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话题作文的审题与语言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21
浅谈话题作文的审题话题作文的题型一般由四部分内容组成:材料、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
这种作文题型相对于材料作文来说,降低了审题难度,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尤其是“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自选”的原则,给考生提供了展现才智和个性的舞台。
但正是因为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有些考生就忽视了审题,认为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话题作文的自由仍然是有限制的,有人喻为“戴着镣铐跳舞”。
因此,话题作文的审题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许多考生因为审题不准而使作文出现“离题万里”的现象。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笔者认为审题时要慎思明辨,准确定位。
慎思,即细致谨慎地分析思考材料及话题;明辨,即辨明写作的方向和范围;准确定位,指根据材料及话题所揭示的题旨,准确找到现实中对应的现象及道理。
一、认真思考材料题旨,寻找现实对应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可以是一则语言、一幅漫画、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社会现象,还可以是几句名言警句等。
无论是怎样的材料,它必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其中蕴藏着一定的生活哲理。
考生在审题时应首先思考材料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揭示了什么道理。
一般来说,寓言、漫画类材料大多是讽喻现实的,如01年全国卷中抛弃诚信的行为、03年全国卷《智子疑邻》中宋国人的认知方法。
故事、现象或名言类材料,一般包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如04全国卷中“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这些名言都从不同角度揭示“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的重要性;“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聊天记录,实际上蕴涵着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人生挫折的启示。
考生要做到准确审题,首先就要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并展开思索,材料中的人、事和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对应的人、事和现象,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中搜寻相关的材料“对号入座”。
这样,考生就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来领悟材料中蕴涵的道理,这也是写好作文的立足点。
二、反复推敲提示语,辨明写作方向和范围。
提示语是命题者加在材料之后,为了引出话题的一段提示性的话。
2022高考话题作文审题技巧怎么审题高考话题作文审题时,要注意话题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
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适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1话题作文审题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
“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
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
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⑴单个词语型话题:其话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
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
形容词与动词话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⑵偏正短语型话题: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
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动宾短语型话题: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
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谓短语型话题: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
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并列短语型话题: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
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⑹完整句子型话题: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
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技巧技巧一、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
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
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的观点。
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
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
要按这个道理立意,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
因此,作文的话题虽然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的。
再看下面的题目:中国足球队经过44年的努力,经历了6次失败之后,终于圆了进军2002年世界杯的梦。
对这次冲击世界杯的成功,有人评说是我们机会和运气好,既未与日、韩照面,又避开了伊朗、沙特。
否则,结果如何还很难说。
你认为是这样吗?请以"运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注:2002年世界杯,日、韩两国为主办国,其球队直接出线,不参加亚洲区的选拔赛;中国队在亚洲区十强赛的分组中,抽签编入B组,伊朗、沙特在A组) 这个题目的话题材料中说中国足球队出线是靠运气,显然有失片面。
因此,话题材料中的问题:"你认为是这样吗?"就隐含着一个"不是这样"的答案。
