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形成及其危害
- 格式:docx
- 大小:47.02 KB
- 文档页数:4
静电的特性及危害
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
5)、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汽在管道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
6)、穿化纤布料衣服、高绝缘鞋的人员在操作、行走、起立等.
2、静电的特点:
1)、电压高。
静电能量不大,但其电压高。
固体静
素.由于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事故的随机
性强.
3、静电的危害:
工艺过程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
4、放电与引燃:
A、各类静电放电种类
1)电晕放电。
即在两电极间放电,引燃能力很小.
2)刷形放电。
非导体与导体间易发生,引燃能力中等.
3)火花放电。
发生在相距较近的带电金属导体间,释放能量集中,引燃力很强。
4)传播型刷形放电.发生在具有高速起电的
场所,放电能量大,引燃能力很强。
基本防护措施:
减少静电荷产生
对接触起电的物料,应选用在带电序列中位置较临近的、或对生产正负电荷的物料加以适当组合,使最终达到起电量最小。
第八章、静电产生原因、危害及消除1.静电产生原因(1)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
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
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儿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 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
(2)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3)接触起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
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
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
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
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
这是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
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
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的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
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
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分离起电。
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
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
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
(4)静电现象: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化工生产中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化工生产过程中,静电产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静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摩擦产生静电:当两种物质摩擦时,原子或分子相互之间会发生电荷转移,使得两种物质带电。
其中一种物质会失去电子而变为带正电荷的正离子,而另一种物质会获得电子而变为带负电荷的负离子。
2. 分离产生静电:当两种相互接触的物质因为某些原因被迅速分离时,带电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也会被分离,从而产生静电。
这种现象在液体或气体中尤为常见。
3. 颗粒粉尘带电:在化工生产中,常常会产生细小颗粒或粉尘。
这些颗粒和粉尘经过空气的摩擦或碰撞时,会带电。
静电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和爆炸:静电产生后,如果带电物体接触到可燃物质,如气体、液体或固体,会引起火花放电,进而引发火灾和爆炸。
尤其是在易燃气体和粉尘环境下,静电引发的火灾和爆炸特别危险。
2. 电击伤害:静电的电荷会引发电击,造成人身伤害。
当人体接触带电物体时,电子可能会通过人体流动,造成疼痛和伤害。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含有高电压或高频电场的场所,电击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3. 机械故障:静电可以引起机械故障,特别是在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设备和管道中。
静电会导致物质的黏附和积聚,引起堵塞、流量减少、设备磨损加剧等问题,从而影响到生产运行和设备寿命。
4. 产品质量问题:静电对于某些化工产品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静电会吸附灰尘和污染物,使得产品表面变脏,影响外观和质量。
静电还会影响产品的绝缘性能、粘合性能和抗静电性能等,从而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为了避免静电带来的危害,化工生产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静电防护措施。
