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 格式:ppt
- 大小:406.50 KB
- 文档页数:13
4平均数1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通过讨论、交流、计算等活动,经历对数据的整理、分析过程,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新设计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平均数》这一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
2011版《标准》明确指出:在第二学段要“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平均数,是第二学段中,学生学习到的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解读》中指出对于平均数的学习,“不仅仅要学习如何计算,而且要设计合适的情景,是学生了解它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因此,《平均数》的学习,需要设计合适的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平均数。
二、教材分析:“复杂平均数”是学生对平均数这个统计量的再一次认识。
纵向看:在京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七单元中,教材呈现了两个小组投篮比赛的场景,引出平均数的价值,然后介绍了移多补少和计算,这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感悟到平均数反应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随机性。
“复杂平均数”出现在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教材呈现了城南小学五一班和五二班男女生1分钟跳绳成绩统计表。
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哪个班的整体水平好,再次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这个内容是学生对一组不同权重的数据的平均数的深度认识,这部分内容为后续学习中位数、众数等统计的量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1、从学习经验说: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2、从学生到底有哪些问题来看,我们设计了两道前测题目,调查问卷用时15分钟,调查对象:五(3)班36名同学。
题目一:解决实际问题。
共有3道小题本题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掌握求算术平均数方法。
有2人计算错误,有三人出现列式错误,也是错其中一道。
可见孩子会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题目二:谈一谈自己对平均数的认识。
可以举例说明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有10名学生把平均分理解为平均数,15人对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记忆深刻,6个人提到了“移多补少”的方法,只有5个人提到了“两个数的中间部分的数”,“分过之后的水平”。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两个大于0而小于1的小数相乘,所得的积一定比这两个因数中任何一个数()A.都小B.都大C.相等【答案】A【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数,结果大于原数;一个数乘一个等于1的数,结果等于原数;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结果小于原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因为纯小数都小于1,根据“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结果小于原数”可得:两个大于0而小于1的纯小数相乘,积一定比这两个数中的任何一个都小.2.【答题】一个不为零的数乘0.05,所得的积比这个数()A.大B.小C.相等【答案】 B【分析】一个数乘比一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一个数乘比一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一个数乘等于一的数,积等于这个数.0.05<1,一个不为零的数乘0.05,所得的积比这个数小.【解答】一个不为零的数乘0.05,所得的积比这个数小.3.【答题】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3.8×0.9>3.8B.0.45×9.5>0.45C.7.8×1.0<7.8【答案】 B【分析】此题考察比较大小.一个数乘比一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0.45×9.5>0.45,一个数乘比一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3.8×0.9<3.8,一个数乘等于一的数,积等于这个数,7.8×1.0=7.8.【解答】3.8×0.9<3.8,0.45×9.5>0.45,7.8×1.0=7.8.4.【答题】一个不为零的数乘1.05,所得的积比这个数()A.大B.小C.相等【答案】 A【分析】此题考察比较大小.一个数乘比一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一个数乘比一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1.05>1,所以所得的积比这个数大.【解答】一个不为零的数乘1.05,所得的积比这个数大.5.【答题】下面各式得数小于 0.85 的是()A.0.85×1.01B.0.85×0.99C.0.85×1【答案】B【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乘1,积等于这个数;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据此解答.【解答】 A.0.85×1.01,1.01大于1,积大于0.85,B.0.85×0.99,0.99小于1,积小于0.85,C.0.85×1=0.85.6.【答题】下面各式中,积最大的是()(□表示一个大于0的数)A.□×0.99B.□×0.6C.□×1.001D.□×1【答案】C【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0除外)相同,另一个因数越大,积越大,即可求解.【解答】因为1.001>1>0.99>0.6,所以积最大的是□×1.001.7.【答题】积大于第一个因数的算式是()A.85×0.95B.0.01×9.01C.9.6×0.11【答案】B【分析】根据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数;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数;一个数乘1,积等于原数,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A.0.95<1,所以85×0.95<85;B.9.01>1,所以0.01×9.01>0.01;C.0.11<1,所以9.6×0.11<9.6.8.