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我身上的数》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4
大班数学教案我身上的数字教案目标•了解和认识数字的特点和含义•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认识不同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数学操作和运算教学准备材料•教学板书•数字卡片(1-10)•小黑板和白板笔•图形卡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数学游戏或活动道具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数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数字。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到上面的数字。
2. 认识数字•让学生一起数数数字卡片上面的数字,并边数边指出数字的特点和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数字的概念,例如1代表一个,2代表两个等。
•让学生用手指写出数字的形状,并边写边发出相应的读音。
3. 数字的关系•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比较,例如比较数字的大小。
•通过图形卡片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数字之间的关系,例如正方形有4个边,三角形有3个边等。
•让学生进行数字分类,例如将数字1和2分为一类,3和4分为一类等。
4. 数学操作和运算•引导学生学习数字的计数和运算,例如加法、减法等。
•使用数学游戏或活动道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运算。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解决问题,例如田园里有5只鸡,又有2只兔子,请问一共有多少只动物?5. 总结与评价•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进行简单的评价和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延伸活动•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数字卡片,用不同颜色和形状表示不同的数字。
•进行数字组成的游戏,例如将数字拼成字母等。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故事创作,让他们通过故事中的数字来解决问题。
参考资料•无。
中班科学我身上的数字教案反思教案标题:中班科学-我身上的数字教案反思:在这个教案中,我们旨在帮助中班学生认识和理解他们身上的数字,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对数字的认知和数学思维能力。
以下是对这个教案的反思和建议:1. 教学目标:在撰写教案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它们与中班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相匹配。
例如,可以设定以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认识并理解数字的概念;- 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索数字在他们身上的存在;- 能够正确使用数字来描述他们身上的特征。
2. 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数字探索: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脚趾等身体部位,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并用数字标记;- 数字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例如,让他们用手指展示不同的数字,然后其他学生猜测是哪个数字;- 数字图画:让学生用颜色和数字标记自己的身体部位,可以使用卡片或纸板进行绘制。
3.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教案中需要列出所需的教学资源。
例如:- 数字卡片:用于数字展示和游戏活动;- 彩色笔、纸板和颜料:用于学生绘制自己的数字图画;- 数字图书:选择适合中班学生的数字图书,用于引导和支持课堂教学。
4. 评估方法:在教案中,应该考虑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绘制的数字图画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结起来,撰写教案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适合中班学生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教学活动,准备必要的教学资源,并考虑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这些反思和建议,我们可以为中班科学-我身上的数字教案提供更加专业和有效的指导。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身上的数字》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数数继续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激发对自我的认同及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记录卡;录像、我(外部、内部);我的数字档案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这几天你们找过体内和体外的数字了吗?现在请你们记录下来。
2、幼儿用记录卡进行记录,老师观察指导。
3、交流记录卡内容,老师有意识地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
4、说说小朋友身上哪些数字是一样的?哪些数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5、小结:我们每个人身上有的可表示的数字是一样的,如身上的五官和身体里的器官是一样的。
而有的是
不一样的;那是我们身上穿的服装颜色、数量不一样。
还有,我们都穿着两只鞋,但每个人鞋的尺码是不同的。
4、说说身上可表示的数字变和不变的地方:(五官和器官不变,但衣服的大小、尺寸、人的身高会变)
二、延伸
其实,我们身上还藏着很多数字,等着我们小朋友
去发现,我们再去找找。
推荐理由:
1、这是一节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中派生出的数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来自于孩子的自身,又具有一定的挑