常见的措施包括:对带电物体进行接地处理,减少静电的积聚和积累;使用静电导电材料或涂层,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增加湿度,改善空气中的电离程度;安装防静电装置,如静电消除器、静电保护器等;加强人员的防静电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通过合理的静电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静电带来的风险,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化工生产中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化工生产中,静电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静电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在化工生产中,静电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静电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在化工生产中可能带来的危害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静电产生的原因1. 摩擦效应:当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接触并分离时,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导致物体带有正负电荷,从而产生静电。
在化工生产中,常见的摩擦效应包括输送带与物料的接触,物料与容器的接触等。
2. 流体的运动:在化工生产中,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也会引起静电的产生。
当液体或气体在管道、泵等设备中流动时,会发生电荷的分离,导致静电的产生。
3. 接地不良:接地不良也是引起静电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化工生产中,如果设备或容器的接地不良,就会导致电荷无法及时释放,从而积聚在物体表面,产生静电。
二、静电在化工生产中可能带来的危害1. 火灾爆炸危险:静电在化工生产中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由于静电的积聚会使得物体带有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放电现象。
如果放电发生在易燃易爆的气体或液体周围,就会引起火灾和爆炸。
2. 人身安全:静电对人身安全也构成一定威胁。
在化工生产现场,静电可能导致人员触电,尤其是在操作设备、装卸物料等过程中,由于人体与设备或物料之间的摩擦作用,容易产生静电,从而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3. 对设备的损坏:静电也可能对化工生产设备造成损坏。
由于静电的积聚会对设备造成电磁干扰,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静电还可能引起设备表面的积尘、粉尘等,进而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4. 生产质量问题:在化工生产中,静电还可能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
静电可能导致产品表面积聚灰尘、杂质等,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三、如何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1. 接地保护:在化工生产中,保证设备和容器的良好接地是预防静电危害的关键。
通过良好的接地设计和接地装置的安装,可以有效地将静电及时释放,避免积聚造成危害。
2. 导电材料的使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导电材料也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措施。
1 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一、静电的产生与危害静电通常是指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物体间的相互摩擦或感应而产生的。
在干燥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可以听到清晰的“噼啪”放电声夜晚脱毛衣时还能够看到明亮的蓝色小火花握手时双方骤然缩手或几乎跳起的喜剧场面这是由于人在干燥的地毯或木质地板上走动电荷积累又无法泄漏发生了轻微电击的缘故。
可能引起各种危害的静电如未能采用科学方法加以防护则会造成各种严重事故静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与火灾静电放电还可能直接给人以电击而造成伤亡静电的产生和积聚会妨碍正常生产与工作的进行。
例如人们不大在意的狂风卷起砂砾会因摩擦而带有大量静电它不仅会中断通信有时还会引起铁路、航空等自动信号系统失误造成严重事故。
所以对静电可能造成的危害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
二、静电引发爆炸或火灾的原因放电火花的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即会引起爆炸或火灾。
静电爆炸和火灾多由于火花放电引起对于引燃能量较小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汽混合物也可由刷形放电而引发爆炸和火灾。
带静电的绝缘体经过一两次火花放电后其上仍然可能会残存危险的静电导体的火花放电却正相反它只能发生一次火花放电其上静电即全部消失。
所以导体的火花放电因是其积聚能量的集中释放故具有更大危险性。
三、防止静电危害的技术措施2 防止静电危害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创造条件加速工艺过程中静电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二是控制工艺过程限制静电的产生使之不超过安全限度。
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即泄漏和中和法。
接地、增湿、添加抗静电剂、涂导电涂料等具体措施均属泄漏法运用感应中和器、高压中和器、放射线中和器等装臵消除静电危害的方法均属中和法。
