幅度特性和相位特性。
在谐振频率附近,电路的幅度特性表现为电流最大,而在谐振频率两侧,电路的幅度逐渐减小。
相位特性则表现为在谐振频率附近,电路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最小,而在谐振频率两侧,相位差逐渐增大。
五、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误差。
首先,由于实际电路元件的参数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
其次,实验中的测量误差和仪器误差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引言:谐振电路是电子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无线通信、电力传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串联谐振电路,研究其特性和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谐振电路的理解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了解谐振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学习搭建串联谐振电路的方法和步骤;3. 研究不同参数对谐振电路性能的影响;4. 掌握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波形和频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谐振电路的基本原理谐振电路是指当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元件的阻抗相等时,电路会发生谐振现象。
谐振电路可以分为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两种类型。
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重点研究串联谐振电路。
2. 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串联谐振电路由电感、电容和电阻组成,其特性由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带宽等参数决定。
谐振频率是指电路中电感和电容元件的阻抗相等时的频率,品质因数是指电路的能量损耗程度,带宽则是指在谐振频率附近电路的工作频率范围。
三、实验步骤1. 搭建串联谐振电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感、电容和电阻元件,按照电路图搭建串联谐振电路。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元件无损坏。
2. 测量电路参数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的输入和输出波形,记录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带宽等参数。
根据波形的振幅和相位差,可以进一步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和相位特性。
3. 改变电路参数逐步改变电路中的电感、电容或电阻元件的数值,观察电路参数的变化情况。
比较不同参数对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带宽的影响,分析电路性能的变化规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串联谐振电路的参数和波形数据。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谐振频率随电感和电容数值的变化而变化,可以通过调节这两个元件的数值来实现对谐振频率的调节。
2. 品质因数与电路中的电阻有关,电阻越小,品质因数越大,电路的能量损耗越小。
3. 带宽与品质因数呈反比关系,品质因数越大,带宽越小,电路的频率选择性越强。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串联谐振电路的电压响应特性,通过实验测量得到谐振频率,验证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一、实验目的:1.研究串联谐振电路的电压响应特性;2.通过实验测量得到谐振频率,验证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二、实验原理:根据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可以推导得到谐振频率的表达式:f=1/(2*π*√(L*C))三、实验器材:1.功率信号发生器;2.数字多用表;3.电感、电容和电阻;4.示波器;5.连接线等。
四、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保证电路连接正确;2.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待测频率f;3.用数字多用表测量电容C的实际值,记录;4.通过示波器观察电感L两端或电阻R两端的电压波形,调整频率使波形达到最大幅度;5.记录此时的频率f0和相关的电压幅度值;6.重复步骤2-5,记录多组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格包括频率f、电容实际值C、电压幅度U、幅值最大时的频率f0以及理论计算值)------------------------------------------------------------频率f,电容实际值C,电压幅度U,第一次谐振频率f0,理论计算---------,--------------,---------------,-------------------,-----------...,...,...,...,..------------------------------------------------------------根据上述表格数据,可以绘制出频率f和电容实际值C、电压幅度U 的关系曲线,以及频率f和理论计算值的关系曲线。
六、实验结果分析:1.对比实验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在频率f0附近,电压幅度U达到最大,验证了串联谐振电路在谐振状态时电压幅度最大的特点;3.通过频率f0和相关的电容实际值C,可以计算出电感L的实际值。
rlc串联谐振电路研究实验报告RLC串联谐振电路研究实验报告引言:本文旨在研究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和性能。
RLC串联谐振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结构,它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组成。
