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学设计 (1)

  • 格式:doc
  • 大小:45.2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氓》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组张玉荣【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结合注释,能够扫清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4、理清故事情节,梳理文章层次。学会在对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5、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赏析,并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难点】

1、反复吟诵,体会作品感情。

2、了解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对于未来的生活总是充满着美好的期待。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总是无比骨感。当我们期待的生活成为现实却变得面目全非时,你会怎么办?是放弃还是坚守?比如你们的高中生活。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为了进入这所理想中的高中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真正进来之后,生活学习在学校之后,却发现高中

生活并不像你们想的那么美好——竞争激烈了,学习任务重了,任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了——这时,你会怎样选择?是顶着重重压力好好学习呢。还是任由自己堕落下去呢?又如爱情。卓文君司马相如那般贫贱不移,梁山伯祝英台那般化蝶相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生死相:这样的轰轰烈烈每个人都期待拥有。可是,当轰轰烈烈变为细水长流,一句白头到老的誓言能抵得住生活的平淡琐碎吗?假如爱情变心了,你是浑浑噩噩还是挥慧剑斩情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千年钱的诗中的女主人公的生活面目全非时,是如何选择的。

二、结合单元导读,进行本单元内容学法指导。

单元导读是一个单元学习内容的总的概括的介绍,更是对如何学习本单元内容的一个指导。

(一学生读)

提问:从这三段话中,你学到了哪些内容?

明确一:单元课文体裁为诗歌,时间限度为从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

明确二:这一时代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阶段的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确三:还介绍了如何学习诗歌。首先要反复吟咏,注意诗体的不同节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三、提问方式介绍《诗经》。

提问:关于《诗经》,你知道哪些?

明确:《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首(“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孔子评价《诗经》为“诗无邪”。韩愈称其“正而葩”,“葩”为华丽有文采之意。

《诗经》按其内容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指十五国风,共160篇。大部分为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主要为宫廷乐曲歌词,为周代贵族所作乐歌。也有一部分民歌。

颂,分为“商颂”“周颂”和“鲁颂”三颂,共45篇,主要为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中,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诗经》的精华。与屈原的《离骚》被合称为“风骚”。《诗经》中诗歌的来源有“采诗”一说,即由朝廷派专人去民间收集各地民歌。《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赋,“赋者,铺也”。朱熹称赋即为“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排比。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起兴、起情,通过先言之物的特征而产生某种类似的感受与联想,再引出所要吟咏的主要对象,通常用于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的开头。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比和兴有时很难区分,所以我们一般笼统的称为比兴,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风雅颂是诗经的艺术表现形式,赋比兴为诗经艺术表现手法。

三、齐读正音,疏通字词。

1、学生齐读。

1、正音。

2、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四言诗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为二二式,两个节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4、3分钟时间讨论、梳理诗歌字词、内容。

5、学生梳理文章内容。

四、问题探究

1、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章:许婚

恋爱

第二章:迎娶

第三章:劝诫

第四章:被弃

第五章:反省 第六章:决绝 决裂

很明显,本诗是按照事件发展过程“恋爱——婚后——决裂”这个条线索展开的。本文为一首叙事诗。

2、叙事诗中人物为主体,本文有两位主人公——女子与氓。那本诗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小组讨论3分钟

展示成果。

明确:通过对比塑造了女子与氓两个人物。

女子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女子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婚前痴情、专一,沉浸在爱情之中;婚后醒悟到“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婚后恋爱、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出女主人公纯真、善良、清醒、刚强(板书)的性格特点。

氓婚前婚后也形成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他“二三其德”,甚至“至于暴矣”。

女子和氓的性格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叙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本诗是通过何种艺术手法来抒情的? 提示:比兴是《诗经》首创的艺术表现手法。请找出文中比兴的诗句,并体会其作用。

小组讨论3分钟。

明确:

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先以葱茏茂盛的桑树来写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做贪食而快乐的小鸟。沉溺在爱情中的女子就像贪吃桑葚的斑鸠那样,一直昏醉不能自拔。藉此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

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