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法图集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知识讲解

平法图集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知识讲解

平法图集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知识讲解
平法图集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知识讲解

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

1、总说明取消了原101图集中总说明第2条的平法系列图集包括的内容。

2、总说明增加了第3条中的设计依据的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调整了2本规范依据的版本,新增了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者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图集与规范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3、总说明第5条调整了图集的适用范围。取消了原11G101-1图集中的非抗震设计。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盖板和无梁盖板)、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的设计。

4、平面整体标示方法制图规则中第1.0.2条图集制图规则适用范围取消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这句话。(本图集制图规则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框架、剪力墙、梁、板(有梁楼板和无梁楼板)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设计。)

5、第1.0.9条,取消了第3款非抗震设计部分的要求;调整了第5款中可选用图集构造做法的例子所在图集的页数。在第5款的选用构造新增了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是否设置外圈封闭箍筋,取消了非框架梁部分的内容。第8款增加了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考虑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的内容。(现第3款内容为“写明抗震设防烈度及抗震等级,以明确选用相应抗震等级的标准构造图集”;现第5款内容为“当标准构造详图有多种可选择的构造做法时写明在何部位选用何种构造做法。当未注明时,则为设计人员自动授权施工人员可以任选一种构造做法进行施工,例如:框架顶层端节点配筋构造(本

图集第67页)、复合箍筋中拉筋弯钩做法(本图集第62页)、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本图集第103页)等”;第8款增加内容为“注明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位置,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也应注明”)。

6、增加了柱平法施工图中2.1.4条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内容。(第2.1.4条内容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1)、框架柱嵌固部位在基础顶面时,无需注明;2)、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在层高表嵌固部位标高下使用双细线注明,并在层高表下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标高;3)、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可在层高表地下室顶板标高下使用双虚线注明,此时首层柱端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及纵筋连接位置均按嵌固部位要求设置”);

7、表2.2.2柱编号中原来的框支柱变成了转换柱。

7、增加了2.2.2条第4款中“对采用非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筋”;

8、-4.53~59.070柱平法施工图(局部)备注增加“地下1层(-1层)、首层(1层)柱端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及纵筋连接位置均按嵌固部位要求设置”。

9、表3.2.2-2墙梁编号中增加了连梁(LL),增加的注2中跨高比不小于5

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为LLk。

10、第3.2.3条中设计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增加了两条内容为“1、本图集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拉筋是沿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逐根设置,施工时应注意,非阴影区外圈设置箍筋时,箍筋应包住阴影区内地二列竖向纵筋(见本图集第75页图)。当设计采用与本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2、当非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不设置外圈封闭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施工时,墙身水平分布钢筋应注意采用相应的构造做法。”)

11、第3.2.4条中拉结筋设置示意修订为“拉结筋应注明布置方式“矩形”、“梅花”布置,用于剪力墙分布钢筋的拉结,见图3.2.4(图中a为竖向分布钢筋间距,b为水平分布钢筋间距)”。

12、修订了第3.2.5条增加了第8款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注写方式,内容为:“跨高比不应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为LLKxx),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注写规则同框架梁,可采用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合并绘制”。

13、墙梁侧面纵筋的配置修“墙梁侧面纵筋的配置,当墙身水平分布钢筋满足连梁、暗梁及边框梁的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要求时,该筋配置同墙身水平分布钢筋,表中不注,施工按标准构造详图的要求即可,当墙身水平分布钢筋不满足连梁、暗梁及边框梁的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要求时,应在表中补充注明梁侧面纵筋的具体数值,当为LLk时,平面注写方式以大写字母“N”打头,梁侧面纵向钢筋在支座内锚固要求同连梁中受力钢筋”。

14、第3.3.2条第1款的注写部分内容中,删去了后半部分关于非阴影区部分拉结筋以及设计施工时的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第3款中增加了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注写方式。(现第1款内容为“约束边缘构件(见图3.2.2-1)除需注明阴

影部分具体尺寸外,尚需注明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L c,约束边缘翼墙中延墙肢长度尺寸为2b f时可不注。”;第3款中增加的内容为“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为LLkxx),注写规则同本规则第3.2.5条第8款(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注写规则同框架梁,可采用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合并绘制”)

15、第3.4.2条圆形洞口的加强钢筋的构造做法的要求做了调整,并增加了一个例子。(修订内容为“当圆形洞口直径大于300,但不大于800时,此项注写为洞口上下左右每边布置的补强纵筋的具体数值,以及环向加强钢筋的具体数值”,例如:YD5 600 +1.8002C20 2C16,表示5号圆形洞口,直径6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1800,洞口每边补强钢筋为2C20,环向加强钢筋2C16)。

16、增加了第3.6.3条内容。(内容为“抗震等级为1级的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需设置附加竖向插筋时,设计应注明构件位置,并注写附加竖向插筋规格、数量及间距。竖向插筋沿墙身均匀布置”)。

17、-0.030~12.270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中备注第2条删除“约束边缘构件中阴影区拉筋(除图中有标注外):竖向与水平钢筋交点处均设置,直径A8。”

