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学习资料.ppt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16
66试析《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的音乐特点与演奏特点包明德1 陶 涛2(1.2.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0006)摘 要:吉他演奏的《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是西班牙吉他大师弗朗西斯科•塔雷加创作于1896年的经典作品。
在吉他独奏曲中,它独树一帜,有“名曲中的名曲”之美誉。
由于全曲采用轮指技术演奏,给人以“珠落玉盘”的感觉,所以也有人称之为“珍珠曲”。
本文着重从《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的音乐特点与演奏特点展开分析与探讨,主要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调性转换、音乐风格以及演奏技巧中的轮指、琶音、横按与装饰音等丰富多变的演奏特点进行了理论阐述与实践体验,深刻体会作品创作的演奏技巧与音乐内涵。
结合自身的学习积累,归纳出科学可行的训练方法,从而做到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音乐特点与演奏特点,挖掘作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吉他;《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音乐特点;演奏特点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38(2017)02-066-07收稿日期:2017-03-20项目基金: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蒙古族短调民歌(包古尼哆)》(项目审批号:09BD036)系列论文;黑龙江省2016年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蒙古族风格的二胡音乐作品演奏理念与诠释》(项目编号:2016B08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包明德(1962-),男,蒙古族,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院,教授,博士。
陶涛(1991-)男,安徽省芜湖市人,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吉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尔、古巴比伦和古波斯的各种古弹拨乐器。
考古学家挖掘到的最古老的类似现代吉他的乐器,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梯吉他’”。
[1]19世纪中期,吉他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塔雷加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他是第一位将其他乐器的作品改编为吉他演奏的音乐家。
古典吉他曲古典吉他曲1.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简介:在空旷的宫殿里,充满了历史的沧桑音律,似乎是洞穿古今的大音稀声。
这是一首古典吉它的"名曲之名曲",作者塔雷加兼有作曲家与演奏家的天赋,是近代古典吉它之父。
此曲运用了吉它技巧中的"轮指"来演奏,极其发挥了轮指技巧的魅力,仿佛将大家带到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演奏难度比较大,充分发挥了吉它音色的特质,此曲也是吉他演奏者最喜爱的曲目之一。
2.爱的罗曼斯简介:是1952年耶佩斯根据西班牙的一只传统民谣的旋律改编而成的吉他曲,并作为法国影片《被禁忌的游戏》的电影配乐曲(而且这部电影只用一把吉他为整部影片配乐)。
随着电影的上映,这只曲子开始广为流传,乐曲优美纯朴的旋律与清澈的分解和弦完全溶和成一体,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爱的罗曼斯》甚至成为古典吉他的代名词。
并成为了许多著名吉他演奏家的保留曲目,演奏技术相对比较简单。
3.大教堂简介:《大教堂》被算做巴里奥斯4类作品中巴洛克风格的作品之一,然而曲子本身展现的对于人性的关怀和强烈的画面通感又使其极具浪漫时期的人文色彩。