第二条途径包括就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有下列四种: 一静电控制法控制静电产生的方法有1保持传动带的正常拉力防止打滑。
2以齿轮传动代替带传动减少摩擦。
3灌注液体的管道通至容器底部或紧贴侧壁避免液体冲击和飞溅。
防静电是指什么?防静电是一种通过抑制、消散或屏蔽静电的技术手段,以防止静电对人体、设备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措施。
静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不加以控制,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设备损坏等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和掌握防静电技术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一、静电的形成和危害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因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电势差。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或分离时,产生的摩擦电荷会使物体带电。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静电可能对人体和设备产生严重的危害。
例如,工厂中的静电可能引发爆炸性的火灾,医院手术室中的静电可能干扰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了解静电的形成原理和危害是有效防范静电的第一步。
静电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人体的影响:静电会引起身体不适、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造成心脏病发作等严重后果。
2. 对设备的影响:静电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损坏、数据丢失、信号干扰等问题,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经济损失。
3. 对环境的影响: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灾害,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二、防静电的基本原理防静电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控制和消除静电:1. 接地屏蔽:将静电引导到地面,避免在人体和设备上积聚,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通过接地连接,将带电物体和地面相连,使静电能够安全地消散。
2.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利用电离风机、高压电离器等设备,将环境中的离子释放出来,中和静电荷,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3. 静电屏蔽材料:使用导电材料将静电屏蔽在物体表面,阻止静电的蔓延和积聚。
例如,在医院手术室中,手术设备通常采用抗静电材料制作,以防止静电对手术过程干扰的发生。
三、防静电的应用领域防静电技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电子制造业:静电对电子器件的影响非常大,操作人员在操作电子器件时必须穿防静电服,并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以避免静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害。
2. 医疗行业:在手术室和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防静电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静电的危害一、静电会引起爆炸或火灾1、静电的产生与危害静电通常是指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物体间的相互磨擦或感应而产生的。
静电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
在干燥天气里塑料梳子梳头,可以听到清晰的“蟒啪”放电声;夜晚脱毛衣时,还能够看到明亮的蓝色小火花;又如冬季节的北方和西北地区,有时会在与客人握手寒暄之际,出现双方骤然缩手或几乎跳起的喜剧场面,这是由于人在干燥的地毯或木质地板上走动,电荷积累又无无法漏, 握手时发生了轻微电击的缘故。
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般由于电量有限,尚不致造成多大危害。
工业生产中的静电现象是很多的。
特别是石油化工部门、塑料、化纤等合成材料生产部门、橡胶部制品生产部门、纺织部门以及其他制造、加工、转运高电阻材料的的部门,都经常会遇到有害的静电。
但静电也有其可被利用的一面。
静电技术作为一种先进技术,在工业产中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植绒、静电选矿、静电复印等都是利用静电的特点来进行工作的。
它们利用外加能源来产生高压静电场,与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静电不尽相同。
因此,关键是要能加深对静电的认识、了解和控制。
若是掌握不好,对可能引起各和危害的静电未能采用科学方法加以防护,则会造成各种严重事故:静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与火灾;静电放电还可能直接给人以电击而造成伤亡;静电的产生和积聚会妨碍正常生产与工作的进行。
例如人们不大在意的狂风卷起砂砾,会因磨擦而大量带有静电,它不仅会中断通信,有时还会引起铁路、航空等自动信号系统失误,造成严重事故。
所以对静电可能造成的危害,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
