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单元分析青岛版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一、引入
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可以影响着我们的穿着、出行、饮食、作息以及心情等多方面。
那么,天气与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二、天气条件对穿着的影响
不同的天气条件会对我们的穿着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夏天,由于天气炎热,我们需要穿着轻便的衣物,而在冬天,由于天气寒冷,我们则需要穿戴厚重暖和的衣物。
如果我们穿衣不当,就会感到不舒适,甚至会生病。
三、天气对出行的影响
天气对出行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如果是下雨天,行人乘车都会遇到疏导问题,因为在雨水的浸润下,道路可能会受到影响而无法畅通,而且行车和步行会更加困难。
四、天气对饮食的影响
天气条件对饮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寒冷的冬季,我们更喜欢食用热气腾腾的火锅,而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则会更倾向于食用清爽凉菜,这些都是因为天气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
五、天气对作息的影响
天气对作息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当晴天的天气条件下,阳光充足,人们的睡眠会更加充沛,而阴雨的天气则可能会让人感到疲劳,需要睡眠时间更长。
六、天气对心情的影响
天气也对我们的心情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晴朗的天气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愉悦,而阴沉的天气则会让我们感到压抑和沮丧。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影响,是因为天气可以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大脑,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
七、总结
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穿着、出行、饮食、作息以及心情等多个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天气条件,做出适当的事情和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保持健康和舒适。
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天气与生活——教学反思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研究,通过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来深入研究。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首先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理解教学重难点。
这课是以学生对天气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研究“天气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感悟到研究天气的重要性,激起学生探究与天气有关问题的欲望。
因此,要让学生经历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使他们能够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地搜集、处理,使他们充分地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的重要性。
通过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快乐。
从而认识到天气对人类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并且明确知道在哪些情况下人们会最关心天气。
在执教这节课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切入点。
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根系,根系越庞大,知识的生成相对来说就越容易。
因此,课前布置学生充分地搜集自己最喜欢的天气的照片或图片。
上课后我就让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情况,并结合自己的图片在小组内相互欣赏交流: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让学生把自己对天气的理解感受充分的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完自己的图片之后,我安排学生来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照片或图片,让他们把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和同学们来分享。
学生在这个环节显得特别兴奋,他们纷纷争着要把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同学们交流。
我觉得在这个环节学生的积极表达是本堂课的一个重要亮点,我们就是要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的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真正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所以,在小组交流之后,安排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使他们把自己对科学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
1。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我的雨量器青岛版(五年制)《我的雨量器》是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课程。
本单元以“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测量、记录体验各种天气现象,形成欣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喜欢大胆想象和动手制作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细心、耐心观测,重证据的意识和关注天气对人的影响,正确对待自然现象的品格。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出以下闪光点。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意周围事物的变化。
天气变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小学生对天气的感受只是被动地关心和接受,很少有意识地去关注,去研究,更没有认识到搜集天气信息对正确认识天气变化的规律会有什么意义。
本节课一开始教师就将学生引入了雨的世界,让学生去感受、描述雨的大小,同学们都被自己生动的语言所感染,一下便进入了探究的情境之中,课的结尾又以雨级测量作为整节课的后续活动,保证了探究关注的良好开端和持续性,较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关注天气的意识。
二、兴趣切入,激发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学生才有学习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学生对未见过的物体总是充满好奇,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
而老师提供的实物雨量器就成了他们这节课的探究对象与动力。
围着这么一个“奇怪东西”,他们又看、又摸、又想,就是有着无穷尽的兴趣;老师提供的制作材料,使同学们爱不释手;课外的实践活动又给了大家“动与静”之间的乐趣。
这些都牢牢地抓住了每个人的心。
三、科学指导,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传授科学知识,开展科学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于三年级学生则要着重培养观察能力。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明确观察对象,观察目的与任务,只有明确了要观察什么,并带一定目的与任务去进行观察,才会提高观察的效果,培养观察能力。
如三角支架底部为什么是尖尖的,制作雨量器时为什么选择从粗细均匀处贴刻度等等;(2)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包括观察的顺序,观察的角度和观察的详略;(3)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4)有些问题可以留给学生进行后续探究。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对视察过的事物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2、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揣测,就不会有宏大的发觉。
”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3、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科学家为了弄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断的做试验,直到弄清晰为止。
