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话题作文的审题(2)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8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题集(2) [09.4.LG收集]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灾难。
在人类来说,对手是生活中的盐,少了它,生活会淡而无味。
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碰上对手。
如何寻找对手,如何对待对手,常常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心灵不会是一块闲置的空地;你不种庄稼,它就长杂草。
”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或套作。
3. 请以“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欣赏窗外变幻不定的景色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可是有时因为打一个盹而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也的确有些令人懊恼,但这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没错过,抓住了,应好好珍惜;错过,溜走了,细细咀嚼,也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酝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更添光彩。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速度”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追求的目标,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文化教育领域乃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速度已俨然成为一个主题词:高速增长、火车提速、速成、速递、速记、速配、快餐、快读、快捷……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认识?请以“速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次,意大利《机会》杂志社记者采访比尔〃盖茨,问了这样几个问题:你是怎样想到不等大学毕业就抓住“机会”离校创办微软的?你对这个发展机会有多大把握?你依据什么来断定它就是“机会”?你怎么看“机会”对人生和事业的影响?比尔〃盖茨是这样回答的:最近我母亲病逝,我深感对母亲的孝顺是不能等待的;一个企业家回报社会也不能等待,投入慈善事业是我的理想和追求……比尔〃盖茨的回答,似乎与记者的提问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比尔〃盖茨真正回答了什么是人生最不能等待的,什么是我们最需要抓住的机会。
高中生必备作文技巧五_话题作文的审题写作教学0517 0837高中生必备作文技巧五话题作文的审题1.话题作文的审题原则;2.话题作文的审题步骤。
【作家在线】[作家范文]纯——同而不和杂——和而不同现在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
科学上,百家争鸣;艺术上,百花齐放;吃的,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杂陈;穿的,是西装、牛仔、露脐,时尚杂现;住的,是高楼、洋房、别墅,异彩杂呈;连娱乐,也是攀岩、蹦极、露营,纷至沓来。
贵族玩的高尔夫,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怎一个“杂”字了得!我倒是经历过不“杂”而极“纯”的年代人们几乎快要遗忘了的文革十年。
那时,一切都是“纯”得“纤尘不染”。
整个社会都要求纯,提倡纯,什么都要一致、一律、一元、一统。
穿的一律:全体都是式样相同、颜色相似的中山装和军便装;吃的一致:由于生产力低下,每个人的粮食、油盐、豆制品,甚至年货,都是连品种带数量一模一样配给的;住的一样:房屋的结构、颜色、过道、房间,都出奇地相似,连抽水马桶、电灯罩、电灯开关也是一个模子;审美娱乐一统:全国人民十年中共享样板戏大餐;最糟糕或者说最可怕的是思想也要求一元:几亿人口,不允许有独立的思考。
一切问题的正确和错误,也只能有一个结论。
哪位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要发表出来和别人交流,那就完了。
不是被割喉杀害,就是被整得神经病兮兮!孔夫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文革时代,实在是太追求“同”了,所以也就“不和”了。
大家都穿中山装,你穿了格子衬衫、牛仔裤,完全是个异类,能容你吗?大家讲的是皇帝穿了件漂亮的新衣,惟独你说皇帝赤膊,完全是个异端,能由你吗?太追求同一了!致使人与人之间多嫉妒、少宽容,多斗争、少和睦。
太追求同一了!致使人们习惯于多因循、少创造,多保守、少进取。
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大开,宣传求异求新,鼓吹思维逆向,抨击从众心理,反对思维定势。
于是人人创意,个个进取。
“杂”的思想、“杂”的改革、“杂”的开拓、“杂”的创造,欢聚一堂,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百花争艳的大好局面!这个“杂”字,表现的就是不同,就是新鲜!有趣的是,在这种“不同”状况下,人们反倒“和”而不“斗”了。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中)一、文题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
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根据以上材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1、这堆树根,在木匠眼里,不是材;而在根雕艺术家眼里,却是材。
是“材”还是“非材”,是由于木匠和根雕艺术家选材的标准不同,选材的角度不同。
由此可见,标准和角度决定了判断的对象是材还是非材。
这就可以引发我们联想到现实社会,各行各业对所需之“材”有不同的标准。
对人亦如此,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
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标准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大自然不仅需要高山,也需要大川;不仅需要参天大树,也需要小草。
社会不仅需要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也需要工人、农民、教师、医生。
教育也不能仅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多一条标准就多出一个人才。
2、可以再深入探究:同样的树根,为什么在不同的人眼里,得出“材”与“非材”截然相反的看法呢?又是因其不同的用途决定的。
可见,有用与无用又是判断材与非材的条件。
在你眼里有用就是材,在我眼里无用就是非材。
3、“材”与“非材”并且绝对的,二者之间往往可以互相转化。
关键在于如何开发、挖掘“非材”的潜能,变“非材”为“材”;使用不当,也可成为“非材”。
4、看似无用的“非材“,经过“雕琢”,一样可以成为有用的“材”。
材使用不当,也可成为非材等等.总之,这个话题,虽然以树根为例,但明显具有比喻的含义,可以由“物”及“人”,由物之“材”而谈及“人才”。
5、也可从材料中提炼出:我们需要有发现美的眼光;学会审美;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等。
三、本次习作问题分析本则材料的重点是关于“材”与“非材”的问题。
但不少同学并没有抓住这一点立意,而是打了擦边球,有的甚至偏离题意。
例如:1、学会调整自己、变通自己;放飞自我,实现价值。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单个词语型其标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
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脸”本义“人的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
形容词与动词标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如“安”“肩膀”“愿景”“杂”“忙”“问”等。
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是写作的重点。
审题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如《肩膀》,这道题既可实写,又可虚写(比如“肩膀”有个虚指义为“依靠”,也可以是“责任”,还可联想到肩膀相靠是“团结协作”的象征;联想到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肩膀”,喻指“基础”。
)2、偏正短语型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