看出了这一点,就知道要在辩证立论上下功夫了,既不能全部否定运气的作用,也不可把成败的根本原因归于运气,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主观努力和实力。
如果写这个题目时,以"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立论,就与命题者的意图相悖了。
技巧二、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读懂话题材料,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使*的立意与表达的重点符合命题要求有关。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文学作品的审题
立意
随着高考作文的加分项越来越多,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正确的审题立意是成功写作的关键。
同理,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时,选择正确的审题立意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在审题时要确保理解题目的要求。
在话题作文中,一般会给出主题或者提问。
需要仔细分析并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确要探讨的方向。
而对于文学作品,我们需要从标题或者文本中获取一些关键词语,深入挖掘文本中的主题或者情感。
其次,审题时要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观察力进行判断。
对于话题作文,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并进行论证。
在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时也要进行个人的思考和分析,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最后,审题时要注意和题目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事件。
在话题作文中,有时会涉及到一些时事和社会问题,这需要我们了解当下的情况和事件。
而文学作品也会受到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也需要我们进行了解和掌握。
总之,正确的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和文学分析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在仔细理解题目基础上,根据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观察力进行判断。
同时,也需要注意题目背后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社会事件。
希望大家在实践中多加锻炼,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
高中语文作文话题作文的审题【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话题作文的审题最近几年,话题作文作为升学考试使用的热点形式,被大家所关注。
话题作文,或称“给话题命题”,也并非什么天外飞来之物。
它是传统的词语式命题与给材料命题结合发展的产物。
话题,是一个词语或短句,这一点与词语式命题很相似;只不过这话题并非必须是作文题目,这就使作文可以有相当开阔的机动。
给话题命题,大多有一个引言,这一点与给材料命题又很相似;只是这导语的用意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提供示例,做出启发。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区别:①话题作文只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向,而命题作文大多会提供一个中心意思;②话题作文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展开;③话题作文的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允许自拟标题。
话题作文与供材作文的区别:①审题上:话题作文强调的是“有关”,不故意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而供材作文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吻合;②文体上:话题作文淡化文体意识,只要没有特殊限制,除了记叙文、议论文外,写成散文、诗歌、小说、剧本都是允许的,而供材作文常常是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③结构上:供材作文中的“材”是必须使用的,如果是议论文,材料还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引出的论点依据,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你一个范围,用不用它无所谓;④思维方式上:供材作文多为“线性思维”,考生的认知趋同现象比较严重;而话题作文则是“发散思维”,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可以使考生充分发挥出创造力,从理论上讲,这样的写作更多的尊重了创作主体,更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给话题命题的基本特征是开放。
首先,是文体开放。
1999年高考命题这样要求:“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
”命题还做了这样的规定:“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这与其说是要求或规定,不如说是取消限定的提示。
高中生必备作文技巧五_话题作文的审题写作教学0517 0837高中生必备作文技巧五话题作文的审题1.话题作文的审题原则;2.话题作文的审题步骤。
【作家在线】[作家范文]纯——同而不和杂——和而不同现在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
科学上,百家争鸣;艺术上,百花齐放;吃的,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杂陈;穿的,是西装、牛仔、露脐,时尚杂现;住的,是高楼、洋房、别墅,异彩杂呈;连娱乐,也是攀岩、蹦极、露营,纷至沓来。
贵族玩的高尔夫,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怎一个“杂”字了得!我倒是经历过不“杂”而极“纯”的年代人们几乎快要遗忘了的文革十年。
那时,一切都是“纯”得“纤尘不染”。
整个社会都要求纯,提倡纯,什么都要一致、一律、一元、一统。
穿的一律:全体都是式样相同、颜色相似的中山装和军便装;吃的一致:由于生产力低下,每个人的粮食、油盐、豆制品,甚至年货,都是连品种带数量一模一样配给的;住的一样:房屋的结构、颜色、过道、房间,都出奇地相似,连抽水马桶、电灯罩、电灯开关也是一个模子;审美娱乐一统:全国人民十年中共享样板戏大餐;最糟糕或者说最可怕的是思想也要求一元:几亿人口,不允许有独立的思考。
一切问题的正确和错误,也只能有一个结论。
哪位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要发表出来和别人交流,那就完了。
不是被割喉杀害,就是被整得神经病兮兮!孔夫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文革时代,实在是太追求“同”了,所以也就“不和”了。
