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生产工艺..
- 格式:doc
- 大小:231.50 KB
- 文档页数:12
合成实⽤⼯艺学课后习题第⼀章绪论⼀、填空题1、对于均相反应体系,搅拌器的作⽤主要是__加速传热_;对于⾮均相反应体系,搅拌器则有___加速传热和____传质__的双重作⽤。
2、⼯业上合成树脂的⼲燥⽅法,主要是_⽓流⼲燥机沸腾⼲燥_。
当树脂含有机溶剂时,或粉状树脂对空⽓的热氧化作⽤敏感时,则⽤加热的____氮⽓__作为载热体进⾏⼲燥;3、⼯业上当合成树脂含⽔时,通常⽤加热的_____空⽓__作为载热体进⾏⼲燥;⼆、选择题1、对于低粘度聚合物的溶液聚合反应釜应选择(D)搅拌器。
A、锚式B、平浆式C、螺带式D、旋浆式2、C4馏分中所含的丁烷、丁⼆烯、丁烯各异构体的沸点⾮常相近,可通过(`C)的⽅法进⾏分离。
A、闪蒸B、⽔蒸⽓蒸馏C、萃取精馏D、减压蒸馏3、对于⾼粘度流动性差的合成橡胶的溶液聚合反应釜应选择( C )搅拌器。
A、锚式B、平浆式C、螺带式D、旋浆式三、判断题1、聚合物的形态可能是坚硬的固体物、⾼粘度熔体或⾼粘度溶液,所以不能⽤⼀般的产品精制⽅法如蒸馏、结晶、萃取等⽅法对聚合物进⾏精制。
(对)2、经分离操作的合成橡胶,含⽔量40%-50%,可以⽤⽓流⼲燥或沸腾⼲燥的⽅法进⾏⼲燥。
(错)3、⼀般潮湿的合成橡胶胶粒采⽤箱式⼲燥机或挤压膨胀⼲燥机进⾏⼲燥。
(对)第⼆章⽣产单体的原料路线⼀、填空题1、从油⽥开采出来未经加⼯的⽯油称为原油。
2、⽯油裂解⽣产烯烃时,液态烃在⾼温裂解区的停留时间仅为,⽬的是为了减少副反应、提⾼烯烃的收率。
⼆、选择题1、⽯油裂解⽓经精制分离得到的主要产品中,丙烯收率为( D )。
)A、25%~26%B、11%~12%C、29%~30%D、16%~18%2、⽯油裂解⽓经精制分离得到的主要产品中,⼄烯收率为(A)。
A、25%~26%B、11%~12%C、29%~30%D、16%~18%3、C4馏分中所含的丁烷、丁⼆烯、丁烯各异构体的沸点⾮常相近,可通过(` C)的⽅法进⾏分离。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各章重点第一章绪论1.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及通常组合形式原料准备与精致,催化剂配置,聚合反应过程,分离过程,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回收过程2.聚合反应釜的排热方式有哪些夹套冷却,夹套附加内冷管冷却,内冷管冷却,反应物料釜外循环冷却,回流冷凝器冷却,反应物料部分闪蒸,反应介质部分预冷。
3. 聚合反应设备1、选用原则:聚合反应器的操作特性、聚合反应及聚合过程的特性、聚合反应器操作特性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经济效应。
2、搅拌的功能要求及作用功能要求:混合、搅动、悬浮、分散作用:1)推动流体流动,混匀物料;2)产生剪切力,分散物料,并使之悬浮;3)增加流体的湍动,以提高传热效率;4)加速物料的分散和合并,增大物质的传递效率;5)高粘体系,可以更新表面,使低分子蒸出。
第二章聚合物单体的原料路线1.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有哪些?(教材P24-25)石油化工路线,煤炭路线,其他原料路线(主要以农副产品或木材工业副产品为基本原料)2.石油化工路线可以得到哪些重要的单体和原料?并由乙烯单体可以得到哪些聚合物产品?(教材P24-25、P26、P31)得到单体和原料: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
得到聚合物: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维纶树脂、聚苯乙烯、ABS树脂、丁苯橡胶、聚氧化乙烯、涤纶树脂。
3. 合成聚合物及单体工艺路线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3-1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1.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及选择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
聚合方法的选择只要取决于根据产品用途所要求的产品形态和产品成本。
2.引发剂及选择方法,调节分子量方法种类:过氧化物类、偶氮化合物,氧化还原体系。
选择方法:(1)根据聚合操作方式和反应温度条件,选择适当分解速度的引发剂。
(2)根据引发剂分解速度随温度的不同而变化,故根据反应温度选择适引发剂。
