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教育意义 -发展趋势 1

特殊教育意义 -发展趋势 1

特殊教育意义 -发展趋势  1
特殊教育意义 -发展趋势  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具有的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任何一个特殊需要儿童的存在,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3、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与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2 展。

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势。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特殊儿童教育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世界各国都在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特殊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2、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势。当代特殊教育的一体化倾向使得特殊教育不再是一个与普通教育截然分离的独立系统,促使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产生了变革。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臵方面,要求尽可能的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3、整合教育的趋向。受当代儿童学习和儿童教育理论的影响,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整合教育的问题也受到了特殊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这种改革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 3 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这样的整合教育取向,充分注重给每一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总结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总结 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教学模式的研究,鼓励支持各类学校开展融合教育,实现“零拒绝”。下面是XX整理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帮助到大家。 半年来,在教育局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全力以赴,立足残疾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过程、完善激励机制。工作中注重以生活为核心、以文化为导向,实施精细化管理,狠抓岗位责任制落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创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为宗旨,精心摸索切实可行的特殊教育之路,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形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合理配齐配足教师,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纳入研培计划,保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全面完成了教师的岗前培训,参训率、合格率达100%。 (二)校园安全稳定,师生平安和谐。全年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三)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加强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加强个别化教育,注重过程管理,让每个残疾学生快乐成长。加强残疾学生法制教育、心理健

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创造适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环境,促进残疾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适合就学的2名残疾儿童均已入学,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为零。智障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 (七)加强师德行风建设。严格按照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道德要求“十不准”,对教师的行为加以规范,领导带头、制度规范,使依法执教、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成为教师自觉的意识行为,并利用开展集体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等形式,构建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 (一)提高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采取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方式。目前学区内10名残疾儿童除1名死亡、1名儿童家搬到长春外,已有2名残疾程度相对较轻的残疾儿童少年进入学校就读。3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无法进行送教上门服务。 (二)注重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针对学校教师缺乏特殊教育工作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现状,学校珍惜一切机会让老师外出学习取经,感受特殊教育的前沿气息。同时,通过召开教师培训会、认真落实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互相听评课、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等方式引导教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理论素养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 (三)细化管理,构建常规运行机制。

特殊教育培训感想

特殊教育培训感想 篇一:参加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化德县第三小学李俊 我有幸参加了由市教育局师资科组织的到东胜特殊教育学校参观学习和在乌兰察布举办特殊教师培训学习。这两次参观培训学习内容丰富充实、形式多种多样: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想这几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对于首次参加此类培训的我来说真是大开眼界。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培训心得体会: 首先是思想上的认识更深刻。我来自普通学校,参加此类的培训的机会比较少,本次的培训使我思想上对特殊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赤峰市方教授给我们提到:作为特殊教育我们要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担子是光荣的,要进一步体会到了做为一名特殊教育领域的教师所担负的责任的重大与神圣。正如他所说我们从事的特殊教育工作是特殊的行业更是大爱的行业,绝对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它不但为家庭解困,更为社会分忧。我们做为一名特教教师就应该立足本岗位,关心爱护学生,最大限度地补偿特殊儿童的缺陷,挖掘其潜力,帮助他们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名自立于社会的人。 其次是梁教授的讲座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

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 可谓是精彩纷呈。特别方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幽默大方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讲座的内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特殊教育教学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他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他以自身的所见所闻,详细解读了他们学校特殊教育立法颁布的背景、目的、内容。通过对特殊教育立法,来展现赤峰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引发在场的每一位特殊教育者对我们特殊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深思。梁洪志教授用极其浅显易懂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了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的很多方法,特别是如何做好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方教授将要讲解的知识点与方法揉碎了,然后再将这些知识点结合生活中真实的案例,给我们有条不紊地细细分解与阐述,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我觉得这样的讲座对我们大多数教师而言,是最乐于接受的,我们期待这样的讲座。我认为现阶段根据我校的实际,必须完善现时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融合教育中的协调者作用来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实现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与普通儿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通过培训,我个人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知道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搞好随班就读工作的前提,知道了怎样才能当好一名特教资源教师,明白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以及要具备的各种专业素养,研究方向。

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分析]

