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4.3.1 角 优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7.51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1《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1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为后续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教材从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接着介绍角的分类和度量,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角的概念和分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角,理解角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
2.难点:理解角的概念,熟练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形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概念和分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角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和几何模型。
2.设计好PPT,展示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自行车把手上的一角、墙角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角。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角的概念,介绍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和度量方法(度、分、秒)。
同时,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种角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角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用硬纸板剪出各种类型的角,并进行分类。
角教课目的 :1.经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形成,成立几何中角的看法,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四种表示方法以及角度制.2.经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育学生的察看、研究、抽象、归纳的能力以及把实质问题转变为数学识题的能力.教课要点 :角的看法与角的表示方法.教课难点 :正确理解角的看法.教课过程 :一、提出问题展现实物 (如时钟、红领巾等), 播放多媒体课件.1.察看实物与图片,你发现此中有什么同样图形吗?2.你能把察看获得的图形画在簿本上或黑板上吗?这是一些什么图形?3.从黑板上这些不一样的图形中,你能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色吗?二、研究新知(一 )角的看法1.在学生充足发布自己对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极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2.下边的三个图形是角吗?3.小组沟通 :谈谈生活中的角.分组活动 :先独立思虑,而后小组内相互沟通并做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讲话.(二 )角的表示在方才的议论中,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很多角的形象.那么 ,我们怎样给这些角取名呢?1.角往常用三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三个大写字母应分别为极点和两边上的随意点,顶点的字母一定写在中间.如∠AOB ,“O ”表示极点 ,“A 、 B”表示两边上的随意一点.2.角也可用一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这个字母应写在极点上.但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极点时,不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3.角还可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及符号“∠”表示.在角的内部凑近角的极点处画一弧线, 写上数字或希腊字母.(三 )用旋转看法定义角1.播放录像 :一艘轮船正在海洋上翻开探照灯找寻目标.2.多媒体演示 :一只挂钟的钟摆不断地摇动.思虑 :在观看过程中,有以新的方式出现的角吗?在议论的基础上,归纳 :角也能够当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持续演示 :当射线 OA 绕点 O 旋转时 ,当停止地点 OB 和开端地点 OA 成一条线时 ,会形成什么角? 持续旋转 ,当 OB 和 OA 重合时 ,又形成什么角?(四 )角度制我们常用量角度量角.在量角器中看到,把一个平角180平分 ,每一份就是 1度的角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度的角 (可请几位学生登台板演).在实质生活中,有时还需要更精细的角度.所以我们把 1度的角 60平分 ,每份就是 1分的角 ,记作1';把 1分的角 60平分 ,每份就是 1秒的角 ,记作 1″.归纳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胸怀制叫做角度制.想想 :角度进位制和其余什么进位制相近似?(时间进位制)解一解 :问题 1: 3.32小时 =小时分秒;3.32度=度分秒.问题 2:12小时 9分36 秒 =小时;12 °9'36″=度.分组议论后,请学生回答度、分、秒间的转变方法.师生总结得出:由度化分 ,由分化秒 ,只需乘以 60即可 ;由秒化分 ,由分化度 ,只需除以 60就行 .三、稳固新知1.把图中的角表示成以下形式,哪些正确 ,哪些不正确?(1)∠APO ;( 2)∠AOP ;( 3)OPC ;(4)∠OCP ;(5)∠O ;(6) ∠P.2.图中以 O 点为极点的角有几个?以D 点为极点的角有几个?试用适合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角.3.课本 P134练习第 2题 .四、解决问题下边为中国地图的简图:1.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2.请用字母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请用量角器丈量出上述夹角的度数,与伙伴沟通角的量法和读法.五、课时小结1.角的两种定义.2.平角、周角的看法及角的四种表示方法.六、讲堂作业1.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平角的一半是直角B.平角的两倍是周角C.锐角的两倍是钝角D.钝角的一半是锐角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两条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角是周角B.五角星图形中有五个角C.18 时整 ,时针和分针成一个平角D.长方体表面上只有四个角3.课本 P139复习题4.3第 3题 .4.画射线 OA 、 OB ,在∠AOB 的内部和外面分别画射线OC , OD. 那么所画的图中有哪几个角? 请用适合的方法表示这些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1《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1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分类,学会用量角器量角,以及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学会用量角器量角,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概念和分类,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难点:角的大小比较,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角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通过量角器和实物操作,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问题解决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角的性质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角。
