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seis_二维观测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36
第八章 RTK 原始数据处理第八章 RTK原始数据处理近几年来由于RTK技术的广泛应用,差分仪的生产厂家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而且其原始数据记录格式也各不相同。
不过无论哪种RTK差分仪,其在野外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与我们所要求的成果数据格式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要经过数据编辑、格式转换以及QC等事后的处理工作,才能达到所规定的上交要求。
原始数据的事后处理工作(以后简称后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RTK原始数据的下载●RTK原始数据的打开●RTK原始数据编辑●RTK原始记录QC●RTK原始数据处理:包括坐标转换、高程拟合、成果分离、统计分析等。
其中统计分析是对野外能够记录下来的有关观测数据(如点记录的QC值、记录瞬时的DOP值、天线高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找出可能出错的不合理数据。
●RTK标准文本数据格式说明9.1 RTK原始数据的下载RTK原始数据的下载,通常是指RTK差分仪在野外将观测点的坐标及相关信息以一定的格式记录在存储设备上(如PC卡等),回到室内后通过厂家提供的传输软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并以文本文件保存的过程。
保存的文本文件就是RTK仪器下载的格式文件。
为了在本系统中对各种不同RTK仪器所产生的RTK下载格式文件中的坐标及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我们需要针对各种RTK仪器下载的格式文件,将其所包含的数据项转换成系统使用的统一的RTK原始记录格式。
9.2 RTK原始数据的打开在数据树窗口中右击某一项目下的打开一个下拉菜单, 从菜单中选择“打开原始记录文件”项或选择主菜单“RTK数据处理”下的“打开RTK数据文件”项,进入如图8-1所示的窗口。
注意:选择主菜单“RTK数据处理”下的“追加原始数据”项,可以把一段原始数据追加到当前窗口中,即相当于两段原始数据的合并。
图8-1我们看到,数据来源可以有三种途径:9.2.1 仪器下载文本文件(1)选择仪器类型(左击相应的仪器类型即可)。
Klseis1.0 2 D模型使用手册klseis1.02d模型使用手册klseis1.0地震采集工程软件系统二维地质模型分析第一部分基本原理1.模型结构描述1.1传统的层状结构传统上用于射线追踪的地质模型都是用层状结构进行描述,要求模型的每一个层都必须从模型体的左边界贯穿到模型体的右边界,并且层的定义一般按顺序由上到下依序排列,不得交叉。
对于较复杂介质的地质模型,如断层、透镜体等,常常假定一些虚界面,使其延伸到边界。
比如要定义一个透镜体则需要假定两个虚界面,一个是透镜体上界面的左右延伸至边界,一个是透镜体下界面的左右延伸至边界,两个虚构的界面重合,虚构界面上下介质的波速相同。
对于简单的地质体上述这些做法无疑是很方便的。
但是当地下的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时,如逆断层、尖灭等,这种模型的描述方法就比较困难,如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
另外,复杂模型按顺序定义层号,在射线追踪时判断射线路经时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图1-1繁杂的地质构造。
延用传统的层状结构模型来描述这样的地质构造会变得十分困难。
─1─klseis1.0地震采集工程软件系统二维地质模型分析1.2块状结构为能描述复杂地质模型,本系统不采用传统的用于射线追踪的地质结构的描述方法,而提出了用块来描述地质模型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摈弃了传统上层的概念,以介质或块作为操作单元,其优点是能够描述任意复杂的地质模型,并能保证射线正确的追踪。
所谓块就是指具备一定速度和密度的地质体,它就是一个相对单一制的个体,对于二维地质模型,块可以看作就是由二者交界面或二者交界面与模型边界形成的半封闭区域。
按块的定义方法来描述二维地质模型需要增加几个新的概念:块、边、段、点。
“块”即二维空间的一个封闭的同一性质的连续区域,“边”是由界面的线段组成,“段”由两点组成的直线,“点”即由有x坐标值和y坐标值定义的实际点。
块、边、段、点之间的关系是:点组成段,段组成边,边组成块。
每一个边的两侧应为不同的块,若边的两边为同一个块,则称此边为非封闭边,对于非封闭边,在计算中忽略它的存在而不于考虑,同一条边的上侧,或下侧必须对应同一个“块”,否则应定义为不同的边,边可以由若干条折线和若干条曲线组成,称这些折线或曲线叫段。
KLseis简明使用手册地震采集工程软件系统简介地震采集工程软件系统是用于地震勘探采集的大型工程软件系统,它涵盖了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的全过程。
包含的具体内容有:⑴采集参数分析;⑵二维、三维观测系统设计;⑶测量数据处理;⑷试验资料分析;⑸二维、三维静校正处理;⑹二维、三维地质模型分析;⑺勘探标准辅助格式处理。
系统界面介绍当启动KLSeis系统后,出现图0-1所示界面。
界面主要包括工区窗口、消息窗口、数据树窗口、主菜单和标准工具条。
但有时用户启动KLSeis系统后,界面中没有数据树窗口和消息窗口,只有工区窗口。
遇此情况,用户可以将数据树窗口和消息窗口打开。
操作方法:鼠标单击标准工具栏上的数据树窗口按钮和消息窗口按钮,数据树窗口和消息窗口自动出现。
