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成果编制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勘察报告编制统一规定1总则1.1为统一基本技术要求,保证本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结合本所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1.2 本规定为勘察报告编制的原则性内容,勘察报告的内容,除符合本规定外,尚必须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
2基本规定2.1 勘察报告的编制应采用计算机辅助编制;2.2报告的编制要求: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岩土工程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应能真实反映场地的地形地貌、构造、地下水、岩土性质、不良地质现象、环境地质问题及其他要求查明的问题,并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评价,重点突出,对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建议,满足工程建设对勘察的要求。
2.3勘察报告应附的图表1.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图例;3钻孔柱状图4原位测试成果图表(标贯、触探及波速、注水试验、旁压试验等);5室内试验成果图表(汇总表、固结试验成果图表、剪切试验成果图表、岩石试验成果表、水质分析报告表);6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2.4必要时应附入下列图表1.区域地质图;2颗分成果图表3.岩土工程计算简图及成果图表;4 岩土层表面等值线图;5.基坑侧壁岩土结构模型及其他需要的图表;2.5勘察报告应附入的附件:1.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2 下列情况应附相关照片资料:a高程建筑的勘察场地中的主要岩土层;b 对工程建设有影响的地质现象,复杂的环境条件;3.其他按规程规范应附入的文件。
2.6相关格式及其它要求1 无特殊要求,柱状图成图一律采用A4幅面;剖面图可视比例采用A3、A4幅面,但同一工程不宜采用不同的幅面格式。
2 报告书体例、字体大小及字型的要求按,《勘察报告统一格式要求》。
3 报告书封面、扉页等的格式应符合院技术部的规定,可不写总建筑师栏;4 勘察报告提交审核时必须附计算书,计算书的格式内容应包括:a 对于统计分析,应提供指标值、范围值、样本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按需要提供)等;原位测试应提供修正值指标;b对于岩土设计参数的提供,应在采用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多种方法的基础上并结合地区经验以及建筑物特征等资料综合确定;依据试验指标提供参数时,建议采用查表法,具体应用时应提供岩土层的主要指标(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参数的取值依据(规范、手册等),特别的当采用计算法时,所利用指标的试验方法应符合有关规定;c对于现场测试的成果分析,应说明依据的规范、所采用的计算公式;计算书由项目负责人自行复核,并经审核、审定人签字认可。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引言建筑工程勘察文件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启动前,通过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编制出来的具体的勘察报告、勘察设计方案和勘察成果文件等内容,以供后续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各个环节使用。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的完善与编制深度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及后续工作的进行。
本文档旨在规范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的编制深度要求,以提高文件的准确度、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确保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勘察项目简介在建筑工程勘察文件中,应包含有关勘察项目的相关信息。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地点、规模等;•勘察的内容和目标,在勘察设计方案中应详细说明;•勘察的对象和要求,如对土地、地质、水文等方面的勘察要求;•勘察文件编制的依据和相关法规、标准等。
2. 勘察范围与方法•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勘察的范围和方法;•勘察的范围应包括必要的地表或地下勘测区域,以及相应的勘测深度和范围;•勘察方法应符合相关的勘察规范和标准,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勘察数据与成果•勘察中所获取的数据应进行分类和整理,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图、地质剖面图、水文图等;•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应得到保证,包括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勘察数据的可追溯性;•勘察结果应以适当的形式呈现,如勘察报告、勘察设计方案等,以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
4. 勘察报告与勘察设计方案•勘察报告是勘察工作最终成果的呈现,应详细说明勘察工作的整体过程、结果和结论;•勘察报告中要包含有关工程地质、地下水水文地质、地下管线等重要问题的详细说明;•勘察设计方案是根据勘察结果,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文件,要详细阐述设计依据和设计思路。
5. 勘察文件的审定和归档•勘察文件的审定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文件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完成勘察文件的编制后,应及时进行归档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勘察文件的归档和管理要求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勘察报告的内容一、勘察报告的概述勘察报告是认真和详细地记录勘察成果和结果的文件。
它是勘察工作的要件之一,通常由专业的勘察人员编制。
通常情况下,这些报告包括被勘察地区的全貌和明细信息。
有了勘察报告,建筑师、工程师等就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勘探区域的土壤类型、地质沉降等信息,从而更好地规划建筑设计、施工和维护。
二、勘察报告的内容勘察报告是勘察人员根据所勘察的地区获得的实际数据和信息,然后组织在一起的一个文件。
它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 目的和范围报告的开头部分应明确报告的目的和范围,以使读者了解勘察的目的和涵盖范围。
该部分还应包括勘察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形成,以便满足建筑、工程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2. 简述地形和地貌在报告中需要对勘察区域的自然地形和地貌进行详细说明。
这个部分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勘察区域的土地使用规划提供支撑数据。
有关地形和地貌的详细信息还包括勘察区域的海拔高度。
3. 地质概况和勘察记录在这个部分,有关勘察区域的地质记录和勘察报告的操作过程需要被详细记录。
地质概况需要详细描述所观察到的岩石和土壤的种类,以及勘察区域的地质性质、构成和结构。
4. 地下水地下水对工程建设活动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这个部分需要详细记录地下水资源的情况,尤其是有关水位深度和水质的信息。
5.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关于地下水及其水文特性的科学研究,通常是针对河流、湖泊等自然体系进行的。
在报告中,需要提供涉及河流、湖泊及其生态环境的信息。