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和价 值分析] 摘要:从一般性质上来考察综合实践课,其不但能满足学生专 业技能的形成。同时,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增强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比重,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特殊教育意义价值 从一般性质上来考察综合实践课,其不但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 的形成,同时,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在实践中,不断地产生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人又通过主体客体化的活动来指导实践。关乎这一过程,将促进人本身适应社会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谓“特殊教育”可以理解为: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 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

有用的人才。因此,增强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比重,就直接体现了上述概念中,关于“特别设计的课程”这一要求。 综上所述,本文以“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分析”为题,目的就在于对特殊教育教学环节中,有关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法乃至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探讨。这里指出,本文关于特殊教育所针对的学生为:智力残疾的学生。 一、特殊教育的特点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适用的,但特殊教育也有它的特殊的一面。它不仅像普通教育那样,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特别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例如,教盲童学习盲文和定向行走,对聋童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对弱智儿童进行感知觉和动作能力的教育训练等。特殊教育更重视早期教育,因为儿童年龄愈小,可塑性愈大,也可以及早保护残疾儿童的残余视力和听力,开发儿童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错过了最佳期,往往事倍功半。如对聋童没有进行早期语训,就会给今后语言的发展带来很大困难。特殊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也更重视个别教育,更强调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特殊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和社会教育、

扎鲁特旗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实情况汇报新

扎鲁特旗特殊教育提升 计划落实情况汇报新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扎鲁特旗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实情况汇报 为促进我旗特殊教育事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根据年初制定的《扎鲁特旗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的要求,我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就扎鲁特旗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招生情况 扎鲁特旗现有特殊教育学校一所,学校在旗委、旗政府的扶持下,在旗教体局的直接领导下,于2011年8 月开工建设,2011年11月25日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1196平方米,校园面积同鲁北第三小学合用,修建了三层框架结构综合教学楼一栋,总建筑面积3589平方米,工程总投资804万元,内设教学区(教室、办公室、训练室、厨房等),外设(室外厕所、大门、活动区等)。现在教学楼由扎鲁特旗直属幼儿园、扎鲁特旗特殊教育学校两个单位共同使用。 扎鲁特旗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面向全旗招收智力障碍残疾儿童少年的学校,对特殊儿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特殊学校。学校现有在籍在校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学生14人,设有环保主题、节约主题两个班级。在旗教体局关注下,为了加大办学规模,预计在2016年9月面向全旗进行招生工作。招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具备接受特殊学校教育的基本条件,根据其智力残疾程度,设立不同程度的主题班级接受教育。初步规划招收学前幼儿、小学阶段各一个班,幼儿入学年龄不得超过6周岁,小学入学年龄不得超过10周岁。 扎鲁特旗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非寄宿制学校,班级制定为学前幼儿、小学两个不同等级的班级,学前幼儿、小学每个班级容量为8人。另一方面,招生对象是扎鲁特旗户籍、年龄在5—10周岁的智残少儿。入学前由家长及监护人带齐证件进行登记入校,并签订相关协议书等。特殊教育学校预计在招生后,能够成立至少2个班级,能够开足开齐残疾义务教育及残疾康复、残疾生活技能等教学。现教体局积极配合特殊教育学校组织进行招生等相关事宜。二、教材征订情况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最新全文 【导语】:2014年1月20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 国办发〔201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4年1月8日(此件公开发布)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解读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特制定本计划。 一、重要意义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各级政府投入明显增加,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残疾学生在国家助学体系中得到优先保障。但总体上看,我国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不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偏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快推

最新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最新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特殊教育教师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其专业化要求的程度也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以下小编为你带来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1 在暑假期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对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刚开始选择这个学校的时候,说实话有一份好奇心在里面,同时也认为自己可以接受这个挑战,但是通过各位老师的讲解,使我明白了自己认识的不足! 在没有学习之前对于问题想的太简单了,听了各位老师的认真讲解才明白了更多,才知道听力缺陷和视力缺陷都分为很多种,才明白因为视力或者听力的缺陷,聋童和盲童都有各自的心理特点以及生活习惯。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师如果连这些都不懂,怎么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呢!通过各位老师的讲解也使我明白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也许有一些人会对残疾儿童有偏见,因此会对我们的老师有偏见,这些我都不怕,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会用心去做好,

