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与价值[1]
- 格式:ppt
- 大小:764.00 KB
- 文档页数:28
浅谈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关键词:事实;价值;价值事实非价值事实1事实与价值关系的演化在哲学领域,“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是导源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
将“事实”与“价值”分离,是西方文化的传统。
在西方哲学史上,英国哲学家休谟首次提出了事实知识和价值知识问题,以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为基础提出了事实知识与价值知识的区别。
他认为事实知识可由经验证明,有真假之分,而价值知识则不可经验证明,也无真假之别。
同时从事实也推导不出价值,从而否定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联性、一致性。
德国哲学家康德关于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的区分,并相应把人的认识分为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而且也否定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联性、一致性,这都成为后来新康德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者建立价值哲学的根据。
当代西方,马斯洛就将科学与人(价值)融合起来建立了一个科学人本主义的整体构架。
以之为基础,马斯洛就在西方哲学中一直断裂的事实与价值之间假设起了桥梁。
“在马斯洛看来,是与应该的这种互相排斥的古老对立是虚假的对立,二者是完全可以贯通与统一的,即通过某种‘同时看到是和应该的’、‘统一的意识’来实现与应该的融合统一”。
总之,马斯洛认为应该性是由事实性创造的,应该是事实性认识的一个内在固有的方面。
“某物变得越‘是’,它也变得越‘应该’”。
也就是说,事实之“是”与价值之“应该”本来就是融合在一起的,对它们的割裂只能使人性受到扭曲。
而马斯洛的理论通过对人性规定和生存现实的整合,既肯定了人之“应该”的超越取向,又肯定了人之现实存在作为达到应该的基础环节的意义,从而使科学人本主义成为一种现实的、超越科学与人性、“是”与“应该”鸿沟的理论。
马斯洛的看法是有一定的道理。
但马斯洛断言“是和应该等同”,事实和价值融合,关于世界如何的陈述也是一个价值论述,这样把“是”与“应该”,事实与价值完全等同起来,否认二者的区别,把问题简单化,又似乎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所以这种看法并没有真正的说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
论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作者:陈臆妃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8年第09期摘要: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价值哲学的焦点之一。
按照西方哲学领域的传统,一般认为两者总是对立的,而不是基于事实和价值的相关理论。
因此,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与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差异,即“是”和“应该”。
它可以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统一起来,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关键词:事实描述价值评估本体论一、理论背景(一)西方事实价值理论的发展1.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观点在哲学中,“是”与“应该”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
可以说,“事实”与“价值”的分离是西方文化的传统之一。
在西方哲学史上,英国哲学家休谟首先提出了事实知识和价值知识的问题,并在区分事实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的区别。
休谟认为,事实知识可以通过经验来证明,以此区分真假;而价值知识,则不能用经验证明,也无真假之别。
同时,它无法从事实中获得价值,从而否定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联性和一致性。
2.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德国哲学家康德,利用人们对事实理解和知识价值的“误解”,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使得对真理世界和价值世界的区别否定了事实和价值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但是这些都成为建立新康德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价值基础。
3.其他西方学者不同的观点与此同时,在休谟提出明确区分事实和价值观之后,西方哲学界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像杜威和马斯洛这样的学者质疑休谟和其他人的观点,并试图消除这一限制。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利用所谓的“测试方法”将事实和价值联系起来。
然而,杜威等人研究的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他们既没有改变传统的自然主义研究方法,也没有真正理解休谟等人提出的问题。
美国学者马斯洛将科学与价值相结合,要求科学不排斥价值,通过研究人类事实为人们提供生命的意义和理想,从而确立了科学人文主义的整体框架。
但马斯洛断言“是”和“应该”是等同的,事实和价值是相结合的,这种观点并不能真正解释事实和价值之间的关系。
2021波普尔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及其消解意义范文 从哲学发展史来看,事实与价值的关系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元哲学问题,而是一个与政治法律规范、社会道德伦理规范、文化样式选择的合理性、合法性相关联的问题,具有明显的规范意义。
休谟最早提出并且较为系统地论证了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休谟关于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奠定了西方功利主义的规范伦理学、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元哲学思想基础,并对20 世纪以来的西方政治哲学,甚至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均产生重大影响。
波普尔对休谟的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从逻辑与哲学史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系统论证,波普尔以休谟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为基础,结合哲学史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事实与价值关系一元论的逻辑批判,阐述了批判理性主义的事实与规范关系的二元论,为自由传统打牢地基。
