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15.00 KB
- 文档页数:6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Mg:24 Al:27 K:39 Fe:56 Zn:65 Cu:64 S:32 Cl:35.5一、客观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原子轨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2s轨道能量较3p轨道高B.锂原子的2s与5s 轨道均为球形C.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随着能层序数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也在增多D.能层n=4的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16个电子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族的族序数B. 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种元素C. 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的元素3.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1。
请根据下表数据判断,错误的是( )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B.元素Y是ⅢA族元素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D.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4.下列关于SO2与CO2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直线形结构 B.中心原子都采取sp杂化C.S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 D.SO2为V形结构,CO2为直线形结构5.通常状况下,NCl3是一种油状液体,其分子空间构型与氨分子相似,下列对NCl3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Cl3分子中N—Cl键的键长比CCl4分子中C—Cl键的键长长 B.NCl3分子是非极性分子C.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NBr3比NCl3易挥发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F、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B. 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 CS2、H2S、C2H2都是直线形分子D. 氯的各种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排列为HClO>HClO2>HClO3>HClO47.下列各组中的X和Y两种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A.X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B.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C.X原子的2p能级上有3个电子,Y原子的3p能级上有3个电子D.X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2个电子,Y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2个电子8.下列物质:①H3O+②[Cu(NH3)4]2+③CH3COO-④NH3⑤CH4中存在配位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④⑤ D.②④9.据报道,1995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兰州首次合成了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镤-239,并测知其原子核内有148个中子。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题原子量:O 16 He 4 N 14 H 1 P 31 S 32 Na 23 Mg 24 Al 27 Ca 40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 B.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金刚石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 D.混合物: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2.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2-4、NO-3,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Al3+、CH3COO-、Cl-B.Na+、NH+4、Cl-C.Mg2+、Cl-、Fe2+D.Mg2+、Ba2+、Br-3.在研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一小块Na投入水中,钠浮于水面,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B.将一小块Na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碱C.将一小块Na投入CuSO4溶液中,生成蓝色沉淀,说明Na没有Cu活泼D.点燃Na与肥皂水反应产生的气泡,有尖锐爆鸣声,说明有H2生成4.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的实验现象与下列性质的叙述无关的是( ) A.铝表面可形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B.铝的熔点较低C.Al2O3熔点高,酒精灯不能将其熔化D.铝能与酸或强碱溶液反应5.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6.人造空气(氧气与氦气的混合气)可用于减轻某些病痛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
标准状况下,5.6 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2.4 g,其中氧气与氦气的质量比是( )A.1∶1 B.2∶1 C.1∶4 D.2∶37.下列各反应所对应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Cl2与H2O反应:Cl2+H2O===Cl-+2H++ClO-B.向NaNO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5NO-2+2MnO-4+3H2O===5NO-3+2Mn2++6OH-C .向NaHSO 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SO 2-4刚好沉淀:H ++SO 2-4+Ba 2++OH -===BaSO 4↓+H 2OD .向Ba(OH)2溶液中加入硫酸:Ba 2++SO 2-4===BaSO 4↓ 8.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78 g Na 2O 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均为4N AB .HBr 的电子式为H +[·×Br ····∶]-C .PCl 3和BCl 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D .3.4 g 氨气中含有0.6N A 个N —H 键9.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卷一、1.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象,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考点:水的电离;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水能够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电离平衡;B.可燃冰为甲烷和水形成的一种化合物;C.氢氧两种元素还可以组成双氧水;D.液体水变成冰,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解答:解:A.水为极弱的电解质,能够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A正确;B.可燃冰为甲烷和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并不是可燃烧的水,故B错误;C.氢氧两种元素可以组成水、双氧水,故C错误;D.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水的组成结构及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水的电离,明确可燃冰的组成及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3分)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其中不一定能表示该元素为主族元素的是()A.3s23p3B.4s2C.4s24p1D.3s23p5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主族元素外围电子排布为ns x或ns2np x,但1s2为He,为零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的4s2元素可能为过渡元素.