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哪里》教学案
- 格式:pdf
- 大小:105.13 KB
- 文档页数:3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我的家在哪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冰心的知识『能力目标』抓“题眼”读散文,理解“家”的内涵『情感目标』体味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具※ PPT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材料1.2008年初,中国发生了罕见的特大暴风雪灾害,光是广东省境内路段受阻车辆最多时长达几百公里上万辆!广州火车站爆挤,最多时人数达40万人!材料2.2007年7月30日,一支在赛前才临时组建的足球队让亚洲震撼,让世界震撼!饱受战争摧残和民族宗教派系争斗影响的伊拉克足球队站到了最高的领奖台上!!!他们已经筋疲力尽却仍在场上拼命努力奔跑,把这场比赛当作人生最后一场比赛的顽强作风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是什么让他们不顾风雪,不顾拥挤甚至不顾生命危险而在旅途中苦苦守侯是什么让他们在国家民族最艰难的时候却首次捧起了奖杯没错,是家,是国家,是一种精神!那么,家是什么我们的家又在哪里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世纪老人冰心,去寻找我们的家.(板书题目)二:检查预习资源共享1. 冰心(1900~1999)现当代着名作家。
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在福州出生。
幼年即广泛接触古今中外文学,参加过五四运动,到美国留过学,走过世界各地,也留下了许多作品,提倡爱的哲学,是中国现当代着名的文学老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春水》、《繁星》。
小说:《两个家庭》。
散文:《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2. 《世纪之星的陨落》(请同学读,适当鼓励与指导)3.所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其中有对下层人们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念,也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等内容融会其间……4.词语注音释义眷恋作揖回溯朝思暮想(冰心老人回溯她90多年的酸甜苦辣的人生,让她朝思暮想,眷恋不已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三:诵读文章,整体感知:请同学们以个人为单位,大声地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是什么,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2.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庭,了解不同的家庭结构和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增强幼儿的家庭归属感和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图片或幻灯片,相关的家庭图书或故事书。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的家庭氛围,例如挂上幼儿的家庭照片、画家庭的图画等。
三、教学过程引导幼儿回忆家庭:教师可以先问幼儿:“家是什么?”然后请幼儿和周围的小伙伴分享自己家庭的特点和成员。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提到家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展示相关图片或幻灯片:教师在引导幼儿回忆家庭后,可以展示一些家庭的图片或者幻灯片,让幼儿观察不同家庭的结构和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家庭成员的数量、家庭住所的类型、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等。
讲述相关故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听的故事书,例如《小熊和他的家》或《小鸟妈妈找房子》等,讲述不同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例如为什么小鸟要找一个安全的家,家是什么颜色的等。
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与家庭相关的活动,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特点和成员画一幅家庭画,或者可以进行游戏“找家庭”,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小卡片,每个卡片上写有家庭成员的名字,幼儿需要按照卡片上的提示找到相应的家庭成员。
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家庭的知识,例如家庭的重要性,不同家庭的特点等。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多说出一些自己家庭的特点和成员。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能够了解到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的特点。
他们能够认识到不同家庭的结构和成员的差异,培养了幼儿的家庭观念和家庭归属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例如引导幼儿和家人交流、分享或者安排一些家庭参与的活动。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加强幼儿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提升幼儿的亲情教育水平。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一、课题《我的家在哪里?》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浓浓的乡愁和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念。
2、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六、教学课型讲读课七、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八、教具小黑板、幻灯机九、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俗言有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大家知道此话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很好,那你们曾有过什么样的梦?(学生畅谈)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念,自己的梦,那么大家知道冰心奶奶的梦是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当回心理医生,看看作者冰心究竟有什么“心病”,让我们一起帮她治疗治疗。
(用幻灯机出示学习目标)(二)检查练习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的一项()A 作揖yì款kun 巷道xiàngB 褂子guà迦jiā朝思暮想mùC 眷念juàn 玙y ù燕南yànD 回溯sù店铺p ù如饥似渴sì2、给下列多音字注上读音。
露相重复丢三落四中间露重落落枕中露宿沉重降落中弹(三)朗读感知(1)寻找解读的突破口思考:同学们,大家发现这篇文章构思设计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回答)——明确:本文题目使用问号设疑,激起读者的兴趣。
同时,也暗示了本文的中心内容是寻找家园。
(教会学生散文鉴赏的方法——抓住散文的标题)(2)朗读方法:集体朗读朗读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对中剪子巷的家的眷念之情的句子。
(四)整体感知1、思路梳理从内容看来,文章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梦的启示;二.梦境;三.梦醒2、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对中剪子巷的家的眷念之情的句子。
——明确:“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的概念,明确家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和珍惜,增强家庭观念。
3. 提高学生地理意识,学会描述家和所在地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家的概念及意义。
2. 描述家和所在地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家的地理位置描述。
2. 地理坐标系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地图。