同时也做为他批判历史决定论的思想武器,指出作为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思想根源的历史决定论是对理性的非理性信仰,其根本性逻辑错误就是坚持了事实与价值一元论,把 “是”与 “应当”混为一谈;事实与价值或规范关系的二元论也深刻影响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罗尔斯只谈正义的合理性,而不谈价值的真理性,价值从真理中淡出,事实与价值相互分离就是证明;此外,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与文化思潮和休谟走的是同一条路,后现代主义坚持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批判和拒斥事实与价值关系一元论的理性主义,对普遍性、必然性、总体性、真理、本质主义采取批判和拒斥的立场,倡导和强调非同一性、差异性、多元多样性,重构社会规范的合理性根据,并以此捍卫人的独立性和自由。
后现代主义试图摆脱“现代性”对人的压迫与控制的消解意义应该肯定。
但它也陷入困境与无奈,没有选择的标准、“怎么地都行”的态度在思想文化和价值领域陷入相对主义、怀疑主义,最终必然通向悲观主义,导致人类追求崇高生活的意义彻底失落。
一、休谟问题及其规范意义 18世纪英国杰出哲学家大卫·休谟( David Hume 1711-1776 年)拒斥理性主义所坚持的理性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源的传统理论,独辟蹊径地去探究道德生成的根源问题,试图为规范体系的合法性确立一种非理性主义的新基础。
社会事实与价值评价的关系及其评价标准摘要: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价值哲学的焦点之一。
按照西方哲学领域的传统,一般认为两者总是对立的,而不是基于事实和价值的相关理论。
因此,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与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差异,即“是”和“应该”。
它可以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统一起来,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关键词:事实描述价值评估本体论一、理论背景(一)西方事实价值理论的发展1.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观点在哲学中,“是”与“应该”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
可以说,“事实”与“价值”的分离是西方文化的传统之一。
在西方哲学史上,英国哲学家休谟首先提出了事实知识和价值知识的问题,并在区分事实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的区别。
休谟认为,事实知识可以通过经验来证明,以此区分真假;而价值知识,则不能用经验证明,也无真假之别。
同时,它无法从事实中获得价值,从而否定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联性和一致性。
2.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德国哲学家康德,利用人们对事实理解和知识价值的“误解”,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使得对真理世界和价值世界的区别否定了事实和价值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但是这些都成为建立新康德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价值基础。
3.其他西方学者不同的观点与此同时,在休谟提出明确区分事实和价值观之后,西方哲学界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像杜威和马斯洛这样的学者质疑休谟和其他人的观点,并试图消除这一限制。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利用所谓的“测试方法”将事实和价值联系起来。
然而,杜威等人研究的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他们既没有改变传统的自然主义研究方法,也没有真正理解休谟等人提出的问题。
美国学者马斯洛将科学与价值相结合,要求科学不排斥价值,通过研究人类事实为人们提供生命的意义和理想,从而确立了科学人文主义的整体框架。
但马斯洛断言“是”和“应该”是等同的,事实和价值是相结合的,这种观点并不能真正解释事实和价值之间的关系。
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有什么区别江西铅山西坂农中余建华1.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有什么区别?所谓价值判断,即关于价值的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客体对特定的主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
所谓事实判断,在法学上是用来指称对客观存在的法律原则、规则、制度等所进行的客观分析与判断。
大致说来,有关法学上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判断的取向不同。
法律的价值判断由于是作为主体的人所进行的相关判断,因而它以主体为取向尺度,随主体的不同而呈现出相关差异。
但事实判断则不然,它是以现存的法律制度作为判断的取向的。
简单地说,事实判断是为了得出法律制度的真实情况,如果该种判断是正确的话,那么它的结论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判断的维度不同。
法律上的价值判断,明显地带有个人的印记,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相反,就法律上的事实判断而言,其目的在于达到对现实法律的客观认识,因而无论是认识的过程抑或是认识的结果,都应当尽可能地排除自己的情绪、情感、态度等主观性因素对认识问题的介入,而尽可能地做到“情感中立”或“价值中立”。
第三,判断的方法不同。
法律上的进行的价值判断是一种规范性判断的方式,它关注法律应当是怎样的,什么样的法律才符合人性和社会的终理想。
但法律事实判断则是一种描述性判断,其任务主要在于客观地确定现实法律制度的本来面目,是典型的“实然”判断。
第四,判断的真伪不同。
法的价值判断的真伪,取决于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契合程度。
但事实判断有同,事实判断的真伪主要在于其与客体的真实情况是否符合。
就区分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意义而言,主要在于:第一,有利于明确认识、评价法律的多维角度,从而拓宽法学研究与法律分析的视野。
第二,有利于协调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固有张力,从而使得法学研究能寻求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固有平衡。
联系:■价值是客观世界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而人是一切价值的主体,是一切价值产生的根据、标准和归宿。
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关系分析[摘要]在西方哲学史上,英国哲学家休谟首次提出了事实知识和价值知识问题,以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为基础提出了事实知识与价值知识的区别。