5、有了科学探讨,才会有独创创建,我们的生活才会不断改善。
我们身边到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6、科学探究六个要素:(1)提出科学问题;(2)进行猜想和假设;(3)制定安排,设计试验;(4)视察与试验,获得事实与证据;(5)检验与评价;(6)表达与沟通。
7.科学探究的四个步骤:(1)提出问题;(2)进行猜想;(3)试验验证;(4)得出结论。
其次单元我们怎么知道1、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2、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辨别出物体的不同特征,如颜色、大小、气味、冷热、轻重等。
3、在全部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四周的世界中获得的信息最多。
4、哪些科学仪器能帮助我们视察?答:(1)医生用听诊器帮助诊断;(2)我们用显微镜视察细胞;(3)科学家用哈勃望远镜视察星空。
另外还有放大镜、潜望镜、胃镜、潜水仪等。
5、分类是科学探讨的重要方法。
分类时,首先要确定肯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相同。
6、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比如超市内给食品分类,我们更简单找到我们要购买的食品。
7、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有:超市里给食品分类、给服装分类;图书馆里给图书分类;文具店里给文具分类;医院里给不同门诊科室分类(如内科、外科、五官科等等)。
8、给我们的文具分类:(1)按“用途”分,可分为书写类文具和工具类文具;(2)按“大小”分,可分为大型文具、中型文具和小型文具。
还有其它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按颜色分类,按材质分类等等。
9、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天气与生活》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天气与生活的干系,帮助学生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课前预习
1. 请同砚们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天气情况,记录当天的天气状况以及自己的感受。
2. 请同砚们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室进修
1. 天气与生活的干系
天气是指大气状况的总称,包括气温、湿度、风向等因素。
不同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气温高的天气会让人感到炎热,容易出汗;气温低的天气则会让人感到寒冷,容易感冒。
另外,不同的天气还会影响人们的出行、穿着等方面。
2. 天气的预计与观察
天气的预计是通过分析大气压力、气温、湿度等数据,来预计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而观察天气则是通过观察云的形状、风向等现象,来判断当天的天气状况。
学会观察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课后作业
1. 请同砚们回家观察天气情况,并写一篇日记,记录当天的天气状况以及自己的感受。
2.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天气现象,如雨、雪等,写一篇短文,描述这种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3. 请同砚们在家中观察天气变化,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形成一个天气日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天气与生活的干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提高对天气的敏感度,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天气环境。
希望同砚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三年级上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1. 玩具里的科学观察实验吹泡泡。
我的玩法:在阳光下吹泡泡。
我的发现:泡泡是五颜六色的。
玩滑板车。
我的玩法:上车后,右脚向后一撑。
我的发现:车向前滑行。
玩遥控小汽车。
我的玩法:启动遥控器开关。
我的发现:小汽车能被控制向不同的方向行驶。
踢毽子。
我的玩法:用不同的花样踢毽子。
我的发现:毽子跳起来。
我们感兴趣的问题。
我的收获(1)为什么(2)彩(3)科学2.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观察实验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我感兴趣的问题。
我的收获1. 填一填。
(1)猜想、假设(2)尺子测量2. 我会选。
(1)B(2)A3. 科学在我们身边观察实验用一根手指阻止坐在椅子上的同学站起来。
我的方案:请一名学生在座位上坐端正,双脚往前方,让另一名学生用手指定在这名学生的前额上。
我的发现:坐着的学生站不起来。
吹蜡烛。
我的猜想:能吹灭或吹不灭。
我的方案:隔着瓶子、木块、漏斗等不同形状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我的发现:隔着木块不能吹灭,隔着瓶子和漏斗能。
用两根吸管吸水。
我的猜想:能吸到或不能吸到。
我的方案: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装有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外面。
我的发现:无法喝到水。
我的收获1. 填一填(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身边2. 小法官。
×√××√单元活动一、我的收获1. 填一填。
(1)为什么(2)小狗、小猫、小鸡;柳树、小花、小草(3)猜想(4)做实验、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2. 小法官。
×√×√√×3. 我会选。
(1)B(2)B(3)B二、生活中的科学1. 柳树,枝条柔软下垂,叶子细长。
2. 有,电灯、多媒体等。
3. 有,带磁铁的文具盒能自动关闭。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4.怎样认识物体观察实验用眼睛看。
我的方案:用眼睛观察四个不同的球。
我的发现:发现它们有不同的特征。
用鼻子闻。
我的方案:用鼻子闻苹果和水的气味。
我的发现:苹果香甜,水无味。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教育学生关爱自然,保护动植物,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2课:大自然的颜色第3课:大自然的形状2.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第4课:校园里的植物第5课:校园里的动物第6课:动物的家3.第三单元:天气与季节第7课:天气的变化第8课:四季的变化4.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第9课:地球家园第10课:保护我们的家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播放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的世界。
2.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第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师播放不同自然声音的音频,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学生分享自己听到过的自然声音,讨论声音的来源。
2.第2课:大自然的颜色教师展示不同颜色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学生用颜色词汇描述大自然中的物体,锻炼表达能力。
3.第3课:大自然的形状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自然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中的形状,培养观察能力。
三、学习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第4课:校园里的植物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里的植物,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
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
2.第5课:校园里的动物教师带领学生寻找校园里的动物,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了解它们的习性。
3.第6课:动物的家教师展示不同动物的家,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为什么要有家。
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家的认识,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学习第三单元:天气与季节1.第7课:天气的变化教师通过天气预报,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
学生讨论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提高生活常识。
