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课后限时集训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5
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纲要求](1)19世纪以来的文学: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
(2)19世纪以来的美术: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考点1|文学的繁荣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浪漫主义文学(1)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背景①欧洲的革命和战争加剧了欧洲局势的动荡。
②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内容:反对封建制度,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4)风格: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5)成就国别人物作品意义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1)时间: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早期。
(2)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3)特征①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②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4)成就(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2)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代表作: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4.苏联社会主义文学高尔基的《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NO.2理解——学会读史·学会用史核心问题主要文学流派的不同风格[史料探究]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史料一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惊人的艺术力量刻画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的复杂内心世界,深刻剖析了被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毒化、扭曲了的病态心理和双重性格。
他宣称“真正的现实主义”就是“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惊人的正确性叙述人的内心状态”。
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1|辉煌璀璨——文学的主要成就[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浪漫主义文学1.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背景(1)欧洲的革命和战争加剧了欧洲局势的动荡。
(2)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特点(1)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
(2)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3)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4)创作风格上,想象力丰富,情节跌宕起伏。
4.成就1.时间: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早期。
2.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3.特征(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2)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4.成就三、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2.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3.代表作: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四、苏联文学20世纪上半期,高尔基的《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五、亚非拉美文学1.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作家: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及尼日利亚的索因卡等人。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
……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史料二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史料三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
课后限时集训 ( 三十二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时间: 40分钟分值:85 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题 4 分,共48 分)1. 18—19世纪,欧美作家笔下有“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 假定的 ) 险恶的人为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没落及世界观相对照。
”这些作品主要表达()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C.对自然风光的神往D.对西方文明的忧愁D[ 作家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并无对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深入思虑,所以不是理性认识,更不会波及科学发展问题,清除A、B 两项。
题干资料表示作家关注的是自然界,揭示了工业发展对自然界的损坏,并不是纯真地描述自然,所以 C 项错误。
资猜中“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关注的是对自然界的影响,旨在说明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而联合所学知识可知,18— 19 世纪欧美各国展开工业革命,题干作品揭露了工业发展对自然界的损坏, D 项切合题意。
]2.重申创作的绝对自由,重视感情的抒发,“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重申完整的精准,而是位于二者的中间点,跟着感觉走。
”以下属于这一风格的文学作品是()A.《百年孤单》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巴黎圣母院》D [ 依据题干资料分析该文学风格是浪漫主义文学,A、B两项属现实主义风格, C 项属于现代主义风格, D 项是浪漫主义风格作品。
]3. 1836 年,果戈剪发布了《钦差大臣》,该书描绘的是公子王孙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路过外省某市,被误以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惹起惊慌,闹出了很多笑话。
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权贵们的丑陋原形。
这反应出作者()A.善于创作荒谬主义文学作品B.抨击了财产阶级的脆弱性C.关注社会并深入分析现实D.重申反封建专制的理想C[ 依据资料“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权贵们的丑陋原形”并联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作品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属于现实主义文学,应选C项。
第36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 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A.古典主义B.C.现实主义D.解析 19世纪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
资本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兴起。
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强调主观想象力,用诗歌表达人的强烈情感,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 B2. 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
下图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①《向日葵》②《有藤椅的静物》③《星月夜》④《弹曼陀铃的少女》A.①②BC.①③D解析《向日葵》、《星月夜》是后期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凡高的代表作;《有藤椅的静物》、《弹曼陀铃的少女》是立体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代表作。
答案 C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A.雪莱B.毕加索C.贝多芬D.巴尔扎克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和艺术,意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表明采用的是反传统的形式,这是现代主义的特征,毕加索是现代派画家的代表人物。
答案 B4.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所属的文学流派是()A.现代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印象主义解析众所周知,巴尔扎克(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答案 B5.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
课后限时集训 ( 三十二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时间: 40 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 ( 2019·亳州质检 ) 重申创作的绝对自由,重视感情的抒发,“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重申完好的精准,而是位于二者的中间点,跟着感觉而走”。