在我们介绍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清楚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首先,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不但是一个逻辑领域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关乎实践的问题,因此,在纯粹的简单的逻辑围是不能够从事实中推论出价值的;第二,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不但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本体论的问题;第三,价值是源于事实的,但更高于事实。
据此,我们分析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关系:价值判断是基于事实判断而产生的,并且是从事实判断之中而推导出来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的,仅仅只有事实判断是绝无没有任何可能能够产生或者推导出价值判断的;只有当事实判断能够与主体所相关的欲望、需要、目的的判断发生关系时,才有可能从事实判断之中推导或者说产生出价值判断:要求事实判断与主体所相关的需要、欲望、目的判断相符的是正确的价值判断;而需要事实判断与主体所相关的需要、欲望、目的判断的相悖的则是错误的价值判断。
[关键词]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关系分析;指导意义“是”与“应该”的关系问题最早由休谟提出,史称休谟问题,在我国也被称为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这都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特别是存在于事实与价值之间的根深蒂固的二歧鸿沟,更是给诸如科学探索、伦理评价、行为选择以及决策活动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作为分析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二者关系的基础,我们首先应该分析事实与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在哲学上,事实与价值是作为一对畴而存在。
关于事实与价值,马克思认为价值就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肯定与否定)的关系①。
在哲学领域,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始终是价值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人文学科的重要话题,但是我们在探讨这两者的关系之前,我们需要搞清”事实”与”价值”的涵,才能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事实与价值的区别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事实和价值这两个概念。
事实是指可以被观察和验证的客观存在,而价值则是对于事物的评价和看法。
虽然二者在表面上有所区别,但在实际应用中,事实和价值往往相互交织。
本文将探讨事实和价值之间的区别,并举例说明二者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事实的定义:事实是指客观存在并可以被观察和验证的现象、事件、或者数据。
它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被认定为真实的陈述。
事实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实验、统计等方式得出,一般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例如,地球的自转、水的沸点等都是可以被观察和证实的事实。
价值的定义:价值是对于事物的评价和判断。
它是个人或社会对于事物的偏好或重视程度。
价值是主观的,因为它取决于个体或社会的个人信念、文化背景和道德观念。
例如,道德、美学、伦理等领域都是价值观的体现。
每个人对于美的定义可能不同,因为个人审美观念和价值观不同。
事实与价值的交织:虽然在理论上,事实和价值是存在区别的,现实生活中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例如,当我们通过科学实验得出某种结论时,这个结论本身是客观的事实,但我们对于这个结论的评价就是主观的价值。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事实和价值不是绝对分离的。
我们常常在分析和判断时,需要综合考虑事实和价值的因素。
事实与价值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科学领域:科学是通过实验证据和逻辑推理来寻求客观真理的一种方法,它注重事实的验证性和客观性。
在科学研究中,事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观察、实验、数据分析过程中,科学家以客观的态度来收集和解释事实,并尽可能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
然而,科学也受到价值观和信仰的影响,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方向是由人的兴趣和价值观来决定的。
2.伦理和道德领域:伦理和道德是对人类行为准则的研究和评价。
它们是价值的集中体现。
伦理和道德的规范是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之上的。
例如,判断一个行为是正确还是错误,需要我们考虑伦理和道德价值观,并通过对相关事实的分析来作出决策。
朱熹哲学中有关的科学事实和价值在《人性论》中休谟阐述他所遇到的命题的连词不再是通常的“是”与“不是”,而是“应该”与“不应该”,这种变化尽管静悄悄的、很难让人发觉但却有重大的意义。
注意这个细节会推翻相关的道德体系。
并指出区别恶与德不是简单地建立在对象关系上、也并非仅被理性所查知[1]。
休谟提出了从“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事实命题能否推导出来“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的价值命题的问题,“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与“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是不同的问题,详细点说就是对事实的描述“是”中无法推导出规范性陈述“应该”来。
一、事实与价值关系变迁实际上在古代哲学家大多认为真善美是统一的、是公理、是不证自明的。
到了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事实与价值问题的统一性受到质疑,人们较多的认同事实与价值是相互分离的,特别是牛顿经典力学确立后,伴随的是机械自然观的确立。
事实多认为是科学应该研究的问题,是可以用科学方法鉴别真伪的,是理性的也是客观的。
价值多认为应该是人本主义哲学家研究的问题,是意识的,是情感的对象,其研究方法和科学方法是不同的,是主观的也是形而上的。
上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进入大科学时代,科技的运用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问题,人们开始思考科学的问题不仅是“是什么”的问题了,也需要“应当怎样”来全面的评估,也就是科学事实需要价值的引导,事实和价值这一对从未分离的范畴又开始了迈向结合的第一步。
也就是事实和价值之间经历了以下的历程(图1):图1事实与价值关系变迁虽然有众多的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理论来说明“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也是事实与价值的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人能真正合乎逻辑的、令人信服的、从事实推导出价值来。