解答:解:A.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3,处于第三周期ⅤA族,故A不符合;B.最外层电子数为的4s2元素可能为Ca或部分过渡元素,故B符合;C.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1,处于第四周期ⅢA族,故C不符合;D.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5,处于第三周期ⅦA族,故D不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位置关系,难度不大,注意选项中为最外层电子数排布,不是价电子排布.3.(3分)(2011•四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C.含有金属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A、惰性气体组成的晶体中不含化学键;B、分子能电离出两个H+的酸才是二元酸;C、AlCl3晶体中含有金属元素,但是分子晶体;D、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但活泼性不一定强,还取决于化学键的强弱.解答:解:A、惰性气体组成的晶体中不含化学键,只含有分子间作用力,故A正确;B、分子能电离出两个H+的酸才是二元酸,如CH3COOH分子中含有4个H,却是一元酸,故B错误;C、AlCl3晶体中含有金属元素,但以共价键结合,属于分子晶体,故C错误;D、氮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因单质中的键能较大,则N2很稳定,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晶体、二元酸以及非金属性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中注意非金属性强的物质不一定活泼.4.(3分)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A.只有s区B.只有d区C.s区、d区和ds区 D.d区和ds区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s区含有氢元素,p区包含零族元素、ⅢA~ⅦA元素,含有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性元素,过渡元素区全部为金属元素.解答:解:s区包含ⅠA族、ⅡA族元素,含有氢元素,p区包含零族元素、ⅢA~ⅦA元素,含有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性元素,过渡元素区包含d区、ds区,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电子层数,全部为金属元素,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与巩固.5.(3分)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A.n s2np3B.n s2np5C.n s2np4D.n s2np6考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同一主族元素中,其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解答:解: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同一主族元素中,其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ns2np3属于第VA族元素、ns2np5属于第VIIA族元素、ns2np4属于第VIA 族元素、ns2np6属于O族元素,如果这几种元素都是第二周期元素,其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Ne>F>N>O,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第VIA族元素,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一电离能大小的判断,明确元素周期律中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是解本题关键,再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判断,题目难度不大.6.(3分)(2012•黄浦区一模)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W3+、X+、Y2﹣、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元素第一电离能:X>W B.离子的还原性:Y2﹣>Z﹣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1~18号元素的离子a W3+、b X+、c Y2﹣、d Z﹣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其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a﹣3=b﹣1=c+2=d+1,Y、Z为非金属,处于第二周期,故Y为O元素,Z为F元素,W、X为金属处于第三周期,W为Al元素,X为Na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解答:解:1~18号元素的离子a W3+、b X+、c Y2﹣、d Z﹣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其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a﹣3=b﹣1=c+2=d+1,Y、Z为非金属,处于第二周期,故Y为O元素,Z为F 元素,W、X为金属处于第三周期,W为Al元素,X为Na元素.A、W为Al元素,X为Na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Al>Na,故A错误,B、Y为O元素,Z为F元素,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所以离子的还原性:Y2﹣>Z﹣,故B正确;C、非金属性F>O,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性,氢化物稳定性为HZ>H2Y,故C错误;D、W为Al元素,X为Na元素,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Na>Al,即原子半径:X>W,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结构与位置关系、元素周期律等,难度中等,根据电荷与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关键.7.(3分)(2011•顺德区模拟)已知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非常相似.下列有关锂及其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A.L i2SO4难溶于水B.L i与N2反应产物是Li3NC.L iOH易溶于水D.L iOH与Li2CO3受热都很难分解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则根据MgSO4、Mg、Mg(OH)2、MgCO3的性质可推断Li2SO4、Li、LiOH、Li2CO3的性质.解答:解:A、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非常相似,硫酸镁易溶于水,所以硫酸锂易溶于水,故A错误.B、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非常相似,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所以锂和氮气反应生成Li3N,故B正确.C、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非常相似,氢氧化镁不易溶于水,20℃时,100g水中能溶解12.8g属于易溶物质,所以氢氧化锂属于易溶物质,故C正确.D、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非常相似,氢氧化镁和碳酸镁受热易分解,所以氢氧化锂和碳酸锂受热也易分解,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对角线原则,把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8.(3分)(2009•广东)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族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ⅤⅡA周期2 c d3 a b e f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C.