2、静电引发爆炸或火灾的原因爆炸和火灾是静电的多种危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静电电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而容易发生火花放电,如果所在场所有易燃物品,又由易燃物品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性气体、蒸汽及爆炸性粉尘),便可能由于静电火花而引起爆炸或火灾。
潮湿季节里静电不容易积累,所以静电事故多数发生在干燥的冬季。
静电的危害与预防一、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静电是由不同物质的接触、分离或相互摩擦而产生的,例如在生产工艺中的挤压、切割、搅拌和过滤,以及生活中的行走、起立、脱衣服等,都会产生静电。
静电的电位一般是较高的。
例如人在穿、脱衣服时,有时可产生一万多伏的电压(不过其总的能量是较小的)。
静电的危害大体上分为使人体受电击、影响产品质量和引起着火爆炸三个方面,其中以引起着火爆炸最为严重,可以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过去在国内外都发生过此类事故,主要是由于静电放电时发生火花将可燃物引燃所造成的,因此,在有汽油、苯、氢气等易燃物质的场所,要特别注意防止危害。
二、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静电危害的防止措施主要有减少静电的产生、设法导走或消散静电和防止静电放电等。
其方法有接地法、中和法和防止人体带静电等。
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应结合生产工艺的特点和条件,加以综合考虑后选用。
1、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它可以迅速地导走静电。
但要注意带静电物体的接地线,必须连接牢固,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否则在松断部位可能会产生火化。
2、静电中和:绝缘体上的静电不能用接地的方法来消除,但可以利用极性相反的电荷来中和,目前“中和静电”的方法是采用感应式消电器。
消电器的作用原理是:当消电器的尖端接近带电体时,在尖端上能感应出极性与带电体上静电极性相反的电荷,并在尖端附近形成很强的电场,该电场使空气电离后,产生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分别向带电体和消电器的接地尖端移动,由此促使静电中和。
3、防止人体带静电:人在行走、穿、脱衣服或座椅上起立时,都会产生静电,这也是一种危险的火花源,经试验,其能量足以引燃石油类蒸气。
因此,在易燃的环境中,最好不要穿化纤类衣物,在放有危险性很大的炸药、氢气、乙炔等物质的场所,应穿用导电纤维制成的防静电工作服和导电橡胶做成的防静电鞋。
1 导言静电,人类作为科学来探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然而,其进展非常缓慢。
时至今日,人类对静电的了解仍然是十分肤浅的。
化工生产中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随着化工生产的不断发展,静电问题逐渐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静电的产生可能会导致很多危害,因此必须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化工生产中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一、静电产生的原因静电是由于物体带电荷而产生的,根据静电学的定律,当两种不同材料接触并分离时,电子转移会造成一个物体带正电荷,另一个带负电荷。
这种现象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摩擦效应当两种不同材料表面发生摩擦时,会产生静电。
例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管道内部的流体分子与管道表面之间摩擦产生静电。
2. 分离效应当两种材料分离时,内部的正负电荷分别分布在不同材料表面上,也会导致静电的产生。
例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两种不同材料接触时,在分离时仍然保留着静电。
3. 压力效应高速流体在流动时,由于其动能的影响,也会产生静电。
例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高压气体进入低压装置时,摩擦和振动作用会使气体分子产生静电。
4. 石墨等物质的存在在化学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由于污染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石墨或碳材料可能会存在于储罐或其他设备中,其电导率比较低,有时会导致静电的存在。
静电在化工生产中可能会造成很多危害,下面简要介绍一下:1. 爆炸和火灾静电将废气或气体中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充分混合,产生爆炸或火灾的风险。
例如,当粉体或有机溶液在输送管道上流动时,它们通常会产生接触和分离静电,这些情况极易引发火灾、爆炸。
2. 烟雾、灰尘的形成静电也可能会引发烟雾、灰尘等形成。
在一些工艺中,如果流体速度较快,歧管的方向突然改变,则极易产生静电,进而形成烟雾、灰尘等。
3. 化学品的损坏一些化学物质本身会与静电有反应,例如,硝酸、氧化亚铜等,这种反应不仅会消耗静电而且会组成若干危险物质,造成液体和固体化学品的损伤和破坏。
4. 安全设备的破坏静电也可能会影响安全设备的正常运作。
当输送管道管道上存在静电时,会造成传感器的失效,使正常的系统监测和控制不能实现。
[精品]论述静电的产生利用及其危害
一、静电的产生
静电是指由于物体的电荷不平衡,使其具有电荷积累现象,产生静电。
静电的产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 摩擦电:在物体之间进行摩擦时,会产生电子的转移,导致物体带电。
2. 离子化:如果物体处于高压电场、高温、放射性环境或者化学反应环境中,会释放出电子,导致物体带电。
3. 链式反应: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如果物体表面积聚了足够多的电荷,会激发链式反应,加速电荷聚集。
二、静电的利用
静电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以下是静电利用的一些典型例子:
