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微生物知识及无菌制剂微生物污染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154
制药工业微生物控制及无菌保障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制药工业微生物控制及无菌保障是制药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制药过程中,微生物的存在可能导致药品质量及安全问题,因此对微生物的控制成为不可或缺的工作。
同时,为了确保产品的无菌性和纯度,无菌操作和环境监测也是必要的。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该主题进行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结构。
其次,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制药工业微生物控制和无菌保障相关内容。
第三部分将重点介绍微生物控制方面,包括微生物控制概述、风险评估与管理以及微生物检测方法。
第四部分将聚焦于无菌保障,包括无菌技术概述、环境监测与控制以及无菌操作规范。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核心内容,并展望未来该领域的发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制药工业中微生物控制及无菌保障相关知识,并将重点介绍微生物控制概述、风险评估与管理、微生物检测方法、无菌技术概述、环境监测与控制以及无菌操作规范等内容。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制药工业中微生物控制和无菌保障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应用相关技术来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2. 正文:制药工业微生物控制及无菌保障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在制药过程中,微生物的存在可能对产品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防止微生物污染。
此外,无菌保障也是确保药品无菌状态的关键步骤。
有效的微生物控制要求采取多重手段来减少或消除微生物污染源。
首先,必须对有潜在风险的区域进行细致评估,并建立系统的管理计划。
这可以包括对原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审查,并确保它们符合相应规定和标准。
进一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监测和记录数据来跟踪任何潜在微生物污染事件,以及采取纠正行动。
为了有效控制微生物,必须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微生物检测。
传统的方法包括培养和观察可见菌落形成,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类型。
GMP与微生物GMP与微生物* 推行GMP目的:消灭污染、混药、差错* 污染的定义:当一个产品存在有不需要的物质时,它即受到污染。
* 污染的形式:尘粒污染、微生物污染尘粒污染* 尘粒污染:是指产品因混入不属于它的那些尘粒而变得不纯净。
尘埃、污物、棉绒、纤维以及我们的头发都是尘粒污染的潜在原因。
* 临床资料表明:如药品被7-2μm的尘粒污染了,尤其是静脉注射用药,可以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会致人死命。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是指因微生物产生、附着而给特定的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 如果细菌得到了必要的养料、一定量的水份和合适的温度,它们就能迅速繁殖,它们繁殖的速度快得惊人。
通常一个细菌在仅仅24小时后可产生出281兆(百万)个的细菌。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 空气* 水* 表面* 人不同环境中微生物量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空气* 空气:空气并不是产生污染的介质,但它是污染的危险携带者。
充满微生物的尘埃和水滴就是通过空气作为侵袭我们产品的媒介而成为重要的污染源的。
* 当我们谈话、咳嗽和打喷嚏时,被污了的水滴正是不断地从我们的呼吸道中放入我们的工作场所。
尘埃微粒正是通过空气流不间断地在我们整个药厂范围循环运行着。
* 请记住:空气中存在的尘埃微粒是含有微生物(细菌等)的。
因此,空气是侵袭我们产品的污染物的主要媒介。
这就是为什么要尽量保持空气洁净是极为重要的。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水* 水:从理论上来讲,微生物在纯水中是不能生长的。
但是,所有的各类水,不管怎样仔细地蒸溜或过滤,总会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性有机物和盐类。
正是这些可溶性的物质可被微生物利用作为它们生长的养料源泉。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水* 在生产过程中,水是应用最广泛的原料之一。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药厂的生产不仅必须仔细地控制用于生产过程的水,而且要控制好如何正确地用水来清洗我们的设备。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表面* 表面包括:天花板、墙壁、地面、设备、容器、工具或桌子;* 由于空气中的湿度,所有表面都包上一层含水的薄膜。
灭菌与无菌操作技术概述采用灭菌与无菌操作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制剂的安全性,保护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保证制剂的临床疗效。
因此,有效的灭菌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方式对药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灭菌与无菌操作技术是注射剂、输液剂、滴眼剂、创面用制剂、手术用制剂等灭菌与无菌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也是制备这些制剂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
根据各种制剂或生产环境对微生物的限定要求不同,可采取不同措施,如灭菌、无菌操作、消毒、防腐等。
1)灭菌和灭菌法①灭菌。
是指用适当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②灭菌法。
是指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或技术。
2)无菌和无菌操作技术①无菌。
是指在指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②无菌操作技术。
是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利用或控制制剂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操作方法或技术。
3)灭菌制剂、无菌制剂和非无菌制剂(限菌制剂)根据人体对环境微生物的耐受程度,《中国药典》(2015版)将制剂分为无菌制剂、灭菌制剂和非无菌制剂(限菌制剂)。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主要用于注射给药、手术时使用或外伤患部的局部给药,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特殊技术对工艺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
目前主要应用的技术有:生产用水的处理技术、液体过滤技术、微生物和热原去除技术、生产环境的洁净度控制技术等。
①无菌制剂。
是指在无菌环境中采用无菌操作法或无菌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②灭菌制剂。
是指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③非无菌制剂。
(限菌制剂)是指允许一定限度的微生物存在,但不得有规定控制菌存在的一类药物制剂。
药剂学中灭菌法可分为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
物理灭菌法利用蛋白质与核酸具有遇热、射线不稳定的特性,采用加热、射线和过滤方法,杀灭或除去微生物的技术称为物理灭菌法,也称物理灭菌技术。
MEDICAL HEALTH医学健康无菌药品是指不含任何微生物,或者经过灭活处理的药品,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然而,在无菌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一旦发生微生物污染,药品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医疗事故。