全曲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D大调本属于节奏明快的调性,却展现出了略带忧郁的感觉。
仿佛祈祷的人站在空旷的教堂中央,缓慢的度步,阳光从巨大彩色的玻璃中透过来,使宁静的教堂带上了斑斓而温暖的色调。
第二部分:这是属于天国的声音。
庄重的和弦表现出最崇高的、不可违抗的上帝的律令。
似乎在描写天堂的同时勾勒出了人间的疾苦。
人世的苦难众多,但是低沉、稳健的低音区奏出了坚强甚至有些悲壮的音符:顶着风雨前进: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这部分是最能够引起人内心的伤感同时又最能给予人力量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进入教堂祈祷的人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各人都有各人的不幸,但是得到的答复都是相似的:因为上帝的安慰不会因人而异,此曲演奏难度非常大。
4.魔笛主题与变奏简介:是费尔南德斯?索尔根据莫扎特歌剧《魔笛》第一幕第三场的主题而改编。
中考长笛特长生曲目
作为中考长笛特长生,曲目的选择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长笛曲目,供您参考:
1.《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是西班牙作曲家马里奥·德·法拉斯的代表作之一,以长笛独奏为主题,充满了浪漫情调和南欧风情。
2.《莫扎特长笛协奏曲》:莫扎特是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长笛协奏曲是长笛演奏家必备的作品之一。
这些协奏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华丽的管弦乐器伴奏著称。
3.《巴赫长笛组曲》:巴赫是古典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长笛组曲是长笛演奏家必备的作品之一。
这些组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华丽的管弦乐器伴奏著称。
4.《帕格尼尼长笛独奏曲》:帕格尼尼是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的长笛独奏曲也是非常著名的。
这些曲子以技巧高超、乐曲结构严谨著称。
5.《长笛小夜曲》:这是法国作曲家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以优美的旋律和温柔的情感吸引了无数听众。
总之,作为一名中考长笛特长生,选择一些经典的长笛曲目进行演奏,不仅可以展现自己的演奏技巧,还可以表现出自己的音乐修养和情感。
- 1 -。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与泰雷加(四)摘自/blog/static/346879520073270443 0518/缅怀于夕阳——《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Recuredos de la Alhambra)》是西班牙吉他大师塔尔雷加最为人耳熟能详的作品。
这是一首吉它世界中的“名曲之名曲”,塔尔雷加兼有作曲与演奏的秉赋,达到近代吉它音乐的最高峰。
历经西班牙内战战火的洗劫,格拉纳达城与阿尔罕布拉宫都已难现昔日的辉煌。
塔尔雷加借本曲抒发了自己对于这座宫殿的无限感慨,仿佛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望着这座宫殿,浮想联翩……乐曲开始时,有一些淡淡地忧伤,结束时,伴随复杂的感情消失于宁静中。
乐曲依始,带着些许忧丝,伤感的轮指组成了力度强劲的古典粗线条,配合低音沉郁的伴奏勾勒出了如今的宫殿,主色调灰暗且不明确,它在远处引领我向前走,走在陌生而熟悉的格林纳达城内,头顶的蓝天远旷且湛蓝,放眼皆是风情万种的绿树。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乐曲结构是二部曲式加尾声,第一段是a小调,3/4拍,行板,旋律优美而带有沉思的意境,节奏稍微舒缓,描写古老凄凉的阿尔布拉宫在绚丽的晚霞余辉映照下闪闪发光。
宁静安祥中带少许的沉重感,让人仿佛看到华美宫殿在山脊的另一边若隐若现,似乎薄雾还未散开,想要去触摸却又好像被某种魔力限制,让人欲罢不能。
第二段转到A大调,随着和声色彩的转换,丰满的大三和弦衬托着高贵而典雅的旋律,表现出往日王宫的豪华气氛。
随着演奏的情绪逐渐高昂,轮指的力度也相应加大。
音量最大,节奏也稍稍放宽,高潮来临是那么短暂。
两段旋律交替出现,把王宫昔日的富丽堂皇与今天的肃穆幽静相对比,寄托了作曲家的遐想和追思。