六种元素中,e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运用,重在熟练掌握短周期元素,以及同一主族和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解答:解:A、d和e属于同一主族,由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H2O>H2S,故A错;B、a、b、e属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此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a>b>e,故B错;C、此题表达不明确,是金属性最强,还是非金属性最强,故C错;D、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同一主族,由上到下,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增强,故D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运用,设点全面,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具有很好的区分度,不偏不怪,侧重基础.9.(3分)从电负性的角度来判断下列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的是()A.N a和Cl B.H和Cl C.K和F D.C a和O考点:化学键;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原子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通常形成共价键,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二者电负性之差为3.16﹣0.93>1.7,形成离子键,故A不选;B.二者电负性之差为3.16﹣2.1<1.7,形成共价键,故B选;C.二者电负性之差为4.0﹣0.8>1.7,形成离子键,故C不选;D.二者电负性之差为大于1.7,形成离子键,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电负性与化学键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易形成离子键,题目难度中等.10.(3分)下列有关σ键和π键的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π键的分子在反应时,π键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B.当原子形成分子时,首先形成σ键,可能形成π键C.有些原子在与其他原子形成分子时只能形成σ键,不能形成π键D.在分子中,化学键可能只有π键,而没有σ键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π键不稳定,易断裂;B.原子形成分子,优先头碰头重叠;C.单键为σ键,而双键、三键中有σ键和π键;D.共价键中一定含σ键.解答:解:A.π键不稳定,易断裂,则含有π键的分子在反应时,π键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故A正确;B.原子形成分子,优先头碰头重叠,则先形成σ键,可能形成π键,故B正确;C.单键为σ键,而双键、三键中有σ键和π键,则有些原子在与其他原子形成分子时只能形成σ键,不能形成π键,如HCl,故C正确;D.共价键中一定含σ键,则在分子中,化学键可能只有σ键,而没有π键,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共价键及类型,为高频考点,把握共价键的形成及判断共价键的规律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共价键中一定含σ键,题目难度中等,侧重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考查.11.(3分)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考点: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专题:压轴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根据二氧化硅晶体中结构单元判断硅、氧原子的位置关系,二氧化硅的最小环上含有6的氧原子和6个硅原子,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硅晶体中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每个硅原子能构成四个共价键,每个氧原子能形成2个共价键,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角,故A错误;B、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故B错误;C、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所以最小的环上硅氧原子数之比为1:1,故C错误;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角,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硅的结构单元,难度不大,注意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掌握.12.(3分)(2009•海口模拟)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A.直线形;三角锥形B.V形;三角锥形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D.V形;平面三角形考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价层电子对就是指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电子对,包括σ 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σ 键电子对数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之和就是价层电子对数,由于价层电子对的相互排斥,就可得到含有孤电子对的VSEPR模型,略去孤电子对就是该分子的空间构型.解答:解:H2S分子的中心原子S原子上含有2个σ 键,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a﹣xb)=(6﹣2×1)=2,所以硫化氢分子的VSEPR模型是四面体型,略去孤电子对后,实际上其空间构型是V型;BF3分子的中心原子B原子上含有3个σ 键,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a﹣xb)=(3﹣3×1)=0,所以BF3分子的VSEPR模型是平面三角型,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所以其空间构型就是平面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空间构型的判断,难度不大,易错点是阴阳离子中孤电子对数的确定,注意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a﹣xb),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13.(3分)(2012•上海)PH3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但P﹣H键键能比N ﹣H键键能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P H3分子呈三角锥形B.P H3分子是极性分子C.P H3沸点低于NH3沸点,因为P﹣H键键能低D.P H3分子稳定性低于NH3分子,因为N﹣H键键能高考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专题:压轴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NH3是三角锥型,PH3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也是三角锥型;B、分子结构是三角锥型,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C、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高;D、化学键越稳定,分子越稳定,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解答:解:A、PH3分子结构和NH3相似,NH3是三角锥型,故PH3也是三角锥型,故A正确;B、PH3分子结构是三角锥型,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B正确;C、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PH3分子之间为范德华力,氢键作用比范德华力强,故NH3沸点比PH3高,故C错误;D、P﹣H键键能比N﹣H键键能低,故N﹣H更稳定,化学键越稳定,分子越稳定,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空间结构、氢键、键能与性质关系等,比较基础,注意C选项中常见具有氢键的物质.14.(3分)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B.CaTiO3晶体中每个Ti4+和12个O2﹣相紧邻C.S 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D.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考点:分子晶体;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晶胞的计算;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稀有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属于分子晶体;B.晶体结构模型中每个Ti4+周围有3个O2﹣与之相邻;C.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结合;D.金属汞的熔点较低.解答:解:A.