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歌声 【王洛宾】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23
◎第15课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第17课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作者简介(一)背景链接《白发的期盼(节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一是传统大家庭模式的改变。
到外地求学、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父母在,不远游”已经变成了千里万里之外通过电话嘘寒问暖。
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做儿女的却于奔忙之中鲜有顾及。
如何解决传统的传承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不是一定要以牺牲老年人对亲情的需求为代价?年轻人在精神的独立和现实的忙碌之外还能为白发爹娘做些什么?这就是《白发的期盼》的创作动机。
《永不消逝的歌声》有“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于1996年3月14日在军区总医院因病逝世。
享年83岁。
作者以前访问过他,并于4月24日播出,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二)常识整理1.人物专访“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采访对象可以是社会名流、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新闻人物。
采访内容有的侧重观点采访,有的侧重信息采访,有的侧重个性采访。
采访问话应注意四个方面:(1)提问前要了解对方;(2)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3)问题要准确具体;(4)问题要简洁口语化。
2.广播稿广播稿是为广播需要而准备的文稿。
广播新闻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听觉优先和简短的特点,决定了广播稿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通俗口语化,明白易懂。
二是结构简洁明了。
受时间的限制,广播稿要注意干脆利索。
三是生动活泼。
写法、语言要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乏味;要侧重具体事例,少用抽象议论。
四是主题单一集中。
五是音调和谐,讲究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赡.养(shàn)(2)拎.着(līn)(3)空巢.(cháo) (4)惶.恐(huánɡ)(5)融洽.(qià) (6)脍.炙人口(kuài)(7)恪.守(kè) (8)镌.刻(juān)(9)病榻.(t à) 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累⎩⎪⎨⎪⎧ 拖累.(l ěi )累.赘(l éi )劳累.(l èi ) (2)圈⎩⎪⎨⎪⎧花圈.(qu ān )圈.养(ju àn ) (3)着⎩⎪⎨⎪⎧ 执着.(zhu ó)着.急(zh áo )着.数(zh āo ) (4)埋⎩⎪⎨⎪⎧埋.没(m ái )埋.怨(m án ) 2.语境辨析法 (1)他对待工作绝不马虎,谈起线路管内设备的质量、病害频发处.(ch ù)所及处.(ch ǔ)理最佳方法,他如数家珍。
三毛:西北民歌大师王洛宾三毛:西北民歌大师王洛宾当今在我国大陆被尊称为西北民歌之父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终身编曲作词挨近千首。
他的著作之中,例如《掀起你的盖头来》、《芳华舞曲》、《马车夫之歌》、《哪里来的骆驼队》、《大坂城的姑娘》几乎是每一个我国人多少可以唱出来的歌曲。
而那首《在那悠远的当地》,更是人人知晓,至今撒播。
一般人只知道这是边远当地民歌,却不知词曲背面还有故事。
王洛宾于公元1913年出生在北京,1930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那是我国音乐教育的草创时代,相当程度地选用欧洲音乐教育的办法。
其时,他的作曲教授是留学归国的汪德昭先生;钢琴教授是德国人谷布克;声乐教授则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妹妹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
王洛宾在这样的教育下,完成了高级音乐教育,1937年,王洛宾和作家萧军、萧红、塞克结伴往西北游览,由于连日大雨,使得他们一行受困在六盘山的一间客栈。
就在那儿,经由一位车马店女老板的口中,王洛宾初度触摸到了西北最原始的山歌。
那种民歌,是西北名为花儿的调令。
唱山歌花儿的女老板,在年轻时有一个美丽的绰号,叫做五朵梅。
当王洛宾听到了这样的调令之后,他被五朵梅征服了。
这个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的高徒,拜倒在一位布衣短衫的乡村老妇面前,从此进入了五光十色的我国民族音乐国际,终身离不开我国大西北,再没有回到北京。
1941年春天,导演郑君里去青海拍照一部电影,约请其时住在青海省西宁市的王洛宾参与表演。
他们一行人到了青海湖畔。
郑君里物色了一位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充任电影故事里的牧羊女。
王洛宾穿上了藏袍,跟着卓玛赶羊群。
拍照的作业晨出夜归,王洛宾在电影国际里过了3天真实的牧羊人日子。
卓玛是一个藏族姑娘,像山野里的鲜花,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衬着粗粗的辫子,金丝镶边的五颜六色藏裙,包裹着她健美的身躯。
导演组织王洛宾和卓玛同骑在一匹立刻。
王洛宾起先很拘束,坐在卓玛死后,两手紧紧抓着马鞍。