战性,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通过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理解的符号和方式进行大胆的记录,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
挥孩子的自主性。
3、在幼儿交流记录内容时,老师有意识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来暗示幼儿,对进入下个
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身上的数字》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字的认识与应用。
2.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数字,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并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有数字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数字。
2.邀请幼儿分享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基本环节1.教学活动一:认识数字(1)教师展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说出数字的名称。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数字的形状,讨论数字的组成。
(3)教师与幼儿一起唱数字歌,巩固数字的认识。
2.教学活动二: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场景图片,如电话、门牌号、公交车等,让幼儿找出图片中的数字。
(2)教师与幼儿讨论这些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3)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数字,并说明其作用。
3.教学活动三:动手操作(1)教师发放数字卡片,让幼儿将卡片贴在相应的物品上。
(2)教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贴数字的原因。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复述数字的名称和作用。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数字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字,并尝试运用。
五、教学反思1.优点:(1)幼儿对数字的兴趣较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幼儿能够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了数学认知能力。
(3)教师与幼儿互动良好,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2.不足:(1)在数字卡片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数字的识别仍有困难,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3)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2.引导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字,理解数字的实用价值。
教学难点:1.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认识数字,而不是死记硬背。
活动目标:1、通过说说、数数继续理解数的实际意义;2、激发对自我的认同及喜爱之情。
材料准备:1、记录卡;录像、“我”(外部、内部);我的数字档案卡人手一张;活动过程:一、理解数的实际意义:1、这几天你们找过体内和体外的数字了吗?现在请你们记录下来。
2、幼儿用记录卡进行记录,老师观察指导。
3、交流记录卡内容,老师有意识地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
4、说说小朋友身上哪些数字是一样的?哪些数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5、小结:我们每个人身上有的可表示的数字是一样的,如身上的五官和身体里的器官是一样的。
而有的是不一样的;那是我们身上穿的服装颜色、数量不一样。
还有,我们都穿着两只鞋,但每个人鞋的尺码是不同的。
4、说说身上可表示的数字变和不变的地方:(五官和器官不变,但衣服的大小、尺寸、人的身高会变)三、延伸其实,我们身上还藏着很多数字,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我们再去找找。
推荐理由:1、这是一节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中派生出的数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来自于孩子的自身,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通过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理解的符号和方式进行大胆的记录,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孩子的自主性3、在幼儿交流记录内容时,老师有意识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来暗示幼儿,对进入下个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幼儿园班级月工作计划表班级:教师:时间:年月幼儿园班级月工作计划表班级:教师:时间:年幼儿园周教学计划表班级: 周次: 第周日期:月—月日教师:幼儿园周教学计划表班级:大班周次: 第周日期:月—月日教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身体上的单双数》教学目标
•能够理解什么是单数和双数
•能够通过身体动作识别单数和双数
•能够对单数和双数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的张贴有单数和双数的卡片
•学生所需的教学材料:橙子、苹果、摆拍工具、画笔、画板
教学过程
热身环节
1.用物品让学生感受单数和双数
•教师拿出苹果或橙子,询问学生个数为奇数或偶数
•让学生分别拿出两个两个数品尝,询问品尝到的数品味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体验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学习环节
2.通过身体动作识别单数和双数
•摆拍吃苹果游戏
•教师提供一些苹果,让学生排排坐一排,由第一个学生领苹果,每个学生向下一个学生递苹果,沿着队伍传递下去,每传递一个人苹果数加1,以此类推,最后问学生所得苹果是奇数还是偶数,体验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体验自己的手指,让学生将手指分为两列,其中一列为偶数列,一列为奇数列,通过数手指来体验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3.对单数和双数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分组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放在教室两边,教师平分苹果给两边的学生,然后两组的学生需要算出自己组的苹果数目是否是单数还是双数,学生需要用画笔在画板上写出自己组的苹果数,然后教师通过比较两组的画板来判断组内学生的算术是否正确