(3)根据分解速率常数选择引发剂。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对于均相反应体系,搅拌器的作用主要是__加速传热_;对于非均相反应体系,搅拌器则有___加速传热和____传质__的双重作用。
2、工业上合成树脂的干燥方法,主要是_气流干燥机沸腾干燥_。
当树脂含有机溶剂时,或粉状树脂对空气的热氧化作用敏感时,则用加热的____氮气__作为载热体进行干燥;3、工业上当合成树脂含水时,通常用加热的_____空气__作为载热体进行干燥;二、选择题1、对于低粘度聚合物的溶液聚合反应釜应选择(D)搅拌器。
A、锚式B、平浆式C、螺带式D、旋浆式2、C4馏分中所含的丁烷、丁二烯、丁烯各异构体的沸点非常相近,可通过(`C)的方法进行分离。
A、闪蒸B、水蒸气蒸馏C、萃取精馏D、减压蒸馏3、对于高粘度流动性差的合成橡胶的溶液聚合反应釜应选择( C )搅拌器。
A、锚式B、平浆式C、螺带式D、旋浆式三、判断题1、聚合物的形态可能是坚硬的固体物、高粘度熔体或高粘度溶液,所以不能用一般的产品精制方法如蒸馏、结晶、萃取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精制。
(对)2、经分离操作的合成橡胶,含水量40%-50%,可以用气流干燥或沸腾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
(错)3、一般潮湿的合成橡胶胶粒采用箱式干燥机或挤压膨胀干燥机进行干燥。
(对)第二章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一、填空题1、从油田开采出来未经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
2、石油裂解生产烯烃时,液态烃在高温裂解区的停留时间仅为0.2-0.5s,目的是为了减少副反应、提高烯烃的收率。
二、选择题1、石油裂解气经精制分离得到的主要产品中,丙烯收率为( D )。
A、25%~26%B、11%~12%C、29%~30%D、16%~18%2、石油裂解气经精制分离得到的主要产品中,乙烯收率为(A)。
A、25%~26%B、11%~12%C、29%~30%D、16%~18%3、C4馏分中所含的丁烷、丁二烯、丁烯各异构体的沸点非常相近,可通过(` C)的方法进行分离。
A、闪蒸B、水蒸气蒸馏C、萃取精馏D、减压蒸馏三、判断题1. 石油裂解生产烯烃时用3-15%浓度的NaOH水溶液洗涤裂解气,目的是脱除酸性气体。
第四章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生产工艺4.1离子聚合及其工业应用定义:单体在阳离子或阴离子作用下,活化为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的活性离子,再与单体连锁聚合形成高聚物的化学反应,统称为离子型聚合反应。
离子型聚合反应: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配位离子型聚合应用:丁基橡胶、聚异丁烯、聚甲醛、聚硅氧烷、聚环氧乙烷等;高密度聚乙烯、等规聚丙烯、顺丁橡胶等;活性高聚物、遥爪高聚物等。
4.1.1阳离子聚合反应单体:具有强推电子取代基和共轭效应的烯烃类单体、羰基化合物、杂环。
工业化生产所用的主要单体有:异丁烯、苯乙烯、环醚、甲醛、乙烯基醚类、异戊二烯等。
引发剂共性:阳离子聚合所用的引发剂为“亲电试剂”。
作用:提供氢质子或碳阳离子与单体作用完成链引发过程。
常用的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反应机理以异丁烯为单体,以三氟化硼为引发剂,水为助引发剂●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活性中心向单体转移):另一情况显然,以上一种方式为主。
向反离子转移,离子对重排:向助引发剂转移链转移结果又产生了新活性中心,它仍然可以进行反应。
对于向单体转移终止的发生比自由基聚合时要快得多,同时,又是控制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因此,阳离子聚合多采用低温聚合。
链终止终止之一(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作用而终止):终止之二(与水、醇、酸等终止剂作用而终止)阳离子可控聚合根据:阳离子聚合反应难以控制的原因在于碳正离子非常活泼。
通过亲核作用使碳正离子稳定则可以获得“活性”阳离子增长链。
方法:1.选择适当的亲核对应离子B-;2.外加路易士碱(X)方法1:采用碘化氢/碘(HI/I2)引发体系。
对应阴离子B-由被碘分子活化的碘阴离子(I-—I2)组成,它使碳正离子处于活性种状态。