【答题】甲×0.65=乙×0.79(甲、乙都不等于0),那么()A.甲大于乙B.甲小于乙C.甲等于乙【答案】A【分析】在积非0的乘法算式中,当积一定时,一个因数越大,另一个因数则越小;据此即可判断.【解答】由分析可知,甲×0.65=乙×0.79(甲、乙都不等于0),甲大于乙.9.【题文】列竖式计算.3.08×0.43=0.29×0.07=48×0.35=0.6×0.39=0.8×0.56= 2.6×14.5=【答案】1.3244;0.0203;16.8;0.234;0.448;37.7【分析】依据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列竖式解答.【解答】10.【题文】列竖式计算.1.06×25= 4.5×0.002=0.043×3.6=0.18×8.45=【答案】26.5;0.009;0.1548;1.521【分析】依据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列竖式解答.【解答】11.【答题】直接写得数.0.2×50=______ 3.5×4.3=______0.24×0.5=______ 0.9×0.01=______8.3×0=______ 0.56×0.15=______【答案】10,15.05,0.12,0.009,0,0.084【分析】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答】0.2×50=10;3.5×4.3=15.05;0.24×0.5=0.12;0.9×0.01=0.009;8.3×0=0;0.56×0.15=0.084,故此题的答案是10,15.05,0.12,0.009,0,0.084.12.【答题】直接写出得数3.5×20=______ 1.3×1.3=______4×0.25=______ 0.63×9=______12.5×0.8=______1.2×0.4=______3.9×10=______ 1.25×5=______【答案】70,1.69,1,5.67,10,0.48,39,6.25【分析】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答】3.5×20=70;1.3×1.3=1.69;4×0.25=1;0.63×9=5.67;12.5×0.8=10;1.2×0.4=0.48;3.9×10=39;1.25×5=6.25,故此题的答案是70,1.69,1,5.67,10,0.48,39,6.25.13.【题文】列竖式计算.2.06×4.2=0.18×2.4=【答案】8.652;0.432【分析】依据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列竖式解答.【解答】14.【题文】列竖式计算.3.2×0.8=0.98×0.5=48×0.35=【答案】2.56;0.49;16.8【分析】依据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列竖式解答.【解答】15.【答题】直接写出得数.395.5×100=______ 1.25×0.4=______0.9×0.9=______ 4×0.2=______0.9×0.7=______ 1.5×0.4=______1.2×5=______ 3.6×0.05=______【答案】39550,0.5,0.81,0.8,0.63,0.6,6,0.18【分析】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答】395.5×100=39550;1.25×0.4=0.5;0.9×0.9=0.81;4×0.2=0.8;0.9×0.7=0.63;1.5×0.4=0.6;1.2×5=6;3.6×0.05=0.18,故此题的答案是39550,0.5,0.81,0.8,0.63,0.6,6,0.18.16.【答题】口算.0.9×6=7×0.08=1.87×0=0.24×2=1.4×0.3=0.12×6=1.6×5=60×0.5=【答案】5.4,0.56,0,0.48,0.42,0.72,8,30【分析】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答】0.9×6=5.4;7×0.08=0.56;1.87×0=0;0.24×2=0.48;1.4×0.3=0.42;0.12×6=0.72;1.6×5=8;60×0.5=30,故此题的答案是5.4,0.56,0,0.48,0.42,0.72,8,30.17.【题文】用竖式计算.8.45×0.18= 1.06×2.5=【答案】1.521;2.65【分析】依据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列竖式解答.【解答】18.【题文】列竖式计算.6.7×0.3= 2.4×6.2=0.45×0.6=【答案】2.01;14.88;0.27【分析】依据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列竖式解答.【解答】19.【题文】竖式计算:0.56×0.04=【答案】0.0224【分析】依据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列竖式解答.【解答】20.【题文】竖式计算下面各题.7.82×5.6= 5.26×2.8=【答案】43.792;14.728【分析】依据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列竖式解答.【解答】。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使用年级:五年级课时:约68学时学分:100分背景本册教材共有7个单元,内容涉及数学课程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领域。
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掌握了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小数乘除法,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使知识形成体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长正方形的基础上,运用转化的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掌握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为下一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数与代数领域中小数乘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突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和迁移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是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继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是培养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性学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及小数混合运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和商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2、能应用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估算,进一步发展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3、在经历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数感,培养运算能力。