在特定频率下,RLC串联谐振电路能够表现出共振现象,这对于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1. 研究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2. 探究电阻、电感和电容对谐振频率和带宽的影响;3. 分析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相位差和频率之间的关系;4. 理解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功率传输和能量转换机制。
实验步骤:1. 搭建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装置,包括电源、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元件;2. 测量不同频率下电压和电流的数值;3. 绘制电压-频率和相位差-频率曲线,并找出谐振频率和带宽;4.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RLC串联谐振电路的性能特点。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RLC串联谐振电路中,当输入信号频率等于谐振频率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达到最大值。
此时,电容的电压和电感的电流互相抵消,只有电阻消耗能量。
在谐振频率附近,电路的带宽较小,能够保持较高的品质因数。
而当频率远离谐振频率时,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将会衰减。
讨论: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RLC串联谐振电路具有选择性放大特性,在谐振频率附近,电路能够对特定频率的信号进行放大,而对其他频率的信号进行衰减。
这种特性使得RLC串联谐振电路在无线通信、音频放大和滤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验结果还显示,电阻、电感和电容对RLC串联谐振电路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电阻的增加会减小电路的品质因数,降低谐振频率和带宽;电感值的增加会提高电路的品质因数,增大谐振频率和带宽;而电容的变化则会对谐振频率产生较大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和性能。
该电路在电子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能够对特定频率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
串联谐振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串联谐振实验,探究串联谐振现象的特性和规律,并研究谐振电路的频率选择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实验原理串联谐振是指当电阻、电感和电容按特定方式连接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呈谐振现象。
具体来说,当谐振频率等于电路共振频率时,电流和电压取得最大值;反之,当谐振频率偏离共振频率时,电流和电压随频率增加而下降。
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为:f_0 = \frac{1}{2\pi\sqrt{LC}}其中,f0为谐振频率,L为电感的感值,C为电容的容值。
实验装置- 电感L- 电容C- 变压器- 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 万用表- 直流稳压电源- 电阻箱实验步骤1. 将变压器的220V接入实验电源,使其输出电压变为5V。
2. 使用示波器测量电感的感值L和电容的容值C,并记录下来。
3. 将电感和电容串联连接起来,并接入信号发生器。
4. 在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变动范围内,测量并记录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5. 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电流和电压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
6. 分析图像,确定并计算实验测得的谐振频率,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测量,并得到了电流和电压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频率值,包括谐振频率附近值,并记录了相应的电流和电压数值。
根据测量结果得到的曲线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谐振频率附近,电流和电压取得最大值。
同时,随着频率增大或减小,电流和电压逐渐减小。
这与理论上的串联谐振特性相吻合。
实验测得的谐振频率和理论值进行对比后,发现它们之间的误差较小。
这说明我们的实验数据比较准确,并且实验方法是可行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研究了串联谐振现象,并深入了解了谐振电路的频率选择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串联谐振电路中,当频率等于谐振频率时,电流和电压达到最大值;当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电流和电压逐渐减小。
这说明谐振频率是串联谐振电路的特征之一,对于特定的电感和电容组合,其谐振频率是固定的。
实验三:串联谐振电路学号:姓名:成绩:一、实验原理及思路RLC串联电路如图7.1所示,改变电路参数L、C或电源频率时,都可能使电路发生谐振。
尺述)L---- □_ ------------+ +O us 询图7.1 RLC谐振串联电路该电路的阻抗是电源角频率■的函数Z 二R j(丄-(7-1)1 当•丄——=0时,电路中的电流与激励电压同相,电路处于谐振状态。
灼C1 1 谐振角频率灼0 =,谐振频率f0 =。
JLC 2兀J LC谐振频率仅与元件L、C的数值有关,而与电阻R和激励电源的角频率-- 无关,当时,电路呈容性,阻抗角<0;当叙:o时,电路呈感性,阻抗角:> 0。
1. 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的特性:(1)回路阻抗Z o =R,Z o为最小值,整个回路相当于一个纯电阻电路。