例如乙烯基醚的活性阳离子聚合反应:习题为什么在-15℃条件下在正己烷溶剂中, 以碘化氢为引发剂引发异丁基乙烯基醚聚合, 得到了碘化氢与异丁基乙烯基醚的加成物, 而选用碘化氢/碘为引发体系引发异丁基乙烯基醚聚合, 则可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异丁基乙烯基醚?(8分)答:碘化氢易与异丁基乙烯基醚发生加成反应,由于碘的亲核性很强,加成物在正己烷非极性溶剂中不会离解成自由离子或离子对,而是形成稳定的共价键,不能进一步与单体加成,因此只能得到碘化氢与异丁基乙烯基醚的加成物。
加上碘以后,碘分子会活化加成物形成离子对,引发单体聚合,由于碘阴离子( 2I I )能使碳正离子处于活性种状态,因此阳离子增长链表现为“活性”增长链,可以实现可控聚合,只要单体和引发剂的比例控制得当则可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异丁基乙烯基醚。
方法2:用乙基二氯化铝(Et-AlCl 2)为引发剂的阳离子聚合反应,它产生了弱的对应离子,但无活性;加入路易士碱包括酯、醚、以及某些吡啶衍生物则形成活性阳离子聚合体系。
阳离子聚合工业应用聚甲醛:三聚甲醛+少量二氧五环 聚乙烯亚胺:环状胺 4.1.2阴离子聚合反应单体烯类单体:π电子流动性大(共轭效应大),即Q值越越大越好;取代基吸电子能力强,即e值越大越好。
杂环单体:内酰胺、内酯、环氧杂烷引发剂共性:具有亲核能力的亲核试剂(多为碱性物质)。
引发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各引发剂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其引发能力越大;同时,还取决于与单体的匹配情况关系。
阴离子聚合反应机理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苯乙烯为单体,四氢呋喃为溶剂,甲醇为终止剂。
机理如下:链引发阴离子聚合特点:不存在链终止过程、阴离子聚合反应生成的增长链端基是稳定的状态。
活性高聚物的特征:1.许多增长的活性链具有特殊的颜色。
苯乙烯阴离子红色;2.第一批单体耗尽后,加入第二批单体能继续反应,产物聚合度与转化率关系不变。
3.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可以进行实现“计量聚合”活性高聚物的应用:1.合成分子量狭窄的聚合物,用于凝胶渗透色谱分级的标准试样。
2. 合成嵌段共聚物3.合成具有适当功能基团的聚合物(遥爪聚合物)4.合成梳形和星形聚合物习题下述合成路线曾用于一端亲水、一端亲油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写出A、B、C的结构。
4.1.3配位聚合定义配位聚合反应是烯烃单体的碳-碳双键与引发剂活性中心的过渡元素原子的空轨道配位,然后发生位移使单体分子插入到金属-碳之间进行链增长的一类聚合反应。
特点产物立构规整性好、相对分子质量高、支链少、结晶度高。
单体:可以进行聚合的烯类单体非极性单体:乙烯、丙烯、1-丁烯、苯乙烯、共轭双烯、环烯烃等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等ɑ-烯烃、二烯烃、环烯烃引发剂目前工业应用的配位聚合引发剂都是过渡元素的配位络合物。
大致可分为三大系列:Ziegler-Natta引发剂氧化铬-载体引发剂(又称为philips引发剂)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载体引发剂。
Zieger-Natta引发剂系列应用最为广泛,可用于乙烯、α-烯烃、二烯烃聚合物或共聚物的生产中。
后两系列引发剂则用于乙烯均聚或共聚。
目前工业应用的配位聚合引发剂都是过渡元素的配位络合物。
大致可分为三大系列:Ziegler-Natta引发剂氧化铬-载体引发剂(又称为philips引发剂)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载体引发剂。
Zieger-Natta引发剂系列应用最为广泛,可用于乙烯、α-烯烃、二烯烃聚合物或共聚物的生产中。
后两系列引发剂则用于乙烯均聚或共聚。
助引发剂----ⅠA-ⅢA族有机金属化合物与主引发剂反应,产生活性中心。
不同结构的烷基铝活性不同。
其顺序如下:Al(C2H5)2H>Al(C2H5)3>Al(C2H5)2Cl >Al(C2H5) Cl2 >AlCl3配位聚合工业应用合成树脂: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以及其共聚物;合成橡胶:顺式聚丁二烯(顺丁橡胶)顺式聚异戊二烯(合成天然橡胶)以及乙烯-丙烯-二烯烃三元共聚物(乙丙橡胶)4.2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生产工艺4.2.1离子聚合工艺特点1. 具有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链终止过程。
2. 引发剂种类的不同会明显影响增长链末端的性质;3.在离子聚合过程中反应介质不仅明显影响聚合反应动力学而且还影响所得大分子的分子链结构。