努力走下去!刚开始的时候认为自己只要对这里的孩子多付出爱心就够了,现在才明白,不仅是爱心,更要有耐心,恒心和责任心!同时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严与爱相结合! 作为普通学校的老师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桃李满天下。但是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学校老师最大的幸福来自于学生们每一点在普通学校老师看来微不足道的成长,这一点一滴普普通通的改变包涵了老师的多少心血和付出,同时也包含了父母的多少希望与期待!所以我觉得从事这项职业,虽然也会失去很多,但是能从中体会到更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正像各位老师说得那样,一个残疾儿童改变了整个家庭的生活,也有许多家庭因此陷入悲痛之中,我们所做的不仅是面对一个孩子,同时也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所以我觉得自己更应该珍惜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当然作为一名普通师范毕业的学生,从事这份工作有一个很大的挑战,那就是手语和盲文。在学习的这一段时间里,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于盲文和手语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学习,但是这些使远远不够的,我将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的掌握手语和盲文,多向各位老教师学习,同时也多和学生交流,是自己尽快掌握这两项技能,以便更顺利的开展工作! 同时作为一名新教师,没有教学经验,仅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要积极向各位老师学习,认真钻

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2013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智障教育学前骨干教师培训 笔记整理(一) 培训时间:2013年11月14日上午 培训地点:苏州市新东吴珍珠大酒店会议厅 主讲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谈秀菁 题目: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内容: 一、特殊儿童早起教育的意义 当代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表明,学前期是个体的社会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时期,个体在这一时期如果得到科学、适宜的教育,将对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大陆有残疾人约8296万,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其中,0-5岁的学前残疾儿童有141万。 ?中国每年出生2000万新生儿,每年新增加26万新生缺陷儿。 ?尽可能及早诊断与鉴定出儿童的第一性缺陷,并采取医学的、心理的、教育的手段对儿童可能发生的任何第二性缺陷进行预防、矫正和补偿,可以更好地克服或减轻残疾造成的不良后果。 ?有特殊教育专家计算出:“如在早期干预中使用1元钱,那么将会在残疾儿童学龄时的教育中节省7元钱,也就是说早期干预既可减轻残疾幼儿的不良后果,又可使他们在日后的教育中减少困难和节约经费。” ?据英国的研究表明:经过早期良好的教育训练,“母语为英语的有阅读困难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占儿童总数的25%,到小学一年级时这一数字降低为5%;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的学生有困难迹象的儿童在幼儿园时占学生总数的40%,到小学一年级末时降为9%。” 二、我国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 ?201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对2.7万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实施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资助700 名聋儿免费植入人工耳蜗,资助3000名聋儿免费佩戴助听器。

特殊教育学校培训心得体会

特殊教育学校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参加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特教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11月24号至20XX年11月25号,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西省教育协会特教专委会组织的到丰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参观学习。再此非常感谢校领导给我提供本次参加培训的机会。这次参观培训学习内容丰富充实、形式多种多样: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想这几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对于首次参加此类培训的我来说真是大开眼界。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培训心得体会: 首先是思想上的认识更深刻。赤峰市方教授给我们提到:作为特殊教育我们要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担子是光荣的,要进一步体会到了做为一名特殊教育领域的教师所担负的责任的重大与神圣。正如他所说我们从事的特殊教育工作是特殊的行业更是大爱的行业,绝对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它不但为家庭解困,更为社会分忧。我们做为一名特教教师就应该立足本岗位,关心爱护学生,最大限度地补偿特殊儿童的缺陷,挖掘其潜力,帮助他们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名自立于社会的人。 其次是梁教授的讲座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

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精彩纷呈。特别方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幽默大方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讲座的内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特殊教育教学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他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他以自身的所见所闻,详细解读了他们学校特殊教育立法颁布的背景、目的、内容。通过对特殊教育立法,来展现赤峰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引发在场的每一位特殊教育者对我们特殊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深思。梁洪志教授用极其浅显易懂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了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的很多方法,特别是如何做好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方教授将要讲解的知识点与方法揉碎了,然后再将这些知识点结合生活中真实的案例,给我们有条不紊地细细分解与阐述,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我觉得这样的讲座对我们大多数教师而言,是最乐于接受的,我们期待这样的讲座。我认为现阶段根据我校的实际,必须完善现时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融合教育中的协调者作用来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实现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与普通儿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通过培训,我个人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知道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搞好随班就读工作的前提,知道了怎样才能当好一名特教资源教师,明白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以及要具备的各种专业素养,研究方向。 2、了解了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特殊教育今后的发展趋势、特

