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概述为了认真贯彻《煤矿防治水规定》,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根据我矿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我矿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唐一窿井探放水方案设计。
第二章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岗位责任一、探水工作领导组组长:冰副组长::红星、谢成华、志高、柏生、段飞仁组员:曹先华、旭亮、曾小飞、唐社良、段中勇、欧海生、王富贵、焦勇、邓加兵二、岗位责任组长:全面负责探放水调度工作。
副组长:具体负责探放水工作,配合组长调度人力、物力等后备物资。
技术部: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总工的安排,制定防探放水措施,掌握开拓进度,及时填写图纸,为防探放水提供准确的技术资料,正确指导施工。
安监部:履行岗位职责,按照防探放水技术方案,进行现场监督,监视现场情况变化,随时按照程序上报矿调度室。
机电部:履行岗位职责,负责机电设备的配置与检修,保证探放水设备正常运转与电力供给。
通防部:履行岗位职责,随时监视各种害气体的变化情况,并及进行处理调度室:履行岗位职责,负责调度通知、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保证矿井通讯系统的畅通。
供销部:履行岗位职责,负责物资供应,详细清查库房物品的缺失,随时反应给采购人员进行购置,保证防治水物品供应。
办公室:守岗待命,帮助矿长协调地面各部门。
采掘区队:履行岗位职责,负责调度各班班长严格按照防探放水设计方案及措施实施落实。
第三章水文地质情况一、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地形与地表水矿井地表为丘陵地貌,地形崖直坡陡,沟谷深切,相对高差达350m,植被发育。
大气降水形成径流流入溪沟,然后排入区外平缓之地。
矿井围无大的河流及其它水体,除老窑水外,矿井没有突水源头。
2、岩层的含水及隔水性侏罗系下统茅仙岭组孔隙水含水层(J1m):该层区分布较广泛,岩性为一厚层灰白色富含云母的中粒砂岩组成,厚度132m〜473m,平均268m左右,富水性弱,主要受降水渗入补给,由于与煤层不直接接触,对开采坑道无影响。
侏罗系下统唐垄组上段孔隙水弱含水层J1t):由浅〜深灰色细砂岩及黑色泥岩组成,平均厚14m,该层富水性弱。
一、探放水目的二、水文地质情况(包括水温、水压、放水量预计)二、设计技术要求:1、钻孔参数:孔号方位(度)倾角(度)孔深(米)钻孔开孔位置1.2.2、应由测量人员进行标定,负责探放水工作的人员必须亲临现场,共同确定钻孔方位、倾角和钻孔布置数目以及钻进的深度。
3、套管要求:选用Φ95mm钻头开孔 10 米后,安装Φ89mm套管 10 米。
然后用水泥浆泵对其进行高压封固,待其凝固 48 小时后,进行打压实验,压力达到1MPa,持续 30 分钟,孔口管牢固不动,孔口无渗、漏水现象方为合格。
否则必须重新封固。
合格后上好孔口阀,改用Φ65mm钻头重新扫孔钻进,直至终孔。
4、钻机型号:取芯。
5、孔口装置:正常钻进前必须装好孔口闸阀,孔口闸阀的耐压能力必须达到1MPa以上,为能在终孔撤完钻具时尽快关闭钻孔,孔口闸阀应选用球形阀。
6、套管外露端应安装水压表,并配好闸阀,以便随时观测水压,并检查钻孔是否堵塞。
7、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设计方向、角度施工。
8、钻孔出水后,钻探人员每小班测量水压、水量1次,若发现水量、水压变大应加密观测次数,并详细记入班报表中。
9、钻孔终孔后,由调度室、安监处、防治水组、进行联合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终孔,并填写好验收报告。
三、安全技术措施1、孔口套管必须达到设计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安装、测试。
2、钻孔在施工前必须形成完善的防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必须保证灵活、可靠、达到设计要求。
3、开工前由班长向参加施工人员传达技术设计和本措施,使全体人员都了解钻探目的、施工地点、技术要求和安全规定,并要在学习记录上签字,不学习签字者不准参加施工。
1、值班人员或工班长要组织开好班前会,重点安排当日安全工作,职工要认真听讲,并熟记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2、所有钻具要全部装入钻杆箱。
装箱前要检查钻杆质量和数量。
根据钻孔设计配备钻杆长度和各规格、型号的钻具和专用工具,钻机运输时,要用拉子封车,捆紧扎牢,并跟人护送。
探放⽔设计情况说明探放⽔设计情况说明⼀、920辅运巷(设计长度2863m,现掘43m)1、长探:11钻,探80,掘50m,留30m。
第⼀层(同层):距底板1.2m,倾⾓0°,⽅位左、中、右间隔8°,共5孔。
第⼆层(向上):距底板1.5m,倾⾓8°(与巷道上⽅夹⾓8°),⽅位左、右间隔8°(⽆正中孔),在第⼀层孔间隔中间,共4孔。
第三层(向下):距巷道底板1.5m,倾⾓-8°、-15°,在巷道正中右侧0.65m、1.95m处开孔,2孔2、短探:13钻,探8m,掘3m,留5m第⼀层(同层):距底板1.5m开孔,倾⾓0°,以左、中、右间隔15°共5孔。
第⼆层:距顶板0.5m开孔,倾⾓30°,以左、中、右间隔15°,共5孔。
(⾄本层顶板)第三层:距底板0.5m开孔,倾⾓-45°,以左、中、右正前探测,共3孔。
(探下伏11#层)⼆、9105回风联巷(设计275m)1、长探:7钻,探80,掘50m,留30m。