6. 岩土工程学岩土工程学是在岩土体中安装和运行设备的科学。
由于不同的岩土类型和地质条件可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承受力和耐久性,因此岩土工程学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勘察报告中,需要详细描述涉及岩土工程学的所有信息。
7. 勘察结论和建议在报告中,需要总结勘察的结果并建议需要采取的措施和建筑设计。
这包括土壤类型、建筑物或设施的类型、密度等方面的建议。
三、勘察报告的重要性勘察报告对于确保建筑物安全,减少地质灾害等风险方面非常重要。
详勘报告编制内容要求(一)基本要求1、本勘察阶段为详勘,勘察等级为一级,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为新建池州九华山机场飞行区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并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
2、查明场区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的类别、厚度及分布、工程力学特性及地下水条件等。
3、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各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和技术参数(应包括地基土承载力参数的确定)。
同时,应补充勘探各土层的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以及表层1m厚各土层的天然密实度试验,要求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试验取点可结合钻探取土孔,试验取点数量可适当减少。
4、查明是否存在暗沟(塘)和粉砂土地震液化等不良地质情况,如果有,应查明其位置、范围和深度。
对可能存在的暗沟(塘),宜通过现场调研,同时结合小螺纹钻查明其平面位置、范围、形态、深度以及淤泥、填土性质。
同时,对场区主要明、暗沟(塘)进行编号并绘制其剖面图,其中,明沟(塘)应标注水面高程。
5、说明场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及近远震情况。
6、对场区范围可能存在的地下管线管沟进行详细调查,查明各种管线的用途、平面位置、走向、埋深等情况。
7、本次飞行区工程的场地主要构筑物为站坪高杆灯,高杆灯计算参数为:灯杆根部总弯矩478kNm,灯杆总重量4000kg,灯杆根部剪力24kN(均为设计值),如勘察认为需要桩基,则提供相应的桩基设计有关参数。
8、划定机场征地线内的农田区和林区范围,同时对农田区的耕作土厚度及林区树根拔除时(以普通大小树木为标准)所需挖土深度进行确定。
9、要求按机场独立坐标系40mX40m格网基准,对场区原地面进行高程测量(精确到cm)。
高程测量布点详见附图2(AutoCAD电子版)。
(二)勘探孔布置原则1、勘探孔包括钻探取土孔、静力触探孔、标准贯入试验孔、十字板剪切试验孔、地基反应模量试验点、现场CBR试验点。
勘察单位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相关经验,适当增加其它类型勘探孔。
1 总则1.0.1为统一我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的格式和深度,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的质量,促使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的标准化、规范化、电子化,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除水利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及电力工程以外工程建设的甲、乙级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其他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的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1.0.3 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1.0.4岩土工程勘察文件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环境条件和有关规范等具体情况认真编制。
1.0.5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0.6岩土工程勘察文件应采用计算机辅助编制。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岩土工程勘察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2.1.2岩土工程勘探 geotechnical exploration岩土工程勘察的一种手段,包括钻探、井探、洞探及物探、触探等。
2.1.3原位测试 in-situ tests在岩土体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岩土原来的结构、湿度和应力状态,对岩土体进行的测试。
2.1.4岩土工程勘察文件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documents是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资料的总称,包括勘察纲要、原始资料、文字报告、成果图表等。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应做到资料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评价有据、结论可靠、建议合理、宜于保存,并应根据工程特点,重点突出,有明确的针对性。
2.1.5原始资料 original material勘察过程中形成和搜集的各种记录、观测数据、试验测试数据、像片、录像以及计算书、各种草图、报告书原稿等,是编写勘察报告的依据。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成果报告的编制,保证技术报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提交1.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3、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委托)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附图件大小依据项目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6. 勘查/设计技术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技术成果格式1、勘查成果报告格式(详见本规定附件1-1~1-9):附件1-1:封面格式附件1-2:扉页格式附件1-3:单位资质附件1-4:专家评审意见附件1-5:评审专家组名单附件1-6:报告目录格式附件1-7:正文格式附件1-8:报告附图(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附件1-9:报告附件(包括委托书、土工试验成果、钻孔记录照片等)2. 设计成果报告格式要求(详见本规定附件2-1~2-9)设计成果由设计总说明(或设计报告)、图纸、工程投资估(或概)算书、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进行工程决策的重要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报告的结构、内容和编制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报告的结构。
1. 封面,包括报告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等内容。
2. 目录,列出报告中各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3. 前言,简要介绍编制本报告的目的、依据、范围和主要内容。
4. 主体部分,包括工程概况、地质概况、勘察方法、勘察成果、分析与评价、勘察成果的应用等内容。
5. 结论,对勘察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工程建议。
6. 参考文献,列出本报告中引用的文献资料。
7. 附录,包括勘察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处理程序、勘察成果的资料等。
二、报告的内容。
1.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工程规模、工程用途等信息。
