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表
- 格式:pdf
- 大小:291.74 KB
- 文档页数:2
中小学校
1、基本信息表(中小学校)★
2、学习经历信息表(中小学校)★
从第一学历(高中或中专)填写至当前学历,学历低于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只填写最高学历
3、工作经历信息表(中小学校) 请参考本科院校。
4、岗位聘任信息表(中小学校)★从当前状态开始录入
5、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信息表(中小学校)★
6、基本待遇信息表(中小学校)★
7、年度考核信息表(中小学校)★从本年度开始填写
8、教师资格信息表(中小学校)★
9、师德信息表(中小学校)★
10、教育教学信息表(中小学校)★
11、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信息表(中小学校) 请参考本科院校。
12、入选人才项目信息表(中小学校)
13、国内培训信息表(中小学校)★
14、海外研修(访学)信息表(中小学校) 请参考本科院校。
15、技能及证书信息表(中小学校)
请参考本科院校。
16、交流轮岗信息表(中小学校)★
17、联系方式信息表(中小学校)。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课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信息化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
为推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我国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旨在通过比赛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大赛背景及意义1.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要求参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和优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2.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大赛鼓励教师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大赛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有助于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和传播。
4.引导职业院校信息化发展方向:大赛反映了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二、大赛组织及参赛要求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由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主办,分为中职组和高职组两个组别。
大赛按照专业类别和课程内容进行分组,涵盖理、工、农、医、文、法、经、管、艺术等多个领域。
参赛要求如下:1.参赛对象:全国职业院校在职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
2.参赛形式:个人或团队参赛,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
3.参赛内容:参赛作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教学设计应体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教学课件要求原创,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视频时长不超过20分钟,展示参赛教师的教学过程。
4.提交材料:参赛教师需按照大赛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报名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5.评审标准:大赛评审委员会根据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三、大赛成果及启示1.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促使教师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于举办第六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通知各相关院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强调了将中国建设成为信息化强国•在社会与企业信息化管理日益普及的大环境下,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熟练掌握信息化管理工具优秀人才的呼唤更是越来越强烈。
为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 0 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 0 -202 0年)》要求,锻炼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发掘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实践能力的考查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在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基础上,于20 1 2年9月一12月在全国范圉内举办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使全国广大在校学生在信息化管理技能方面更好地展示自身能力,为其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或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赛主要面向各类院校在校学生,旨在促进学生更深入、更熟练地掌握企业的实际业务,强化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业务的处理能力,并为各个学校展示自身的教学实力提供了平台。
比赛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资格赛,主要考察学生的处理企业基本财务业务的信息化技能;第二阶段为总决赛,主要考察学生对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希望接到通知的院校要高度重视本次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附件1: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会讣信息化技能大赛赛事说明附件2: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报名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二O—二年八月二十八日赛事说明一、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二、支持单位: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三、承办单位: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各地分公司、办事处四、技术支持单位:北京朔日科技有限公司五、大赛目标:加强学生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认识,锻炼学生对管理信息化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实际业务处理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为国内企业选拔优秀人才。
2023年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暨全国大赛选拔赛--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S(工业互联网安全)赛项方案根据《江苏省工信厅、江苏省人社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总工会、共青团江苏省委关于举办2023年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暨全国大赛选拔赛的通知》要求,现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S(工业互联网安全)赛项方案明确如下:一、比赛安排(一)时间安排报名时间:10月18日18:00前正式比赛:10月22日(星期日)(二)比赛地点: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武进区科教城鸣新中路22号)。
(三)赛程安排比赛时间为2天,初定安排如表1,具体以实际参赛队伍确定后,比赛指南公布日程为准。