主菜单包括文件、编辑、查看、工具、窗口和帮助,大部分主菜单为Windows 的常用菜单,当用户进入不同子系统工作时,会增加相关的功能菜单。
例如,进入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时会增加观测系统菜单。
标准工具条为采集软件工程系统的公用工具栏。
不同的子系统还有自己的工具栏,用户进入不同的子系统时,相应子系统工具栏会出现在窗口中。
将鼠标指向工具栏的按钮,该按钮的功能注释将在屏幕右下角的状态栏和鼠标的下面同时显示。
数据树窗口是用户进行数据管理和功能引导的窗口,可以在数据窗口中实现数据的加载、打开、删除等操作。
数据的管理采用树状模式分级管理,最顶级数据为工区,往下依次为项目、测网(测线、弯线)、设计方案。
图0-1消息窗口用来显示消息和数据库操作信息(数据存储的有关信息)。
用户可以通过单击消息窗口下部的消息窗口标签和数据库信息标签进行切换。
消息窗口和数据树窗口可以随时打开和关闭。
工区窗口是用户进行工作的主窗口。
在刚打开时,工区窗口中并没有可以工作的窗口,当用户打开或创建一个设计方案后,该方案的工作窗口(观测系统设计窗口)才出现,此时用户可以进行观测系统设计。
主菜单当用户进入采集系统时,主菜单包括文件、编辑、查看、工具、窗口和帮助。
Klseis软件在煤田三维地震资料采集特观设计中的应用作者:尚晓光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22期摘要:KLseis软件是一个是用于三维地震勘探采集的大型工程软件系统,尤其在山地、水网、黄土塬及密集障碍区等复杂地表条件下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中,其灵活的特殊观测系统设计,为提高叠加次数,确保勘探区内工覆盖次数,满足勘探设计要求提供了保障。
本文以邢台矿某三维地震勘探为例,详细介绍了该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步骤,针对该区大村庄造成的设计不当形成的“天窗”问题,提出了块状观测系统的方法,以确保覆盖次数满足设计要求,保证了资料采集的完整性,有效提高了野外施工质量。
关键词:KLseis软件;三维地震勘探;束状观测系统;块状观测系统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目前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勘探成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矿区构造解释精度,同时也关系着煤矿生产安全。
野外资料采集质量是获得良好勘探成果的重要前提条件,如何在复杂地表条件下对观测系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从而获得高质量野外采集资料是物探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Klseis软件在三维地震勘探设计方面有强大的功能,在地表复杂地区,利用Klseis软件进行三维地震勘探特观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确保完成地质任务。
1 Klseis软件系统简介1.1 地震采集工程软件系统简介Klseis软件系统是用于地震勘探采集的大型工程软件系统,它涵盖了整个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的全过程,具体包含的内容有:①采集参数分析;②二维、三维观测系统设计;③测量数据处理;④试验资料分析;⑤二维、三维静校正处理;⑥二维、三维地质模型分析;⑦勘探标准辅助格式处理。
1.2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子系统简介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是地震采集工程软件系统的子系统之一,也是采集系统的核心部分。
功能主要有:①创建各种类型模板;②模板分析;③各种观测系统自动布设;④多种CMP面元信息的实时计算、显示、分析;⑤激发点、接收点实时动态编辑;⑥电子表格自动生成;⑦障碍物处理;⑧地理信息处理;⑨工作量统计;⑩输入、输出SPS格式文件和自由文本格式文件。
野外地震队采集基础知识及工作流程野外采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互相影响互相制约,都对最终采集质量有着不同影响。
为了更好地执行海外地震采集任务,有必要对一些基本的地球物理勘探知识和野外工作流程做一个系统的了解。
本文将针对野外地震采集工程,对一些基本的基础知识和野外采集工作流程做一个系统的介绍1野外采集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野外地震采集的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是顺利执行野外地震勘探的基础,不管你处在什么岗位上,要想在野外大显身手,都必须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
下面将从基本概念、观测系统、地震波激发、接收以及野外采集常用软件几个方面概要的介绍一下野外采集的一些基础知识。
1.1基本物探知识1.1.1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1.1.1.1 地震波(Seismic Wave)地震波是一种在介质中从一点到另一点传播的弹性扰动。
地震波有几种类型,包括:●两种体波:纵波和横波●面波:瑞利波(地滚波)、斯通莱波、勒夫波、管波1.1.1.2 炮点(Source Point)炮点是指激发地震波能量的位置,激发源可能是炸药、气枪、重锤、可控震源等。
如果采用震源组合,炮点通常指组合中心。
1.1.1.3 炮点距(Source Interval)炮点距指相邻炮点间的距离。
1.1.1.4 炮点线(Source Line)炮点线指炮点沿之布设的一条线,炮点通常等间距布设。