卓玛却对此毫不理会,遽然纵马狂奔,王洛宾一时不防,天性地抱住了卓玛的腰。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四永不消逝的歌声教案●教学目标1. 阅读广播稿文本,了解王洛宾的艺术人生,复述王洛宾的故事,理解王洛宾创作的一首首民歌与其艺术创作经历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这篇广播稿的构思特点与表达特点。
3. 课堂教学中播放节目录音让学生倾听,通过倾听来捕捉声音文本的信息,通过倾听来概括声音文本的内容,通过倾听来感受声音文本的独特表现力。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
作品简介《永不消逝的歌声》选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获奖作品选》。
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段综合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中播出,由著名播音艺术家雅坤主播,这个节目也曾获首届中国播音作品奖一等奖。
主创人简介雅坤,原名佟雅坤,辽宁沈阳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雅坤老师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节目《今晚八点半》的第一任节目主持人,也是全国第一、二届“金话筒”奖金奖的得主。
代表作品有《东方神话——从哑女到神童》《祖国不会忘记》《边关军魂》《太阳之歌》《上下五千年》《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音乐家王洛宾》等。
她主播的节目,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节目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服务性于一炉,可听性强,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喜爱。
演播的音乐专题节目《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音乐家王洛宾》,获得首届中国播音作品奖一等奖;主持的《今晚八点半》春节特别节目《春灯乐》,获第二届中国主持作品奖一等奖。
王洛宾简介王洛宾(1913—1996),汉族人,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
籍贯北京。
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60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18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
《永不消逝的歌声》知识清单一、创作背景1996年3月14日著名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在军区总医院因病逝世。
《永不消逝的歌声》是为了纪念王洛宾所做的一个节目,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段综合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中播出。
二、文中人物介绍王洛宾(1913—1996),北京人,作曲家、艺术家。
1939年他改编了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60年,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为传播和发展西部民歌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西部歌王”。
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永不消逝的歌声》选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获奖作品选》,节目1996年4月24日播出,获“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
三、文体常识广播艺术是以电子技术、广播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唯一物质媒介,诉诸人们听觉的时间艺术。
广播的特点是由无线电波传递声音信息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所决定的,因而广播兼有无线电和声音等主要特点。
广播的个性就是具有“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无线电传递声音的特点。
四、字音①脍炙..人口(kuài zhì)②干冽.(liè)③倾.注(qīnɡ)④泥泞.不堪(nìnɡ) ⑤绰.号(chuò) ⑥恪.守(kè)⑦筛.选(shāi) ⑧镌.刻(juān) ⑨病榻.(tà)五、字形茎(jīnɡ)根茎幢(chuánɡ)人影幢幢腕(wàn)扼腕叹息胫(jìnɡ)不胫而走憧(chōnɡ)憧憬惋(wǎn)惋惜径(jìnɡ)大相径庭瞳(tónɡ)瞳孔婉(wǎn)悲切哀婉六、近义词积累(1)简洁·简截同:两者都可指简明、简便。
异:“简洁”强调(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永不消逝的歌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39年,王洛宾在兰州遇见一位维吾尔族司机,从他嘴里听到一首很新鲜的曲调,便上前和他攀谈。
维吾尔族司机说,开车跑长途,为了不打瞌睡,自己就瞎编乱唱,反正戈壁滩上除了石头没人会笑话他。
王洛宾说:“你就把我当成戈壁滩上的石头吧,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果然,维吾尔族司机地唱了起来。
王洛宾一边跟着哼唱,一边迅速地记谱。
遗憾的是,由于语言交流困难,王洛宾只记下了几句歌词——新疆有个达坂城,姑娘长得美,我想娶她做老婆,再带上她的妹妹和嫁妆。
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提炼、筛选,编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
他就凭借自己的想象,填写了生动、俏皮的歌词。