高潮来临时,演奏者的左手是一个从低把位到高把位的大跨越,手型变换也有相当难度,在快速的几声轮指后,音乐停止了,似乎整个世界也停止了,乐曲在这一刻的停止,仿佛便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撬动地球,让一切的一切都停止下来。
最后是尾声,它把乐曲由高潮引向平静,好似阿尔罕布拉宫的轮廓在灰蒙蒙的夜色中逐渐隐去。
阿尔罕布拉宫作者:凌音来源:《旅游纵览》2020年第05期时光穿越回到1492年的西班牙。
曾经跨越直布罗陀海峡而来的北非摩尔人,在统治了安达卢西亚地区近八百年后,失去了最后一个盘踞地——格拉纳达。
他们离开时挥了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并慷慨地留下了摩尔式建筑的旗舰殿——阿尔罕布拉宫。
成为前朝废宫的阿尔罕布拉宫自此杳无人迹,荒草萋萋,留给后人无尽的回忆。
曾经的摩尔人在格拉纳达山丘上建造了大量摩尔伊斯兰风格的民用建筑,阿尔拜辛区是如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也是最完整的社区,也是我在格拉纳达旅行的首要目标。
当暮色渐沉,我在阿尔拜辛区的街巷里游走。
街道狭长而僻静,曲径通幽,更添神秘。
随着山势的上坡和下坡,一座座极具摩尔风格的白色房子在身旁闪现,仿佛千年光阴,定格在这一瞬间。
我在迷宫般的街巷里走走停停,更像是在解读一段历史之谜。
虽然古老的清真寺已在朝代的更迭中被改建成了天主教堂,阿尔拜辛区的旅游亮点比如阿拉伯浴室、格拉纳达考古博物馆等景点夜晚停止参观,但从这些寻常百姓混居的住宅区里管中窥豹,也能分明体味到原汁原味的伊斯兰风情,被封印在时光的长河里。
街巷里有几家小吃店在夜色中营业,想必食客们正在品味着来自北非的滋味……这些有故事的街巷牵引着我的脚步,走上了圣尼古拉斯瞭望台,这是阿尔拜辛区的制高点。
遥望对面山坡上的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巍峨屹立在漆黑夜色中,却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有一曲雄浑壮美的交响乐章在我心中奏响,我心想待到明天,当伊比利亚的阳光洒向这片历经沧桑的宫殿群,步入其中的我又将会以怎样的心境,去感知这份来自中世纪的辉煌?①我在阿尔拜辛区迷宫般的街巷里走走停停,更像是在解读一段历史之谜待我返回格拉纳达古城的民宿时已是深夜,未承想却难以安眠。
楼下传来笑声、歌声、吉他声,声声入耳,我不知道这场景是否每天都在格拉纳达古城里上演。
也许是因为白天难奈的暑热终于谢幕,夏夜的凉爽和无尽的夜色,为人们提供了情绪表露的温床。
西葡旅行日记(四)——阿兰布拉宫(Alhambra)9月25日晴早晨7:30起床,磨磨蹭蹭快九点才出门,在路上买了4个牛角面包,当做午餐;雅歌“扛着”,我们直接去阿兰布拉宫(Alhambra)。
P1 partal宫殿:有很多拱门的亭子和钟塔是古老的阿兰布拉宫的遗迹在格拉纳达市东南部的太阳山脊上,俯卧着这个当年阿拉伯国王的宫殿建筑群——阿兰布拉宫(Alhambra),在阿拉伯语里是“红色城堡”的意思。
是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
始建于13世纪阿赫马尔王及其继承人统治期间。
这里是我们在安达卢西亚游览的重点,因为是著名景点,世界遗产,所以游客如织,景点每天限定出售6000张门票。
购买门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现场购买,另外就是通过网络或电话预订。
听说每天现场出售的门票只有2000张左右,早起排队去买风险比较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提前半个月在网上做了预订。
票价是13欧/每人。
P2 窗内窗外都是景P3 赫内拉利费花园:这个花园建于13世纪,这些年来一直在不断完善之中。
P4 水渠中庭:是一座带围墙的的古老花园,建立在一个很长的中心池塘上。
两边的水喷射出形成了一个很漂亮的弧度。
P5P6 在这座可爱的花园中有很多样式各异的喷泉池。
P7P8上山的坡道大概15度左右,柏油路很平坦,但对我来说还是略显吃力,途中观赏了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的雕像。
继续前行,不远处看到了第一座宫门——石榴门,我们没有按照指定路线游览,而是从这里直接进入阿兰布拉宫,也因此受到相应的“惩罚”:由于没有先去入口取票,未及时赶到纳拉里埃斯宫前排队,险些与阿兰布拉宫中的瑰宝失之交臂。
虽然经过斡旋进入了纳拉里埃斯宫;但阿尔卡萨(Alcazaba)城堡最终还是没能进去,为此行留下些缺憾。
P9 华盛顿·欧文P10 在阿兰布拉宫看对面的阿尔拜新区P11 这里以前是斗牛场,现在二楼是博物馆P12 石榴是格拉纳达的标志P13 阿拉亚内斯中庭:周围是桃金娘树篱,有优美的拱廊,池塘里的水折射出来的光线照射在四周的走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