4、在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5、养成回顾、检查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6、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知道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性。
7、在观察、分类、比较的活动中,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了解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其特点进行变任何区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第4课时)北京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解方程的第四课时,我们将深入探讨并实践解决线性方程的技巧。
学生将通过具体例子,学习并掌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而不改变等式的性质的原理。
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方程的平衡性质:理解方程两边同时进行相同的操作后,等式依然成立的原理。
2. 移项:学习将方程中的项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时,如何改变其符号。
3. 合并同类项:掌握如何将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简化方程。
4. 求解方程: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方程的平衡性质:明白方程两边同时进行相同的数学操作后,等式仍然成立。
2. 掌握移项技巧:学会在解方程时,如何将项从等式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并正确改变符号。
3. 合并同类项:能够识别并合并方程中的同类项,简化方程。
4.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够独立完成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过程,并验证解的正确性。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方程两边进行相同操作时的平衡性质,以及如何正确地移项和合并同类项。
此外,学生在求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识别和解构复杂方程的困难。
教具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教师需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1. 教具:- 教学挂图或PPT,展示解方程的步骤和示例。
- 实物或模型,用于直观展示方程的平衡性质。
2. 学具:- 每位学生一本练习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
- 彩色笔或标记,用于突出显示方程中的重要部分。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回顾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包括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方程的初步方法。
2. 引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解方程,并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第二阶段:探索与实践1.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方程的平衡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2. 示例演示: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如何移项和合并同类项,以及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2020-2021学年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2 解决问题练习卷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的是()A.1.2×9.1+1.2×0.9B.25×(1.1×4)C.65×0.125×0.82.4.8÷25÷4=4.8÷(25×4)=4.8÷100=0.048,这是运用了()A.乘法结合律B.除法结合律C.除法的运算性质3.用简便方法计算.4.73×2.5+2.5×5.27=()A.3B.8.2C.1D.254.1.25×8.8=1.25×8+1.25×0.8是运用了()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5.(12.5×0.4+10.5)÷2.5=()A.6.2B.17.64C.41.5D.44二、判断题6.3.75×2.1+7.9×3.75=3.75×(2.1+7.9)=3.75×10=37.5( )7.24×9.9=24×10-24=216。
( )8.在计算3.8×99+3.8时,只能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9.整数运算律对小数计算同样适用。
( )10.在计算4.6×19+5.4×19=(4.6+5.4)×19时利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 )三、其他计算11.计算0.25×8.5×4=________四、脱式计算1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2.5×0.3×0.4=________五、填空题13.计算.18.8×101-18.8=________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方程北京版 (4)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用的是北京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材中的“方程”是基于实际应用而来的,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学会列方程并解答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3.发挥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及策略重难点1.方程列法与应用。
2.较复杂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策略1.采用直观化、形象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己总结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1.阅读引入通过教师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从地球到月球需要多少天?”引入方程的概念。