18、表4.2.2梁编号中增加了楼层框架扁梁和托柱转换梁两种梁类。(具体增加内容为:“1.楼层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代号KBH;2.本图集中非框架井梁L、井字梁JZL表示端支座为铰链;当非框架梁L、井字梁JZL端支座上部纵筋为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在梁代号后加“g”。”例:Lg7(5)表示第7号非框架梁,5跨,端支座上部纵筋为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

19、增加了4.2.5条,内容为“框架扁梁注写规则同框架梁,对于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尚需注明未穿过柱截面的纵向受力钢筋根数(见图4.2.5)”。

例:10C25(4)表示框架扁梁有4根纵向受力钢筋未穿过柱截面,柱两侧各

两根,施工时,应注意采用相应的构造做法。

20、增加了4.2.6条,内容为“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代号为KBH,包括柱内核心区和柱外核心区两部分。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钢筋注写包括柱外核心区竖向拉筋及节点核心区附加纵向钢筋,端支座节点核心区尚需注写附加U形箍筋”。

柱内核心区箍筋见框架柱箍筋。

柱外核心区竖向拉筋,注写其钢筋级别和直径;端支座柱外核心区尚需注写附加U形箍筋的钢筋级别、直径及根数。

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附加纵向钢筋以大写字母“F”打头,注写其设置方向(X向或Y向)、层数、每层的钢筋根数、钢筋级别、直径及未穿过柱截面的纵向受力钢筋根数。

21、增加了第4.3.4条关于框架扁梁的截面注写方式的内容。(内容为:对于框架扁梁尚需在截面详图上注写未穿过柱截面的纵向受力筋根数。对于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附加箍筋,需采用平、剖面图表达节点核心区附加纵向钢筋、柱外核心区全部竖向拉筋以及端支座附加U型箍筋,注写其具体数值)。

22、第4.4.3条、4.5.2条、4.6.2条对规范的版本做了调整。(修订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GB50010-2010)。

23、第4.6.1条在两种连接构造的后面增加了代号标注(内容为设计按铰链时非框架梁:L;井字梁:JZL;当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非框架梁:Lg;井字

梁:JZLg)。

24、删除了原图集中的第4.6.7条关于托墙框支梁的内容。

25、第5.2.2条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中新增了梁板式转换层楼板和悬挑板下部钢筋的锚固长度(内容为:“对于梁板式转换层楼板,板下部纵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 a;当悬挑板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下部纵筋伸入支座被长度不应小于l a E”)。

26、新增5.4.1条。(内容为:“当悬挑板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设计应注明该悬挑板纵向钢筋抗震锚固长度按何种抗震等级”。)

27、新增5.4.3条。(内容为:“板支撑在剪力墙顶的端节点,当设计考虑墙外侧竖向钢筋与板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传力时,应满足搭接长度要求,设计者应在平法施工图中注明”)。

28、新增6.5.1条(内容为:“当悬挑板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设计应注明该悬挑板纵向钢筋抗震锚固长度按何种抗震等级。”)

29、新增6.5.2条(内容为:“无梁楼盖板纵向钢筋的锚固和搭接需满足受拉钢筋的要求。”)

30、新增6.5.4条(内容为:“无梁楼盖板跨中板待支撑在剪力墙顶的端节点,当板上部纵向钢筋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大时(锚固在支座中),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6l ab,弯折段投影长度15d;当设计考虑墙外侧竖向钢筋与板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传力时,应满足搭接长度要求,设计者应在平法施工图中注明采用何种构造,当多数采用同种构造时可在图注中写明,并将少数不同之处在图中注明。”)

31、表7.1.2楼板相关构造类型与编号中,新增了悬挑板阴角附加筋。

悬挑板阴角附加筋Cis xx 板悬挑阴角上部斜向附加钢筋

32、新增7.2.9条悬挑板阴角附加筋的布置方式。(内容为:悬挑板阴角附加筋Cis的引注见图7.2.9。悬挑板阴角附加筋系指在悬挑板的阴角部位斜放的附加钢筋,该附加钢筋设置在板上部悬挑受力钢筋的下面。)

33、新增加7.2.10条新增一种附加筋的布置方式。(注写Ces7C8系表示悬挑板阳角放射筋为7根HRB400钢筋,直径为8 ,构造筋Ces的个数按图7.2.10-3的原则确定,其中a≤200。)