总结
•通过身体动作感知单数和双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通过游戏方式训练学生对单数和双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教学中要多参与,让学生有更好的理解和体验
以上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身体上的单双数》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身上的数字》本节课程的目标是帮助中班幼儿了解他们周围环境中的数字并学习如何处理称量和比较数字。
教学目标•使用认知思考来排列数字,包括1到10以及身上的数字•使用身体语言去展示数学知识•团队合作,参与活动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数数,排列数字•学习如何用道具展示数字•学习如何比较数字教具准备•1-10的数字卡片(每个数字都必须有一个单独的卡片,可以用不同颜色或形状区分)•关有相同数字的贴纸,比如10个圆圈的贴纸或10个方形的贴纸•米、麦、玉米一袋•秤•教师手拿数字卡片•教师手辅助的道具用于认知数字教学流程步骤1: 认识数字1.讲解数字1-10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带着幼儿一起识别。
2.使用幼儿熟悉的数字来介绍身上其他数字:指数、鞋码、年龄、身高等等。
例如让幼儿举起自己的手,观察手指头的数量。
步骤2: 数字排列1.将教师准备好的数字卡片随机排列在地上,并让学生识别和拾取数字卡片。
2.开始使用数字卡片进行排列,比如:从1到10的顺序排列卡片,从10到1的倒序排列卡片,两个数字之间用大于和小于的符号连接。
步骤3: 使用道具展示数字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数字,比如数字4。
2.幼儿在秋千上摆动4次,或者蹦4下,或者搭建4个积木等等方式,用一个动作展示数字4。
步骤4: 比较数字1.随机选取数个幼儿,让他们手持不同的数字卡片,站在台湾的不同位置,使得所有人排成一排。
2.排在前面的幼儿可以得到更多的豆子或者点数。
3.教师介绍使用比较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活动总结•幼儿需要使用大量的认知技能来排列数字,认识数字和比较数字。
•幼儿们需要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些任务,比如在排列数字和展示数字时。
•课程中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教具,这样幼儿们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扩展活动•让幼儿制作自己的数字贴纸,例如用颜色的笔画出数字和符号。
•在课程结束后,让所有幼儿使用数字卡片再次排列数字并按照顺序排队,教师在后面观察他们的表现。
幼儿园中班数学我身上的数字教案反思
近日,我为幼儿园中班开展了一次数字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内容是结合小朋友们日常生活,让他们认识和掌握一些数目的大小,以及能够对数字进行简单的运算。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来自小朋友们的积极参与使我受益匪浅,他们的提问和回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感受到了他们高度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小朋友们在掌握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增强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拓展他们对外物的认知,做好科学思维和科学认知的基础建设。
在教案实施过程中,我也反思了自身教学能力及教学方式,首先从教学思想上,我的思想上要摆脱传统教育的桎梏,不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学习客体,让学生能够以自己对外界的认知为出发点,从而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其次,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能单一化教学,要能够有效地将传统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最后,要端正教学态度,倾侧接受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孩子学习有难度的知识,不断激发孩子对知识的热情。
总之,通过这次数学教案的实施和反思,印证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和提升的空间。
今后,我会在自身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精进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并及时反思,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为孩子们带去更好的教育。
《我身上的数字》中班教案反思一、教学背景1. 教材来源:《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2. 教学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身上的数字,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教学内容:数字1-10的认识和运用。
二、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数字猜谜: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幼儿猜猜看是哪个数字。
1.2 数字接龙:幼儿按照顺序依次说出数字,每人说一个数字,看谁能接龙成功。
2. 主题活动(10分钟):2.1 数字游戏: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幼儿轮流抽取卡片,并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相应的动作,如数字3,幼儿就要跳3次。
2.2 数字拼图:教师给每个幼儿准备一幅数字拼图,幼儿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将拼图上的数字按照顺序排列好。
3. 实践活动(10分钟):3.1 数字贴纸:教师给每个幼儿准备一些数字贴纸,幼儿需要将自己身上的数字贴纸贴到正确的位置上,如数字1贴在左手腕上,数字2贴在右手腕上,以此类推。