2.活动设计活动1:以“比速度”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究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活动2:通过解答多个问题,让学生学会列方程并解答实际问题。
3.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重点概念,澄清易混淆概念。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举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教师共同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2.情境化教学法通过构建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这样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都明确,教学方法也简单直观。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慢慢让学生理解方程列法和应用。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立在基础上进行拓展。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璃的面积。
根据图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长方形,长为3.6米,宽为2.1米。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得到这块玻璃的面积为:3.6×2.1=7.56(平方米)。
解答:长方形的面积:3.6×2.1=7.56(平方米)需要换一块面积为7.56平方米的玻璃。
需要换一块面积为0.96平方米的玻璃。
这块玻璃是一个长方形,长为1.2米,宽为0.8米,因此长方形的面积为1.2×0.8=0.96(平方米)。
两个数的乘积是15.2.当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时,乘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即152÷10=15.2×100÷10=152.计算99.99×0.8+11.11×2.8时,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
但是两个乘法算式中没有相同的因数,因此我们需要将11.11×2.8改写为11.11×9×0.8,然后将11.11×9×0.8+11.11×2.8转化为11.11×7.2+11.11×2.8,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计算12.5×32×0.25时,可以将12.5拆分为125÷10,0.25拆分为25÷100,然后将125×25与10×100结合,得到12.5×8×4×0.25,再分别将12.5×8与4×0.25结合,计算出结果。
因此,6.8÷2.3≈2.96,选项C为正确答案。
五月份:计划生产72台,实际生产68台。
六月份:计划生产80台,实际生产78台。
请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出这家电脑公司2016年第三季度的生产情况柱状图。
五年级北京版数学上册计算题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 解方程。
x ÷5.8=3.2 7×7-3x =40 5x +6x =99140-9x =5 6(x -3)=24 3x -7.68=0.422. 求未知数。
5269x -=,x =________ 0.9x ÷1.8=3.65,x =________。
3. 解方程。
1.5n+n=5.4 2.7x-x=144. 解方程。
(1)2.6+3.4x=23 (2)12.3÷x=8.2(3)2x-12+3=26 (4)21.3x-18.8x=15. 解方程。
5x+13=22.5 4.3x-1.2x=56.42 (x-8)÷2.4=122x+3x=50 7(x-1)=6.3 3x+7x+2.6=746. 解方程。
(1)2.5x÷20=16 (2)x﹣0.75x=12.57. 怎样简便怎样算。
16﹣5.32﹣4.68 7.29×4.6+4.6×12.713.4﹣0.15×2.6 1.25×2.5×3.240.4÷(0.5+7.5) [(8.1﹣5.6)×0.9﹣1]×0.48. 计算.(第3、4题保留两位小数)。
(1)0.62×1.8 (2)12.98÷0.16(3)4.04×5.6 (4)49÷2.69. 用竖式计算。
56.7÷0.14= 10.5÷2.7≈ (保留两位小数)3.06×2.7= 1.37×2.2= 0.56×65=10. 化简下列各数的符号。
(1)-(+6)=________(2)-(-3)=________(3)+(-5)=________11. 解方程。
4x=21545=4x-19 7.8x-2.4x=1.08x=________ x=________ x=________12. 竖式计算。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应用题训练1.小华在文具店买了2支钢笔和5个文具盒,共用去74元。
已知一支钢笔4.5元,求一个文具盒多少元?(用方程解)2.小百灵合唱队有37名女生,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多5人,男生有多少人?(列方程解答)3.某餐馆买了30千克大米和40千克面粉,共用去396元,已知面粉每千克5.4元,大米每千克多少元?4.小明的爸爸买了24.8元的苹果,是买回橘子钱数的2倍。
买橘子用了多少钱?(用方程解)5.非洲鸵鸟奔跑的速度是每小时75千米,比野兔的2倍少13千米,野兔的奔跑速度是多少?(用方程解)6.学校合唱队共有学生132人,其中女生是男生的1.2倍,合唱队有女生和男生各多少人?(列方程解答)7.工程队计划铺设一段燃气管道,计划每天铺0.6千米,18天可以铺完;实际每天铺了0.9千米,实际多少天就可以铺完?(用方程解)8.李大爷把房前的空地改成了菜地(如图)。
平行四边形区域种白菜,三角形区域种萝卜。
已知白菜的种植面积是7.8平方米,萝卜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9.一块梯形土地的面积是21平方米,上底是1.2米,高是1.4米,下底是多少?10.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3.2米,渠底宽2.2米,渠深为1.8米。
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1.研学旅行结束后,亮亮坐出租车从学校回家,出租车收费标准是2km以内(含2km)5元,超过2km每千米1.5元(不足1km按1km计算)。
亮亮家离学校有5.5km,他该付车费多少元?12.幸福商场举办“迎五一”促销活动,一种袜子买五双送一双。
这种袜子每双5.68元,李阿姨买了12双,花了多少钱?13.小刚家到学校800米,他平均每分钟走55米。
(1)小刚从家向学校出发,m分钟后离学校还有米.(2)当m=4时,小刚离学校还有多少米?14.一本《海底世界》的价钱比5本软面抄本子的价钱贵1.5元,已知每本《海底世界》16.5元,那么每本软面抄本子多少元?(列方程解答)15.一个梯形的菜园,上底是18米,下底是24米,高是12米,在这个园子里种辣椒,每棵辣椒苗占地0.8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