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审题
- 格式:ppt
- 大小:197.50 KB
- 文档页数:33
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材料中的对比性质。
材料中的对比实质往往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是多则材料,
内容具有对比特点,抓住对比实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2、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
一般材料中总有那么一两句暗示意旨的文字,有的是对
话,有的是议论,有的是点睛之笔。
3、抓住材料中的形象暗示,有些材料描摹了形象,尤其是寓言故事,形象往往象征
了现实社会一类人物或事件。
抓住了象征意义,才算吃透了材料的实质。
4、抓住材料的哲理情趣。
供料最难把握的就是它的哲理意旨。
我们要抓住它,就应
运用哲学观点分析。
5、抓住材料的符号意义。
这是指那些特殊供料,如算式、漫画、特殊图案等等。
这
些图形都有它的暗示意义。
我们应从相关、相似、相反的角度去联想,特别要注意的
是漫画材料,要注意它的构图艺术特点,重视文字说明和文题暗示。
写作文的审题四清是什么审题是话题作文的第一关.审题的过程就是理解题意的过程,通过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确定文体.这里介绍话题作文审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审限制看范围.看到话题先审清话题限制,即话题的写作范围,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如以“合作”为话题,有的同学将其理解为“分工”,这就没有准确把握写作的范围.“合作”是互相配合或共同完成某事,“分工”只是“合作”的方法之一,可见“合作”比“分工”的范围要广.2、审内涵看引申.在审清话题的本义的基础上也要审清话题的引申义.如话题“桥”,除本义外,你还要把握其引申义:能起沟通作用的人和事.你可写起交通作用的桥,如某一具体桥的外形、结构、特点、建设、作用等,你也可以写桥的历史与发展,还可以写友谊之桥、理解之桥、合作之桥、交流之桥等.这样一来,对“桥”的把握更深刻.3、审主题看切入点.话题作文的主题确定要认真思考,很多同学错误地认为话题作文可以随便写,主题不重要,这是不对的.主题要健康要有新意要明确.找准切入点有助于轻松下笔.如“绿色”话题,主题如果是保护自然环境,切入点可以是你身边的很多你熟悉的与环保有关的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乱丢,卫生习惯,保护草坪等都可以作为你的写作切入点.4、审思路看提示语.话题作文的写作思路可以从提示语中受启发.如有一则话题作文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物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感动别人.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则提示语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写作思路:写感动的人,写感动的事,写感动的行为等.这三个方面的写作就是三个写作思路.选择其中一种思路来写比较好把握作文质量.快速审题十五法:。
1、总体认知法这是审题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法,这种方法要求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磨、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
话题作文审题四步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审题同样是第一关,不得不审,一定要绷紧心弦,要懂得,命题中给出的文字都是必要条件,必须符合这些条件去行文,千万不能马虎!认真揣摩命题的四个方面,各有各的用处。
1.审材料(1)材料帮助理解话题的。
如“和而不同”有人就不理解,这就需要材料和提示语。
如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纪念”话题: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
/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
/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
/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这些材料或提示语“是什么……”“不同于……”“真正的……”在帮助你、告诉你对话题意思的理解,对话题近义词的分辩……(2)材料是可用可不用的。
常规的话题作文命题里的材料只是举一些例子,作一点提示,给一点启发……考生行文时是可用可不用的,最好不用。
如:苏格拉底让一群寻找快乐的年轻人造一条大木船,从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
其中有苏格拉底一句话:“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到。
”请以“寻找快乐”为话题……考生如果用这则材料,无论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立意,或是将材料作为议论论据,构思行文都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材料中苏格拉底所言,只是一种为我们少见而难以论述的寻找快乐的方式,而寻找快乐是有很多常见而又易于论述的方式的。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可以说,在弄准了话题之后,材料和提示语的任务基本完成。
2.审提示这几年话题作文,常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用处是对话题构思行文思路的开拓,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
话题作文审题指导例析精选作文专题0302 1827话题作文审题指导例析精选1、话题一: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物。
人的一生谁没有和门打过交道呢?幼年时,家门曾是我们最温馨的港湾;长大一些后,校门曾是伴随我们读书学习的最忠实的朋友;当我们走上社会后,工厂的门、商店的门、医院的门又勾起我们多少美丽的憧憬和遐想啊……也许有人将会走出国门,也许有人会走进监狱的大门,人生将会为我、为你、为他打开一扇怎样的门呢?请你以“门”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指导]门可以是指一扇具体的门,也可以把它比喻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隔膜、人为制造的一种障碍,门还可以是一种封闭的象征。
“开门”可以理解为人与人的沟通,或打破某种封闭,或打开国门:“关门”就可理解为自我封闭或人为制造隔膜和障碍。
有了以上几种理解,写作思路就可以打开了。
你可以由一扇具体的门为线索,叙写一件事,描述一个人,自编一则童话或寓言故事;也可以就门的多种比喻义和象征义展开联想,写成抒情散文或议论文。
你还可以用拟人化手法,以小品的形式写一篇介绍有关“门”的知识的说明文,如说说门的起源、门的种类、门的功用等等。
2、话题二:人的一生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当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各种矛盾和困难时,我们往往要从中作出某种选择,此时此刻,你是果断抉择呢,还是进退两难呢?你是自己拿定主意呢,还是顺从别人的意愿呢?你选对了,还是选错了?你对你的选择感到后悔吗?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审题指导]根据话题的提示,我们可以记叙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如何选择的一件事。