从此,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
王洛宾的歌,是民歌,又不像民歌。
他已把民间歌曲和艺术歌曲,融合到一种的境界。
曾有人问过王洛宾,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说:“如果你的歌是从1000首民歌中提炼出来的,那它肯定是精华。
”,厚积薄发,这是王洛宾恪守的创作原则。
A.王洛宾提炼、筛选这些原始乐句,编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B.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提炼、筛选,组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C.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筛选、提炼,编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D.王洛宾在这些原始乐句中筛选、提炼,组成了一首简洁、流畅的曲谱。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可那时候,他还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更没到过新疆B.可那时候,达坂城的姑娘还没见过,新疆更没到过C.可那时候,他还没到过新疆,更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D.可那时候,新疆他还没到过,达坂城的姑娘更没见过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A.不能自己不翼而飞B.情不自禁不胫而走C.情不自禁不翼而飞D.不能自己不胫而走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浑然一体举一反三 浑然一体融会贯通天衣无缝举一反三天衣无缝融会贯通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不朽的经典!'西部歌王'王洛宾的9首经典民歌,
百听不厌!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达坂城的姑娘李双江- 再见吧妈妈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康定情歌
黑鸭子- 岁月如歌2-中国经典民歌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阿拉木汗郁钧剑- 新疆民歌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斯琴格日乐- 梦想音乐节第14期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青春舞曲阿力木- 再唱青春舞曲2015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花儿与少年张也- 望星空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玛依拉宋祖英- 英歌飞扬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半个月亮爬上来彭丽媛- 珠穆朗玛本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永远的西部歌王!王洛宾精选作品30首,每一个音符都让人陶醉!王洛宾(1913-1996)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
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他是不朽的歌者——王洛宾。
01《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2《掀起你的盖头来》掀起你的盖头来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3《达坂城的姑娘》达坂城的姑娘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4《青春舞曲》青春舞曲音乐:王洛宾;李毓敏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5《在银色的月光下》在银色的月光下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6《牡丹汗》牡丹汗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7《高高的白杨》高高的白杨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8《阿拉木汗》阿拉木汗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9《半个月亮爬上来》半个月亮爬上来音乐:梦之旅合唱组合 - 流淌的歌声之真情依旧 (一) 10《都达尔与玛利亚》都达尔与玛丽亚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11经典曲目第一辑沙里洪巴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黄昏里的炊烟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黑眉毛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小白鹿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一江水音乐:韩红 - 红 12经典曲目第二辑康定情歌音乐:阎维文 - 克拉玛依之歌送我一朵玫瑰花音乐:黄灿 - 西域情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音乐:云飞 - 云飞传奇虹彩妹妹音乐:朱逢博 - 那就是我亚克西音乐:刀郎 - 喀什噶尔胡杨 13经典曲目第三辑蔓莉音乐:刀郎 - 大漠情歌战士第二个故乡音乐:李双江 - 再见吧妈妈玛依拉音乐:董文华 - 池中萍哪里来的骆驼队音乐:刀郎 - 天山情歌阿瓦尔古丽音乐:刀郎 - 大漠情歌 14经典曲目第四辑花儿与少年音乐:会声民乐团 - 民歌精华版 / 大板城的姑娘 2 等待音乐:谭维维 - 等待我等你到天明音乐:阎维文 - 西域情歌杭州姑娘音乐:蔡幸娟 - 情韵精典3哈森心里有句话音乐:黑鸭子演唱组。
