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特点和启示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20 MB
- 文档页数:44
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向信息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信息网络的国际连通,各种社会思潮、文化碰撞加剧,思想交流空前活跃,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
发展、和平、速变、多元和合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和特征。
这一时期的特殊教育深受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影响,显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和特点:一、特殊教育从慈善型向权益型转化,特殊教育普及运动方兴未艾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特殊教育在当代社会已经不是正常人对残疾人的一种施舍和福利,而是人的一种平等的基本权利。
这种权益观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思潮,但人的基本受教育权利是通过法制(如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立法)加以保障和实现的。
因此,当代特殊教育可以认为是一种以法制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权益型教育。
2、90 年代初期兴起的世界性的全民教育运动:以保障受教育权为核心、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指向、以普及义务教育为主要内容。
3、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21世纪上半叶中国特殊教育的主题和重点。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要求与教育发展(特别是区域、农村特殊教育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因此,加快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特殊教育从隔离走向融合(或称为“全纳”)1、走向融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隔离教育——正常化、回归主流和一体化教育——融合教育(萨拉曼卡宣言)。
第一阶段。
隔离教育: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的几种观点都是在对隔离教育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正常化:纳吉指出,对残疾人的一切措施必须正常化。
所谓正常化是主张智力落后者(和其他残疾人)每天的生活方式应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
与这一思想相呼应地是“非机构化”运动的开展。
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理念及运动。
邓恩对特殊儿童隔离式的教育安置方式和标签化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