稀有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无共价键,故A错误;B.在题目所给晶体结构模型中每个Ti4+周围有3个O2﹣与之相邻,用均摊法不难求得晶体中每个Ti4+离子周围共有:3×8×=12个O2﹣,故B正确;C.在SiO2的晶体中Si、O以单键相结合,因此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结合,故C错误;D.金属汞的熔点比I2、蔗糖等的熔点都低,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分子晶体、晶胞计算、晶体类型与熔点的关系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金属汞的熔点比I2、蔗糖等的熔点都低.1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乙醇或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B.N aCl和SiC晶体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类型相同C.24Mg32S晶体中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1:1D.H2S与SiF4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萃取剂不能与原溶剂互溶;B、根据晶体类型判断,NaCl属于离子晶体,SiC晶体属于原子晶体;C、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利用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计算原子的中子数,进而计算中子总数,据此计算判断;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化合价|=8,满足8电子结构,分子中含有H原子不可能都满足8电子结构.解答:解: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故A错误;B、NaCl属于离子晶体,熔化需要克服离子键,SiC晶体属于原子晶体,熔化需要克服共价键,故B错误;C、1mol晶体中电子总的物质的量为(12+16)mol=28mol,中子总的物质的量为[(24﹣12)+(32﹣16)]mol=28mol,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28mol:28mol=1:1,故C 正确;D、H2S中H原子满足2电子结构,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萃取、晶体类型、原子构成微粒之间的关系、分子结构等,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的原子晶体.16.(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 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是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B.C 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C.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D.C 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不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考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根据中心原子形成的δ键数以及孤对电子数目判断分子的立体构型.解答:解:A.N与3个H原子形成δ键,孤对电子数为=1,为三角锥形分子,故A错误;B.CCl4中C与4个Cl形成4个δ键,孤对电子数为0,为正四面体结构,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C.H2O中O与2个H形成δ键,孤对电子数为=2,为V形分子,故C正确;D.CO2是非极性分子,C与2个O形成δ键,孤对电子数为=0,为直线形分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分子构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δ键数以及孤对电子数目判断.17.(3分)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D.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说明两种晶体的晶体类型相同,导致变化时克服作用力相同,根据晶体类型判断即可.解答:解:A.溴和苯都是分子晶体,由液态转化为气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A正确;B.干冰属于分子晶体,转化为气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氯化铵是离子晶体,转化为气体时克服离子键,故B错误;C.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熔融时克服化学键,铁属于金属晶体,熔融时克服金属键,故C错误;D.食盐属于离子晶体,溶于水克服离子键,葡萄糖属于分子晶体,溶于水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及晶体类型的关系,侧重考查基本理论,明确晶体构成微粒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确定晶体类型,题目难度不大.18.(3分)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D.玻璃态水是分子晶体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根据玻璃态水与液态水密度的关系考虑;B、根据玻璃态水与液态水密度的关系考虑;C、根据水的状态来分析;D、根据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解答:解:A、由玻璃态的水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质量不变,所以体积不变,故A 错误;B、由玻璃态的水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质量不变,所以体积不变,故B错误;C、由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可知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故C正确;D、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是分子晶体,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重要信息: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19.(3分)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 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D.C H4•6H2OA.C H4•14H2O B.C H4•8H2O C.CH4•H2O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复杂化学式的确定..专题:计算题.分析: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该晶体中水分子个数=46+2=48,甲烷分子个数=6,甲烷和水分子个数之比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解答:解: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该晶体中水分子个数=46+2=48,甲烷分子个数=6,甲烷和水分子个数之比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甲烷和水分子个数之比=6:48=1:8,所以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CH4•8H2O,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复杂化学式的确定,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现象能力,明确晶体中甲烷及水分子水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20.(3分)(2013•和平区模拟)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压轴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用的是C14,采用的是断代法;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这是工业上生产氮的方法,Z的原子序数大于X、Y,且不能形成双原子,所以可能是稀有气体Ne,X、Y、Z核外内层电子是2个,所以W是H,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解答该题.解答:解: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用的是C14,采用的是断代法;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这是工业上生产氮的方法,Z的原子序数大于X、Y,且不能形成双原子,所以可只能是稀有气体Ne,X、Y、Z核外内层电子是2个,所以W是H,则A.X为C,Y为N,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C>N,Z为He,原子半径测定依据不同,一般不与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相比较,故A错误;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1+4+5+8=18,故B错误;。