既可以写成因选择正确而获得成功的一件事,也可以写因选择不当而失败的一件事,甚至可以写自己在选择面前进退两难而错失时机的一件事。
你可以对如何作出人生的正确选择发表看法,写成议论文;你还可以通过写童话、寓言、小品文等文体,来表现人们面对选择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心态,从而揭示某种人生的哲理。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话题作文是指在题目中给出一个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话题写一篇作文。
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不同,话题作文没有给出具体的材料或题目要求,考生需要自己构思、组织文章内容。
因此,话题作文是对考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考察。
话题作文中话题的类型各种各样,有关人生哲理、社会现象、文学艺术、自然环境等等。
考生在审题时要理解话题的含义和范围,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
审题立意是话题作文写作的第一步,要求考生在审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导语、话题和写作要求,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立意。
在审题时,容易犯的错误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没有理解话题的含义和范围,写作偏题或离题;其次是没有把握好材料的关系,写作内容杂乱无章;最后是没有注意写作要求,导致字数不足或超过要求、文体不当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考生在审题时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话题的含义和范围,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立意。
同时,要注意材料的关系,把握好写作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最后,要严格按照写作要求进行写作,注意字数、文体等方面的要求。
例题一:导语:生活中,一句夸奖的话可以使我们备受鼓舞,但也可以使我们沾沾自喜,甚至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一句批评的话常常使我们垂头丧气,甚至失去进取之心,但也可以使我们心灵警醒,精神振奋,从此奋发向上。
面对夸奖或批评的心态不同,对日后的影响也会不同。
话题:面对“批评”或“表扬”要求:可以从一方面来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写,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本题的导语明确了话题的范围和意义,要求考生从“批评”或“表扬”两个方面来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注意字数和不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
考生在审题时要理解话题的意义和要求,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立意,同时注意写作要求的要求。
例题二:本题没有给出具体的导语,而是用材料代替了导语。
话题是“座右铭”,要求考生根据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优秀作文——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话题作文的基本审题方法,包括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等。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思维品质。
3. 帮助学生确立合适的立意角度,使作文内容具有深度和广度。
4. 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
2. 立意技巧:提炼中心思想、抓住矛盾冲突、发掘背后的意义。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和立意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立意角度,使作文内容具有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作文,引发学生对审题和立意的关注。
2. 教学环节一:讲解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如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
3. 教学环节二:讲解立意技巧,如提炼中心思想、抓住矛盾冲突、发掘背后的意义。
4. 教学环节三: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过程。
5. 练习环节:让学生现场进行审题和立意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6. 总结环节: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注意审题和立意。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
2. 选取一道作文题目,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审题和立意练习。
3. 提交练习成果,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互动、练习环节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材料话题作文审题和立意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如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创新表达等。
3. 结合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价其立意深度和广度,以及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优秀作文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审题和立意的过程。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高中语文作文话题作文的审题【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话题作文的审题最近几年,话题作文作为升学考试使用的热点形式,被大家所关注。
话题作文,或称“给话题命题”,也并非什么天外飞来之物。
它是传统的词语式命题与给材料命题结合发展的产物。
话题,是一个词语或短句,这一点与词语式命题很相似;只不过这话题并非必须是作文题目,这就使作文可以有相当开阔的机动。