3. 家庭照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图片,如家庭团聚、家庭照片等,引导学生关注“家”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家在哪里吗?”、“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2. 新课导入:讲解“家”的概念,解释家的意义,如温馨、安全、亲情等。
引导学生思考家和所在地的关系,如家庭成员、家庭地址等。
3. 案例分析:展示一张家庭照片,询问学生:“这张照片中的家在哪里?”、“你能描述一下家和所在地的关系吗?”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家和所在地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张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并描述家和所在地的关系。
小组成员互相分享,互相提问,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张家庭地图,标注家的位置,并描述家和所在地的关系。
作业提交后,进行批改和反馈。
7. 板书设计:家地理位置:家庭成员:家和所在地的关系:六、教学延伸:1. 家庭文化介绍:介绍不同地区的家庭文化,如婚嫁习俗、家庭传统等,让学生了解家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
2. 亲子活动建议:给出一些亲子活动的建议,如家庭旅行、亲子游戏等,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了解学生对家的概念和地理意识的理解。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家庭地图的绘制和描述,了解学生对家和所在地关系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如降低地理知识的难度,增加亲子活动的建议等。
小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在哪里一、课程目标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
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能力目标:能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用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教学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三、教学准备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对自家周围环境的调查。
四、教学方法情境式、活动式五、教学过程导入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
从社区看我家1.社区根据同学们的讲述,感性讲解“什么叫社区”: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境。
请同学们打开你们带来的深圳地图,找找自己的家在哪里。
”进一步引导:“你是如何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的?”请同学们再看书上的图1-1和1-2,看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图1-1和图1-2的不同之处那两幅图是不是一个社区呢?如果是一个地方,老师分别请一个同学扮演杜鹃,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王朋家,再请一个同学扮演王朋,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杜鹃家。
“同学们能听清楚这两位同学说的话吗?为什么听不懂?”“如果我们将这两幅图改成图1-3,再从杜鹃家走到王朋家,是不是就很清楚了?为什么?”引出地图的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2.地图三要素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经纬网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不仅仅是物理空间,还包括情感和精神层面的归属。
2、引导学生思考家的重要性以及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描述自己心中的家,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4、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增强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的内涵和意义。
(2)帮助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家的理解和感受。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突破对家的传统认知,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理解家。
(2)引导学生在描述家的过程中,融入真挚的情感,避免空洞的叙述。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家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不同层面的含义。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的看法和经历。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受家的氛围。
4、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让学生将自己对家的理解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1)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爱。
(2)提问学生:“看到这个视频,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初步引出“家”的话题。
2、知识讲解(15 分钟)(1)讲解“家”的定义,不仅仅是居住的房子,更是亲情、温暖和安全的象征。
(2)举例说明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提供物质支持、精神慰藉等。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心中的家是什么样子的?(2)家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和温暖的时刻?(3)有没有什么时候觉得家特别重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分享。
4、情境创设(10 分钟)(1)描述一个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回到家得到安慰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这样的情境中,内心的感受。
5、写作练习(20 分钟)让学生以“我的家在哪里?”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家,可以是现实中的家,也可以是理想中的家。
6、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1)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作者朗读自己的短文。
教案我的家在哪里教案标题:《我的家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描述自己家庭的位置及周围环境。
2.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能够使用简单的句子进行表述。
3. 培养学生对家庭位置及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词:家庭、位置、周围、环境等。
2. 句型:我的家在......附近/前面/后面/左边/右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家庭位置的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2. 呈现生词:板书并介绍生词家庭、位置、周围、环境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3. 学习句型:通过示范和模仿,教授句型“我的家在......附近/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并帮助学生进行操练。
4. 练习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及周围环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5. 听说训练:播放录音或老师大声朗读几个问题,让学生用学到的句型回答问题。
6. 拓展活动:在教室内设置多个物品或图片,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进行描述,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7. 总结与延伸:学生总结句型的用法,并扩展描述其他位置的句子,如“学校在......附近/前面/后面/左边/右边”。