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题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 水泥厂和冶金厂常常利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使劲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氢氧化铁胶体里,从侧面能够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钙溶液: Ca2++HCO3-+OH-=CaCO3↓+H2OB.氯气和水反映:Cl2+H2O===2H++Cl-+Cl-+ClO-C.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反映:SiO2 +2OH === SiO32+H2O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3.同温同压下,xg的甲气体和y g的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按照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y等于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B.x:y等于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C.x:y等于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D.y:x等于同温同体积劣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4.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酸性溶液里大量共存的是 ( ) A.Mg2+、Al3+、SO42-、NO3-B.K+、Ca2+、HCO3-、Cl-C.Cu2+、Fe3+、Cl-、SCN-D.Ca2+、Cl-、HS-、CH3COO-5.下列物质中不与二氧化硅反映的是 ( ) A.烧碱B.氢氟酸C.硝酸D.生石灰6.把2.1g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当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A.2.1g B.3.6g C.7.2g D.无法肯定7.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2molNa2O2与2molNaHCO3,将其加热到150℃,经充分反映后,容器内残留的固体是 ( )A.1molNa2CO3和2molNaOH B.2molNa2CO3和2molNaOHC.2molNa2CO3和1molNa2O2D.只有2molNa2CO38.下列各组离子反映可用H++OH -H2O表示的是A.氢氧化钡和硫酸B.氢氧化铁和盐酸C.醋酸和氢氧化钠D.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9.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L的K2Cr2O7溶液恰好完全反映,则在还原产物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A.+6 B.+3 C.+2 D.010. 5g的钠、镁、铝、铁别离与1mol/L的盐酸100mL反映,产生气体的体积: ( )A.铝最多B.钠最多C.一样多D.无法判断11.将Cu片放入 mol/L FeCl3溶液中,反映一按时刻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3:2 B.3:5 C.4:3 D.3:4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铝和浓硫酸、浓硝酸不反映。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上学期期末高二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u-64 Cl-35.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计20分)1、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又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还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Cl 2B.H 2SC.SO 2D.CO2、氯化碘(ICl )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 .HCl 和HIOB .HI 和HClOC .HClO 3和HIOD .HClO 和HIO3、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反应,且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NH 3B .NaHCO 3C .CH 3COOHD .Fe(OH)34、0.01 mol ·L -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 pH =4,则它的电离度为A 1%B 2%C 5%D 10%5、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 .pH=7的溶液B .c(H +)=c(OH -)=10-6mol/L 溶液C .醋酸钠溶液D .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NaHCO 3的水解:HCO 3-+H 2O H 3O ++CO 32-B .醋酸铵的电离:CH 3COONH 4 CH 3COO -+NH 4+C .H 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 :H 2(g)+ 1/2O 2(g)=H 2O(g);△H=-285.8kJ/mol高温D .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 SiO 2+2C = Si+2CO ↑7、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A .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的负极B .金属护拦表面涂漆C .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D .地下钢管连接镁块8、蒸干灼烧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得到该物质的是( )A. NaHCO 3B. Al(NO 3)3 C .Fe 2(SO 4)3 D .(NH 4)2CO 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温度下AgCl 水溶液中,Ag +和Cl -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B .在任何含AgCl 固体的溶液中都存在c(Ag +) = c(Cl -)C .温度一定,当溶液中存在c(Ag +)﹒c(Cl -)=sp 时,此溶液为AgCl 的饱和溶液D .向饱和AgCl 水溶液中加入盐酸,其sp 值变大10、 已知在298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O 2(g)=CO(g)△H 1=-110.5kJ ∙mol -1,C(s)+O 2(g)=CO 2(g)△H 2=-393.5kJ ∙mol -1,则C(s)+CO 2(g)=2CO(g)的△H 为( )A .+283.5kJ ∙mol -1B .+172.5kJ ∙mol -1C .-172.5kJ ∙mol -1D .-504kJ ∙mol -1二、选择题(36分)(每小题3分,共12小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2分,共50 分)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3H6的物质没有同分异构体B.淀粉、油脂和蛋白质是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C. 1 mol 乙醇与2 mol 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作用条件下可以合成1 mol 乙酸乙酯D.一定条件下,氯乙烯发生聚合反应可以制得聚氯乙烯3.将lO ml淀粉胶体和5 ml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放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如图所示)2 min后,分别取袋内和烧杯内液体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内液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B.烧杯内液体加入碘水后呈蓝色C.袋内液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无变化D.袋内液体加入碘水后不变蓝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溶液的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电荷B.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为共价化合物C.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其熔点越高,如晶体硅比Si02熔点高D.含有阴离子的物质必然含有阳离子.但含有阳离子的物质不一定含有阴离子5.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乙烯和丁烯棍合气7克,其中C - H 键的数目约为N AB. 1 mol FeCl3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的粒子数为N AC. 0.5 mol/L Ba(NO3)2溶液中,NO3—的数目为N AD.标准状况下,22.4L 庚烷中含碳原子数为7N A6.配制O.1 mol/L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 ) A.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B.定容时俯视读取刻度C.原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D.定容时液面超过了刻度线7.设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为n。