以下属于这一风格的文学作品是()A.《百年孤单》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巴黎圣母院》D [ 《百年孤单》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故 A 项错误;《人间喜剧》是批评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故 B 项错误;《老人与海》属于“迷茫的一代”的代表作,表达了徘徊和绝望的情绪,故 C 项错误;《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重申文学创作跟着感觉走,故 D 项正确。
]2.它最先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拟”的朴实的观点。
对该艺术思潮判断正确的是()A.主要源于人们对“理性王国”的绝望B.作品成功与否取决于与对象的酷似程度C.荷兰的凡高是该思潮的有名代表之一D.它的主要特点是源于传统而又反对传统B[ 由资料信息可知,该艺术思潮最真切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这是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典型再现社会现实,故 B 项正确。
]3.( 2018·黔东南州一模 ) 《秃顶歌女》于1950 年在巴黎首演时,惹起人们的争辩。
此剧描绘了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与他们的朋友之间的无聊的对话。
但它隐晦地表述了严肃的烦恼。
该剧()A.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风采B.着重表现了作者的心里世界C.显现了现代主义的文艺风格D.表现了现实主义的文艺特点C[ 现代主义文艺属于 20 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类文艺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倡导从人的心理感觉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迫和歪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常常是变形的,故事常常是荒谬的,主题常常是无望的,《秃顶歌女》切合上述特点,故C 项正确。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一)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它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它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吻合的是( )A.《巴黎圣母院》B.《安娜·卡列尼娜》C.《百年孤独》D.《母亲》A[材料“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它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表明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风格,《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正确;《安娜·卡列尼娜》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错误;《百年孤独》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C项错误;《母亲》是苏联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
]2.(2020·某某六校联考)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有一种文学流派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枷锁,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X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
下列作品属于这种文学流派的是(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约翰·克利斯朵夫》D.《老人与海》A[材料“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X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表明是浪漫主义的特征,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 两项均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D项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排除。
] 3.(2019·某某一模)1914年,德国作家亨利希·曼发表了小说《臣仆》,主人公赫斯林是小工厂老板的儿子,自小就欺软怕硬,崇拜权力和金钱。
作品描写赫斯林遇见德皇时诚惶诚恐的情景最能体现他的性格;同时,他在工厂、家庭的表现又俨然是一个暴君。
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1|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资本主义制度普遍建立,社会矛盾尖锐,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
(2)代表(3)特征①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②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提供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
浪漫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都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反映,区别在于前者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它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后者则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
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2)代表人物及作品:高尔基的《母亲》。
①内容:生动描写了俄国工人阶级不畏强暴、坚持革命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②地位: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4.现代荒诞派戏剧(1)背景: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造成了西方国家人民的精神危机,文学艺术领域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
(2)特点:以荒诞的主题和手法,描绘了一幅幅令人心碎的人类受难图画。
(3)代表人物及作品: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史料一《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大型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①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这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的思想。
——《中学教育参考》史料二《死魂灵》发表于1842年,是俄国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
作者通过描写“诡计多端”的投机家乞乞科夫遍访各地主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罗斯外省地主肖像画廊。
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某种文学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由此判断,其文学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自由主义D.现代主义A[根据材料中“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是浪漫主义的体现,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的特征是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故B项错误;自由主义并未成为独立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主要体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有悖于传统,故D项错误。
]2.《唐璜》从出版之日起,便在整个欧洲大陆造成了风暴一般的影响。
鲁迅说,“其力如巨涛,直薄旧社会之柱石。
余波流衍”。
一时以拜伦为自己模仿的最大对象,写出自己心中“唐璜”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典型的如(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B.海明威的《老人与海》C.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D.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A[《唐璜》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故A项正确;《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作品,故B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美术作品,与材料中“文学作品”不符,故C项错误;《约翰·克里斯朵夫》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
]3.(2017·银川模拟)部分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在法国大革命后认为,人只有回归基督教,才能找到精神的故乡。
这反映出当时( )A.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尚不成熟B.法国大革命造成了思想混乱C.浪漫主义者过分的强调理性D.部分民众对社会现实的失望D[浪漫主义文学创作走向成熟的时间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后浪漫主义文学创作走向成熟,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法国大革命影响的信息,故B项错误;浪漫主义者反对过分的强调理性,他们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人只有回归基督教,才能找到精神的故乡”可以得出部分民众对社会现实的失望,故D项正确。