因此,对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对于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之后,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1 微生物污染对无菌药品的影响微生物污染是指在生产、加工或储藏过程中,外源性微生物侵入药品中,导致药品失去原有的无菌性质。
微生物污染对无菌药品的影响非常严重,会导致药品质量下降和药效受损,甚至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在无菌药品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果这些微生物侵入到药品中,会引起细菌或真菌的污染。
这些微生物在药品中不断繁殖生长,产生代谢产物,使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药品的药效下降或失去治疗效果。
微生物在药品中产生代谢产物,会导致药品的气味、颜色和口感发生变化,使其失去原有的特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用药体验,还可能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降低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药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如果无菌药品被微生物污染,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易受感染,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微生物污染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1]。
2 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因素2.1 人员因素在无菌药品生产中,操作人员的卫生习惯直接影响着无菌环境的维护和药品生产的质量。
如果操作人员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不经常洗手、不穿戴干净的工作者简介: 李炯彬,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药工程与质量管理。
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与对策李炯彬1 刘兴婷21.广西田七家化实业有限公司,广西 梧州 543000;2.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梧州 543000科技视界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作服和手套,就会增加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新版GMP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及洁净区管理培训试题姓名部门得分一、填空题(40*1.5)1.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主要包括立克次体、、、、螺旋体、枝原体、衣原体与等,还包括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2.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应按GMP要求不断进行各项微生物卫生学监测.例如:对洁净室空气中的、、的监测;对无菌设备清洁灭菌的验证等。
3.在药品生产中,导致药品的微生物污各种要素包括:厂房环境的、制药用水、、、。
4.在药品生产中,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注意或个人卫生情况欠佳,微生物可通过、、以及衣服、、等各种渠道转移给药物制剂。
因此,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和佩带、严格按操作规程穿戴并。
5.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主要有:、、、、渗透压、、等,对微生物生长能起到抑制作用或杀灭作用.在药品GMP卫生管理上可以归纳为、、。
6.减少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3 种方法:、和。
7.对制药用水的消毒方法除应用于水的本身消毒以外,还必须包括水系统中的、的消毒问题。
8.我司对洁净区的地面及清洁设备进行消毒所用的消毒剂为:、及,每月轮换。
9.微生物污染会使药品出现:变色、、、沉淀,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致使药品。
对人体而言可能造成: 、中毒、、甚至死亡。
二、名词解释(3*5)消毒:灭菌:防腐:三、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的五大特征及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10分)2。
人是药厂中最不清洁的成分最大的污染源,请结合以下数据,分析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降低和控制由人员引发的微生物污染.(15分)➢人的皮肤上平均每平方厘米含有10万个细菌,而且繁殖速度惊人,刚洗过的皮肤,在几小时之内细菌就可恢复到原来的数量。
➢一般人每个喷嚏的飞沫含有4500-150000个细菌;感冒患者一个喷嚏含有多达8500万个细菌。
1.细菌、放线菌、真菌(霉菌、酵母菌)、病毒2.浮游菌、沉降菌3.空气、操作人员、物料、设备4.手、咳嗽、喷嚏、头发、化妆、饰物、洁净服、洗手消毒5.温度、辐射作用、过滤、干燥、超声波、防腐、消毒、灭菌。
微生物、洁净区基础知识及无菌保证知识培训试卷姓名: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分)1、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
2、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求,包括达到“静态”和“动态”的标准。
3、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4、常见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菌、病毒。
5、微生物的五大特点:小,多,快,强,广。
6、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为:空气、水、表面、人。
二、单选题(每空2分,共20分)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
A、个体微小B、个体庞大C、结构复杂D、结构简单2、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A、无菌B、热原 C 细菌内毒 D 微生物限度3、采用湿热灭菌方法进行最终灭菌的,通常标准灭菌时间F0值应大于__8__分钟,流通蒸汽灭菌处理不属于最终灭菌。
A、6B、12C、10D、84、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A、最终灭菌产品B、非最终灭菌产品C、辅助灭菌产品5、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具有强致热效应的脂多糖类物质。
A、霉菌B、革兰氏阳性菌C、革兰氏阴性 D酵母菌6、A级洁净区静态环境下≥5.0μm悬浮粒子的最大允许数/立方米为(20 )A、 20B、200C、290D、297、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
A、 5B、10C、15D、208、2010版药典规定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检测限度为:为每1ml中含内毒素量应小于0.25EU。
A、 0.125B、0.25C、0.5D、0.1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洁净区防止交叉污染的重要措施:(ABCD)A、合理布置空间面积B、提高设备水平C、分设空调净化系统D、严格控制人流物流2、洁净区气流组织形式中单向流的特点:( ACDE )A、空气流线呈平行B、具有不规则运动轨迹C、类似活塞作用D、各流线间的尘粒不易相互扩散E、达到净化程度高3、药品污染热原的途径(生产过程):(ABCDF)A、注射溶媒B、容器和设备、管道、滤器C、原辅料D、制造过程及生产环境E、输液器带入F、由于包装不严密产生热原4、热原的性质:(ABCDE)A、耐热性B、水溶性C、不挥发性D、滤过性E、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破环5、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方法有:(ABCD)A、湿热灭菌法B、干热灭菌法C、辐射杀菌法D、滤过除菌法E、甲醛熏篜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40分)1、污染的定义是当一个产品中存在有不需要的物质时,它即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