2024届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变为0B.某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0C.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难溶物容易转化为溶解度大的难溶物D.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其实质都是沉淀发生了溶解平衡的移动2、室温下,用某浓度NaOH溶液滴定一元酸HA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横坐标为滴入NaOH的体积,纵坐标为所得混合液的pH)。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HA的浓度为1×10-4mol·L-1B.实验时可选甲基橙作指示剂C.pH=7时,溶液中c(Na+)>c(A-)D.V=10mL,酸碱恰好中和3、将氨水缓缓地滴入盐酸中至中性,下列有关的说法:①盐酸过量②氨水过量③恰好完全反应④c (NH4+) = c(Cl-)⑤c (NH4+) <c(Cl-) 正确的是A.②④ B.③④ C.②⑤ D.①⑤4、为探究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以v(H2)表示),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入NH4HSO4固体,v(H2)不变B.加入KNO3固体,v(H2)不变C.加入CH3COONa固体,v(H2)减小D.滴加CuSO4溶液,v(H2)减小5、乙酸苯甲酯可作茉莉、白兰、月下香等香精的调和香料。
它可以用甲苯和乙醇为原料进行人工合成。
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②③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取代反应B.甲苯的一氯代物有4种C.有机物C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D.加入过量的有机物B可以提高有机物C的转化率6、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事实A.苯不能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D.间二溴苯只有一种7、对于可逆反应A(g)+B(g)⇌3C(g)ΔH>0,以下相关图像正确的是A.B.C. D.8、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和调味用的料酒,原因是工业酒精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是A.乙醇B.甲醇C.乙酸D.甲烷9、在科学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发现都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的发展。
4.下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A.只有s区B.只有d区C.s区、d区和ds区D.d区和ds区5.同周期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A.n s2n p3B.n s2n p4C.n s2n p5D.n s2n p66.已知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离子W3+、X+、Y2-、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原子的第一电离能:X>WB.离子的还原性:Y2->Z-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D.原子半径:X<W7.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相似。
下列有关锂及其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A.Li2SO4难溶于水B.Li与N2反应产物是Li3NC.LiOH易溶于水D.LiOH与Li2CO3受热都很难分解8A.e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C.六种元素中,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9.从电负性的角度来判断下列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的是A.Na和Cl B.H和Cl C.K和F D.Ca和O10.下列有关σ键和π键的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π键的分子在反应时,π键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B.当原子形成分子时,首先形成σ键,可能形成π键C.有些原子在与其他原子形成分子时,只能形成σ键,不能形成π键D.在分子中,化学键可能只有π键而没有σ键11.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12.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A.直线形;三角锥形B.V形;三角锥形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D.V形;平面三角形13.PH3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但P-H键键能比N-H键键能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
下列有关原子轨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氢原子的2s轨道能量较3p轨道高B。
锂原子的2s与5s 轨道均为球形C。
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随着能层序数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也在增多D. 能层n=4的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16个电子【答案】B【解析】【详解】A。
能层越高,轨道的能量越高,所以氢原子的2s轨道能量较3p轨道低,故A错误;B。
s轨道为球形,所以锂原子的2s与5s 轨道均为球形分布,故B正确;C。
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p能级含有3个原子轨道,随着能层序数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数目不变,故C错误;D。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则能层n=4的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32个电子,故D错误。
答案选B。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族的族序数B。
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种元素C。
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的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A.氟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氧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其它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故A错误;B.第六周期容纳32种元素,故B错误;C。
副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处于主族与零族,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
ⅠA族包含氢元素与碱金属元素,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比较基础,注意周期表中一些元素性质特殊性。
3.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1。