大家都穿中山装,你穿了格子衬衫、牛仔裤,完全是个异类,能容你吗?大家讲的是皇帝穿了件漂亮的新衣,惟独你说皇帝赤膊,完全是个异端,能由你吗?太追求同一了!致使人与人之间多嫉妒、少宽容,多斗争、少和睦。
太追求同一了!致使人们习惯于多因循、少创造,多保守、少进取。
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大开,宣传求异求新,鼓吹思维逆向,抨击从众心理,反对思维定势。
于是人人创意,个个进取。
“杂”的思想、“杂”的改革、“杂”的开拓、“杂”的创造,欢聚一堂,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百花争艳的大好局面!这个“杂”字,表现的就是不同,就是新鲜!有趣的是,在这种“不同”状况下,人们反倒“和”而不“斗”了。
准确审题立意,写好话题作文能否准确的审题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审题出现偏差,那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中出现跑题现象。
如何才能准确审题立意呢?下面试从不同角度谈几点看法。
一、准确把握背景材料和话题的导向。
背景材料是话题的发源地,它往往包含命题人对材料的理解以及价值判断,对考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把握准材料的特点或主旨等,有利于确定话题的伸展方向。
提示语是背景材料与话题的一个桥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深化和扩展背景材料的某些背景内容,它是指向话题的一个路标,也是命题人为考生提供的一个指南针。
它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倾向性。
如2004年湖北卷作文试题的提示语是“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
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
”这两段提示语,告诉考生,话题“买镜”并非实指,而是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
“这两段提示语,告诉考生,话题“买镜”并非实指,而是喻指,应从人生意义,社会意义的角度来把握话题的方向。
有此看来,审思提示语的过程中包含有定向,定位的因素。
一、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含义。
看下面一个例子: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女孩趴在自己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
这条小狗很可爱。
看到小狗那么可怜,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痛不已。
她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她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另一扇窗。
从这个窗口望去,那是一个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玫瑰园。
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而空,心里顿时明朗起来。
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刚才你开错了窗”。
要想准确立意就要深刻理解这则故事的寓意。
这个故事本身是多意的,可以从小女孩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老人的角度立意。
从整个故事的角度来考虑,可以指开错窗是人生的难免出现的问题,我们应适时的调整前进的方向,去寻找美好的未来。
高中语文作文审题方法高中语文作文怎么审题?很多同学考试时因为审题错误而丢分,但是找不到什么审题的技巧窍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作文审题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作文审题方法1.话题式材料作文——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
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2.故事性材料作文——从故事主旨入手确立主题。
材料作文是一则故事,话题不明显,也没有论述性的语句。
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
当然,对于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
3.人物品格类材料——从提炼人格入手确立主题。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
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4.名言警句类材料——从句子含意入手确立主题。
名言警句材料,要从句子的含意入手确定文章立意的方向,而句子含意的理解往往需要抓住关键词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5.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
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
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
3.中途易辙,偏离题意。
高中语文作文审题方法高中语文作文怎么审题?很多同学考试时因为审题错误而丢分,但是找不到什么审题的技巧窍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作文审题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作文审题方法1.话题式材料作文——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
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2.故事性材料作文——从故事主旨入手确立主题。
材料作文是一则故事,话题不明显,也没有论述性的语句。
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
当然,对于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
3.人物品格类材料——从提炼人格入手确立主题。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
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4.名言警句类材料——从句子含意入手确立主题。
名言警句材料,要从句子的含意入手确定文章立意的方向,而句子含意的理解往往需要抓住关键词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5.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
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
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
3.中途易辙,偏离题意。
话题型作文审题与构思要领话题作文实质上是材料作文的的一种类别,它同样是通过引用材料来生发出写作的话题。