也就是休谟三百多年前提出的“是”与“应该”的关系问题现在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解答。
但八百多年前朱熹在其重建理学的过程中却对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有益研究,特别是科学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可为今天对事实与价值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
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方法。
事实研究是一种以客观、实证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旨在描述、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
它主要关注社会事实、行为和事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和理论。
事实研究通常采用定量方法,如调查、统计分析和实验等,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因果效应。
价值研究则关注价值、意义和伦理问题,旨在探索和评价社会现象背后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它涉及对价值、信仰、伦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价值研究通常采用定性方法,如访谈、案例研究和文本分析等,以深入了解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背后的动机。
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各自的重要性和作用。
事实研究可以提供关于社会现象的客观数据和实证证据,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结构、行为模式和趋势。
它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为政策制定和社会干预提供依据。
价值研究则关注社会现象的价值层面,帮助我们理解人们的价值观、信仰和道德观念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它可以探讨社会问题的伦理和道德维度,为社会政策和道德判断提供指导。
在实际研究中,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往往相互补充和结合。
通过综合运用两种方法,研究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社会现象,不仅了解其客观事实,还能深入探究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意义。
这种综合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例子(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做出各种判断和评价,这些判断和评价可以分为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两种。
价值判断是对某种事物本身价值的判断,而事实判断则是对某件事情发生的过程或结果的客观陈述。
价值判断的例子1.爱情应该是永恒的2.读书可以拓展眼界,丰富人生3.谎言是不能容忍的4.贪污是一种道德败坏行为这些例子都是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价值进行了判断。
比如第一个例子中,“爱情应该是永恒的”这句话表达了对爱情这种情感的价值判断;第四个例子中,“贪污是一种道德败坏行为”这句话表达了对贪污行为的价值判断。
这些判断都是基于个人的价值观和认知,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事实判断的例子1.今天的天气很晴朗2.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3.2021年中国的GDP增速为8.5%4.去年的比赛中,中国足球队输给了日本队这些例子则是对某件事情发生的过程或结果进行的客观陈述。
比如第一个例子中,“今天的天气很晴朗”这句话是对天气状况的客观陈述;第三个例子中,“2021年中国的GDP增速为8.5%”这句话是对经济数据的客观陈述。
这些陈述都是基于客观的数据和事实,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也是一致的。
对于一个陈述,如何判断它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呢?有以下几个判断标准:•是否包含了评价性词语:如果陈述中含有一些评价性词语,比如好、坏、美、丑等,那么很可能是一个价值判断。
•是否可以通过客观数据验证:如果陈述可以通过客观数据进行验证,那么很可能是一个事实判断。
•是否与个人价值观相关:如果陈述与个人的价值观相关,比如爱情应该是永恒的,那么很可能是一个价值判断。
通过以上的标准,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一个陈述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这两种判断也会有交叉和重叠的地方,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判断方式。
明确它们的区别和判断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陈述的含义和意图。
事实、真理与价值【摘要】事实、真理与价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或事件,真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观念或陈述,价值则是人们对某种现象或事件的评价标准。
事实和真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真理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
而真理和价值也紧密相连,因为我们对真理的认知往往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念。
事实、真理与价值三者之间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我们的认知世界。
了解和掌握这三个概念对我们正确理解世界、指导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真理与价值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帮助我们认清事物本质,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
结合三者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更加完整和准确的认知体系,指导我们更加明晰的思考和行动。
【关键词】事实、真理、价值、概念、关系、重要性、结合1. 引言1.1 什么是事实、真理与价值事实、真理与价值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概念,它们对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信息或事件,是可以被观察和证实的现实。
真理则是符合事实的陈述或观念,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反映。
而价值则是人们对事实和真理的评价和选择,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础。