请根据下表数据判断,错误的是( )A. 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B。
元素Y是ⅢA族元素C。
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D. 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项,由元素X的电离能可知,X元素极易失去第一个电子,所以常见化合价为+1价,故A项正确;B项,根据元素Y的电离能可知,Y元素的最外层只有三个电子,且Y是主族元素,则元素Y 是第ⅢA族元素,故B项正确;C项,由元素X的电离能可知,X元素极易失去第一个电子,所以常见化合价为+1价,可能与氯形成化合物XCl,故C项正确;D项,根据元素Y的电离能可知,Y元素的最外层只有三个电子,若Y处于第三周期,则Y为Al,而铝不能与冷水反应,故D项错误。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命题人:王建秀第Ⅰ卷(客观卷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金属防护的方法错误的是( )A.对健身器材涂油漆以防止生锈B.将炊具制成铁铜合金而不用纯铁制品C.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D.自行车的钢圈上镀上一层铬防锈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够使甲基橙呈现黄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B.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C.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水解反应是放热反应3.将金属a放入b(N03)2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a+b2+==a2++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a或b可以与水发生反应B.a与b用导线连接插入稀H2SO4中,则形成原电池且b极上有H2放出C.a与b用导线连接插入b(NO3)2溶液中,一定构成原电池D.电解a(NO3)2与b(NO3)2的混合液,在阳极先析出b(使用碳作电极)4.下列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每种离子的浓度都不会增加的是()A.CH3COOH溶液B.NaCl溶液C.NaOH溶液D.FeCl3溶液的是()5.在Na2C03溶液中,下列关系式错误..A.C(Na+)+C(H+)=C(C032一)+C(HC03一)+C(0H一)B.C(Na+)=2C(C032一)+2C(HCO3一)+2C(H2C03)C.C(0H一)=C(H+)+C(HCO3一)+2C(H2C03)D.C(C032一)>C(0H一)〉C(HC03一)6。
对于难溶盐MX,其饱和溶液中M+和X—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水的离子积常数C(H+)·C(OH-)=K W,存在等式C(M+)·C(X-)=K SP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物质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①20 mL O.01 mol·L—1 KCl溶液②30 mL O.02 moI·L—1 CaCl2溶液③40 mL O.03 mol·L-1 HCl溶液④lO mL蒸馏水⑤50 mL O.05 mol·L—1 AgN03溶液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C.⑤〉④〉②>①>③ D.④〉③>⑤>②〉①7.铁一镍蓄电池充电放电时发生的反应为:关于此蓄电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Fe为负极B.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H)2—2e-==Ni02+2H+C.放电时Ni02的反应为:NiO2+2e-+2H20==Ni(OH)2+20H—D.蓄电池的电极必须浸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8.若室温时pH=a的氨水与pH=b的稀盐酸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氨水电离出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原氨水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0 a+b—14B.10 a+b-12 C. 1012—a—b D.1014-a-b9.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①C(s)+O2(g)===CO2(g)△H1C(s)+O2(g)== =CO(g)△H2②S(s)+O2(g)===SO2(g) △H1S(g)+O2(g)===SO2(g) △H2③H2(g)+1/2O2(g)===H2O(l) △H12H2(g)+O2(g)== =2H2O(l)△H2④CaCO3(s)==CaO(s)+CO2(g)△H1CaO(s)+H2O(l)== Ca(OH)2(s)△H2A.①B.④C.②③④ D.①②③10.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溶液pH < 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B.pH =4.5的番茄汁中c(H+)是pH =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C.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D.pH =5。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Ag:108 Pb:207.2 Cu:64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25=50分)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又为燃烧热的是( )A .221H (g )O (g )2+══2H O (g) H 241.8kJ /m ol ∆=- B .423C H (g )O (g )2+══2CO (g )2H O (l)+ H 607.3kJ /m ol ∆=-C .242C H (g )3O (g )+══222C O 2H O (l)+ H1411.0kJ /m ol ∆=- D .H (aq )O H (aq )+-+══2H O (l) H 57.3kJ /m ol ∆=-2.下列变化过程中,熵在减小(即△S<O)的是( ) A .222H O (s)H O (l)H O (g )→→ B .3C aC O ══ 2C aO C O+↑C .22Na 2H O +══22N a 2O H H +-++↑D .222H (g )O (g )+══22H O (l)3.下列事实能说明甲酸(HCOOH )属于弱酸的是( )①1mol/LHCOOH 的pH=2 ②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③20mL 1mol/LHCOOH 与20mL 1mol/LNaOH 恰好中和 ④HCOONa 溶液的pH>7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在阴、阳两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1∶1的是( )A .N aC l 溶液B .2C uC l 溶液 C .4C uSO 溶液D .K O H 溶液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A .pH=1的无色溶液中:SO 42—、Cu 2+、Na +、Cl —B .能使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中:Na +、K +、S 2—、CO 32—C .加入铝粉能产生H 2的溶液中:NH 4+、Na +、Fe 2+、NO 3—D .水电离出的c(H +)=1×10-12mol/L 的溶液中:K +、Na +、Cl -、HCO 3—6.关于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 .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 .正极附近的SO 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7.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 3+= 3Fe 2+,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是( )A .铜片、铁片、FeCl 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B .石墨、铁片、Fe(NO 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C .铁片、锌片、Fe 2(SO 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D .银片、铁片、Fe(NO 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Na 2CO 3、NaHCO 3两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B. 在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 2CO 3、NaHCO 3两溶液中,阳离子总数相等C. 