给话题命题,大多有一个引言,这一点与给材料命题又很相似;只是这导语的用意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提供示例,做出启发。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区别:①话题作文只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向,而命题作文大多会提供一个中心意思;②话题作文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展开;③话题作文的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允许自拟标题。
话题作文与供材作文的区别:①审题上:话题作文强调的是“有关”,不故意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而供材作文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吻合;②文体上:话题作文淡化文体意识,只要没有特殊限制,除了记叙文、议论文外,写成散文、诗歌、小说、剧本都是允许的,而供材作文常常是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③结构上:供材作文中的“材”是必须使用的,如果是议论文,材料还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引出的论点依据,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你一个范围,用不用它无所谓;④思维方式上:供材作文多为“线性思维”,考生的认知趋同现象比较严重;而话题作文则是“发散思维”,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可以使考生充分发挥出创造力,从理论上讲,这样的写作更多的尊重了创作主体,更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给话题命题的基本特征是开放。
首先,是文体开放。
1999年高考命题这样要求:“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
”命题还做了这样的规定:“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这与其说是要求或规定,不如说是取消限定的提示。
以路为话题作文审题《以路为话题作文审题》篇一《回家的路》路这个话题可宽泛了。
就说回家的路吧,那可真是有说不完的事儿。
我家在一个小县城,每次从外面回去,都要经过一条长长的省道。
有一次我坐大巴车回家,那是个大夏天。
车一开动,我就开始张望窗外那条回家的路。
路两边都是农田,种着玉米啊,高粱之类的。
那玉米长得特别高,像一排排绿色的士兵。
一开始路还比较平整,车开得也比较稳。
可是没过多久,就开始颠起来,原来是到了一段坑洼比较多的路段。
司机师傅一边嘟囔着这路啥时候能修修,一边小心翼翼地打着方向盘。
我看见路边有个大爷赶着一群鸭子在路上走,那些鸭子摇摇摆摆的,也不着急,司机师傅只能慢慢跟着。
这时候我就想啊,这回家的路虽然有点折腾,但还挺有趣味的。
这路上有风景,有状况,像极了人生的旅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所以以回家的路写作文的话,可以从路程中的所见所闻来体现对家乡的思念或者是对回家这个行为有不一样的理解。
比如在这条坑洼的路上颠来颠去也不觉得烦,因为知道终点是有家人在等候。
这就是一种对于回家的路这个话题的独特审题角度。
篇二《校园里的小路》校园里的小路那也是值得好好琢磨琢磨的。
我们学校有那么几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把各个教学楼、操场和花园连接起来。
我记得那是个秋天,树叶都开始落了。
我在校园小路上走着,脚下的树叶被我踩得沙沙响。
小路是用青石板铺成的,石板之间的缝隙里还长出了几株小草,生命力顽强得很。
这条小路平时特别安静,没课的时候我就喜欢在这里闲逛。
那天我看到一个同学在小路旁的长椅上背单词,神情特别专注。
沿着小路走,可以看到花园里的花开得正艳,还能听到不远处操场上同学们的呼喊声。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以校园里的小路为话题作文,可以写在小路上发生的种种经历,就像我看到的这些场景,去体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也可以从这条小路见证了自己的成长这个角度来审题,从懵懂入学时对小路充满好奇到处处探寻,到后来在小路上思考人生方向,不断走向成熟。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社会问题的审题
立意
话题作文通常需要我们就一个特定主题进行阐述,而有些主题
是属于社会问题类别的,它们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因此在审题时,我们需要从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来思考文章
的写作方向。
审题的第一步是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
例如,“环境污染”是一
个常见的话题,但如果我们不理解其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就很难写
出有价值的文章。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影响
和解决方法,这是进行审题立意的基础。
在审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确社会
问题的背景。
例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作文,可
以先了解全国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城市垃圾的来源和变化趋势。
其次,思考该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例如,城市垃圾处理不善会导致环
境污染、健康问题和城市形象受损等。
最后,分析解决该社会问题
的可能方法。
例如,加强垃圾分类、发展垃圾回收和焚烧等环保产
业等。
在写作方面,我们可以采用抓住社会问题的核心,结合自身观点和论据进行深入阐述。
例如,对于城市垃圾处理这一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发展垃圾分类的方向来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对比,并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总之,审题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把握写作方向和重点,才能够写出有思想、有价值的作品。
以身边为话题的作文审题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说要写作文,题目是“以身边为话题”。
我捏捏头,身边?身边有什么?
我看了看窗外,阳光洒在树叶上,油绿的,真好看!还有几只小鸟在枝头欢快活泼地回旋,唧唧喳喳的,好热闹!不过,这和作文没多大关系。
我转头看向教室,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沉吟。
王小明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刘丽丽在翻阅课本,李强在悄悄地看漫画。
他们都在想什么呢?
我忽然想起昨天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公园里人很多,有大人,有小孩,有很多小动物。
我见到了小兔子,小猫咪,还有很可爱的小松鼠!它们都很天真可爱,我玩得可开心了!
不过,这些和作文有什么关系呢?我多少有点心烦意乱,搔头发,不知道该写什么。
忽然间,我看见老师也在看我,她的眼神热情地勉励我。
我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又开始写:
“今天天气真好呀,风和日丽。
我走在上学的路上,看到路边的小花,粉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真的撩人极了。
我不禁摘了一朵,放到鼻子上闻一闻,香香的,淡淡的香味极了!
