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框架柱钢筋节点构造框架柱变截面钢筋节点构造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9
《平法钢筋识图、构造、算量》—框架柱篇习题一、认识图集和钢筋1、本套系列课程会使用到的图集有()?A、11G101B、12G901C、16G101D、18G901答案:C、D答案解析:图集的发展经由03G,到11G,再到现行的16G101。
匹配的钢筋图集也由12G901 到现行的18G901.2、图纸识读内容有抗震等级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答案:x答案解析:图纸识读内容有:抗震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构件使用环境、嵌固部位等3、视频中讲了几种钢筋连接工艺?()A、1B、2C、3D、4答案:C答案解析:C视频中讲解了:机械套筒、电渣压力焊接、帮条焊二、柱的图纸和钢筋1、视频中讲到框架柱的图纸示例采用了截面注写和列表注写表达方法。
()答案:√答案解析:图集对于构件的表达方法均有:截面注写和列表注写两种方法。
2、视频中讲到柱子的钢筋有哪些?()A、插筋B、底层钢筋C、中间层钢筋D、顶层钢筋E、箍筋答案:ABCDE答案解析:柱的钢筋按施工顺序从下往上分为插筋、底层钢筋、中间层钢筋、顶层钢筋、箍筋。
另外还有顶层柱附加角筋。
3、柱子的钢筋分柱子纵筋和箍筋两类。
()答案:√答案解析:柱子的钢筋类型总的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柱子纵筋和箍筋。
三、柱平法制图规则1、框架柱的识图讲解从图集的多少页到多少页?()A、8 10B、8 12C、8 13D、8 14答案:B答案解析:从图集可看到识读部分是从第8页到12页。
2、图集11页的柱表这样识读先横着看自身标高段的构造,再竖着看不同标高段的变化情况,是否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通常的柱表识读顺序为:先横着看自身标高段的构造信息,再竖着看不同标高段的变化情况。
3、框架柱应考虑的钢筋类型有哪些?()A、纵筋B、箍筋C、角部附加D、通长筋答案:ABC答案解析:柱的构造钢筋主要分三类,分别是:纵筋:基础插筋、中间层、顶层;箍筋;角部附加四、柱的钢筋节点讲解—插筋1、插筋的节点图在图集多少页?()A、63B、64C、65D、66答案:D答案解析:插筋的节点图在图集16G101-3 第66页2、低端钢筋构造长度是:长度=a+hj-c ()答案:X答案解析:依照图集的钢筋构造,低端插筋的长度=a+hj-c+ 非连接区3、高端钢筋构造长度是a+hj-c+ 非连接区+搭接错开长度?()答案:√答案解析:依照图集的钢筋构造,高端插筋的长度=a+hj-c+ 非连接区+搭接错开长度五、柱的钢筋节点讲解—地下室框架柱钢筋1、节点图在图集多少页?()A、63B、64C、65D、66答案:B答案解析:节点图在图集16G101-1 第64页2、嵌固部位一般在基础顶面。
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问题解答06G901—1有关问题的答疑(标院姚总对一些技术问题的答复)问题1. 框架梁柱节点区柱箍筋在其节点上下(1/6)层高范围内是一个连续的等距的箍筋加密区,“901”给出了出节点区(梁顶、梁底)50布置层间柱箍筋的规定,这样“梁柱节点处柱”真的是分成了“3个区域”,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答:首先,在实际施工中,框架梁柱节点区及其上下1/6 层高范围箍筋加密区并不是一个箍筋“连续等距离绑扎”的区域。
通常需要在节点区的梁底和梁顶位置各设置一道水平施工缝,节点区下方柱净高箍筋、节点区箍筋、节点区上方柱净高箍筋是分三次进行绑扎的,因此06G901 标准图给出了下加密区箍筋、上加密区箍筋绑扎排布的起、止位置。
另外,由于框架梁柱节点区柱箍筋排布受到在节点区交叉通过的梁上部纵筋(或下部纵筋)的影响,节点区范围柱箍筋也不是一个理想的“连续等距离”的排布, 06G901标准图也给出了节点区范围柱箍筋的排布规则。
问题 2. 06G901-1墙顶连梁,暗梁的弯折lle是基于什么考虑与03G101-1的连梁有很大区别。
请教以什么为准如果以901为准,可能我们的量收不回来!答:连梁顶层端节点处,是由连梁和剪力墙边缘构件形成的类似一个弯折构件的边端节点;暗梁顶层端节点处,是由水平暗梁加强带和剪力墙边缘构件形成的边端转角。
无论是弯折构件的边端节点还是加强构造的边端转角,都是结构薄弱环节且受力较复杂,构造需要加强,构造做法应体现边端转角节点构造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问题3.请问,06G901-1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起步是50,而04G101-3,06G101-6中剪力墙水平分布筋起步是墙身水平筋间距的1/2呢答: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起步是50还是水平筋间距的1/2都没有原则问题,标准图06G901-1将起步筋排布位置(如梁箍筋、柱箍筋、剪力墙水平筋等)都确定为50mm作为标准排布构造,便于记忆和施工操作。
型钢混凝土柱变截面处钢筋排布构造一、引言型钢混凝土柱变截面处的钢筋排布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案,用于提高柱子在不同截面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这种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增加柱子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减小柱子的变形和应力集中,使其在地震等荷载作用下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设计原则在进行型钢混凝土柱变截面处钢筋排布构造设计时,应满足以下几个主要的设计原则:1. 强度原则柱子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满足承受各种荷载的要求,包括静荷载、动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因此,柱子的钢筋排布结构必须能够承受这些荷载产生的弯矩和剪力,保证柱子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变形原则柱子在受到荷载作用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
要保证柱子的变形不超过规定的限值,避免出现不良影响。
因此,在钢筋排布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柱子的变形情况,合理布置纵向和横向的钢筋,并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以控制柱子的变形。
3. 经济原则在型钢混凝土柱变截面处钢筋排布构造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利用率和施工成本。
应根据柱子的受力特点和要求,设计出合理的钢筋布置方案,以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施工成本。
三、钢筋排布设计步骤进行型钢混凝土柱变截面处钢筋排布构造设计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柱子的受力特点首先,根据柱子的荷载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柱子在不同截面处的受力特点,包括受力方向、受力大小和受力位置等。
这些受力特点将直接影响钢筋排布结构的设计。
2. 设计纵向钢筋排布根据柱子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设计纵向钢筋的排布方式。
通常情况下,变截面处的柱子会采用增设极限截面的方法,即在变截面处设置一段较大的截面,以增加柱子的强度和刚度。
在设计纵向钢筋排布时,应考虑极限截面处的受力情况,并合理增设钢筋以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3. 设计横向钢筋排布根据柱子的变截面特点和设计要求,设计横向钢筋的排布方式。
横向钢筋主要用于控制柱子的变形和抗剪能力,减小柱子的应力集中。
在设计横向钢筋排布时,需要考虑纵向钢筋的位置和数量,并根据柱子的受力情况确定横向钢筋的布置方式和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