]4.(2017·黄山质检)有学者在评价一种文学艺术流派时说:“(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抗……不喜欢强烈的激情、主观性和混乱无序……人的精神是镜与灯,它照亮通往真理之路,而不仅仅是反映真理,人的精神天生具有想象力与创造性,实际上能够塑造外部世界。
”与这一文学艺术流派相似的是( )A.《蓝色的多瑙河》B.《拾穗者》C.《向日葵》D.《等待戈多》B[《蓝色的多瑙河》是约翰·施特劳斯最为著名的圆舞曲作品,并非是文学艺术流派,故A项错误;《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作品,与材料中描述的文化流派风格相吻合,故B项正确;《向日葵》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激情与主观性,与材料中描述的文学艺术流派不相符,故C项错误;《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现实主义话剧,反映的是现代人的彷徨与迷茫,与材料提及的艺术风格不相符,故D项错误。
]5.(2017·商丘模拟)“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
”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是( )A.浪漫主义文学B.古典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D[浪漫主义文学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古典主义文学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突出理性,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关键信息“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可知,这一创作风格属于现代主义流派,故D项正确。
]6.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
这反映出( ) A.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题材B.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推陈出新C.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学主流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A[从材料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可知,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体现,材料反映的主旨是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题材,故A项正确;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内容的变化能体现出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推陈出新,但与材料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超现实主义是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的文学艺术流派,与20世纪50年代前后兴起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不是同一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西方社会精神危机,故D项错误。
]7.英国某诗派思想家作品集中体现了对法国大革命的矛盾态度,对资本主义文明表示厌恶,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
该诗派的创作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文学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无产阶级文学A[根据题干中“对法国大革命的矛盾态度,对资本主义文明表示厌恶”“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可知,这是指产生于18世纪末的浪漫主义文学,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8.“色彩成为一种语言符号、一种灿烂的文辞,并以图像形式反映真实,其形象没有绝对的轮廓,物体之间相互由光线与空间连接,使人对之产生一种瞬时的感受。
”从此类作品中我们可以体验到( )A.浪漫主义的感性B.印象主义的光影C.现实主义的细节D.现代主义的夸张B[根据材料“色彩成为一种语言符号、一种灿烂的文辞,并以图像形式反映真实,其形象没有绝对的轮廓,物体之间相互由光线与空间连接,使人对之产生一种瞬时的感受”可知,其强调光和色的瞬间印象,与印象主义作品特征相吻合,故B项正确。
]9.“在作品的情节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虚构性。
以纯粹的虚构、特定的境遇取代了传统文学围绕人物关系、人物命运展开情节,也取代了主人公与他人及自身发生的种种冲突。
把人物从缺乏意义而又无法忍受的现实中拉开。
”下列哪一作品能体现这一特点( )A.《自由引导人民》B.《日出·印象》C.《拾穗者》D.《格尔尼卡》D[A项属于浪漫主义作品,注重情感,把未来寄托于美好的理想中,排除;B项属于印象画派,强调光与色以及瞬间印象,排除;C项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强调真实具体的描写现实生活,排除;根据材料“情节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虚构性”“把人物从缺乏意义而又无法忍受的现实中拉开”,与现代主义反传统、关注自我相符,故D项正确。
]10.19世纪中期以后,钢琴采用铸铁的结构使琴的音色更浓厚而辉煌,钢琴加上踏板装置使琴弦之间相互发生共鸣,激发了浪漫主义作曲家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灵感。
这表明浪漫主义音乐( )A.对外界环境有强烈敏感性B.对演奏乐器有较高要求C.已成为当时主流音乐风格D.善于引发人的内心情感A[19世纪中期正处于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中,钢铁工业取得巨大进步,而材料“钢琴采用铸铁的结构使琴的音色更浓厚而辉煌,钢琴加上踏板装置使琴弦之间相互发生共鸣”反映了钢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音乐的进步,这表明浪漫主义音乐对外界环境有强烈敏感性,故A项正确。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
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这说明( )A.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B.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C.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D.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爵士乐并没有提高黑人的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等内容可知,爵士乐的通俗性和大众性是其流行的原因,故B项正确;美国长期以来有种族歧视,故C项错误;爵士乐没有体现反种族歧视的内容,故D项错误。
]12.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部电影中,有大量的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
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 ) A.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B.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思C.夸张和想象给富足的人们以鼓舞D.历史和冒险给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A[材料“20世纪30年代”“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等题材电影的盛行,主要是受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通过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故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故B项错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创伤,因此C项“富足”与史实不符,排除;20世纪30年代美国并未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罗斯福新政保障了美国资本主义道路,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
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材料二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生活的时代(1812-1870年)正好也是英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他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在其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
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研究英国的工业文明,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意义。
研究狄更斯作为一个作家对于现代化的经验与感受,可以深化我们对我国现代化的认识和思考。
——《狄更斯小说中的工业文明》(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这一时期科学理论和技术进步的代表性成果。
(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借助狄更斯小说作品用以研究英国工业文明的合理性。
综合材料一、二,谈谈英国工业化带给我们的认识与思考。
(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理论上:1859年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或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实现了电磁学的重大突破;从技术上: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发明出现并开始进入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