永恒的王洛宾作者:钱永利来源:《音乐爱好者》2013年第11期王洛宾是民歌大师。
他早在1934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地,自此茫茫西北大地就是他的家,王老坚信“最美的音乐就在自己的国土上”,他六十多年来收集民歌无数,还有作曲、改编、填词等,以他的天赋、才华和勤劳,创造了中国“最美的音乐”,奉献给了时代和人民,可谓梦想成真,为我国音乐事业作出了大贡献。
王洛宾于1913年12月出生在北京,1996年3月在新疆乌鲁木齐逝世,终年八十三岁。
纵观王老的人生,他的歌很精彩,故事也多。
我们还是先说《在那遥远的地方》。
那是1940年夏,导演郑君里来青海金银滩拍片《民族万岁》,请来当地族长的女儿卓玛演出,让王洛宾配戏,于是,他们骑马、牧羊,处得朴实而浪漫,三天后戏拍完,卓玛离去了,但此情景因此而定格,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自王洛宾心胸唱出:“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这“大美青海”的迷人一幕展现了汉族青年对藏族女生的爱恋,其质朴、深情,是心灵的激荡,因真诚而“止乎礼仪”,适度而没有过,成了东方式爱的经典。
随着《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走红,现实搭上了虚拟,人们有了“卓玛梦”。
传说国共军政猛人马步芳、王震也是粉丝。
马步芳时任国民党青海省主席,他抗日,也反共,他爱唱歌,也惜才,马步芳赞王洛宾“为青海赢得了荣誉”,邀他担任音乐教官,负责教歌,编教材,策划“社火”活动等,《在那遥远的地方》也迅速传播开来;再说王震,长征时期,王震任红六军团政委。
照说马、王在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分别代表了国、共军力屡次激战,马步芳1936年大败西路军,令红军死伤两万多人,王震则在1949年打了大胜仗,他时任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军解放大西北,在马步芳逃离大陆后,王震即让他的宣传部长、作家马识途找来王洛宾,任命他为新疆军区的文艺科副科长。
王洛宾是专写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的,其歌的音乐风格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回族等,除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他的《青春舞曲》《达坂城的姑娘》《康定情歌》《阿拉木罕》《玛依拉》《掀起你的盖头来》《半个月亮爬上来》《萨拉姆毛主席》(意:祝福)、《红彩妹妹》《玛丽亚与都塔尔》等歌也都流传甚广。
《永不消逝的歌声》课堂练习一、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5题。
①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
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
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
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
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
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
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
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
”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
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
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
”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
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
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
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
雅坤播音艺术研究内容提要: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播音事业来说,记录和整理各位播音艺术名家的作品和资料,是对中国播音事业几十年发展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中国播音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雅坤作为中国播音事业突出的代表,其成长轨迹和代表作品具有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她的经验值得新的播音工作者参考借鉴。
所以整理记录雅坤的相关音像、文字资料成为播音工作者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雅坤播音艺术创作播音艺术风格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到今天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一片繁荣,中国广播电视史上出现了众多很有造诣的播音艺术名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雅坤是播音艺术名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她播的新闻被中央电视台前台长播音元老孟启予称为“播音部飞出的金凤凰”;她所播的通讯流畅丰满、自然亲切、以情感人;她所播的专题独具特色、风采各异;她播的李清照系列诗词,至今仍被奉为典范;她主持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曾创下四亿九千万的收听率,这在电视已经开始普及的年代,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雅坤在中国播音史上的成就,宛如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在天空中大放异彩,为众人所景仰。