我继续往回走,看见了一只小狗,它在路边玩耍,摇着尾巴,好像在向我问候和关心。
我用力地捏了捏它的脑袋,它很温驯,一点也不怕人。
我看到了一位老爷爷,他坐在路边,手里拿着一把蒲扇,轻轻地扇着风。
他看着我,脸上闪现出慈祥的笑容,好像在提醒我,生活是美好的。
我看见了……”
我越写越开心,身边有这么多美好的事物,只要你真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作文,其实很简单,写一段身边的事情,再写一段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
初中话题作⽂如何审题 作⽂近年来⼀直是中⾼考语⽂作⽂的热门,要想写好话题作⽂,审题是第⼀步也是关键。
如何理解作⽂题⽬中所给的材料的内容?如何结合材料,⽣发写作?店铺为⼤家整理了话题作⽂审题⼗⼤⽅法,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提炼中⼼法 这是写材料作⽂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意⽅法。
写材料作⽂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并以其作为⽂章的主旨,⼀定会使所写⽂章既切题⼜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时应尽量采⽤这种⽅法来⽴意。
【材料】⼀次,盖达尔旅⾏时,有⼀个⽣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箱。
⼩学⽣见⽪箱⼗分破旧,便说:“先⽣是⼤名⿍⿍的盖达尔,为⽤的⽪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箱是⼤名⿍⿍的,⽽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名⿍⿍的盖达尔和⼩学⽣⽪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不能徒有虚名。
⼆、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材料中⼼的作⽤。
所以,有些材料作⽂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意⾓度的突破⼝。
在材料作⽂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只蚌跟它附近的另⼀只蚌说:“我⾝体⾥有个极⼤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只蚌怀着骄傲⾃满的情绪答道:“我上天,也赞美⼤海,我⾝体⾥毫⽆痛苦,我⾥⾥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可以⽴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密不可分。
初中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教学实录初中语文教学中,话题作文教学一直一重环节。
审题立意作话题作文第一步,其重性言而喻。
本次教学实录旨介绍解释初中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教学方法,及如何通过一过程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思维品质。
一、教学引入课堂向学生明确话题作文定特点,强调审题立意话题作文中核心位。
通过展示几篇典型话题作文题目,引导学生理解话题作文特点,即围绕一中心话题展开,内容自由,但必须符合话题范围。
二、审题方法讲解接着,详细讲解审题方法。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话题范围求。
通过实例析,让学生理解如何抓住题目中关键词,理解话题内涵外延。
强调审题时关注题目限制条件,避免偏题或跑题。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话题展开思路,确定写作方向重点。
三、立意技巧传授审题基础进一步讲解立意技巧。
告诉学生立意文章灵魂,体现作者思考见解关键。
通过案例析,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深入思考话题,提炼出独特观点见解。
也强调立意新颖、深刻,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思考。
四、学生练习与点评讲解审题立意技巧后,给学生布置练习题目,求根据所给话题进行审题立意。
学生练习过程中,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足。
练习结束后,选取部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深刻认识审题立意话题作文中重性。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话题内涵外延,关注题目限制条件,培养审题能力。
也注重传授立意技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话题,提炼出独特观点见解。
今后教学中,将继续探索完善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教学方法,学生写作能力思维品质培养贡献更多力量。
话题作文的审题和命题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话题作文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为它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叙述各自不同的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抑或发表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产生的观点和见解,甚至可以虚构故事,从而为学生最大限度的施展写作才能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因此,它也成为近几年中考、高考作文试题中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
写好一篇话题作文,要兼顾的要素当然很多,但准确审题、精心命题是诸多要素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1、审清话题内涵。
话题作文所提供的话题是直露的、明确的,又是宽泛的,在审题上大大降低了难度。
但学生在审题时仍应仔细、重视,否则就会出现偏题的毛病。
如以江苏省盐城市2006年的中考作文题为例,所提供的材料是: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齿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曾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根据你对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
这道题与我们以往见到的作文题目不同之处,是它没有明确告诉考生这道题目的话题是什么,而是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材料后,进行分析,归纳出话题。
因此,考生要做好这篇作文,首先要过审题关,考生要认真咀嚼题目所给出的材料,从中抓住写作的关键信息,弄清“独木”与“千树万树”、“一花”与“千朵万朵”、“滴水”与“千点万点”的关系。
说明个体的力量不大,出卷者不褒扬个人主义,出卷者要考生写的是一个“集体”,把每一个“个体”聚集起来的集体。
这个集体至少三人以上。
这次考卷中,有些考生写我与同桌和谐相处,写爸爸妈妈互敬互让,都有些偏了。
只有主题提炼得准确,才能确保考生的文章能紧密围绕主题而不偏题。
这也是考场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
2、审清材料提示。
话题作文往往有一段不长的材料或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