34、

16G101图集解析(一)使平法钢筋 识图通俗易懂

16G101图集解析(一)使平法钢筋识图通俗易懂 根据16G101-1、-2、-3图集整理、解析,简述了平法结构钢筋图集的识图与算量。将专业术语变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试供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及工程造价人员参考。第一节柱纵筋变化钢筋计算1.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多(图4-1)图4-1 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多(绑扎搭接)多出的钢筋需要插筋,其他钢筋同是中间层。短插筋=max(Hn/6,500,hc)+llE+1.2laE(4-1)长插筋=max(Hn/6,500,hc)+2.3llE+1.2laE(4-2)2.下柱钢筋比上柱多(图4-2)图4-2 下柱钢筋比上柱钢筋多(绑扎搭接)下柱多出的钢筋在上层锚固,其他钢筋同是中间层。短插筋=下层层高-max(Hn/6,500,hc)-梁高+1.2laE(4-3)长插筋=下层层高-max(Hn/6,500,hc)-1.3llE-梁高+1.2laE(4-4)3.上柱钢筋直径比下柱钢筋直径大(图4-3)图4-3 上柱钢筋直径比下柱钢筋直径大(绑扎搭接)(1)绑扎搭接下层柱纵筋长度=下层第一层层高-max(Hn1/6,500,hc)+下柱第二层层高-梁高- max(Hn2/6,500,hc)-1.3llE(4-5)上柱纵筋插筋长度= 2.3llE+max(Hn2/6,500,hc)+max(Hn3/6,500,hc)+llE(4-6)上层柱纵筋长度=llE+max(Hn4/6,500,hc)+本层层高+梁高 +max(Hn2/6,500,hc)+2.3llE(4-7)(2)机械连接下层柱纵筋长度=下层第一层层高-max(Hn1/6,500,hc)+下柱第二层层高-梁高- max(Hn2/6,500,hc)(4-8)上柱纵筋插筋长度=max(Hn2/6,500,hc)+max(Hn3/6,500,hc)+500(4-9)上层柱纵筋长度= max(Hn4/6,500,hc)+500+本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4-10)(3)焊接连接下层柱纵筋长度=下层第一层层高- max(Hn1/6,500,hc)+下柱第二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4-11)上柱纵筋插筋长度=max(Hn2/6,500,hc) +max(Hn3/6,500,hc)+max(35d,500)(4-12)上层柱纵筋长度=max(Hn4/6,500,hc)+max(35d,500)+本层层高+梁高 +max(Hn2/6,500,hc)(4-13)

平法图集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

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 1、总说明取消了原101图集中总说明第2条的平法系列图集包括的内容。 2、总说明增加了第3条中的设计依据的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调整了2本规范依据的版本,新增了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者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图集与规范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3、总说明第5条调整了图集的适用范围。取消了原11G101-1图集中的非抗震设计。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盖板和无梁盖板)、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的设计。 4、平面整体标示方法制图规则中第1.0.2条图集制图规则适用范围取消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这句话。(本图集制图规则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框架、剪力墙、梁、板(有梁楼板和无梁楼板)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设计。) 5、第1.0.9条,取消了第3款非抗震设计部分的要求;调整了第5款中可选用图集构造做法的例子所在图集的页数。在第5款的选用构造新增了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是否设置外圈封闭箍筋,取消了非框架梁部分的内容。第8款增加了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考虑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的内容。(现第3款内容为“写明抗震设防烈度及抗震等级,以明确选用相应抗震等级的标准构造图集”;现第5款内容为“当标准构造详图有多种可选择的构造做法时写明在何部位选用何种构造做法。当未注明时,则为设计人员自动授权施工人员可以任选一种构造做法进行施工,例如:框架顶层端节点配筋构造(本图集第67页)、复合箍筋中拉筋弯钩做法(本图集第62页)、无支撑板端部封边

平法识图口诀大汇总

平法识图口诀大汇总 1、平法识图总则口诀 03G系列共七本,原有四本未出版, 901系列有五本,累计共有十二册, 可惜如今全作废,11G三本来替代。 规范更新图集变,施工人员要紧跟, 新图集中有提醒,图集施工看版本。 平法图集玄妙多,且听我们仔细说, 整体表示有规则,青来教授他首创。 平、截、列表有三种,各种标法要分清。 原位集中分得清,集中标注指贯通, 集中含在原位里,一排二排有比例。 英文字头汉拼音,一看便知其原意。 结构理论为基础,有些东西无需记, 弄懂以下八个字,就是一个好监理,“符号”和“锚固”,“连接”和“加密”。符号一定要弄清,“B”是底,“T”是顶,“&”是and(安得),汉语原意是并和与。 锚固基本分两种,“La”和“LaE”, 尤其注意非框梁(L),底筋锚固12D。 连接方法有三种,绑扎、机械和焊接, 加密也要牢牢记,查表、计算看图集。 再说三本11G,变了的地方有很多, 只要弄懂03G,再变心中也有底。 首先钢材有变化,235兆帕的遭抛弃。 其二保护层再加大,现指箍筋至外皮。 其三钢排技术桥梁用,11G图集称并筋。 其四锚固有新说法,改称基本锚固长。 其五顶梁边角柱,增加一个新做法。 柱箍加密几分之几,1/3加密设在嵌固位。 其余变化也挺多,日后编辑飨大家。 2、平法识图之框架结构口诀 框架结构有奥秘,听我慢慢说仔细。 抗震非抗样不一,就是抗震也分级, 一二三四共四级,非抗脚标少个E, 抗震标注“LaE”,锚固长度查图集。 直锚弯锚均可以,至少也得二百五, 11G有了新做法,减去50成二百。 底筋一般不连接,过了中线加5D, 筏板、地梁和楼梯,非抗、非框、井字梁,悬挑、板筋加条基,以上九种不带E。