第一章雅坤生平简介和她在中国播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一.雅坤生平简介雅坤,原名佟雅坤,1942年生,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播音指导,曾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目前已退休返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世纪60年代,电台缺乏专业人才,周恩来总理特批从应届高中生里挑选播音员。
雅坤与众不同的好嗓子让她很轻松就通过了面试。
随后在北京广播学院培训时,雅坤得到了严格系统的专业培训。
1961年至1986年底,雅坤曾先后在《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新闻报纸摘要》、《祖国各地》等重要和重点节目中担任播音工作,她宏亮、庄重、典雅的播音风格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这期间的大量播音实践,雅坤在全面掌握各类文体播音技巧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自己“亲切质朴、自然大方”的播音风格。
1987年1月1日,雅坤离开播音部,调入文艺部,开始主持一档综艺节目《今晚八点半》,这是她从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转型。
“传歌者”王洛宾——歌魂飞不去
祝谦
【期刊名称】《下一代》
【年(卷),期】2006(000)011
【摘要】本文选自刘书环主编、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一书。
王洛宾(1913~1996),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音乐艺术家。
1937年,在中华民
族危难之时,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线,以满腔的爱国热情,谱写了《老乡,上战场》、《洗衣歌》等大量抗日歌曲,传遍华北前线,鼓舞了许多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他
的爱国情愫,更表现在他以毕生精力挖掘、传播、发展西部民歌,使之经久不衰地流
传开来,让中华文化的这一瑰宝远播世界。
他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
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等歌曲,已流传几十年,成为西部民歌的经典,至今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广为传唱。
人们给了他许多桂冠,但他最钟情于“传歌者”这
一称谓,这不仅因为他淡泊名利,更因为“传歌者”是他为西部民歌献身的人生写照。
【总页数】7页(P58-64)
【作者】祝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6
【相关文献】
1.百年情歌传唱千秋——灵魂歌者王洛宾及其影响
2.传歌者王洛宾监狱里用窝窝头换民歌
3.世纪歌者已逝《康定情歌》犹传
4.大漠歌魂王洛宾
5.《九歌·礼魂》与沅湘民俗传花活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永不消逝的歌声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广播文稿的特点2:学习如何书写广播文稿3:掌握广播文稿的中心内容教学重点:1:通过倾听广播获取主要信息并概括内容2:感受优秀广播文稿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启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课前先让学生熟悉背景材料,将主人公的作品与个人经历联系起来概括信息要点学情分析:结合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引导学生评价主人公的人生选择及其对社会的贡献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中国56个名族,各有自己不同特点的民歌,然而能将民歌与自己的事业挂起钩来的音乐家全国不多,今天咱们通过几首歌曲了解一位,就是民族音乐家王洛宾,从他的歌曲入手,理解什么样的歌声才能永不消逝。
二:研读文稿首先请学生小组先后讲解几首歌曲的由来学生甲:歌曲《眼泪花儿》学生乙:歌曲《达坂城的姑娘》学生丙:歌曲《阿拉木汗》《撒阿黛》《高高的白杨》等学生丁: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三:概括信息接下来学生分别评说每首歌曲对王洛宾的一生有何影响一女生:学生甲提到的这首宁夏花儿的歌曲可以说是把王洛宾的心留在了中国西北大地的关键的一首民歌。
一男生:学生乙提到的这首新疆民歌可以说是王洛宾创作的开始,从此将中国民歌一步步传承下去。
二男生:学生丙提到的这几首歌曲可以说是对王洛宾人生经历的真实记录,使他作品的情感更加丰富而动人。
二女生:学生丁提到的这首歌曲最能表达王洛宾音乐作品的成就,同时也将中国民歌唱到世界各地。
四:文本拓展现在开始探究王洛宾的从艺之路越走越宽广的原因(从文中加以提炼):1.作出了正确的选择;2.认真研究不断学习;3.在坎坷路上不怕打击,越挫越勇;4.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等等。
五:课后思考练习:永不消逝的歌声给王洛宾带来什么样的荣耀?六:小结:王洛宾离开他曾经熟悉的草原21年了,这个曾经被埋没了半个世纪的名字今后会被牧民时刻想起,而他的歌声已传唱至中华大地及世界各国人们的心中,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