事实、真理和价值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事实作为客观存在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基础。
真理则是我们对事实的理解和表达,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桥梁。
而价值则是我们在认识和表达的基础上对世界的评价和选择,是我们行动的动力和目标。
这三个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事实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真理指引我们行为,而价值则影响我们的选择和决策。
只有在理解和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坚守价值时,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指导我们的行为,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
1.2 为什么这三个概念重要事实、真理与价值是人类思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
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决策、行为和价值观念。
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关系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上去有点儿深奥但其实挺有趣的话题——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你可能会想,哎,这两个到底有啥关系?是像兄弟一样形影不离,还是干脆互不相干呢?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老朋友一样,打打闹闹却又相互依赖。
走着,我们一步一步来,轻松聊聊这些。
2. 什么是事实判断?2.1 理解事实判断首先,我们得说说事实判断。
简单来说,事实判断就是关于现实世界的陈述,比如“今天下雨了”或者“他是个老师”。
这类判断就像是你在朋友圈发的天气报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带任何个人情感。
说白了,它就是个干货,零油水,冷冰冰的事实。
2.2 事实判断的重要性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想象一下,如果大家都不讲事实,社会可就乱了套。
比如说,有人随便说“地球是平的”,你不觉得这有点离谱吗?所以,事实判断在我们生活中是基础,像是搭建房子的地基,没它,整栋楼都得塌。
这些判断给我们提供了稳定的信息,让我们能够理性地做决定。
3. 什么是价值判断?3.1 理解价值判断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就像是你内心的小喇叭,发出你对事物的看法和情感。
比如说“这首歌真好听”或者“他是个坏人”,这就是在表达我们的喜好和情感。
和事实判断不同,价值判断是主观的,它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观点和价值观,像是调味料,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3.2 价值判断的意义虽然价值判断看似主观,但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同样重要。
你想想,如果没有人表达自己的想法,社会可就变成一潭死水。
就像一句老话说的“人心齐,泰山移”,大家的观点和情感交融在一起,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所以,价值判断在某种程度上是推动社会变化的动力,就像一股暖流,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4. 事实与价值的辩证关系4.1 事实与价值的互补那么,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到底怎么联系起来的呢?其实,它们是一对“好基友”。
就拿吃饭这事儿来说,事实判断告诉你“这道菜好吃”,而价值判断则告诉你“我爱吃这道菜”。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一、真理与价值(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与价值。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追求价值的活动,但不完全是一种主观现象,因为:1、价值作为一定对象与人的需要和目的的适应关系,包含了主观性但不归结为主观性,而是建立在一定实践基础之上并受具体实践条件的制约。
2、人的活动目的和动机能否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愿望,而是由各种社会条件决定的。
3、社会活动过程作为多种活动的综合,不以某个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要追求的是解释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含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
(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人们认识社会想象,不仅要了解社会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出社会应当怎么样,即确定社会合理的价值向度,从而知道人们进行合理的实践,促使社会向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转化。
(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不是分立的而是融合在一起的,社会事实都是蕴含着价值的事实,社会价值都是依托于事实的价值,要达到对社会现象正确深刻的把握,就要将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结合起来。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一)社会认知的特点:同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在阶级社会则同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立场相关。
(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作为社会科学方法的观察,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有意识的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
只有研究者近距离的参与了观察对象的活动或活动,才能真正地把握社会现象的内部联系和矛盾运动,进而如实的进行事实描述。
(三)社会认知的概括与综合。
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描述,形成了对特定对象的经验性知识,为了从这些经验性认识中进一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建构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就要进一步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
社会认知方法的分析与综合,是社会分化与整合在人们意识的思维中的体现与自觉。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一)社会进步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