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图像
- 格式:ppt
- 大小:825.50 KB
- 文档页数:21
波的图像和特征声波一、本章重点内容:(一)波的图象简谐振动在媒质中传播形成的波——简谐波(无论是横波还是纵波)在任何时刻的图象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如图:横坐标——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媒质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移矢量。
连接各位移矢量末端得到的曲线叫做波的图象。
1、物理意义:表示各质点在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情况。
2、由图象可知:A、振动质点的振幅A,波长λ。
B、这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量、能量。
C、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此时的振动方向,或根据质点此时的振动图象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D、经过时间Δt,波传播的距离Δx=v·Δt,且会画Δt时刻的波形。
3、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
正(余)弦曲线正(余)弦曲线(二)波的特征1、波的叠加:A、波的独立传播: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而不互相干扰。
B、波的叠加:两列波在重叠区域里任何一点的总位移都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2、波的干涉:A、条件:相干波源,即两列频率相同相差恒定的波。
B、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C、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3、波的衍射:A、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成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相差不多。
B、定义: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C、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也是波特有的现象。
(三)声波:1、声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它们就是声源。
2、声源振动的时候,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
(如图)3、声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大,且声波从一种介质到另一介质,频率保持不变。
4、声波也能发生干涉和衍射。
二、例题:例1、如图为一机械波的波形图,已知这列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且波速为v=4m/s,则:(1)波的振幅为________,波长=___________,周期为__________。
波的图像一、波的图像的画法二、正弦波1.概念波的图像是正弦曲线,这样的波称为正弦波,也叫简谐波,如图12-2-1所示。
图12-2-12.介质中有正弦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在做简谐运动。
三、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1.振动图像表示介质中的“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2.波的图像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个时刻”的位移。
1.对波的图像的理解(1)波的图像是某一时刻介质中各个质点运动情况的“定格”。
可以将波的图像比喻为某一时刻对所有质点拍摄下的“集体照”。
(2)简谐波的图像是正(余)弦曲线,是最简单的一种波,各个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都相等,介质中有正弦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做简谐运动。
(3)横波的图像形状与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刻的分布相似,波形中的波峰即为图像中的位移正向的最大值,波谷即为图像中的位移负向的最大值,波形中通过平衡位置的质点在图像中也恰处于平衡位置。
2.由波的图像获得的三点信息(1)可以直接看出在该时刻沿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位移。
(2)可以直接看出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的振幅A。
(3)若已知该波的传播方向,可以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已知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可以确定该波的传播方向。
3.波的图像的周期性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同时刻质点的位移不同,则不同时刻波的图像不同。
质点的振动位移做周期性变化,则波的图像也做周期性变化。
经过一个周期,波的图像复原一次。
4.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如果只知道波沿x轴传播,则有可能沿x轴正向传播,也可能沿x轴负向传播,具有双向性。
当堂达标1、多选)如图12-2-3所示为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个时刻的波形,由图像可知( )A .质点b 此时位移为零B .质点b 此时向-y 方向运动C .质点d 的振幅是2 cmD .质点a 再经过T2通过的路程是4 cm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4 cm2、如图12-2-8所示为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设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时刻质点C 振幅为负值B .此时刻质点B 、E 的速度相同C .此时刻质点C 、F 的加速度、速度都为零D .此时刻质点D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3、介质中坐标原点O 处的波源在t =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时刻传到L 处,波形如图12-2-12所示。
《波的图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波的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波的图像中获取波长、振幅等信息。
(2)知道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区别与联系。
(3)能够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某一时刻的波的图像,画出下一时刻的波的图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波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对波的图像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波的图像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波的图像的物理意义。
(2)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某一时刻的波的图像,画出下一时刻的波的图像。
2、教学难点(1)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波的图像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水波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水波的传播过程,然后提问:如何用图像来描述水波的传播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波的图像。
2、新课讲授(1)波的图像的概念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简谐波的图像,向学生讲解波的图像是在某一时刻,波在介质中各个质点的位移情况用坐标图像表示出来。
横坐标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表示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2)波的图像的物理意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波的图像的物理意义,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波的图像表示了某一时刻介质中各个质点的位移情况,反映了波在该时刻的形状。
(3)波的图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结合波的图像,向学生讲解波长、振幅、周期、频率等物理量的含义。
波长是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振幅是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周期是波传播一个波长所用的时间;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波传播的完整波的个数。
(4)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多媒体展示波的图像和振动图像,让学生对比观察,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