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上课讲义

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 新趋势

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向信息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信息网络的国际连通,各种社会思潮、文化碰撞加剧,思想交流空前活跃,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发展、和平、速变、多元和合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和特征。这一时期的特殊教育深受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影响,显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特殊教育从慈善型向权益型转化,特殊教育普及运动方兴未艾 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特殊教育在当代社会已经不是正常人对残疾人的一种施舍和福利,而是人的一种平等的基本权利。这种权益观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思潮,但人的基本受教育权利是通过法制(如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立法)加以保障和实现的。因此,当代特殊教育可以认为是一种以法制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权益型教育。 2、90 年代初期兴起的世界性的全民教育运动:以保障受教育权为核心、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指向、以普及义务教育为主要内容。 3、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21世纪上半叶中国特殊教育的主题和重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要求与教育发展(特别是区域、农村特殊教育发展)不

均衡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因此,加快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特殊教育从隔离走向融合(或称为“全纳”) 1、走向融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隔离教育——正常化、回归主流和一体化教育——融合教育(萨拉曼卡宣言)。 第一阶段。隔离教育: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几种观点都是在对隔离教育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正常化:纳吉指出,对残疾人的一切措施必须正常化。所谓正常化是主张智力落后者(和其他残疾人)每天的生活方式应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与这一思想相呼应地是“非机构化”运动的开展。 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理念及运动。邓恩对特殊儿童隔离式的教育安置方式和标签化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德诺的“瀑布理论”(最少限制环境理论。其核心就是要让特殊儿童尽可能与没有残疾的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学习,即使特殊儿童接触正常儿童与主流社会的限制减少到最低程度)最少限制理论成为美国特殊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从60、70 年代到80年代,一体化在西方国家形成了一种运动。 一体化教育理念及运动对特殊教育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如人们对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再如无类别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评估方式的改变等。

中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史

https://www.doczj.com/doc/3114599428.html,/48005 698.html 这个网址里面的也不错看看 二、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走向 谈这个话题之前首先要界定特殊教育对象,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界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指的是医疗部门界定的在视觉、听觉、智力发展方面存在缺陷的儿童,近年来,又将有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儿童(孤独症儿童)扩展为特殊教育对象。其实,根据国际上对特殊儿童的范围界定,特殊教育对象还包括有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和智力超常儿童以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等。这里所讲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是指视觉、听觉、智力发展方面存在缺陷的儿童。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有一个演进的历史过程。 一、特殊教育的准备阶段:标志为古代特殊教育思想及机构的萌芽 我国古代就有开明的残疾人政策,夏商周时期有减免残疾人税收的规定,从秦汉到明清,开明统治者都设臵了专门机构去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如对残疾人赐谷等等。 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据陆得样和福森信昭(日本)1996年考证,我国在周代出现了公有性质的残疾人教育,源起于夏商周时期的盲人乐师得到专门的职业技能教育,并训练聋哑、盲及肢体残疾者为有用之人。 我国自古代就不泛有对残疾人一视同仁的例子,周代就有盲人担任乐师和相应官职,孙膑和司马迁受刑后成了肢体残疾者,后来仍被重用,都是明证。 二、特殊教育的早期阶段:标志是近代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 漫长的封建社会,使特殊教育发展异常缓慢甚至停滞。我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始于清末明初,这种特殊教育最早由国外的教会带入,然后国内一些开明人士介入,并开办了一些专门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会馆。也就是说中国近代特殊教育的兴起与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有一定的关系。据《教育年鉴》记载,1874年,英国英格兰长老会传教士威廉?穆(William Moore)在北京东城甘雨胡同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间盲校-「瞽叟通文馆」。(“瞽”是瞎子的意思,“叟”是老头的意思,“瞽叟通文馆”就是流落街头的瞎子、老头子学文化的地方,这是教会办的慈善机构。现在成了北京市盲人学校。学校创建时,只有个位数的学生,到1919年学生人数已增加到200人。1920年校址迁到北京西郊八里庄,改名为「明瞽目院」,该校招收社会上盲童学点字、传播宗教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教学中,引进了法国布莱尔点字,创立了中国点字,即「瞽手通文」,也称「康熙盲文」。由于经费短绌,终年战争,学校停止上学好几次后来又恢复。13年之后的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蓬莱)建立了“启喑学馆”进行对聋哑人的教育。1887年初时,只接受了一名聋哑学生。该生的衣食、住宿全由学校提供。由于全靠善心人士捐助来维持学习开支,三年后,在校学生也只增加为11人。1898年迁至烟台,改名为烟台瘖学校。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这所学校并改名为「烟台市聋哑学校」。又过了28年,1915年7月,民国政府的《国民学校令》正式提出了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一年之后的1916