第⼀层(同层):距底板1.2m,倾⾓0°,⽅位左、中、右间隔16°,共3孔。
第⼆层(向上):距底板1.5m,倾⾓3.5°(与巷道上⽅夹⾓3.5°),⽅位在第⼀层孔左、右间隔中间(⽆正中孔),共2孔。
第三层(向下):距巷道底板1.0m,倾⾓-9°、-6°,顺巷左、在右帮处开孔,2孔2、短探:13钻,探8m,掘3m,留5m第⼀层(同层):距底板1.5m开孔,倾⾓0°,以左、中、右间隔15°共5孔。
第⼆层:距顶板2.0m开孔,倾⾓20°,以左、中、右间隔15°,共5孔。
(⾄本层顶板)第三层:距底板0.5m开孔,倾⾓-45°,以左、中、右正前探测,共3孔。
(探下伏11#层)三、11煤西辅运巷(剩余190m)1、长探:7钻,探80,掘50m,留30m。
一、探放水目的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矿井必须做好水害分析预报和充水条件分析,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我矿特编制本设计,以确保采掘工作和人身安全、防止误穿积水区。
二、探放水钻孔设计我矿回采掘进均在实体煤中,结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及我矿井下实际掘进作业,设计“探50米,掘40米”探眼布置方法,具体为按扇形布置钻孔三个平行眼探眼,一个探顶眼,满足探顶、探帮要求,做到超前规范。
1、探水眼位置及深度确定a、超前距:指探水钻孔的终孔位置与巷道允许掘进的终止位置之间的距离,x=0.5AL Ai(=Ai3P/Kp)=0.5*2.5*5.5*Ai3*0.5MPa/0.18MPa)Ai(==19.8464X——超前距,mA——安全系数,一般取2~5,本矿根据实际取2.5,L——巷道跨度(宽或高取其大者),mP——水头压力,PaKp——煤的抗张强度,Pa由于我矿掘进范围内均为实体煤,井下地质条件简单,因此确定超前距不小于10米,止边界50米时,超前距不小于20米。
b、两侧警戒线(帮距)距离y=0.5AL Ai(=Ai3P/Kp)=0.5*2.5*5.5*Ai3*0.5MPa/0.18MPa)Ai(=19.8464Y——帮距,mA——安全系数,一般取2~5,本矿根据实际取2.5,L——巷道跨度(宽或高取其大者),mP——水头压力,PaKp——煤的抗张强度,Pa由以上计算或得,两侧帮距不小于20米。
C、探眼位置及深度确定如附图所示,红线代表探水线,1代表探中眼,2,3代表探帮眼,4代表探顶眼。
探水眼布置方位:中眼,巷道断面中间与巷道掘进方向一致,深度不少于50米;探顶眼,间隔20米,与巷道掘进方向方向水平夹角66度,深度不少于50米;探两侧帮眼,间隔20米,与巷道掘进方向水平夹角为24度,深度不少于50米。
2、探放水设备选择依照规定,井下探放水应使用专用的探放水钻机。
煤矿井下探放水设计第一篇:煤矿井下探放水设计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探放水原则及出水预兆1、探放水原则“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是防治水害的基本原则。
凡是新开拓的区域和受水害威胁的地区,都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遇到下列情况都必须探水掘进。
⑴矿井新开拓区域或新布置的巷道。
⑵接近含、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⑶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⑷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连通的断裂构造带时。
⑸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⑹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
⑺受底板强承压含水层威胁的采煤工作面。
⑻接近其它可能出水(突水)地点时。
2、工作面出水预兆煤壁挂汗:温度下降,空气变冷,雾气产生;煤层发潮、暗沉沉有害气体增高,呼吸困难,头痛;顶、地压加大,底板鼓起并有渗水、淋水;出现压力水流并有“嘶、嘶”水叫声;巷道挂红,有异味等出水预兆情况,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撤出人员等候处理。
二、探水钻孔设计1、我矿现掘进的是2#煤层,巷道主要布置在断层附近。
故主要预防构造水及断层导水,因而在巷道工作面前方和顶底板各布置一个孔,共计三个钻孔。
(详见附图一)2、预计前方有带水压的含水层时,探水孔必须安设套管。
孔口套管必须用水泥注浆固孔,而且必须进行耐压试验,耐压试验不小于4MPa,稳定时间不小于30分钟。
3、对水压高于1 MPa且水量较大的积水或强含水层进行探放水时,孔口应安设防喷逆止阀。
4、探得水压高于2MPa、水量大于60m3/h,需长期保留时,孔口应使用双水门,下门备用。
三、钻机安装规定:1、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立柱和挡板。
2、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必须配备与探放水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3、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
4、测量和探放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以及钻孔数目。
四、探放水施工中的技术要求(一)探水技术要求1、钻进时应准确判别煤、岩层厚度并记录换层深度。