在NaHCO 3和Na 2CO 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Na +)+c(H +)=c(HCO 3-)+c(OH -)+2c(CO 32-)D. 在NaHCO 3和Na 2CO 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2c(Na +)=3[c(HCO 3-)+c(CO 32-)+c(H 2CO 3)]9.用惰性电极实现下列电解实验,其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的pH 不变B. 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 —,故溶液的pH 减小 高温C. 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 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0.用 0.1 mol ·L 1-NaOH 溶液滴定0.1 mol ·L 1-盐酸,如果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 溶液(1滴溶液约为0.05 mL ),继续加水至50 mL ,所得溶液的PH 是( )A. 4B. 7.2C. 10D. 11.311.反应2X(g)+Y(g)2Z(g);△H<0,在不同温度(T 1和T 2)下,产物Z 的物质的量n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T 1<T 2,P 1<P 2 B .T 1<T 2,P 1>P 2 C .T 1>T 2,P 1>P 2D .T 1>T 2,P 1<P 2 12.在CuCl 2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 2O)4]2+(蓝)+4Cl -[CuCl 4]2-(绿)+4H 2O 能使黄绿色CuCl 2溶液向蓝色转化的操作是 ( )A .蒸发浓缩B .加水稀释C .加入CuCl 2 固体D .加入食盐晶体13.常温时,浓度均为0.01mol/L 的四种溶液:①Na 2CO 3溶液,②NaHCO 3溶液,③H 2CO 3溶液,④CH 3COOH 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溶液中,将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其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为2c(Na +)=3c(HCO - 3)+3c(CO 2- 3)+3c(H 2CO 3) B.上述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 -)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④>③C.上述四种溶液中,分别加水稀释,所得溶液中c(H +).c(OH -)的数值不变D.上述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NaOH 固体,此时溶液的pH 均增大14.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 )+B (g )2C (g )若经2 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l/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 ·s )②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 ·s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A 、B 、C 的反应速率一定相等④反应达到平衡时,A 、B 、C 的物质的量均不再变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5.表示0.1mol/LNaHCO 3溶液中有关微粒浓度大小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 、 (Na +)>c (HCO 3-)>c (CO 32-)>c (H +)>c (OH -)B 、 (Na +)+c (H +)=c (HCO 3-)+2c (CO 32-)+c (OH -)C 、 c (Na +)>c (HCO 3-)>c (CO 32-)>c (H 2CO 3)>c (OH -)D 、 c (H +)>c (H 2CO 3)>c (OH -)>c (HCO 3-)>c (CO 32-)16.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溶液中( )A 、c (HCOO -)>c (Na +)B 、 c (HCOO -)<c (Na +)C 、 c (HCOO -)= c (Na +)D 、无法确定 c (HCOO -)与c (Na +)的关系17.已知NaHSO 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 4=Na ++H ++SO 42-。
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 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pH 为2。
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温度高于25℃B 、水电离出来的c (H +)=1×10-10mol/LC 、c (H +)=c (OH -)+c (SO 42-)D 、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 为12的NaOH 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18.20℃时,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NaX和NaY,已知,往NaX溶液中通入CO2只能生成HX和NaHCO3;往NaY 溶液中通入CO2能生成HY和Na2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HY>HXB、结合H+的能力Y->CO-23>X->HCO-3C、溶液的碱性:NaX>Na2CO3>NaY>NaHCO3D、HX和HY酸性相同但比H2CO3弱19.某酸的酸式盐NaHY的水溶液中,HY-的电离程度小于HY-的水解程度,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H2Y在电离时为:H2Y+H2O HY-+H3O+B、在该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Na+)>c(Y2-)>c(HY-)>c(OH-)>c(H+)C、在该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Na+)>c(HY-)>c(Y2-)>c(OH-)>c(H+)D、HY-的水解方程式为:HY-+H2O H3O++Y2-20.在同体积pH=3的H2SO4、HCl、HNO3、CH3COOH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中放出的氢气最多B、醋酸中放出的氢气最多C、盐酸和硝酸放出的氢气一样多D、硝酸比盐酸放出的氢气多21.已知K2HPO4溶液中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对于平衡HPO42-+H2O H3O++PO43-,欲使溶液中c(HPO42-)、c(PO43-)、c(H3O+)三种离子浓度均减少,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水B、加热C、加消石灰D、加AgNO322.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B、Fe3+C、D、2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成功的是()A、通过测浓度均为0.01 mol/L的溶液的pH大小来鉴别盐酸和乙酸B、向均含石蕊的盐酸和乙酸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CH3COONa来鉴别盐酸和乙酸是否为弱电解质C、加热蒸发FeCl3溶液制备FeCl3晶体D、测均为0.1 mol/L的NaCl、CH3COONa溶液的pH来鉴别盐酸和乙酸是否为弱电解质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 sp越小,则它的溶解度越小B、任何难溶物在水中都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溶解度大小都可以用K sp表示C、溶度积常数K sp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度积越大D、升高温度,某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它的溶解度是减小的,K sp也变小2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图: B.苯分子的最简式:CHC.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D.甲基的电子式:二、填空题(共50分)26.(12分)已知某溶液中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四种关系:①c(Cl-)>c(NH+4)>c(H+)>c(OH-)②c(Cl-)>c(NH+4)>c(OH-)>c(H+)③c(NH+4)>c(Cl-)>c(OH-)>c(H+)④c(Cl-)>c(H+)>c(NH+4)>c(OH-)填写下列空白:(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________,上述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选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