山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初稿2.11

山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实施方案(2014-2016年) (初稿) 为贯彻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 )》(国办发[2014]1号)精神,加快推进特殊教育的提升与发展,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大力推动特殊教育的提升与发展为目标任务,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普及教育、公平教育、优质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使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幸福人生。 二、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通过三年的努力,建立起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构建起布局基本合理、学段相互衔接、普职相互融通、医教相互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特殊

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到2016年,全省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残疾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残疾学生接受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 三、重点任务 1.提升普及与发展水平。全面实现残疾儿童“普九”目标,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对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入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逐步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 2.提升条件保障水平。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提高资助水平。实施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薄弱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康复仪器配备工程和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无障碍设施建设。 3.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特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扩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模,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制定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提高特教教师待遇。 4.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坚持全纳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残疾学生医疗、康复和教育结合工作。开发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符合学生特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x全会“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x规划》、《残疾人教育条例》、《x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年)》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大力提升我市特殊教育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X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X-X年)实施方案》,并严格实施。这几年来,我市特殊教育迅速发展,被教育厅遴选确定为“省级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全面实现残疾学生公用经费生均6000元,市财政每年通过专项(特困学生生活补助等)资金用于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每年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实际需求引进若干专业教师,特教津贴按省级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截至x年秋季,全市共有残疾学生615名,其中特教学校157名(含送教上门学生22名),入学率为94.18%。全市已基本实现“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 但从总体来看,我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相对正常儿童少年来说仍然较低,学前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特殊教育条件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特教教师队伍数量仍有不足、待遇偏低、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工作原则 1.坚持普特结合,推进融合 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全纳教育。普通学校与特教学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 2.坚持尊重差异,多元发展 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促进残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残疾学生的生活技能与社会技能,为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3.坚持普惠加特惠,特教特办 普惠性教育政策和工程项目优先支持特殊教育。针对特殊教育实际,专门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并给予残疾学生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 4.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 落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特殊教育发展。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x年,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完善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合、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依托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好市“特殊教育资

特教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特教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沈阳市教委组织的特教培训学习。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 我虚心、诚恳地接受着培训,态度之端正、学习之专注,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校园。培训期间,每个人都是那样的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适时地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的气氛十分浓厚。 二、听报告,感受深 张宁生教授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呈现在我的面前。他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数十年来的研究观点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更让我深深感觉到特教研究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 三、读书学习无止境 听张教授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的口才,叹服他的自信,叹服他的敏锐,叹服他的渊博。如此才气从何而来?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朝朝如此,暮暮如此,年年岁岁,日复一日,永不停息,永无止境。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了他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也许穷我一生也未必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和教授,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他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我们来说,每位教师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作为一线的特教老师,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又身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研究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 为期两天的培训结束了,但我知道有一样东西悄悄地产生了,那就是我们的梦想!就让她从这里起飞吧,也许她飞得还不够平稳,可就像所有的翅膀一样,没有风雨的历练,怎会变得越来越强壮有力呢? “国培计划”——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2013年8月29日到9月7日,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有幸参加了由在河南省郑州师范学院举办的“国培计划(2013)”——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思路,使我能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去思看待特殊教育事业。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全国几大高校的专家们的讲座,以及来自兄弟学校的特教事业的领军人的精彩授课,使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拓宽了视野,也促进了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师德修养的提升,更让我充分的领略到专家们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通过培训这个窗口,