3.2 数字走秀:幼儿身上贴好数字贴纸后,进行一场数字走秀,展示自己身上的数字。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以数字为主题,通过数字猜谜、数字游戏、数字拼图、数字贴纸和数字走秀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身上的数字。
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数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用还不够熟练,在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幼儿数字认知的培养,通过更多有趣的数字活动,让幼儿掌握数字1-10的认识和运用。
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幼儿在贴数字贴纸时,对数字的位置把握不够准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幼儿方位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运用能力有所提高。
2. 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对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得到锻炼。
五、教学建议1. 针对幼儿数字认知水平的不同,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身体上的单双数》教学目标:1.认识并能够分辨身体上的单数和双数。
2.能够运用身体上的单数和双数进行简单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1.身体上的单数和双数的认知和分辨。
2.单数和双数运用在简单加减法计算中。
教学难点:1.理解身体上的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2.运用身体上的单数和双数进行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展示身体上的单数和双数。
2.小班座位表,每个学生的座位号分别用单数和双数标出。
3.小组配发计数棒和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一张身体上的单数和双数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并说出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2.指导学生寻找身体上的单数和双数的特点,例如手指、脚趾等。
3.教师问学生们自己的年龄是单数还是双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
二、讲解(20分钟)1.教师用小班座位表向学生展示每个学生的座位号,座位号分别用单数和双数标出。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座位号进行数数,学生说出自己座位号是单数还是双数。
3.教师继续用数数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身体上其他的单数和双数部位,例如眼睛、耳朵等。
4.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发放计数棒和卡片,让学生互相合作使用计数棒进行数数,并用卡片标出每个部位是单数还是双数。
三、练习(3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身体部位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用计数棒进行数数,并说出是单数还是双数。
2.让学生站起来,轮流说出自己身体上的单数或双数部位,其他学生用计数棒进行数数,验证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
3.教师出示一些简单加减法计算题,例如“2个手指+3个手指=?”,鼓励学生用身体上的单数和双数进行计算。
四、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身体上的单数和双数的概念和特点,并回顾在加减法计算中的运用。
2.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反馈,让学生回答一些与身体上的单数和双数相关的问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找出5个单数部位和5个双数部位,并写在作业本上。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我身上的数字》活动目标:1、通过说说、数数理解6以内数的实际意义;2、激发对自我的认同及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记录卡活动重难点:理解6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活动过程:意图:点五官游戏,了解自己的身体。
1、点五官游戏"眼睛眼睛在哪里?""眼睛眼睛在这里。
"(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2、你最喜欢你五官的里的哪一个,为什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官,每个人的五官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眼睛大,有的眼睛小,有是招风耳,有的是小鼻子……我们都要喜欢自己的身体。
意图:寻找自己和周围人身上的数字,通过操作巩固6以内的数数。
1、寻找身上的数字关键提问:(1)我们身上的五官分别有几个(二只眼睛,一张嘴巴,一只鼻子,两个耳朵,两条眉毛)(2)除了五官,身上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表示?(有5只手指,头上有3个发夹,裤子上有2个口袋,衣服上有3颗纽扣……)(3)找找同伴和老师身上的物品用数字表示。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充满了数字,数数的时候可以从左往右数,也可以从右往左数,还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
数数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数,这样就不会数错啦。
2、每人一张记录卡,记录图片中的数字,可以用点来表示。
"这是刚进幼儿园的一位小妹妹,请哥哥姐姐们帮她数数身上的东西,并用点填写在表格里"3、作品展示,共同验证。
意图:通过数字对应游戏,感受数字游戏的快乐游戏规则:每个人身上都贴有一个6以内的数字,当ppt中展示出来的是3个橘子,那么贴有数字3的小朋友马上站到最前面,成功的可以获得一颗五角星。
结束语:我们把这个游戏一会儿交给班级里其他的小朋友吧。
附赠材料:幼儿园备课内容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看风景的心情。
同样,对于教学来说,重要的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幼儿在经历学习过程中习得的能力和态度本节所讲的备课的内容,不是指具体的某个活动内容,而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筹备中究竟应该指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