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角,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角。
2.呈现(10分钟)介绍角的概念,给出角的定义。
解释角的分类,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种角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活动,用量角器量一些给定的角。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互相交流量角的方法和心得。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3.1角一、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射线、线段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在小学时对角已经有了粗浅的知识,可以从实物中发现一些角,并且初步了解角的分类,知道有锐角、直角以及钝角等。
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对角进行严格的定义,准确地度量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对于角的认识层次会不断螺旋式上升。
角的概念、角的表示方法,这一部分是建立有关角的知识体系的基础,在学生学习角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将进一步地认识角,理解角的静态和动态两种描述方法以及角的几种表示方法。
本节课以适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角的形象。
学生在小学没有涉及过角的表示,初一阶段学生是第一次用数学符号语言对角进行表示,学生需要一个感知、体会、辨析和运用的过程,所以角的表示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对角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根据角的不同选取适当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掌握角的静态定义以及动态定义。
掌握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四种表示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角的概念四、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填写表格。
生:回顾知识,共同填写表格。
师:我们还学习了直线的性质,直线的性质是什么呢?生: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能画一条直线。
师:那把直线换成射线呢?以点O 为端点可画几条射线? 生:动手作图,回答无数条。
师:如果以点O 为端点,只画两条不同的射线,图形会是什么样呢? 生:学生动手作图,思考。
4.3.1角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四种表示方法以及角度制.
2.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展示实物(如时钟、红领巾等),播放多媒体课件.
1.观察实物与图片,你发现其中有什么相同图形吗?
2.你能把观察得到的图形画在本子上或黑板上吗?这是一些什么图形?
3.从黑板上这些不同的图形中,你能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二、探究新知
(一)角的概念
1.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下面的三个图形是角吗?
3.小组交流:说说生活中的角.
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
(二)角的表示
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角的形象.那么,我们如何给这些角取名呢?
1.角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三个大写字母应分别为顶点和两边上的任意点,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如∠AOB,“O”表示顶点,“A、B”表示两边上的任意一点.
2.角也可用一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这个字母应写在顶点上.但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3.角还可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及符号“∠”表示.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数字或希腊字母.
(三)用旋转观点定义角
1.播放录像:一艘轮船正在大海上打开探照灯寻找目标.
2.多媒体演示:一只挂钟的钟摆不停地摆动.
思考:在观看过程中,有以新的方式出现的角吗?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继续演示:当射线OA绕点O旋转时,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线时,会形成什么角?继续旋转,当OB和OA重合时,又形成什么角?
(四)角度制
我们常用量角器量角.在量角器中看到,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度的角(可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还需要更精密的角度.因此我们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就是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就是1秒的角,记作1″.
归纳: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想一想:角度进位制和其他什么进位制相类似?(时间进位制)
解一解:
问题1:3.32小时= 小时分秒;
3.32度= 度分秒.
问题2:12小时9分36秒= 小时;
12°9'36″= 度.
分组讨论后,请学生回答度、分、秒间的转化方法.师生总结得出:由度化分,由分化秒,只要乘以60即可;由秒化分,由分化度,只要除以60就行.
三、巩固新知
1.把图中的角表示成下列形式,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
(1)∠APO;(2)∠AOP;(3)OPC;(4)∠OCP;
(5)∠O ;(6)∠P.
2.图中以O点为顶点的角有几个?以D点为顶点的角有几个?试用适当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角.
3.课本P134练习第2题.
四、解决问题
下面为中国地图的简图:
1.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2.请用字母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请用量角器测量出上述夹角的度数,与同伴交流角的量法和读法.
五、课时小结
1.角的两种定义.
2.平角、周角的概念及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六、课堂作业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角的一半是直角
B.平角的两倍是周角
C.锐角的两倍是钝角
D.钝角的一半是锐角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条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角是周角
B.五角星图形中有五个角
C. 18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个平角
D.长方体表面上只有四个角
3.课本P139复习题
4.3第3题.
4.画射线OA、OB,在∠AOB的内部和外部分别画射线OC, OD.那么所画的图中有哪几个角?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这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