因此,按话题作文引用的材料在文中的作用来分类,可以分为下面几类:假设情境式。
这是指作文试题为学生假设一种写作情景,要求学生写出置身其中的见闻、行为和想法。
写这类作文应注意几点,一是要研究“情境”。
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都不应忽视,因为它们往往是叙述故事,描写场景,刻画人物必然涉及的重点。
二是要展开想象。
想象是对情境的延伸、补充和丰富。
它可以丰富故事内容,虚拟场面情节,充实人物思想。
记叙要自然流畅合理;描写要做到细腻、准确、深刻。
触发想象式。
这是指作文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触发点,学生根据这一触发点,全面展开想象,构思作文。
写这类作文题,一是要先想一大片,尽量拓开自己的思路;二是要能变抽象为具象,把要表达的思想演变成一个具体的故事;三是想象的内容要力争新颖、独特,充满个性。
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引导学生关心未来世界,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重视想象力的开发,具有创新的意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大胆而新颖的想象作文题。
暗示寓意式。
这是指作文题的材料是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字或者是一则寓言故事,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寓义,展开话题写一篇作文。
这类作文题比其它类型的话题作文题难度稍大一点。
它要求学生一要读懂寓言,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将其观点向现实引伸,能够从动物看人物,从自然看社会,从平凡小事看出人生大道理,让哲理和思辨洋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展示议题式。
这是指作文题仅仅给学生提供一个谈论的议题,学生围绕这一议题去确立主题,选择材料,构思作文。
这类作文题的特点是:审题难度低,提示语仅是限制范围和提示重点;提示语也仅是学生作文的一个“由头”,不必死扣“材料”的论点,只要在提示语的范围内,是非成败,任由评说。
作文题十分开放,它要求学生写出个性,写出特点。
如果说按僵化的套路来写,必然难以得到高分。
每个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写出自己的“个性”来。
话题作文的审题步骤及方法我们都知道,高考作文的命题意图很明确,它不是为了检验学生的文学创作才能,也不是要求学生写出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而是为了能够检验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所以高考作文要求不会太严格,太苛刻,但要求学生有命题者意识却是不容置疑的。
所谓“命题者意识”,其实就是要有审题意识。
在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的“内容”项中,就作了很明确的说明,其中内容项中的“切合题意”为一等文,“符合题意”为二等文,“基本符合题意”为三等文,“偏离题意”为四等文。
由此看来,审题准确,是高考作文成功的第一步。
自1999年话题作文出现后,近7年来,高考作文基本上由话题作文一统天下。
2005年高考作文全国共有15套试卷,其中就有14套选择了话题作文的形式。
这并非巧合,而是话题作文本身的优势所决定的。
从话题作文的命题轨迹来看,话题作文已经走过了“限制——开放——完全开放——内容限制”四个阶段,越发显得规范与成熟。
而且作文题目主要是由“材料+提示+话题+要求”四部分组成,也基本形成了话题作文的统一模式,其中“开放”,主要体现在文体开放,立意取舍的开放,而“限制”更多的是体现在提示与要求的限制,联系现实内容的限制。
因此,话题作文的审题必须把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算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审题过程。
(一)、审好话题的材料。
话题作文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比喻型材料,寓意型材料,一般材料型。
1、找到突破口,审好比喻义。
比喻型话题作文,找出其材料的比喻义,就是审好材料的突破口。
例如:一位先哲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
请以“沙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通过审材料,我们发现,话题“沙子”是比喻型,这是个典型的比喻型的话题作文,对比喻型的话题材料,我们在审题时就要挖出材料的“比喻义”,如“远处的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鞋里的沙子”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小的缺点和前进路途中的小困难”,“随时倒掉沙子”比喻“随时改正缺点和克服困难”。
高中作文审题在高中阶段,作文是学生们经常要面对的一项考试内容。
而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了题目,才能写出一篇质量高、内容丰富的作文。
那么,如何进行高中作文审题呢?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词。
比如,如果题目是“我的假期生活”,那么“假期”和“生活”就是关键词。
在审题的过程中,要把握住这些关键词,确保自己能够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写作,不要偏离主题。
另外,还要留意题目中的限定词,比如“我的”、“我们”等,这些词语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文章的视角和角度。
其次,要理清题目的要求,明确写作的目的。
有些题目可能会要求我们描述、说明、议论、感悟等,针对不同的要求,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写作方式和思路。
比如,如果题目要求我们描述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就要通过详细的描写来展现事情的全貌;如果题目要求我们说明一个观点,那么我们就要通过逻辑分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此外,还要注意审题的背景和条件。
有些题目可能会有一定的背景和条件限制,比如“以……为题材”、“结合……的情况”等,这些都是审题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在写作之前充分了解这些信息,确保自己的作文符合题目的要求。
最后,要审题后进行头脑风暴,构思文章的大致框架和内容。
在审题之后,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写作思路,明确文章的主题、内容和结构。
可以通过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帮助我们构思,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总的来说,高中作文审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了题目,才能写出一篇质量高、内容丰富的作文。
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
高中语言类作文审题技巧
今天,老师讲了作文如何读题目。