⑵回路电路I o的数值最大, ⑶电阻的电压U R的数值最大,U R二U s ⑷电感上的电压U L与电容上的电压U C数值相等,相位相差180U L二U C二QU s2. 电路的品质因数Q和通频带B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感上的电压(或电容上的电压)与激励电压之比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Q ,即Q _U L (,O ) _U cC'o ) _「o L _ 1 L 一 U s U s ~R ~ R c(7-2)定义回路电流下降到峰值的0.707时所对应的频率为截止频率,介于两截止 频率间的频率范围为通频带。
(7-3)3. 谐振曲线电路中电压与电流随频率变化的特性称频率特性, 它们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称 频率特性曲线,也称谐振曲线。
在U 、R 、L 、C 固定的条件下:改变电源角频率国,可得到图7.2响应电压随电源角频率⑷变化的谐振曲线,回路电流与电阻电压成正比。
从图中可以看到, U R 的最大值在谐振角频率 3 0处,此时U C =U L =QU OU c 的最大值在 ①<3 o 处,U L 的最大值在3 >3 o 处。
实验报告: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条件及特性的理解。
2. 掌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
3. 测定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二、实验原理RLC串联谐振电路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串联组成。
在谐振状态下,电路中的感抗和容抗相等,且它们的幅值相等、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电路的总阻抗达到最小值。
此时,电路的阻抗主要由电阻R决定,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
谐振频率f0的计算公式为:f0 = 1 / (2π√(LC))品质因数Q的计算公式为:Q = 1 / (R√(LC))频率特性曲线是指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随频率变化的曲线。
在谐振频率f0处,电路的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值,频率特性曲线呈现尖峰。
三、实验器材与方法1. 实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阻、电感、电容、导线等。
2. 实验方法:(1)根据实验原理,搭建RLC串联谐振电路。
(2)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通过示波器观察并记录电路的输出电压。
(3)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频率特性曲线。
(4)测量谐振频率f0和品质因数Q。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谐振频率f0:1kHz(2)品质因数Q:10(3)频率特性曲线:在1kHz处,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值,曲线呈现尖峰。
2. 实验分析:(1)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RLC串联谐振电路在谐振状态下的特性。
(2)掌握了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的测量方法。
(3)了解了频率特性曲线在电路中的应用,如滤波、选频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对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的测量方法,以及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理论依据。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继续研究RLC电路的更多特性,为电子电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六、实验报告实验名称: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人员:XXX实验内容:1. 搭建RLC串联谐振电路2. 测量谐振频率f0和品质因数Q3. 绘制频率特性曲线实验结果:1. 谐振频率f0:1kHz2. 品质因数Q:103. 频率特性曲线:在1kHz处,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值,曲线呈现尖峰实验分析:1. 验证了RLC串联谐振电路在谐振状态下的特性2. 掌握了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的测量方法3. 了解了频率特性曲线在电路中的应用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对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的测量方法,以及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串联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谐振现象。
2. 掌握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品质因数等参数的测量方法。
3. 分析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
4.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串联谐振电路由电感(L)、电容(C)和电阻(R)串联组成。
当电路中的角频率ω满足以下条件时,电路发生谐振:ω = 1 / √(LC)此时,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同相位。
谐振频率f与电路参数L、C的关系为:f = 1 / (2π√(LC))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定义为:Q = ωL / R它反映了电路的选择性,Q值越大,选择性越好。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数字万用表3. 电阻箱4. 电感箱5. 电容箱6. 交流毫伏表7. 谐振电路实验板四、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板,将电感L、电容C和电阻R接入电路。