2.第8课:四季的变化教师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天气与生活的关系-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掌握观察天气的方法,并识别与天气有关的标志;•培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和环保意识。
2.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到天气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能够观察并判断天气状况。
3.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什么是天气;•学生认识到不同天气状况的影响。
4. 教学内容和方法4.1 教学内容•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天气与健康;•观察天气;•与天气有关的标志;•环境保护。
4.2 教学方法•观察和体验法;•对比和归纳法;•课堂讨论和互动。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用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切入,如雨、雪、晴天等,引导学生交流当前天气状况以及有哪些影响。
5.2 学习5.2.1 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天气和生活的关系,如气温高会影响人的健康,降雨会影响路面的情况等。
5.2.2 天气与健康•教师介绍天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并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5.2.3 观察天气•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天气,学生通过观察天空、感受气温等方式,判断当天天气状况。
5.2.4 与天气有关的标志•教师让学生识别与天气状况有关的标志,如气象站的旗帜、天气预报等。
5.2.5 环境保护•带领学生认识污染环境的恶果,并学习如何保护环境,让大家积极行动起来。
5.3 练习•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判断当天的天气,并自己想办法防止天气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5.4 总结•向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内容,并带领大家总结出如何预防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
6. 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能否自主观察和识别天气标志以及关注环保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7.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在家里观察一周的天气状况,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对环保的理解。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清单整理人:高春美第一单元一:概述:“科学在我们身边”一单元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引到学生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知道科学探究应从问题入手,领悟到猜测与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使学生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二:学科态度与习惯:1、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2、养成爱护小动物和花草树木的习惯;3、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学科知识:1、知道常见小动物的名称和特点;能根据动植物特点提出问题;2、知道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什么。
3、知道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发现。
”能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4、能关注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正确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四、综合运用1、能从玩玩具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2、老师演示实验有:“垫板会掉下来吗”“鸡蛋掉在哪里”,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初步理解大气压力、惯性的神奇。
3、学生通过“身体不能前倾、不借助双手的力量,坐着的人能站起来吗”、“隔着什么样的物体能吹灭蜡烛”,“两根吸管吸水,一根插在水里,一根插在瓶子外,用嘴同时吸两根吸管”等小实验,使学生明白科学在我们身边;通过列举家中的科技产品、交通、工业、农业、军事等高科技产品,正确理解有了科学研究,才会有发明创造,我们的生活才会改善,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4、关注高科技:航天、磁悬浮列车、克隆羊、风力发电、无土栽培、海上石油开采、日用电器等等第二单元一:概述:“我们怎么知道”单元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等生活经验为引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二:学科态度与习惯1、想知道、爱提问;2、喜欢大胆想象;3、愿意合作与交流;4、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今天的天气》听课评课记录
栾绍蓬:
本课的亮点:
1.注重调动情趣,让课堂回归生活。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使学生尽快走进书本。
2.注重体验教育,让探究更有意义。
对于“活动体验,探究互动”环节,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最后的成果,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更能感受到劳动的艰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使德育目标真正达成。
存在的不足:
小组活动时,老师要巡视指导,认真聆听各小组的讨论交流,并适时的给出一些有价值的指导。
张永才:
师生话题讨论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持续观察天气,把它运用到生活中,有效的和生活联系起来。
交流互动环节能激起学生对科学知识强烈的探究意识,引出天气的重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秦婧:
课件的恰当运用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天气信息是怎么获取的。
让学生设计天气符号来表示天气这一环节,渗透可以用多种形式进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的教学理念,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调动学生探究的
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郝占恩:
利用电教多媒体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课堂呈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机,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单元分析
学生对天气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
很多学生虽有收听气象预报的习惯,但对天气变化这种司空见惯、每时每刻都在身边发生的现象往往忽视。
为提高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常见的、身边的科学,我们依据《课程标准》,选择了《天气与我们的生活》这一单元作为学生的研究主题,目的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及知识经验,利用学生对天气的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探究认识到“天气对人、动物、植物的影响”,并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达到让学生“走进自然,亲历科学,探究科学,揭开科学之谜,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本单元由《天气与生活》、《今天的天气》、《我的风向仪》、《我的雨量器》、《一周的天气》、《树叶落了》、《大雁南飞》七个课题组成,主要是研究天气对人、动物、植物所产生的影响及观测天气的简单方法。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
《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感知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激起学生研究本单元的兴趣;《今天的天气》让学生学会认识天气的方法,为后几课的研究做铺垫;《我的风向仪》、《我的雨量器》引导学生自制观测气象的简单仪器,让学生以后能利用方便、简单的工具进行观测;《一周的天气》是初步学会对前几课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方法,并从中获得信息;《树叶落了》及《大雁南飞》是由研究天气与人的关
系拓展到研究天气与动物、植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