5902掘进巷工作面探放水设计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和“预报预测,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采取探、防、堵、截、排的措施。
为了掘进施工的安全开展,编制本设计。
一、掘进工作面概况:按照初步设计在9#煤层901盘区1901首采工作面形成后应立即开拓备用工作面1902工作面。
5902回风顺槽(也叫备用工作面轨道顺槽),巷道掘进方向为正北方向,位于本井田的东北部,东邻未开拓的1903工作面,北至北矿界,南至9#煤层901轨道大巷,掘到矿界边(北部预计722米)通过160米切眼与2902掘进巷是1902工作面的进风顺槽(也叫备用工作面胶带顺槽)沟通形成1902备用综采面。
根据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预计巷道标高1274米至1295米,南高北低、中部凹区。
2、井上下对照情况:9#煤层901盘区2902巷、5902巷顺槽圈定的1902备用面,位于元堡镇辛屯村南,同煤铁峰矿西,右玉至教场坪公路以北约1100米。
地面无建筑,无大的河流、山沟,为荒地和山林,地势南低北高,东高西低的地形地貌特征,地面标高1454—1467米。
二、区域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情况:(一)区域地质构造1、根据本矿地面东1—东10、TE11、TE9钻探勘查,5902掘进工作面煤层稳定,煤层厚度为11.73—12.22米,平均:11.94米,煤层倾角20—50。
2、采空判断:根据目前地面实际12个钻孔的勘查,9#煤层和11#煤层未探测出采空区为实体煤层,所以在掘巷过程中推测无采空区积水影响,9#层上部无可采煤层不存在上覆采空区。
3、断层预测:①5902巷在掘到490米时会遇到落差8.0米的断层。
②5902巷在掘到600米左右时会遇到落差6.0—7.0米的断层。
③5902巷两条断层均为正断层,破坏性较大。
④本工作面对应地层节理,裂隙相当发育与断层带纵橫交错,会造成含水。
(二)水文地质情况:本工作面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上覆岩层节理和裂隙较发育,第四系孔隙水可通过裂隙向井下泄流,主要是顶板和煤帮涌水,涌水量不会太大,推测最大涌水量0.069m3/min,正常涌水量0.035m3/min。
****工作面探放水设计说明书****工作面位于***采区西翼,地面位置在****西南1500m处,工作面盖山厚度97-235m。
工作面开采9#煤层。
工作面内9#煤层厚度平均1.3m,煤层产状为0°∠2---8°,工作面内有小断层发育。
上覆3#煤层为***采区*****工作面采空区和小煤窑采空区,*****工作面采用长壁工作面开采,小煤窑采用房柱式采煤法开采。
3#煤层和9#煤层间距约64米。
一、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工作面可能受到的水害威胁主要为上覆3#煤层采空区积水、9#煤层顶板灰岩岩溶水以及煤层发育的小断层含水,由于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以及切眼已经掘进完成,工作面内基本不存在9#煤层采空区。
3#煤层采空区总体呈南高北低,****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涌水量约20m3/h,工作面回采结束后,***采空区长期涌水,涌水量约20 m3/h。
结合该处采空区地质条件,3#煤层***工作面采空区和小煤窑采空区内可能有积水。
9#煤层顶板石灰岩厚度为0.8—1.5m,平均厚度 1.2m,石灰岩裂隙发育时,含有岩溶水;工作面内部有断层发育,断层附近顶板淋水较大。
为探明工作面可能受到的水害威胁,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本着"有采必探"的原则,特编制《****工作面探放水设计》,本设计主要包括探放工作面上覆3#煤层采空区积水、探放9#煤层顶板石灰岩岩溶水、探放工作面可能存在的构造水三部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钻孔布置:1、探放工作面上覆3#煤层采空区积水:根据上覆3#煤层的赋存条件,在****回风顺槽施工探放水钻孔三个,钻场位置在回风顺槽654点前30m、120m、A点处北帮。
探放高差64米,静态水压不大于0.6Mpa。
探小煤窑采空区的钻孔(T上2、T上3)如果未能钻透小煤窑采空区,可适当移动开孔位置补打钻孔。
钻孔方位和角度不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钻孔编号开孔位置钻孔方位钻孔倾角钻孔深度透空允许倾角取值范围透空距离极值备注X YT上1 10°55°78m 53--57°80m 探****采空区T上2 10°55°78m 53--57°80m 探小煤窑采空区T上3 10°55°78m 53--57°80m 探小煤窑采空区2、探放9#煤层顶板石灰岩岩溶水:根据工作面内9#煤层赋存条件,在工作面回风顺槽内导线点654 –657之间布置6个钻孔,钻孔方位为190°,角度为+10°,设计钻孔深度60m。
XXX集团煤矿掘进探放水设计方案 (一)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进程,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煤作为传统的能源资源,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然而,煤矿的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其中水灾是最常见的一种。
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XXX集团在煤矿掘进中采取了探放水的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煤矿掘进过程中的水灾风险。