11G101平法图集全面解释讲解

11G101系统平法图集较03G101系列图集较大变化有: 一、适用范围变化: 11G101-1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现浇混凝土柱、剪力墙、梁、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二、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等一般构造变化: 11G101系列平法图集依据新规范确定了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以及锚固长度la、lae的计算方式。较03G101系列平法图集取值方式、修正系数、最小锚固长度都发生了变化。 三、构件标准构造详图变化: 11G101-1中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筋构造,较03G101有如下变化: 1、新图集中各个节点可以进行组合使用; 2、柱外侧纵筋不少于柱外侧全部纵筋的65%伸入梁内;(与原图集一致) 3、A节点,外侧伸入梁内钢筋不小于梁上部钢筋时,可以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钢筋。(新增的构造) 4、所有节点内侧钢筋按中柱节点走; 5、BC节点,区分了外侧钢筋从梁底算起1.5labe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超过的,外侧配筋率>1.2%分批截断,错开20d;没有超过的,弯折部分要>=15d,总 长>1.5labe,同样错开20d; 6、D节点是未伸入梁内的外侧钢筋构造,(与原图集一致) 7、E节点是梁、柱纵向钢筋接头沿节点柱顶外侧直线布置的情况,与节点A组合使用;外侧柱纵筋到柱顶截断;梁上部钢筋伸入柱1.7labe。 (一)柱变化的点: 1. 柱根(嵌固部位):基础顶面或有地下室时地下室顶板;梁上柱梁顶面,墙上柱墙顶面; 2. 抗震柱\非抗震柱顶层边角柱节点变化; 3. 抗震柱\非抗震柱中柱节点变化; 4. 抗震柱\非抗震柱变截面节点变化; (贰)剪力墙变化的点:

建筑结构丨16G101全系列深度解读

建筑结构丨收藏:16G101全系列深度解读 总说明和制图规则部分 一、绪论 11G101自2011年9月1日实行,16G101自2016年9月1日实行,正好5年一个周期。 当初11G101的推出变化挺大的,因为2010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混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进行了重大修订,因为G101是以规范为依据,所以,11G101相对于03G有很大变化,加之,11G101的体系也作了重大调整,进行了一些合并,从原6本图集压缩了3本图集。 那么,16G101相对于11G101有哪些变化呢?无重大变化,相似度约90%。但即使10%的差异也是需要研读。 平面表示法及平法制图规则不会有变化,规则有稳定性,不可能一直变来变去,但可以局部修正和完善。 其次,原规范依据没有变化,如果说有变化,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是新增的。 同时,16G101-1总说明3:“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使用。”原图集无此说明,这条说明有多重含义,一是图集从属和依附于规范;二、凡图集与规范不符的以规范为准;三、当规范修订,图集不符部分视为无效;四,使用者不能教条地使用图集,要与规范对照复核后使用。 本次图集修订必要性不大。 首先是因为规范还没修订,图集的修订应与规范的修订保持同步。 其次是平法图集本身也没有重大理论发现和科研成果。不论是规范和图集都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不可频繁变更与升版。 复次,图集标准体系没有作出重大调整,笔者在点评03G101和 11G101时曾建议G101整合成一本。图集一分为三,每本图集都有相同内容,如一些通用性说明和规定,可以合而为一,避免重复,减少容量。同时合而为一便于随带、翻阅和查询,如竖向构件柱墙的上部构造做法要到11G101-1上去查,柱墙在基础内构造要到11G101-3上去查,把一种构件进行人为的割裂。钢筋工程是一个系统,拆分三个图集反而是影响整体性,不符合平法的哲学思想。

平法识图认识总结备课讲稿

平法识图认识总结

平法识图的认识及总结 本学期了解一些关于平法识图的知识,并发现了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平法图解的了解学习,进一步知晓了建筑构件中一些钢筋的配置以及布置方法,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建筑识图的知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这种所谓"平法"的表达方式,是将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制图规则,直接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表示方法。学习平法图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进行分析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平法的真正内涵。平法制图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剪力墙、梁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 一、梁平法两种标注: 1.集中标注 (1)梁编号:类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 (2)梁截面尺寸。当为等截面梁时, 用b×h表示;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为b×h1/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 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要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 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别的 标准构造详图。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加密区 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2、原位标注 (1)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且靠近支座。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6φ25 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 下一排纵筋为2φ25。 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注写时将角部纵 筋写在前面。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 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相 同时, 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 另一边省去不注。 (2)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 梁的集中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通的纵筋值时,则不需要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6φ25 2/4: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 座;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 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

平法图集16G101 1修订主要内容知识讲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 1、总说明取消了原101图集中总说明第2条的平法系列图集包括的 内容。 2、总说明增加了第3条中的设计依据的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调整了2本规范依据的版本,新增了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者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图集与规范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3、总说明第5条调整了图集的适用范围。取消了原11G101-1图集中的非抗震设计。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盖板和无梁盖板)、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的设计。 4、平面整体标示方法制图规则中第1.0.2条图集制图规则适用范围 取消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这句话。(本图集制图规则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框架、剪力墙、梁、板(有梁楼板和无梁楼板)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设计。) 5、第1.0.9条,取消了第3款非抗震设计部分的要求;调整了第5 款中可选用图集构造做法的例子所在图集的页数。在第5款的选用构造新增了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是否设置外圈封闭箍筋,取消了非框架梁部分的内容。第8款增加了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考虑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的内容。(现第3款内容为