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3、动宾短语型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
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4、主谓短语型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胜”“红”是写作的重点,“花”则可以是实物,也可以取其比喻义。
5、并列短语型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
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如《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6、完整句子型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
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2023高考作文备考:材料作文“自在”和“成人”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学者认为,《西游记》里所呈现的孙悟空的成长史,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孙悟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完全无拘无束的“自在”,但随着这种“自在”发展到极致,他被压在了五指山下。
戴上金箍,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看似脱离了个人的绝对自由,然而也正是孙悟空收敛心性,走向“成人”——最终成佛的道路。
“自在”和“成人”,是成长中的青年人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他们一方面渴望个体拥有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随时要去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规范和约束。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孙悟空西天取经的过程,是他从“自在”走向“成人”的过程,也是他逐渐摆脱兽性,意识到人类社会的种种规则,磨练自身,不断获得人性的过程。
而从材料中对孙悟空经历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材料对“自在”与“成人”并不是一视同仁的。
完全无拘无束的自在,让孙悟空失去了自由。
而脱离了个人绝对自由,收敛个性,遵守规则后,他却最终得以立地成佛。
而关于我们青少年的“成人”与“自在”来说,如果我们追求一味的安逸自在,自由闲适,每个人都不去上学,都不去工作,都不去为了理想辛苦打拼,那么我们始终是那个无知的顽童,我们的社会也将面临崩溃。
而正是在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有了必要的约束,必要的束缚,那些胡乱生长的生命才有了努力的方向,才有了向阳的决心和毅力,整个社会才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所以,写作过程中,要对个人自由与社会规则进行思辨性的讨论,而且这个讨论要结合我们自身的成长历程来进行。
首先可以明确提出,我们身为人类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对此还可以紧跟时事,结合如今疫情封锁,出行不便时,人们如何遵守网络社交的规则这一时代话题进行思考。
关系型思辨作文审题立意精选(二)(11至20练)11【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二模作文题】话题:俯视、仰视与平视12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话题:常识与反常识13【2022届高三炎德·英才十月大联考(长郡月考2)】话题:“增压和减压”14【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三年级10月联考】话题:经典阅读与文化自信15【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年级9月底联考】话题:速度与温度16【2021·吉林市第二中学高三月考】话题: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17【2021·辉南县第六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话题:遗憾与辉煌18【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话题:理解与包容19【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话题:经典(传统)与时代20【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话题:边界与打破边界【正文】11【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二模作文题】话题:俯视、仰视与平视【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
回望历史,中国曾领跑世界,令他国景仰;但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是。
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于姿态与心态。
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发言。
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概念理解:①俯视:居高临下,态度傲慢;人人均有独立人格、权利与自尊心,需要得到尊重,故情感上不愿意被他人居高临下地俯视;②景仰,也就是仰视,是一种崇拜,带有看轻自我的意思;③视角,也就是从哪一个角度去看,俯视与仰视就是视角,这里还有一种视角,暗含题意中,值得探讨的就是“平视”。
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二)(附范文)姓名:班级: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青年》杂志联合中国青年报开展“强国一代,青年之问”收集活动,统计了当代青年最为关注的前20个“强国之问”,其中包括:乡村儿童、老人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强国一代科技人才具备什么素养?年青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时代使命?明星如何用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放眼全球,中国青年的自信源自哪里?个人的小梦想,如何融入到伟大中国梦?什么是真正的善良?怎样辨别一个人能否成为终生挚友?假如你己步入大学,参加“强国之问”的演讲大赛,请选择其中两三问,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演讲稿。
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各位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主题是: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
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使社会主义中国在21世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这是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的又一庄严历史使命。
同学们,我们学习历史和经常关心国际新闻都知道,当前国际政治格局风云变幻,旧的格局不断打破,新格局尚未明朗,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导潮流。
要想让我国在新格局形成之时,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个重要地位,就要抓住当前国际相对稳定的有利环境和时机,大力增加国家的实力,让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青年学生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因此,这一使命落在了我们的身上。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曾以其灿烂的文化享誉世界。
只是事过境迁,在明代后期以后,由于封建王统治的腐朽性、狭隘性和封闭性,才使中国未能跟上历史的潮流而逐渐落后。
清朝后期,又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技发展更是一蹶不振,处于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光明的前途,新中国建设近6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国走向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