2. 地质概况,包括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内容。
3. 勘察方法,包括野外地质勘察、室内试验分析等内容。
4. 勘察成果,包括岩土样品的采集、试验数据的处理、勘察成果的分析等内容。
5. 分析与评价,对勘察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地基承载力、地震烈度、地下水情况等内容。
6. 勘察成果的应用,对勘察成果在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中的应用进行说明。
三、编制要求。
1. 报告应准确、清晰、完整地反映勘察成果,不得夸大和隐瞒事实。
2. 报告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格式规范,文字表述准确、简练。
3. 报告中的数据应真实可靠,应标明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4. 报告中的图表应清晰、规范,图表应有编号和标题,便于查阅和理解。
5. 报告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公式过多,要求语言通俗易懂。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为工程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
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
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
1 报告的编制程序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
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
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
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
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野外定为硬塑粘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与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勘察设计报告
勘察设计报告是指在进行工程勘察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设计报告。
它是根据实地勘察和资料调查所获得的工程相关数据、现场要求和技术标准,结合设计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而形成的书面报告。
勘察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程概况:对待勘察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包括工程名称、地理位置、工程规模、用途等。
2. 勘察目的:阐明为什么要进行此次工程勘察,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3. 勘察范围:明确勘察的范围,包括勘察区域、勘察内容和勘察对象等。
4. 勘察方法:描述勘察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采样、测试、测量等。
5. 勘察结果:对勘察过程中所获取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具体的勘察结果。
6. 技术要求:根据勘察结果和设计要求,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指标。
7. 设计方案:根据勘察结果和技术要求,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
和选择,包括结构设计、工艺流程等。
8. 经济评价: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包括预算、投资和效益等。
9. 拟定建议:根据勘察结果和设计方案,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10. 勘察设计报告的编制:对勘察设计报告的编制要求进行说明,包括格式、组织结构、文字表述等。
总之,勘察设计报告是工程勘察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对现场勘察和数据分析,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决策价值。
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第一节、编制依据一、业主提供的本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工程设计招标图纸.二、现行有关的国家施工验收标准、深圳市及业主的有关规定.三、公司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方法以及多年来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四、我公司目前可以组织调动的各类资源。
五、主要执行的规范、标准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4、《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 15—20—97);5、《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10、《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11、《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12、《广东省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4、《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6、《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17、《土钉支护技术规程》(DBJ/T 15-70-2009)18、《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19、《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以上规范如在投标日之前国家颁布了最新标准,则以最新标准中的规定和要求为准。
并同时满足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中提供的规范、标准以及甲方要求等.第二节、编制原则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二、优质高效的原则加强领导,加强管理.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三、确保工期的原则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广东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质量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质量管理的要求,加强我省水利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广东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质量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现将有关编制情况说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
为加强我省水利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增强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法人(包括主持项目前期工作的单位)和勘察设计等单位的质量意识,提高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质量,有必要尽快制定《管理办法》,这既是落实水利部《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成果质量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加强我省水利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的需求。