“写明抗震设防烈度及抗震等级,以明确选用相应抗震等级的标准构造图集”;现第5款内容为“当标准构造详图有多种可选择的构造做法时写明在何部位选用何种构造做法。当未注明时,则为设计人员自动授权施工人员可以任选一种构造做法进行施工,例如:框架顶层端节点配筋构造(本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图集第67页)、复合箍筋中拉筋弯钩做法(本图集第62页)、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本图集第103页)等”;第8款增加内容为“注明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位置,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也应注明”)。 6、增加了柱平法施工图中2.1.4条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内容。(第2.1.4条内容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1)、框架柱嵌固部位在基础顶面时,无需注明;2)、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在层高表嵌固部位标高下使用双细线注明,并在层高表下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标高;3)、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可在层高表地下室顶板标高下使用双虚线注明,此时首层柱端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及纵筋连接位置均按嵌固部位要求设置”); 7、表2.2.2柱编号中原来的框支柱变成了转换柱。 7、增加了2.2.2条第4款中“对采用非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筋”; 8、-4.53~59.070柱平法施工图(局部)备注增加“地下1层(-1层)、

最新11G——101图集平法学习总结汇总

11G——101图集平法 学习总结

平法系列图集 平法概述: 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平法系列图集包括: 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11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11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及桩承台基础)》 平法的标高定义: 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应当用表格或其他方式注明包括地下和地上各层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结构层楼面标高系指将建筑图中的各层地面和楼面标高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做法厚度后的标高,结构层号应与建筑楼层号对应一致。 11G101-1 一、柱 1柱的分类 框架柱(KZ);框支柱(KZZ);芯柱(XZ);梁上柱(LZ);剪力墙上柱(QZ)。 2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2.1列表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2.2 截面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二、剪力墙 1剪力墙包含的构件 1.1墙柱:约束边缘构件(YBZ);构造边缘构件(GBZ);非边缘暗柱(AZ);扶壁柱(FBZ)。 1.2墙身:Qxx(X排) 1.3墙梁:连梁(LL);连梁【对角暗撑配筋LL(JC)】;连梁【交叉斜筋配筋LL(JX)】; 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LL(DX)】;暗梁(AL);边框梁(BKL)。 2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 2.1列表注写方式:系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和剪力墙梁表中,对应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的编号,用绘制截面配筋图并注写几何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

16G平法图集超全面深度解读汇报

HOT3486 [分享][持续更新…]16G平法图集超全面深度解读,技术干货贴!精 发表于2016-11-7 37条回复1020次阅读筑龙币+100搜索相似帖复制链接 只看楼主 筑龙币+100 xialuoke luanjun 发表于2016-11-8 | 只看该作者筑龙币+20 楼 11 谢谢分享 点评+1 xialuoke 发表于2016-11-9感谢luanjun的支持~ 举报 xialuoke 发表于2016-11-8 | 只看该作者筑龙币+20楼 12 【2016年11月8号更新^.^】

接昨天的文章,今天讲(四)和(五)。 为了施工方便,这张表平法图集要求至少在柱、墙、梁结构图上放置这张表。 大家注意,这张表里的标高表示的是当前层的结构底标高,而不是建筑底标高,平法图集里讲的所有标高,都是结构标高不是建筑标高。 我在这里给大家计算层高一个万能公式: 结构层高=上一层的结构底标高-当前层的结构底标高,你可以用这个公式验证上表中的层高对不对。 屋面层有没有层高,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比如有女儿墙的时候,屋面层是有层高的,没有女儿墙的时候,屋面层是没有层高的,但是这都不属于结构部分,所以,在表中屋面层不标注层高。

嵌固端到底放在什么部位,一直是一个争议的概念,前几版图集也没讲清楚嵌固端位置,这次16G图集把这个概念讲清楚了。 但是16G图集并没有讲什么是嵌固端,这也许不是16G图集要解决的问题,我在这里按照我的理解,给大家讲一下嵌固端的概念。 到这里我们就把柱子的平法制图规则讲完了,下面我们该讲柱子的钢筋怎样计算了,在讲柱子钢筋计算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柱子要计算哪些钢筋量,这个内容不多但很重要,所以,我这里专门用一节来讲这个话题。 上图其实也带出了关于纵筋和箍筋的计算思路和流程,后面我们会详细讲怎样计算。这里先讲柱子的纵筋怎样计算。 纵筋长度计算其实分三种情况,一是机械连接,二是焊接连接,三是绑扎连接,由于机械连接与焊接连接算法几乎一样,我们就把这两种连接一起解读了,绑扎连接我们后面在解读。 关于柱子的纵筋长度计算,需要参考16G101-1图集的63页和64页,插筋的计算需要参考16G101-3的66页,虽然区区三页,给的信息量其实是很大的,看起来有点晕,下面我们不跟上图集的思路走了,跟上工程的思路走,面对工程上具体一根柱子,我们应该怎样计算,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就把图集内容分成常用部分和特殊部分,我们这里先讲常用部分,特殊部分属于不常用内容,我们后面专题再讲。 下面的内容是常用部分内容。