学龄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學齡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台中市特教資源中心職能治療師張伍毅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專業,是教育界的精英」------祂洞察了人性,進化了教育,是基礎教育!更是教育的發電廠!沒有特殊教育,教育只是寧靜黑白,有了特殊教育,教育將是生動彩色! 然而,教育為什麼要向下延伸?國民義務教育向下延伸已經是既定政策,牽涉的理由,因素繁多,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到早期及基礎教育重要性的本質上,因此,在這科學昌明,教育多元化的現今社會裏,學前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建立未來教育品質的基石,更遑論學齡前期的特殊教育了! 拜科技進步,醫學發達之賜,教育方法策略大幅提升,已不再是一支粉筆,一片黑板能夠滿足的時代了,所以學齡前期的教育,以至於特殊教育,已經是日益重要的課題了,這已經關係到人類生理發展的里程碑,更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考量存在------簡單的說,依據生理而言,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最佳,是有一定的最低準則,(例如生產年齡,懷孕過程)今日事、今日畢是有其避免惡性循環必要性,否則「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就是最後的結果! 換句話說,大家都知道學齡前的準備教育是重要的,因為關係到日後的學習效果,尤其在目前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少有充份準備,是難以勝任教育學習的工作。殊不知什麼要提前做準備工作,就是要達到教育中所謂「預習」的前置作業,更何況特殊教育。複雜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特殊教育有其特殊性,更顯其重要性存在,必需要適當的深入了解。 特殊教育法中,十二類身心障礙者的特性,基本氣質,以致於各類障礙彼此間的差異性,都是必需要了解的,但是雖然障礙者分成十二類之多,彼此間仍有其共通性存在,每一種障礙類別對於認知教育教導方面,仍有其技巧性,茲依各分類,闡述於下,提供大家做另類的思考: 一、智能障礙: 我有我的快樂,你有你的悲傷,大智若愚是我們的宗旨,你可以近一點觀察我,但我也一樣在看你喔。對於這類的幼兒,可以從建立小小的自信心開始,建議從簡單的事情重覆做為起點,基本的數字概念(1-10)、顏色分類(12色)、簡單的團體規則、引導式、倒序型教法,引導出自主性、創造性功能學習。 二、視覺障礙: 眼不見為淨!我不看,但是我用耳聽、用頭腦想、用心去感受,本體感超好,觀察力不佳欠缺前庭及速度感的活動,這是我永遠的心痛。建議學習時從地板教學開始,逐漸從蹲著教學,到坐在小板凳上,以增強穩定性,及觸覺辨識等身體功能發展,視力使用避免度疲勞,除非是弱斜視等特殊性。 三、聽覺障礙: 耳不聽為清!請不要生我的氣或在背後叫我,愛我就要讓我清楚的看見,我要用眼睛看全世界,不要遮住我的視線,否則我將一無所有。眼見為憑是我的原則。增加視線的反應力,聽覺視覺的速動反應,打鼓及聽力反應等學習律動及音感的熟悉性,儘可能的訓練,必要時透過醫師選擇合適的助聽器以幫助學習。 四、語言障礙: 脾氣不好不是我的錯,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我有我的感受但實在無法用言語表達清楚,啞巴吃黃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总结

榆树川学校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总结 半年来,在教育局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全力以赴,立足残疾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过程、完善激励机制。工作中注重以生活为核心、以文化为导向,实施精细化管理,狠抓岗位责任制落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创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为宗旨,精心摸索切实可行的特殊教育之路,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形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合理配齐配足教师,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纳入研培计划,保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全面完成了教师的岗前培训,参训率、合格率达100%。 (二)校园安全稳定,师生平安和谐。全年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三)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加强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加强个别化教育,注重过程管理,让每个残疾学生快乐成长。加强残疾学生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创造适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环