二、起草依据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
《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成果质量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三、主要内容
《管理办法》共四章十六条
(一)第一章总则。
包括制订的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以及职责分工等。
(二)第二章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包括符合性评价和技术性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三)第三章评价结果应用。
包括评价结果的报送和公布程序、评价结果的认定以及评价结果的处理措施等。
(四)第四章附则。
包括解释权限和施行日期等。
结算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编制至围墙范围土方及坑内预留汽车坡道、反压土方按深圳市协鹏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设计的《深业东岭花园围墙至基坑边线土方计算图》、《深业东岭花园预留反压土方计算图》、《深业东岭花园坡道土方计算图》、《黄贝岭靖轩豪苑基坑边线土方计算图》为准;2、基坑内土方原始标高按深圳勘完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深业黄贝岭旧改项目03地块土方测量-技术报告》(2013年2月)为准,坑底完成工作面设计标高-3.1米。
3、基坑逆作区预留土台及幼儿园土台根据《黄贝岭旧改项目一期03—1地块基坑支护》施工图计算。
二、计算结果1.东岭花园地块土方量;473504.082.黄贝岭地块土方;87564.92东岭花园地块增减土方量1-1增减;冠梁677.201-2增减;单管旋喷桩;496.941-3增减;密排桩3739.701-4增减;咬合桩7970.601-5增减;地下室连续墙4599.111-6增减;锚索664.361-7增减;排水沟;893.091-8增减;人工孔桩(清单);18200.121-9增减;凿桩头量;823.091-10西南角支护桩反压;-1889.201-11减;2-2剖坡、幼儿园-30794.081-12减;场内临量道路;-13818.101-13增;基坑外土方5849.531-14增;西北角塌方土方量;325.191-15增;泥浆池;121.27黄贝岭地块增减土方量;2-1增人工孔桩约6800.072-2增支护桩直径800土方量1221.102-3增支护桩直径1000土方量;1535.142-4增;凿桩头量;153.302-5增;承台CT1土方量74.472-6增;承台CT2土方量;69.922-7增;承台CT3土方量;126.712-8增;承台CT4土方量;102.642-9增;核心简三个计;1774.602-10增;独立电梯土方;30692-11增;地梁CTL土方;93.462-12增-7至-7.4基坑土方;2286.642-13增;消防水池降板1642-14增;集水井274.212-15增;剪力墙外水沟土方;53.462-16增;中联塔吊土方;39.892-17增;川建塔吊土方;23.092-18增锚索;103.262-19增锚杆:272.78三、本次结算申报范围为黄贝岭村旧村改造项目(03-01地块)基坑支护桩及土石工程中基坑大开挖的土方量合计:574218.23,含支护桩及连续墙、凿桩头石渣外运等属于基坑支护中的内容。
成果编制、申报和交付的方案以及服务质量及进度保障措施及服务承诺等一、成果编制、申报和交付方案(一)地质勘察工程勘察报告是在收集准确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工程情况按合理化程序编制而成的,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为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的建议。
1、勘察报告编制表述的内容(1)地质地貌状况。
地质地貌概况林地质结构,地貌形态,可能对建筑工程产生潜在不良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等方面进行论述。
(2)地基岩土层划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这一部分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是进行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
①分层原则。
土层可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区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序,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且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或透镜体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的可作互层处理。
②分层编号方法,分层编号法有多种。
(3)场地稳定性。
场地稳定性评价应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①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分,有无活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
②地震基本列表。
③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如地形平缓程序,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
④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发展趋势如何。
⑤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下臣层,可液化砂土。
⑥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还应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提出建议。
(4)地下水简述。
地下水是决定场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勘察报告中必须论及地下水类型,赋存特征,稳定水位,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水位季节变化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应根据地下水试验分析报告综合判定。
2、图表编制(1)主要图件的反映钻探点(钻孔)的平面位置图。
表示的主要内容A、建筑平面轮廓B、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座区分出技术孔,鉴别孔,抽水试验孔,取水样孔,地下水动态观测孔,专门试验孔。
C、剖面线和编号,冲面线应沿建筑周边,中轴线,柱列线,建筑群布设,较大的地工,应布设纵横冲面线。
此页空白
勘察成果编制说明
中海·国际社区16#地块项目于2014年4月18日到南宁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备案后,开始进场进行野外施工,至 2014年5月11日完成野外作业,5月11日开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各项工作主要是按《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及国家现行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T 45-002-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等相关规范、规程和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主要编制工作如下:
1、对外业原始记录和土工实验、水质分析、波速试验等资料整理与分析。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
3、划分岩土地质层, 数据录入。
4、编绘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和柱状图。
5、编制勘探点一览表、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标贯试验数据一览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数据一览表。
6、编制场地地形地貌及钻探施工现场照片。
7、根据图件及各统计分析表编写文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