一、探放水方案的必要性在煤矿掘进的过程中,由于矿区地下蓄水、生产活动操作不当、地下采掘活动等原因,都会导致地下水的积聚和涌出,产生水灾等安全事故。
因此,探放水的过程必要性在于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水位变化、水质情况等,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以保障生产现场的安全。
二、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1.确定探测点位:首先,在煤矿掘进区进行探测工作,通过地质勘探、测量等方式,精确地确定探测点位,建立地下水位变化监测点。
2.制定水文监测方案:根据探量测数据,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
通常采用计算及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手动监测和自动监测两种。
3.实施探水过程:实施探水过程主要包括井眼修建、取样及分析、水位测量等,其中取样及分析是当前水文监测的核心。
4.探放水处理:在采集到的水数据分析后,确定合适的探放水方案。
探水时需要根据水质情况和水位高低,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如加药、沉淀、加气等。
三、探放水方案的应用效果通过探放水方案的实际应用,XXX集团煤矿掘进区域的水灾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生产现场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探放水的方式可以使矿工免受煤矿水灾隐患的威胁,更好地保障了矿工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XXX集团在煤矿掘进探放水设计方案中充分考虑到了实际应用情况和矿工人身安全问题,在方案设计和监测过程中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方案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对于当前煤矿生产,这一技术的应用将发挥重大的作用,并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范本一、概况:根据“预报预测,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采取探、防、堵、截、排的措施。
为了掘进施工的安全开展,编制本设计。
水源性质:预计水源主要为老空水、煤层顶、底板水和断层导水等。
钻机型号:ZYJ-380/210液压架柱式回转钻机钻具配备:Ф42mm钻杆150m,泥浆泵1台,合金钻头3个及钻具1套。
二、探放水前的准备工作1、在组织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将打钻所需的材料及工具,设备准备到位,不能因为准备工作的原因而影响施工。
施工人员应认真学习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并熟悉钻机的使用及维护知识。
2、在运输ZYJ-380/210液压架柱式回转钻机等大件设备的过程中,运输人员应轻拿轻放,避免设备因受力碰撞而受损。
3、钻机及其附属设施及各部件间连接要牢固可靠,并在每次使用前检查,确保施工的安全。
4、每次开钻前,检查钻杆接头的牢固情况,严防脱钻事故的发生;钻杆要达到不堵塞、不弯曲、丝口不磨损。
5、在组织施工前,要求施工人员对钻机附近10米范围内的巷道支护进行检查,发现巷道支护受损的及时处理并加强支护,并打好立柱和挡板。
6、保持钻场有足够的安全空间,便于施工。
7、在巷道低洼处非人行侧及时挖好水仓,清理好临时水沟,确保排水畅通无阻。
8、平巷时,将3寸的排水管随掘进向前延接,迎头20米范围使用软管。
9、在打钻地点附近安设专用电话及报警装置,并保证随时与调度室联系。
10、技术人员和探放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钻孔位置、方位,深度以及钻孔数目。
11、带班矿领导和当班安全员、瓦斯员必须在探放水地点监督安全和随时检查空气成分。
如果瓦斯浓度超过0.8%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条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处理。
三、探放水设计1、探水起点的确定:煤层中不得小于30米。
2、警戒线的确定:沿探水线终孔位置外推20米。
大发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说明书
编制:王杰
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
二0一二年三月
邻水县大发煤业有限公司大发煤矿
矿井探放水设计说明书
为认真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98号)精神,切实加强我矿水害防治工作,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现编制探放水设计说明书,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一、探放水地区的积水范围、积水量和水压
矿井探水区的积水范围:主要指矿井扩建工程一期工程设计范围内进行采掘活动前和过程中需要进行探放水施工的区域;探放水主要针对煤层顶底板岩溶水。
积水量:因矿井未作相关的精确探测,是否存在积水区和积水量均无法预测。
水压:目前无具体的探测数据。