16G101平法图集

16G101平法图集 单选题1,B 2.A 3.B 4.A 5.C 6.B 7.D 8.B 9.B 10.A 11.C 12.B 13.C 14.D 15.A 16.A 17.B 18. C 19.D20.C 1、悬挑梁钢筋的第二排筋在(0.75)要弯下 A.0.5L B.0.75L C.伸到对边 D.伸到对边-保护层 2、关于连接区长度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分别为(A ) A.1.311 或1.3IIE, 35d B.1.311 或1.3IIE, 35d 且 > 500 C.1.011 或1.0IIE, 35d D.1.011 或1.0IIE, 35d 且N 500 3、基础主梁有外伸情况下下部钢筋外伸构造要(B) A.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 B.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2d C.第一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第二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 D.第一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2d,第二排伸至梁边截断 4、独立基础边长大于计算设定值时,独立基础受力筋长度为0.9 x边长,此处的设定值是(A ) A.2500 B.2200 C.2000 D.1500

5、关于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当不满足直锚时,伸至柱顶,弯折长度(C ) A.15d https://www.doczj.com/doc/0b10596233.html,、lae C.12d D.1.5labE6一连梁净长为4200m,截面信息为300x 500,连梁箍筋信息为A8@100 (2),侧面钢筋信息为B12@200,连梁的保护层为20,则该连梁的拉筋根数为(B ) A.42 B.44 C.84 D.82 7、框架结构边、角、中柱的判定在(D )楼层判定 A.基础层 B.1层 C.2层 D.顶层 8、框架梁远端为主梁时,在远端的箍筋加密(B ) A.同近端加密 B.可不加密 C.间星巨100 D.间是巨50 9、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在楼板或屋面板时的构造要求是做(B )弯折。 A.10d B.12d C.15d D.20d 10、梁箍筋表示为:10A8@150 (6)/200 (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

[整理]11G平法图集总结

平法系列图集 平法概述: 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平法系列图集包括: 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11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11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及桩承台基础)》 平法的标高定义: 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应当用表格或其他方式注明包括地下和地上各层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结构层楼面标高系指将建筑图中的各层地面和楼面标高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做法厚度后的标高,结构层号应与建筑楼层号对应一致。 11G101-1 一、柱 1柱的分类 框架柱(KZ);框支柱(KZZ);芯柱(XZ);梁上柱(LZ);剪力墙上柱(QZ)。 2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2.1列表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2.2 截面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二、剪力墙 1剪力墙包含的构件 1.1墙柱:约束边缘构件(YBZ);构造边缘构件(GBZ);非边缘暗柱(AZ);扶壁柱(FBZ)。 1.2墙身:Qxx(X排) 1.3墙梁:连梁(LL);连梁【对角暗撑配筋LL(JC)】;连梁【交叉斜筋配筋LL(JX)】; 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LL(DX)】;暗梁(AL);边框梁(BKL)。 2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 2.1列表注写方式:系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和剪力墙梁表中,对应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的编号,用绘制截面配筋图并注写几何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2.2截面注写方式:系在分标准层绘制的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已直接在墙柱、墙身、墙梁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3剪力墙洞口的表示方法 3.1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绘制洞口示意,并标注洞口的平面定位尺寸。 3.2在洞口中心位置引注:①、洞口编号;②、洞口几何尺寸;③、洞口中心相对标高;④、洞口每边补强钢筋,共四项内容。 4地下室外墙的表示方法

对平法识图的总结

陈建喜造价1班学号:20123003143 对平法识图的总结 今天是2014/5/13,星期二,在第二节课的时候邱小文老师说平法这门课今天上完就结束了,我这才觉得时间过的是那么的快,13周就这样的从我的指间溜走。想想这学期就快结束了。 本学期了解一些关于平法识图的知识,并发现了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平法图解的了解学习,进一步知晓了建筑构建中的一些钢筋的配置以及布置方法,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建筑识图的知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这种所谓平法的表示方法,是将建筑构件的尺寸和钢筋,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制图规则,直接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结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结构施工图。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表示方法。学习平法图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行分析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平法的真正内涵。平法制图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梁板等构件结构施工图。 邱老师不是第一次带我们课,在上学期的时候就曾近为我们讲授了一个星期的课程,邱老师我认为他上课的

风格是与其他老师不同的,轻松的课堂氛围,幽默的语言,以及平时一些网络语言运用都是恰到好处。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总是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和自嘲的方式来缓解班级课堂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或者说不和谐的氛围。这里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刚开始上平法课程时有同学总是迟到老师就会说“一般项目经理都是比较忙,我们在开会就没有等你们对不起”。还有很多例子这里只是点滴,我们有时上课大家的情绪不是很高,或者大家有时下午上课有瞌睡的现象,老师就会停下来给我们讲讲他的见闻或者讲个小笑话来提起大家听课的兴趣,我认为老师有时的话语看似随便说的但是都是在点上的,有种点睛之笔,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氛围也很喜欢这样的语言。 接下来我来谈谈平法,对于刚开始学习平法不只是我当然很多人都喜欢看三维的图形结合平法图集来讲解,但是学习这门课那种方法只是开始,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平法他摆脱了传统的方式,以一种很简单的形式表达很大的信息量,他就像一场寻宝活动,当你觉得你可以认识他的时候其实你只是了解它的皮毛而已,越是深入细节你越是觉得我其实并不了解它,你就会去想办法去了解它,我想这就是人的成长,就是一点点的进步。也即是老师经常会问一些问题往往我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是当老师解惑了以后你就会觉得天空豁然