(*比赛将根据各组别报名数量情况视情设置线上选拔赛,具体以组委会通知为准)二、主办单位及报名信息(一)主办单位:江苏省工信厅、江苏省人社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总工会、共青团江苏省委(二)承办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三)协办单位:博智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技术支持:博智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赛人员请填写报名表(见第七部分),单位盖章处加盖参赛单位公章或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公章后,将盖章件PDF 扫描件连同Word文件电子版发至报名邮箱,报名截止时间:10月18日。
三、竞赛形式本赛项为三人团体赛,分为职工组(含教师)和学生组2个组别,各单位每个组别限报2支参赛队伍,每支参赛队选手3人,不得跨单位组队参赛。
每人只能报名参加其中一个赛项的比赛。
四、竞赛内容(一)竞赛命题原则。
本赛项按照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实施,同时结合现代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命题,重点考察参赛选手在信息、工控等方向的渗透实战、防护加固技术技能水平。
(二)竞赛组织方式。
本赛项分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其中,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20%,实践操作占80%。
竞赛内容包含理论知识竞赛、CTF竞赛、工控场景实战赛和工控场景安全运维赛四个部分。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5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5.05.22•【字号】教职成〔2015〕379号•【施行日期】2015.05.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5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教职成〔2015〕379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提高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5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研究决定举办2015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本次大赛由省教育厅主办,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承办,河南信息工程学校协办。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比赛项目本次比赛只设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设公共基础课程组(数学、物理、化学)、专业课程一组(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课程二组(轻纺食品类)、专业课程三组(教育类、休闲保健类、体育与健身类)、专业课程四组(文化艺术类、司法服务类)。
二、比赛要求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
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学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第1篇一、比赛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决定举办信息化实践教学比赛。
本次比赛旨在激发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兴趣,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比赛目的1. 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
3.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比赛主题本次比赛主题为“信息化教学创新与实践”,要求参赛作品结合学科特点,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四、参赛对象1. 全校在校师生。
2. 教师可独立参赛,也可与学生合作参赛。
3. 学生可个人参赛,也可组成团队参赛。
五、比赛内容1. 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赛者需设计一堂信息化教学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2. 信息化教学课件制作:参赛者需制作一堂信息化教学课的课件,要求课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操作。
3. 信息化教学实践:参赛者需进行一堂信息化教学实践,展示教学过程,并进行教学反思。
六、比赛流程1. 报名阶段:参赛者填写报名表,提交参赛作品。
2. 初赛阶段: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初步评审,选拔出优秀作品进入决赛。
3. 决赛阶段:决赛分为教学设计评审、课件制作评审、教学实践展示三个环节,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
七、奖项设置1. 优秀组织奖:对组织参赛工作出色的学院或部门给予表彰。
2. 优秀指导教师奖:对指导参赛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
3. 优秀学生奖:对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
4. 优秀作品奖:对在比赛中获奖的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实践作品给予表彰。
八、比赛要求1. 参赛作品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
2. 参赛作品应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附件1:天津市第十八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指南一、项目设置:1、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含移动终端课例)3、学科主题社区4、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5、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6、精品开放课程7、微课进入复评的作品不再收费。
如选送中央电教馆,需另交全国评审费,具体金额请参见《第十八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文件及指南》。
二、报送要求:请各区(县)及直属校于6月13日前将上表中的前四项报送到天津电教馆信息部,将后五项报送到教研部。
报送材料如下:1、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①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参赛作品光盘(请各区县、直属校集中组织刻录,一式两份,占用空间较大的个别课件可单独刻录)。
内容以文件夹形式建立,一级文件夹“XX 区(县)/直属校——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二级文件夹分别命名“课件”、“移动终端课件”;三级文件夹命名为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幼教、特教;四级文件夹命名为“XX学科——作品名称”内含参赛作品、参赛作品登记表电子版(参见附件2,表中各项均为必填项),并确保无毒、能够运行;②区(县)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汇总表(附件3)纸质和电子版,电子版刻录在课件作品光盘中;③每区(县)限报基础教育组30件作品,中等职业教育组不限报作品数量,幼教组20件作品,特教组20件作品;直属校限报5件作品;④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参赛作品的主要作者最多不超过3人。
2、学科主题社区①参赛作品登记表电子版(见附件2,表中各项均为必填项,请各区、县、直属校集中组织刻录);②区(县)学科主题社区汇总表(附件5)纸质和电子版;③各组别报送数量不限(职教组无学科主题社区项目);④每件参赛作品的主要作者最多不超过3人。
注:本项目采取网上评审,不需要提交作品光盘。
3、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①参赛作品光盘(请各区县、直属校集中组织刻录,一式两份)。
内容以文件夹形式建立,一级文件夹“XX区(县)/直属校——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二级文件夹分别命名为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幼教、特教;三级文件夹命名为“XX学科——作品名称”内含参赛作品、软件设计说明文档及使用说明文档、模拟演示视频、应用案例、使用报告和参赛作品登记表电子版(参见附件2,表中各项均为必填项),并确保能够运行;②区(县)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汇总表(附件7)纸质和电子版,电子版刻录在作品光盘中;③报送数量不限;④每件作品的主要作者最多不超过5人;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移动终端课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精品开放课程、微课①所有材料以光盘形式报送,含参赛作品登记表,一式3份;②参赛作品名单(附件4、附件6、附件8、附件9)由组织单位统一填写,报送电子邮箱tjdjgjyb@;③参赛作品名单(附件4、附件6、附件8、附件9)由组织单位统一填写并盖章,与电子版一起报送。