1. 涂料喷枪上使用静电现象,能够将细小颗粒吸附在毛细管上,减少杂质颗粒漏喷的现象。
2. 洁具的静电吸尘:可以利用静电吸附物体灰尘,使卫生间或其他地方的灰尘清理更加方便。
3. 静电脱纸浆:在造纸工艺中,静电被用来脱取纸张中的水分和杂质,使得制作出来的纸张质量更高。
4. 静电印字:在屏幕、打印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静电被用来传递电子信号和进行制图。
三、静电的危害
静电也具有很大的危害,并且常常被忽视。
以下是静电的危害:
1. 人体电击:当人体带电时,会有可能导致人体电击,有时候甚至可能致死。
2. 火灾爆炸:静电火花能够刺激有机化学物质,导致爆炸或火灾。
3. 电子设备失效:静电会直接影响或损坏电子设备,潜在地威胁公司或个人的财产。
4. 环境破坏:静电放电能够使环境受到破坏,导致大气污染、土地和水资源污染等。
静电的产生与消除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静电荷的现象,它是由于电子在物体表面的聚集或者缺失所引起的。
静电的产生与消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
一、静电的产生静电的产生与物体表面的电荷分布有关。
当两个物体之间摩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导致物体表面的电荷分布发生改变,从而产生静电。
例如,当我们用毛巾擦拭塑料玩具时,毛巾上的电子会转移到塑料玩具上,使得塑料玩具带有静电荷。
同样,当我们在室内穿搭时,衣物与身体之间的摩擦也会导致静电的产生。
二、静电的现象与危害1. 静电吸附:带有静电的物体容易吸附周围的灰尘、纤维等微小颗粒,造成物体表面的污染。
2. 静电放电:静电荷在一定条件下会放电,产生明亮的火花和爆裂声,给人带来触电的危险。
3. 影响仪器设备:在无尘室和实验室中,静电的产生会干扰精密仪器的正常工作,导致数据误差或设备损坏。
三、静电的消除方法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静电。
1. 接地消除:通过将带有静电的物体与地面相接触,使电荷得到释放,从而消除静电。
这是一种常见且简单有效的方法,例如将带有静电的衣物晾晒在室外,或者使用导电材料进行接地处理。
2. 防静电剂:防静电剂是一种能够中和静电荷并阻止其积聚的化学物质。
涂抹防静电剂可以减少物体的带电能力,从而减轻静电现象的产生。
3. 空气湿度控制:适当控制室内空气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湿度较高的环境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子数量,从而减少静电的形成。
4.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专门用来去除物体表面静电的设备。
它通常采用离子发生器或者静电消除棒的原理,释放相反电荷的离子来中和物体表面的静电荷。
四、静电的应用除了需要消除静电带来的问题外,静电也有一些实际应用。
1. 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技术利用静电的作用将粉末或液体颗粒吸附于带有电荷的物体上,从而实现均匀喷涂,提高涂层的质量和效率。
2. 静电除尘:静电除尘设备利用静电吸引力将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引导到带有电荷的收集板上,从而实现空气净化和粉尘的去除。
实验室静电的产生、危害及防护一、静电的产生与危害静电是电子在材料内部或者在材料之间移动(含极化和传导)的产物。
两种不同的材料互相接触,它们之间的小于一定的距离,如10-25cm时,由于隧道效应,两种材料内的电子穿过界面而相互交换。
当交换达到平衡时,材料间将产生一定的电势差,界面两侧出现了等量正负电荷。
若把接触后的两种材料分开,两种材料将分别带上等量正负电荷,这就是静电产生的基本原理。
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摩擦起电、传导带电、感应带电。
摩擦起电:因不同材料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由于不同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种不同材料物质接触或者摩擦时,外围电子将转移到束缚能力大的一方,导致一材料带正电,另一材料带负电。
传导带电:因为在导体而言,电子能在他的表面自由移动。
当与带电体接触时,电子会从发生电荷转移,导致两者电荷平衡,从而形成静电现象。
感应带电:是指邻近电场的感应,对于导体,电子在导电材料表面自由移动,若将该导体放置在另一个静电场中,由于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正、负离子就会发生转移,该导体因静电场感应导致正、负电荷不平衡而形成带电。
从静电产生的基本原理与方式可以看出,在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整个环节中,很多工序都可能产生静电。
电子制造工序中都可能使操作人员、工作台面、工具、元器件及包装等产生静电,只要存在静电,就一定会有一个ES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释放)过程,主要是在瞬间放电电流对电路的感应所产生的噪声,以及放电电流使基准地电位如产品地、信号地的电位发生偏移波动,从而导致对电路正常工作的干扰。
静电危害与一般防雷或电磁干扰有一些不一样的特点。
隐蔽性:一般的静电放电人体并未感知,而元器件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伤。
潜在性和累积性:一些元器件受静电放电损伤后,仅表现出某些性能参数下降,但尚未失效,在继续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失效,所以静电对器件的损伤具有潜在性。
静电有哪些危害,如何防范1.静电的产生与静电电荷的积累静电是指绝缘物质或者孤立导体上携带的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不同物体接触摩擦时,在物质间发生了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带电现象。
例如,人们很早就发现用玻璃棒或琥珀毛、纸片和尘埃等轻小物体。
静电电荷只能聚积于物体的表面上,不能像在导体里的电流与毛皮摩擦一阵再分开时,前者就带了正电荷,后者就带了负电荷,能够吸引或排斥羽那样容易流动,因而称之为静电。