16G101平法图集

16G101平法图集 单选题1、B 2、A 3、B4、A5、C 6、B 7、D8、B 9、B10、A 11、C12、 B 13、C14、D 15、A16、A 17、B18、C19、D 20、C 1、悬挑梁钢筋得第二排筋在(0、75)要弯下 A、0、5L B、0、75L C.伸到对边 D.伸到对边—保护层 2、关于连接区长度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分别为( A ) A.1、3ll或1、3llE,35d B.1、3ll或1、3llE,35d且≥500 C.1、0ll或1、0llE,35d D.1、0ll或1、0llE,35d且≥500 3、基础主梁有外伸情况下下部钢筋外伸构造要( B) A、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 B、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2d C、第一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第二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 D、第一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2d,第二排伸至梁边截断 4、独立基础边长大于计算设定值时,独立基础受力筋长度为0、9×边长,此处得设定值就是(A ) A、2500 B、2200 C、2000 D、1500 5、关于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当不满足直锚时,伸至柱顶,弯折长度(C ) A、15d B、la、lae C、12d D、1、5labE

6、一连梁净长为4200m,截面信息为300×500,连梁箍筋信息为A8100(2),侧面钢筋信息为B12200,连梁得保护层为20,则该连梁得拉筋根数为(B) A.42 B.44 C.84 D.82 7、框架结构边、角、中柱得判定在(D )楼层判定 A.基础层 B.1层 C.2层 D.顶层 8、框架梁远端为主梁时,在远端得箍筋加密(B) A.同近端加密 B.可不加密 C.间距100 D.间距50 9、剪力墙得竖向钢筋在楼板或屋面板时得构造要求就是做(B)弯折。 A、10d B、12d C、15d D、20d 10、梁箍筋表示为:10A8150(6)/200(4),下列描述正确得就是(A) A、箍筋为HPB300,直径为8,两端共计10根,6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B、箍筋为HPB300,直径为8,两端各有10根,六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11、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多时,上柱比下柱多出得钢筋如何构造(C ) A、从楼面直接向下插1、5LaE B、从楼面直接向下插1、6LaE

11G101系列平法图集报告

11G101系列新平法2011年9月1日正式实施: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11G1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11G101-3 11G101系统平法图集较03G101系列图集较大变化有: 一、适用范围变化: 11G101-1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现浇混凝土柱、剪力墙、梁、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二、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等一般构造变化: 11G101系列平法图集依据新规范确定了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以及锚固长度la、lae的计算方式。较03G101系列平法图集取值方式、修正系数、最小锚固长度都发生了变化。 三、构件标准构造详图变化: 11G101-1中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筋构造,较03G101有如下变化: 1、新图集中各个节点可以进行组合使用; 2、柱外侧纵筋不少于柱外侧全部纵筋的65%伸入梁内;(与原图集一致) 3、A节点,外侧伸入梁内钢筋不小于梁上部钢筋时,可以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钢筋。(新增的构造) 4、所有节点内侧钢筋按中柱节点走; 5、BC节点,区分了外侧钢筋从梁底算起1.5labe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超过的,外侧配筋率>1.2%分批截断,错开20d;没有超过的,弯折部分要>=15d,总 长>1.5labe,同样错开20d; 6、D节点是未伸入梁内的外侧钢筋构造,(与原图集一致)

11G101平法图集全面解释及11G钢筋平法讲座完整版

11G钢筋平法讲座完整版 https://www.doczj.com/doc/0b10596233.html,/v_show/id_XMzM4Mzg3NTA4.html 11G101系统平法图集较03G101系列图集较大变化有: 一、适用范围变化: 11G101-1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现浇混凝土柱、剪力墙、梁、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二、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等一般构造变化: 11G101系列平法图集依据新规范确定了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以及锚固长度la、lae的计算方式。较03G101系列平法图集取值方式、修正系数、最小锚固长度都发生了变化。 三、构件标准构造详图变化: 11G101-1中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筋构造,较03G101有如下变化: 1、新图集中各个节点可以进行组合使用; 2、柱外侧纵筋不少于柱外侧全部纵筋的65%伸入梁内;(与原图集一致) 3、A节点,外侧伸入梁内钢筋不小于梁上部钢筋时,可以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钢筋。(新增的构造) 4、所有节点内侧钢筋按中柱节点走; 5、BC节点,区分了外侧钢筋从梁底算起1.5labe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超过的,外侧配筋率>1.2%分批截断,错开20d;没有超过的,弯折部分要>=15d,总 长>1.5labe,同样错开20d; 6、D节点是未伸入梁内的外侧钢筋构造,(与原图集一致) 7、E节点是梁、柱纵向钢筋接头沿节点柱顶外侧直线布置的情况,与节点A组合使用;外侧柱纵筋到柱顶截断;梁上部钢筋伸入柱1.7labe。 (一)柱变化的点: 1. 柱根(嵌固部位):基础顶面或有地下室时地下室顶板;梁上柱梁顶面,墙