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大赛背景与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财经类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目录•大赛评选标准与流程•总结与展望01大赛背景与目的背景介绍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需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急需通过信息化手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需求的关键环节。
目的与意义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通过大赛引领和示范,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教师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新方法。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大赛旨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参赛过程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实践水平。
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大赛将遴选出一批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通过共享平台向全国推广,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
大赛主题及参赛对象大赛主题围绕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主要内容,展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的成果。
参赛对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教师,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在编在岗的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同时,鼓励教师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可包括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和信息技术专家。
02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与特点定义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特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强调“协作学习”;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开发开发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学网站等。
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第二十二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指南大奖赛组织委员会编2018年3月目录一、参加人员范围二、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一)项目设置(二)项目说明及要求(三)评选指标(四)作品资格审定(五)作品制作三、参加办法(一)参加办法及报送作品数量(二)报送时间、方式及费用四、评选及交流展示五、组织工作(一)组织领导(二)联系方式附表1: 作品登记表(课件、微课、课例、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教育资源应用课例)附表2:作品登记表(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创新教育教学案例、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附表3:作品名单及联系人信息表一、参加人员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及有关部委、行业所属教育机构的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
二、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一)项目设置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简称“大奖赛”)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按照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分组(按照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划分)设置项目。
1.基础教育组:课件、微课、课例、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创新教育教学案例。
幼儿教育:课件、微课、课例。
特殊教育:课件、微课、课例。
教学点: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2.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3.高等教育组: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1.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目的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可以是针对某几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制作工具和呈现形式不限。
移动终端课件作品应能在iPAD、Android 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
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验软件等均可报送,建议同时报送软件运行录屏解说文件。
(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
(2)报送形式:作品以zip压缩包格式(含附表1)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附件12014年湖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评分指标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评委提问环节提问范围:教学设计、软件制作、学科理论(包括学科基本素养、学科教育基本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学科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3.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评委提问环节提问范围: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学科理论(包括学科基本素养、学科教育基本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学科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
4.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评委提问环节提问范围:教学设计、实训教学理论、相关专业实训教学等。
5.网络课程比赛附件2参赛作品材料报送要求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邮寄:纸质教案、说课稿各5份。
电子邮件:教案、说课稿电子版、比赛现场讲解使用的ppt演示稿。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邮寄:纸质教学设计方案5份。
电子邮件:教学设计方案电子版。
3.中职组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邮寄:纸质教学设计方案、说课稿5份。
电子邮件:教学设计方案、说课稿电子版及比赛现场使用的ppt演示稿。
4.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邮寄:纸质讲解稿5份。
电子邮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讲解稿电子版及比赛现场讲解使用的ppt演示稿。
5.网络课程比赛Word形式发送电子邮件。
网络课程比赛参赛作品的网址及评审所需的其他材料(如教师用帐号、学生用帐号等)报送的材料用于评委专家熟悉、审核和评审作品等环节,报送的材料应与比赛现场使用的一致。
参赛材料请按赛项用档案袋单独分装,档案袋封面粘贴一份填写完整的《湖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选手报名表》。
材料的其他位置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及院校等影响比赛公正性的任何信息。
材料须用A4纸打印,纵向左侧装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