1.1静电的产生机理众所周知,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
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停地高速旋转,有离开原子核的倾向,但电子又与带正电的原子核互相吸引,两个方向相反的力达到平衡,因此电子只能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量与全部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是呈电中性的。
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电子逸出功,它反映了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力或者吸引力的大小,不同原子或者说是不同物质的电子逸出功是不相同的。
当两种物体在一起互相摩擦,两者做相距小于25x10-8cm的紧密接触时,电子受到相反两个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力之差——净作用力就是电子逸出功之差。
在其作用下,部分电子能摆脱原物质原子核的束缚,从逸出功小的物体转移到逸出功大的另一个物体上去,这样,逸出功小的物体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逸出功大的物体因电子过剩而带负电。
由于两物体各自带有电荷相反的静电荷,就形成了双电层。
双电层还不是静电,当两物质做相对运动,如固体间相互摩擦、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粉状物料在布袋中滑动,部分电子来不及复位就随物质离开了,结果是各自带上了静电荷——即静电。
静电电荷的量与相接触的两物质的电子逸出功之差有关,差值越大即性质相差越大,静电电荷越多。
同时,静电电荷还与移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静电电荷越多。
一种物质在摩擦过程中带什么电荷,与电子逸出功的相对大小有关。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静电概念及产生因素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
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
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一种物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就会越过界面,进入另一种物体内,这种物质把电子传给另一种物质而带上正电,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带负电,这种电它不能象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人们称之为静电荷,简称静电。
静电的常用参数为电压,单位是“千伏”(KV)。
二、静电的产生方式静电是一种客观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很多,有感应起电、介质的极化起电、温差起电、压力起电、吸附起电、电解起电和接触起电。
其中接触起电是产生静电的主要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下列情况会产生静电:1、树脂在兑稀、过滤和调漆搅拌过程,物料与容器和滤网的摩擦产生静电运输中,溶剂受震荡、与车、桶罐壁冲击和碰撞产生静电。
2、粉料投料时,粉体与容器壁或其他器具摩擦和碰撞时产生静电。
使用溶剂或采用碱洗法清洗容器或器具时产生静电。
1、物体接触和分离产生静电(1)磨擦起电(2)冲流起电(3)喷射起电(4)剥离起电(5)沉降起电(6)溅泼起电(7)喷雾起电(8)破裂起电(9)碰撞起电(10)滴下起电2、液体运动产生静电液体在搅拌、沉降、流动、冲击、喷射、飞溅等接触及分离的相对运动,形成双电层而产生静电。
3、灌装产生静电(1)喷溅式灌装(2)液料混合(3)沉降液翻动(4)灌装停止到液面产生最大电位时间(23.6小时)4、人体静电人体穿着化纤、晴纶类服装时,因摩擦会产生静电。
通常限制人体带电不得超过1.5KV,通过触摸静电球可以导除人体静电。
三、静电高低与下例因素有关:①灌油流速越快,摩擦越剧烈,产生静电电压越高。
②空气越干燥,静电越不容易从空气中消除,电压越容易升高。
③油管出口与油面的距离越大,油品与空气摩擦越剧烈,油流对油面的搅动和冲击越厉害,电压就越高。
安全管理编号:LX-FS-A15769 静电的形成及其危害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静电的形成及其危害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静电的形成条件: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静电放电对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但并非所有的静电放电都能引起爆炸事故。
静电危害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基本条件:1)带电体表面电荷所形成的静电场强度必须达到能击穿周围气体的强度。
2)静电放电的能量必须大于可燃物的最小点燃能量。
3)放电必须在爆炸混合物的爆炸浓度范围内发生。
另外,影响静电放电的因素很多,包括物料的种
类、形态、环境条件、静电放电的种类等。
2.静电的危害:
★爆炸和火灾
爆炸和火灾是静电最大的危害。
静电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而容易发生放电。
当带电体与不带电或静电电位低的物体互相接近时,如果电位差达到300 V以上,就会出现火花放电。
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若已达到周围可燃物的最小着火能量,而且可燃物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就会立即发生燃烧或爆炸。
★静电电击对人体的危害
静电电击只发生在瞬间,通过人体的电流为瞬时冲击电流,其危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直接伤害、二次伤害、精神紧张。
人体遭受电击时,会精神
紧张,发生误操作、高空坠落、摔伤或触碰机械造成伤害等后果。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