11G101平法图集11G钢筋平法讲座完整版

11G钢筋平法讲座完整版下载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0b10596233.html,/share/home?uk=506855081 目录 第一章平法钢筋图识读 第一节建筑施工图概述 第二节房屋建筑制图标准 第三节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及步骤 第四节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内容 第二章钢筋平法基本知识 第一节平法简介 第二节钢筋预算的一般知识 第三节箍筋、拉筋的样式及计算 第四节特殊钢筋的长度计算 第三章平法施工图识读规则 第一节框架柱的制图规则 第二节剪力墙的制图规则 第三节梁类构件的制图规则 第四节板类构件的制图规则 第五节基础类构件的制图规则 第四章框架柱的平法规范要求及计算步骤 第一节抗震框架柱生根计算 第二节计算柱纵筋插筋案例分析 第三节抗震柱嵌固部位构造计算 第四节抗震中间层柱纵筋构造计算

第五节抗震顶层柱纵筋构造计算 第六节计算顶层柱纵筋案例分析 第七节非抗震框架柱的节点构造要求 第八节特殊形式柱的纵筋计算 第五章剪力墙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剪力墙柱的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二节剪力墙身的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三节剪力墙梁的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四节剪力墙计算实例解析 第六章梁构件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抗震框架梁的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 第二节非抗震框架梁的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第三节非框架梁的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 第四节梁类构件其他节点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第七章板构件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板底钢筋计算 第二节板面钢筋计算 第三节板面支座负筋计算 第八章基础构件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基础“点”构件计算 第二节基础“线”构件计算 第三节基础“面”构件计算 第九章钢筋算量软件的运用 第一节鲁班钢筋翻样软件的设计原理

最新平法识图认识及总结

平法识图之认识与总结 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关于平法识图的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的学习,对平法识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老师的讲解、课本的介绍加上自己的查阅也进一步学习到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价值。平面表示法,是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平法制图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剪力墙、梁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一、梁平法 1、原位标注 (1)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靠近支座。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6φ25 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 下一排纵筋为2φ25。同排纵筋有两种直 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2)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 梁的集中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通的纵筋值时,则不 需要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 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 将梁支座下 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6φ25 2 (- 2)/4, 则表示上排纵筋为 2φ25, 且不伸入支座, 下排纵筋为4φ25, 全部伸入支座。 (3)若集中标注的内容在原位标注中出现,且内容不同时,以原位标注为准。 2、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 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 的Ⅰ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 箍)、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当同排纵筋中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 筋时,应用加号“+”将贯通筋和架立筋相连。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 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如2φ22 +2φ12)。二、板平法

16G101平法图集

16G101平法图集 单选题 1.B 2.A 3.B 4.A 5.C 6.B 7.D 8.B 9.B 10.A 11.C 12.B 13.C 14.D 15.A 16.A 17.B 18. C 19.D 20.C 一、 1、悬挑梁钢筋的第二排筋在(0.75)要弯下 A. 0.5L B. 0.75L C. 伸到对边 D. 伸到对边-保护层 2、关于连接区长度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分别为( A ) A. 1.311 或1.3IIE, 35d B. 1.311 或1.3IIE, 35d 且≥500 C. 1.0II 或1.0IIE, 35d D. 1.0II 或1.0IIE, 35d 且≥500 3、基础主梁有外伸情况下下部钢筋外伸构造要( B ) A. 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 B. 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2d C. 第一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 ,第二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 D. 第一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2d,第二排伸至梁边截断 4、独立基础边长大于计算设定值时,独立基础受力筋长度为0.9 ×边长,此处的设定值是( A ) A. 2500 B. 2200 C. 2000 D. 1500 5、关于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当不满足直锚时,伸至柱顶,弯折长度(C ) A. 15d

B. Ia、Iae C. 12d D. 1.5IabE 6 —连梁净长为4200m,截面信息为300 × 500,连梁箍筋信息为A8@100( 2), 侧面钢筋信息为B12@200,连梁的保护层为20,则该连梁的拉筋根数为(B ) A. 42 B. 44 C. 84 D. 82 7、框架结构边、角、中柱的判定在(D )楼层判定 A. 基础层 B. 1层 C. 2层 D. 顶层 8、框架梁远端为主梁时,在远端的箍筋加密(B ) A. 同近端加密 B. 可不加密 C. 间距100 D. 间距50 9、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在楼板或屋面板时的构造要求是做(B )弯折。 A. 10d B. 12d C. 15d D. 20d 10、梁箍筋表示为:10A8@150(6)/200 (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 A. 箍筋为HPB30Q直径为8,两端共计10根,6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B. 箍筋为HPB300,直径为8,两端各有10根,六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11图集平法标准答疑.

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 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 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 答:问设计院。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问:何为对边? 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 答:对。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6》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 答:不知道。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7》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 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8》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注:现参照11G101 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9》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 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10》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 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1》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