选择溶剂的要求:•可能与引发剂产生的作用•熔点或沸点高低•容易精制提纯•与单体、引发剂和聚合物的相容性等因素。
•充分干燥•溶剂极性大小•对离子活性中心的溶剂化能力例题1.以C4H9Li为引发剂, 分别选用THF和甲苯为溶剂引发苯乙烯聚合, 实验发现,在THF中苯乙烯聚合反应速率要大, 为了提高甲苯中苯乙烯的聚合速率,可加入a. BF3b. SnCl4c. TiCl4d. 18-冠醚-62.在-78℃条件下, 以三氟化硼-乙醚引发体系使乙烯基丁基醚聚合, 最为合适的溶剂是a. 丙酮b. 乙酸乙酯c. 乙醚d. 氯甲烷反应温度聚合反应温度影响:收率、聚合度、聚合反应速度、副反应、聚合物空间结构规整度以及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等。
产品分子量及分布离子聚合引发反应很快而且引发剂多在聚合反应初期消耗。
如果存在较多杂质,则聚合反应将被破坏,如果反应系统为高纯度则产品分子量增长程度相同,所以分子量分布较窄。
阴离子聚合反应对此现象更为突出,甚至可以合成分散指数为1.01的单分散产品。
4.2.2配位聚合工艺特点(一)引发剂种类及组分影响1.活性中心由于Ziegler-Natta引发剂组分较多,如TiCl2/MgCl2/ED—Et3Al。
它们之间反应产物更为复杂,目前人们认为Ziegler-Natta引发剂存在有多种活性中心。
Ti2+活性中心引发乙烯进行聚合但不能使丙烯进行聚合;而Ti 3+活性中心则可引发乙烯和丙烯进行聚合。
用于丙烯定向聚合的引发剂也存在两种活性中心,一种是引发产生等规聚丙烯而另一种是产生无规聚丙烯。
2.助引发剂如果将AlEt3的活性定为100,则助引发剂活性次序为:但Be(C2H5)2毒性甚大,未能工业应用。
助引发剂有一最佳用量3.Ti含量的影响钛浓度2%(质量)以下时,活性中心的浓度与钛浓度呈直线正比关系。
载体高活性引发剂表现为随引发剂单位质量的钛含量的增加,单位质量钛的引发活性降低。
4.给电子体的影响引发剂中加入路易士碱后,将对烯烃聚合的定向度和聚合动力学产生影响。
一般是加入的路易士碱量增加,定向度增高;聚合活性则降低。
另外,对引发活性和定向度数据的分析显示,多数情况下表现生产无规聚合物活性中心产率的降低程度高于生产等规聚合物。
(二)聚合反应温度的影响对聚合反应速度的影响(聚乙烯高温、聚丙烯低温)对等规度的影响聚合反应速度和等规度随温度而变化的原因归结为:1. 引发剂大小和形态发生变化;2. 形成活性中心或破坏了活性中心;3. 给电子体与活性中心以及给电子体和助引发剂之发生新的络合反应;4. 扩散因素的影响。
(三)氢对链增长速度的影响有人研究了MgCl2/TiCl4-Al(C2H5)3引发剂体系,氢压力增加则聚合速度加快,最后达一极限值。
当氢压力不变,在50-8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聚合反应速度加快,70℃时出现最高值。
但有人则观察到,随氢分压的升高引发剂活性降低。
解释:氢对引发活性的双重作用:原子氢阻缓聚合反应速度;分子氢创造新的活性中心(氢高浓度下)。
(四)产品分子量分布配位聚合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宽,分布指数通常大于10。
共聚反应所得共聚物的非均一性也很大。
解释:1.活性中心的活性度不一致;2.而且扩散效应限制了单体向活性中心的传递。
4.2.3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生产工艺过程(一)原料准备1.单体要求:纯度高,含量至少为99%以上,有的要求达99.95%;严格控制:1.有害于引发剂的杂质:H2O、O2、CO、CO2、硫化物等的含量2.可能参与聚合反应的烯烃、炔烃等杂质的含量。
Ziegler-Natta引发生产HDPE:水含量低于10xl0-6,O2<10×10-6,CO<5×10-6;CO2<10×10-6;硫化物<5×l0-6;杂质烯烃<50×10-6;炔烃<5×10-6等。
提纯方法:一般采用精馏的方法提纯后,再通过净化剂(活性炭、硅胶、活性氧化铝或分子筛等)脱除微量杂质及水分。
2.溶剂离子聚合:弱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仲胺、芳醚、芳烃、卤代烃等)。
配位聚合:主要是脂肪烃。
选择溶剂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 与聚合增长活性中心不发生反应;b. 不使引发剂中毒失去活性,不含有使引发剂中毒的杂质c. 溶剂种类对聚合反应速度、聚合物结构可能发生的影响;d. 适当的熔点和沸点,要求在聚合温度下保持流动状态;e. 聚合过程中溶剂对单体和聚合物的溶解能力;f. 从技术经济和劳动保护上考虑溶剂来源、成本、毒性等因素。
(二)引发剂制备引发剂种类:引发剂体系的活性的影响因素:引发剂组分的种类、用量和配制条件(包括加料次序、温度)/放置温度与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