2.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调节信号频率,使电路接近谐振状态。
3. 使用交流毫伏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记录不同频率下的电压值。
4.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阻R,记录不同频率下的电阻值。
5.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压-频率曲线,分析电路的谐振特性。
6. 计算谐振频率f、品质因数Q和通频带宽度。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谐振频率f的测量通过实验,测得谐振频率f为f0,理论值为f0 = 1 / (2π√(LC))。
2. 品质因数Q的测量通过实验,测得品质因数Q为Q0,理论值为Q0 = ωL / R。
3. 通频带宽度B的测量通过实验,测得通频带宽度B为B0,理论值为B0 = f2 - f1,其中f1和f2分别为谐振曲线下降到峰值一半的频率。
4. 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1)电阻R对谐振特性的影响当电阻R增大时,品质因数Q减小,通频带宽度B增大,谐振曲线变平缓。
(2)电感L对谐振特性的影响当电感L增大时,谐振频率f减小,品质因数Q增大,通频带宽度B减小,谐振曲线变陡峭。
(3)电容C对谐振特性的影响当电容C增大时,谐振频率f增大,品质因数Q减小,通频带宽度B增大,谐振曲线变平缓。
实验三:串联谐振电路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条件及特性的理解。
2.掌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
3.理解电路品质因数及通频带的物理意义和其测定方法。
4.测定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二、实验原理:
RLC 串联电路如图所示,改变电路参数L 、C 或电源频率时,都可能使电路发生谐振。
该电路的阻抗是电源角频率ω的函数: Z=R+j(ωL-1/ωC)
当ωL-1/ωC=0时,电路中的电流与激励电压同相,电路处于谐振状态。
谐振角频率ω0 =1/LC ,谐振频率f 0=1/2πLC 。
谐振频率仅与原件L 、C 的数值有关,而与电阻R 和激励电源的角频率ω无关,当ω<ω0时,电路呈容性,阻抗角φ<0;当ω>ω0时,电路呈感性,阻抗角φ>0。
1、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的特性。
(1)、回路阻抗Z 0=R,| Z 0|为最小值,整个回路相当于一个纯电阻电路。
(2)、回路电流I 0的数值最大,I 0=U S /R 。
(3)、电阻上的电压U R 的数值最大,U R =U S 。
(4)、电感上的电压U L 与电容上的电压U C 数值相等,相位相差180°,U L =U C =QU S 。
2、电路的品质因数Q 和通频带B 。
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感上的电压(或电容上的电压)与激励电压之比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Q ,即:
Q=U L (ω0)/ U S = U C (ω0)/ U S =ω0L/R=1/R*C L /
回路电流下降到峰值的0.707时所对应的频率为截止频率,介于两截止频率间的频率范围为通频带,即: B=f 0 /Q
2、谐振曲线。
电路中电压与电流随频率变化的特性称频率特性,它们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称频率特性曲线,也称谐振曲线。
在U S 、R 、L 、C 固定的条件下,有
I=U S /22)C 1/-L (ωω+R
U R =RI=RU S /22)C 1/-L (ωω+R U C =I/ωC=U S /ωC 22)C 1/-L (ωω+R
U L =ωLI=ωLU S /22)C 1/-L (ωω+R
改变电源角频率ω,可得到响应电压随电源角频率ω变化的谐振曲线,回路电流与电阻电压成正比。
从图中可以看到,U R 的最大值在谐振角频率ω0处,此时,U L =U C =QU S 。
U C 的最大值在ω<ω0处,U L 的最大值在ω>ω0处。
图表示经过归一化处理后不同Q 值时的电流频率特性曲线。
从图中(Q 1<Q 2<Q 3)可以看出:Q 值越大,曲线尖锐度越强,其选择性就越好,但电路通过的信号频带越窄,即通频带越窄。
注意,只有当Q>1/ 2 时,U C 和U L 曲线才出现最大值,否则U C 将单调下降趋于0,U L 将单调上升趋于U S 。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2.示波器(1台)
3.交流毫伏表(1只)
4.万用表(1只)
5.可变电阻:0~1K Ω(1个) 6电阻:100Ω
7电容:22nF (1个)
8电感:100mH 、4.7mH (1个)
四、实验内容
1.测量元件值,计算电路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Q 的理论值
Q=UL (ω0)/Us= Uc (ω0)/Us=ω0L/R=1/R L
R =6.74(10mH )和4.62(4.7mH ) 2. 根据图连接电路,信号电压均方根为1V (即峰-峰值为3V )
3.随频率变化,测量电阻电压、电感电压、电容电压。
记录如下表:
测量方法:按图组成监视、测量电压、用交流毫伏表测电压,用示波器监视信号源输出,输出电压为3V ,保持不变。
按一定频率值测量U R 、U L 、Uc 的值,根据数据绘制曲线。
表1:实测RLC 电路响应的谐振曲线的测量
实测RLC电路响应的谐振曲线
4、电路仿真
10mH电路
4.7mH
表2:仿真RLC电路响应的谐振曲线的测量
10mH电感
频率
f/kHz 51010.510.610.710.810.9111520电阻
/mV 89.07790.5993.11999.89990.75967.25932.68890.90204.48108.53 U
R
电感
/mV 282.16502966376746674866496471623819521382 U
L
电容
/mV 12705642675467366612639661106784973387 U
C
4.7mH电感
频率
f/kHz 5101414.514.81515.51616.517.520电阻
/mV 77.52234.28738.68862.35929.29964.61999.49951.43854.35654.40382.87 U
R
电感
/mV 115.42700.87309437414115432946354554421734272291 U
L
电容
/mV 11121673376842474484459246054246369826711367 U
C
仿真RLC电路响应的谐振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