鼓励学生用新句型描述自己学校的位置。
四、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相关于家庭位置及周围环境的。
2. 板书。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家庭位置及周围环境的描述准确程度。
2. 听说训练中的表达流利度和准确度。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场景,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提高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及互助意识。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教案:我的家在哪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句型“我的家在哪里?”和“我的家在__ 。
”。
2. 学生能够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或绘本等展示材料,家庭成员图示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我的家在哪里?”的句型,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家的位置。
2. 引导学生回答“我的家在__。
”,并通过图片或模型指示家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
Step 2:讲解新知1. 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示材料,引导学生描述每个家庭成员的位置和特点。
2.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句型“我的爸爸在哪里?他在__。
”、“我的妈妈在哪里?她在__。
”等。
Step 3:合作交流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询问和回答关于自己家的问题。
2. 鼓励学生使用句型“我的家在__。
”和“我的__在哪里?”进行交流,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描述家的位置和特点。
Step 4:扩展运用1. 学生使用绘本或图片等材料,根据描述画出自己家的平面图。
2. 学生向同伴展示自己家的平面图,并用句型“我的家在__。
”进行描述。
Step 5:总结反思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可以用英语描述一下自己家的位置和特点,展示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延伸:1. 帮助学生扩展对家的描述,比如描述房间的位置和特点。
2. 学生可以用其他形式表达关于家的信息,如口头描述、写一篇短文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句型进行描述。
2. 学生完成绘制自己家平面图的任务,能否准确描述家的位置和特点。
3. 课堂结束时,通过与学生的对话、问答等方式来检查他们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大班科学教案我的家在哪里大班科学教案:我的家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家庭的特点和成员。
2. 培养学生对自己家庭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家庭归属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图片:家庭的各种场景图片,包括家人互动、家庭活动等。
图片:不同类型的住房图片,包括公寓、别墅、农居等。
大班布置区域:家庭角,提供一些玩具、布料等,模拟家庭活动环境。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师生问候,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2. 出示一张家庭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家里的哪个场景?Step 2: 学习家庭成员1. 出示一些家庭成员的图片,例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教师可以进行读音讲解。
2. 让学生配对,找出彼此的家庭成员,并以小组形式展示。
3. 引导学生用简单句子描述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例如:“我的爸爸很高大。
”或“我的妈妈很漂亮。
”Step 3: 家庭情景讨论1. 准备数张图片,每张图片都描绘了一个家庭活动,例如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等。
2.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引导他们描述图片中的家庭情景和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
Step 4: 家庭住所1. 准备不同类型的住房图片,例如公寓、别墅、农居等。
2. 让学生观察图片,描述不同住房的特点,例如房子的大小、外观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居住的房子是什么类型,并解释原因。
Step 5: 创设家庭角1. 在教室中划定一个区域,布置成家庭角,放置一些玩具和可供模拟家庭活动的道具。
2. 让学生分组,模拟家庭活动,例如一起做饭、玩游戏等,并用中文进行表达。
3. 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中文,例如提问:“你在做什么?谁和你一起玩?”Step 6: 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家庭是爱和温暖的地方。
2. 鼓励学生回家与家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增进家庭感情。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可布置家庭成员的作文或绘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表达自己的家庭。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的家在哪里教案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的概念,知道家是一个人最温馨的港湾。
2. 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描述家的位置。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知道家的位置2. 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家的位置2. 培养学生对家的感情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家庭图片2. 地图3. 录音机4. 故事书教学环境:1. 教室2. 展示板Step 1:引入话题(5分钟)1. 展示家庭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家的位置,引出本课主题。
Step 2:讲解家的位置(10分钟)1. 讲解家的位置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家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
2. 通过地图,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家在哪里。
Step 3: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家的位置,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2.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家的位置。
Step 4:实践活动(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家庭,用纸板制作出这个家庭的房子。
2. 学生通过展示板,展示自己制作的家庭房子,并介绍自己家的位置。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家的位置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画出自己家的位置,并写上家庭的住址。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的文章,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家的位置,是否激发了学生对家的热爱。
教师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发言,参与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家的位置,表达对家的热爱。
3. 课堂展示:评价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