境,促进残疾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适合就学的2名残疾儿童均已入学,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为零。智障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 (七)加强师德行风建设。严格按照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道德要求“十不准”,对教师的行为加以规范,领导带头、制度规范,使依法执教、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成为教师自觉的意识行为,并利用开展集体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等形式,构建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 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采取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方式。目前学区内10名残疾儿童除1名死亡、1名儿童家搬到长春外,已有2名残疾程度相对较轻的残疾儿童少年进入学校就读。3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无法进行送教上门服务。 (二)注重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针对学校教师缺乏特殊教育工作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现状,学校珍惜一切机会让老师外出学习取经,感受特殊教育的前沿气息。同时,通过召开教师培训会、认真落实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互相听评课、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等方式引导教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理论素养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 (三)细化管理,构建常规运行机制。

赴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的心得体会

赴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外出参观学习的计划,通过短短的一天的参观和学习,我已经彻底的被这所学校吸引了。现具体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张家口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吸引了我。那里的教师不但是教学的能手,也可称为“技工”,比如:理发、按摩、美容、刺绣等等。通过自己的喜好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为学生以后的人生路指明了方向。 二、该校的管理制度吸引了我。张家口特殊教育中心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上午是文化课,下午是实践课。对听视障的学生进行按摩、理发等的培训。对智障儿童进行家政和面点的培训。这样让学生找到了自信,家长也见到了希望。 三、该校的文化建设吸引了我。当我走进校园给我三种感觉:静、阔、靓。校园非常的干净,操场也非常的宽阔,每处布局都十分合理非常的靓丽处处充满艺术的氛围。尤其是楼道和班级的布置上,通过标语、图画等散布着教师对学生浓浓的爱意和殷殷的期盼。 四、该校的教学模式吸引了我。通过三节课的听课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都非常的

扎实。教师注重个别化教育,其中郑老师的智障五年级数学课用生活的问题来学习数学,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做到数学生活化,并且通过身边事情教授学生日常的技能比如:公车让座、学会感恩、遵守交通规则等等。上午听完课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他们这的孩子的基础会这么好?唐氏的学生我们学校也很多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学生简单的词语都说不出来而这里的居然长长的句子都能说出来?通过下午的参观让我慢慢的知道了除了智力程度的不同还有充分的利用了专业教室,对言语程度不好的学生进行言语训练实行个别化教育。对脑瘫的学生进行感通康复,还对智障儿童创立了情景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专业教室让学生在语言、行为、社交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五、该校的班队会形式吸引了我。通过下午的听课让我知道原来特教的孩子是这么的多才多艺。这次的班队会几乎是学生为主角老师只做总结。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首先在智障教学上个别化教育和语训能力还有待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第二专业的学习,最

特殊教育意义 -发展趋势 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具有的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任何一个特殊需要儿童的存在,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3、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与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2 展。 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势。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特殊儿童教育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世界各国都在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特殊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2、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势。当代特殊教育的一体化倾向使得特殊教育不再是一个与普通教育截然分离的独立系统,促使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产生了变革。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臵方面,要求尽可能的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3、整合教育的趋向。受当代儿童学习和儿童教育理论的影响,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整合教育的问题也受到了特殊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这种改革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 3 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这样的整合教育取向,充分注重给每一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_特殊教育概论

教学课题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学目的1.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 2.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与思考题1.重点:特殊教育的对象和概况。 2.难点:特殊教育的“特殊性”。 3.思考题:(1)怎样理解特殊儿童的含义?(2)特殊教育的含义是什么?(3)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教学方 法与 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特殊儿童(约15分钟) (一)定义 1.特殊儿童(1)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2)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 (二)分类 关于特殊儿童的分类,由于界定的范围不同,分类也不同。 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的分类 2.国内的分类(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中的分类) (三)个别差异 1.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2.个体内差异: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二、特殊教育(约20分钟) (一)教育对象 1.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超常儿童; 2.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

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 (二)教育内容 (三)教育方法 (四)教育场所 (五)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人员 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15分钟) (一)西欧特殊教育的兴起 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如176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聋校;1784年,法国人霍维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盲校等。 (二)北美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20分钟) (一)古代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 (二)旧中国特殊教育的兴起 (三)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四)港台特殊教育发展的概况 三、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约20分钟) (一)特殊教育观念的变化 (二)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 (三)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特殊教育立法 (四)特殊教育的一体化 (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的帮助 (六)国际合作日益加强 参考文献 1.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美)William L.Heward(著),肖非(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第八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潘一. 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刘春玲,汪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