二、探放水地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矿区处于明月山背斜中段西侧,受地质营力及岩石差异风化、剥蚀,由于须家河组二段、四段、六段砂岩的出露,从背斜轴部向新地层形成阶梯状岭脊地貌。
受横向溪沟切割,山脉沿走向形成槽谷、山脊,表现为峰谷相间的呈锯齿状展部的山间地块,地形陡缓相间。
总体表现为单斜地貌。
地貌景观可概况为山高、谷深。
工作区属低山地貌,东高西低,由于岩层倾角多为20°~30°,顺砂岩节理面,沟谷岸边为悬崖,而顺岩层层面出现缓坡平台。
区内地形一般标高为500~600m,东部低山平均海拔在600m以上,西部槽谷地带平均海拔在300m左右。
最高点位于狮子寨,海拔标高为896m;最低点位于大洪河水库库岸,标高低于288.5m;相对高差608m。
属构造侵蚀低山地貌。
煤矿区从南向北发育有三条常年性横向溪沟,分别为周家湾沟、响水凼沟、土地咀沟,它们由东向西横向展布,穿越煤矿区各个地层后,汇入大洪河水库。
主干溪沟两侧羽状、树枝状水系发育;区内还发育有水库2个,一个是位于荒沟的荒沟水库,容量20万m3;一个为大洪河水库,总库容为3.23亿立方米,有效库容为1.72亿m3。
1、煤矿区地质
大发煤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珍珠冲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及中统雷口坡组。
现由新而老简述如下。
(1)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J1-2z3):厚128.50m,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介壳石灰岩、生物碎屑岩夹深灰色泥岩。
(2)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马鞍山段(J1-2z2):厚137m,岩性为紫红色、棕紫色泥岩为主,夹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及石英粉砂岩,含较多钙质团块。
(3)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J1-2z1):厚17.4m,岩性为深灰色介壳灰岩夹泥岩,底部灰绿色粉砂岩。
(4)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h):厚132m,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灰色细砂岩、紫红色钙质泥岩不等厚互层,与下伏呈假整合接触。
(5)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七段(T3xj7):厚22m,岩性为灰色、深灰色薄层状泥岩夹粉砂岩及煤线。
(6)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六段(T3xj6):厚184m,岩性为黄灰色中粒岩屑砂岩,上、下部夹薄层状黑色砂质泥岩。
含菱铁矿结核。
(7)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五段(T3xj5):厚80m,岩性为黄灰色中粒岩屑砂岩,上部为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正连可采煤层。
中部为黄灰色中粒石英砂岩。
下部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含数层不稳定煤线及局部可采的K5煤层。
(8)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四段(T3xj4):厚97~105m,岩性为黄灰色中~厚层状中~粗岩屑砂岩。
(9)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三段(T3xj3):厚44m,岩性为灰~深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
(10)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二段(T3xj2):厚120~170m,岩性为黄灰色中—厚层状中粒岩屑砂岩。
(11)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一段(T3xj1):厚15~30m,岩性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中粒砂岩。
(12)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厚度大于200m,岩性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
2、开采煤层
矿区含煤地层为三叠系须家河组,本矿主采须家河五段上亚段(T3xj5-3)的正连煤层(见图3-1)。
须家河五段上亚段(T3xj5-3):厚约20~25m,岩性为灰色泥岩、粉砂岩,含可采煤层一层,位于上亚段顶部,俗称“正连”,厚约0.80~1.00m,上距T3xj6含水层16m,层中无夹矸。
煤层上部煤质较好,呈层状;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
更多0
首页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本文来自: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网() 详细出处参考:/html/2012/05/03/1275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