1.1.1.5 炮线距(Source Line Interval)在三维勘探中,相邻炮线间的距离称为炮线距,通常沿垂直于炮线的方向测量该距离。
1.1.1.6 接收点(Receiver Station)接收点指检波器的组合中心位置1.1.1.7 道间距(Receiver Interval)道间距也就是既接收点距,指相邻接收点间的距离。
1.1.1.8 接收线(Receiver Line)接收线指接收点沿之布设的一条线。
1.1.1.9 接收线距(Receiver Line Interval)在三维勘探中,相邻接收线间的距离称为接收线距,通常沿垂直于接收线的方向测量该距离。
Google Earth高程数据精度分析及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史来亮;赵斌;李建国;张璐【摘要】The area of seismic exploration is often located in remote areas, and is always lack of terrain data.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 of Google Earth ( GE) are based on SRTM and have a high precision. Based on the batch extraction of elevation data from GE,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accuracy of elevation data between mountains and plai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E elevation data and actual el⁃evation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whether in the mountains or plains; The accuracy of elevation data in plain area is higher than that in mountain area. The elevation data from GE can be used to produce contours and analyze the system parameters.%地震勘探勘查区往往位于偏远地区,已知地形资料较少。
Google Earth(简称GE)采用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SRTM,精度较高。
笔者在批量提取GE高程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对山区和平原地区的GE高程数据的精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平原地区,GE高程数据均与地表实际高程基本一致;在平原地区的精度高于山区;GE高程数据可以满足等高线生成和观测系统参数分析的需要。
Klseis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系统应用研究应用Klseis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系统结合实例对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并客观定量地确定了是科学合理的施工参数,克服了人工分析的存在的主观定性分析缺陷。
标签:Klseis 均方根振幅地震勘探在煤田地震勘探领域长期以来,野外地震采集试验资料的评价主要依靠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通过人工目测分析试验单炮的记录,来确定采用的施工参数,这使得施工参数的确定局限于经验的想象,而没有相关量化的技术手段。
Klseis 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系统能够对对试验资料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从而克服了人为的主观定性评价,避免了人为因素较大的缺陷。
使得分析评价结果更规范更科学,定量化的分析结果可直接为野外技术人员选择最佳施工条件和采集参数提供有力依据。
本文结合实例以井深与药量两个主要因素的变化对能量、性噪比、频率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价分析。
1试验区概况本次试验区位于河北邢台矿区,为太行山东麓的冲积平原,浅层地层为由粘土、砂质粘土、砂组成,卵砾石层普遍发育,不利于地震勘探激发成井和层位的选择。
本区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和第四系,其中石炭系的太原组与二叠系的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埋深在350-500m之间。
2试验参数2.1观测系统主采煤层2煤的埋藏深度为350m~500m区域,观测系统定为10线8炮制单边下倾激发观测系统,布设接收线10条,每条线36道,道间距10m,线间距40m;激发线8条,激发线距20m,炮间距30m。
最大非纵距480.21m。
2.2井深、药量试验因素2.2.1井深因素基础激发药量定为2kg;激发试验井深:14m、16m、18m、20m、、22m、24m2.2.2药量因素基础井深定为18m;激发药量:0.5kg、1kg、1.5kg、2.5kg实际试验中遵循单一因素变化的原则。
3 Klseis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分析,可以对不同记录同一时窗进行分析对比(本次采用),也可以对同一记录不同时窗进行分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