我多少有点晕乎乎,怎样才能审好题呢?那像一只小兔子,在一片大森林里乱串,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我记好老师说,要先看题目,它就像打开一扇门,里面藏着很多秘密。
有时候,题目就像个谜语,需要深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
有时候,题目会用一些特殊的词语,我总是不太懂。
那就像一棵魁梧的大树,枝繁叶茂,我总是找不到入口。
只可惜,如果我一遍遍想一想,每个词语都像一颗星星,在夜晚光芒闪烁不停地,指引着我。
我好似特别注意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里面有山川河流,也有花草树木。
我也可以用这样的词语,描画出美丽的场景,写一段动人的故事。
那就像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画出各种形状,让它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理解题目就像玩游戏,要慢慢深入,才能找到其中的乐趣。
我又开始好像有点困惑地写作文了,那像一场缥缈的冒险,蕴满未知与惊喜。
我一定要认真学习,找到读题的窍门,才能像一只身形灵活自如的小猴子一样,在作文的海洋里自由穿梭。
说不定,我还可以写出一篇像星星一样熠熠发光的文章,让一些人见到我的作品。
高中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立意是确立写作的目的意图,并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
立意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话题作文命题的构成:1. 材料:文华爱发怒,说伤人的话,爸爸说:“你每发一次怒,就往墙上钉一枚钉子;每控制住一次,就拔一枚钉子。
”后来,文华终于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了。
爸爸指着钉疤累累的墙说:“你发了脾气,伤害了人,可以道歉,但却在那人的心中永远留下了疤,难以平复了。
2. 话题:请以“伤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 写作要求:①文体除诗歌外不限。
可记述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
②自拟题目。
③不少于800字。
题目包含的信息:1. 不正确的行为对人伤害;2. 这伤害是难以平复的;3. 呼吁和谐相处。
(主题)小结:1. 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2. 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3. 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怎样审题?一、通过话题本身提供的信息,挖掘话题的含义。
①要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也不要跳出圈子;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
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
准确把握话题涉及的范围,有利于对话题的切分,有利于考生在话题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
如话题“战胜诱惑”,如果忽略了“战胜”二字,大写特写“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深受其害的各种案例,文章也许可以写得很精彩,但对于话题来说,却肯定是偏出去了。
因为根据这个话题,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二字上。
“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这个话题中心语前有一些限制性成分,“打开的书”即意味着我们正在读的,那么我们从书中读到了什么呢?也就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中心语前有限制性词语的话题,限制性词语是话题的关键,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对理解话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1)什么是话题所谓的“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题的由头。
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内容都可以作为“话题”来引发人们的联想,引发人们的议论,引发人们抒情,总而言之,就是引出人们心中想说的话。
(2)什么是话题作文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
(3)话题作文的特点1、相关性。
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2、自由性。
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
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题目自由。
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
但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2)选材自由。
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
(3)文体自由。
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等文体。
(4)想象自由。
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但要注意想象深度。
3、强调作文主体的成熟性(1) 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发展(2)考查发散思维,强调辩证意识(4)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1)一般式(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兰克林,有一次到一位前辈家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门框过于低矮,他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
出来迎接的前辈微笑着对富兰克林说:“很疼是吧?可是,这应该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
你要记住学会低头。
”从此,富兰克林把“学会低头”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材料)生命的重荷负载过多,就低一低头,卸去那份多余的沉重。
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也要学会“低头”。
只有学会低头,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
(提示语)请以“立世要学会低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要求)(2)导语式(导语+话题+要求)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都存在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