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50 KB
- 文档页数:50
《机械制造技术实训》课程授课教案№33实训课题第七章铣工技能实训续(І)实训课时6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各种铣刀特点、用途、安装和安装方法以及各种铣床附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重点掌握各种铣刀特点、用途、安装和安装方法以及各种铣床附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难点主要教学容第七章铣工技能实训续(І)7.3 铣刀7.3.1铣刀种类铣刀是刀齿分布在旋转表面或端面上的多刃刀具,其几何形状较复杂,种类较多。
按铣刀切削部分的材料分为高速钢铣刀、硬质合金铣刀;按铣刀结构形式分为整体式铣刀、镶齿式铣刀、可转位式铣刀;按铣刀的安装方法分为带孔铣刀、带柄铣刀;按铣刀的形状和用途又可分为如下几类:1.圆柱铣刀圆柱铣刀外形如图7.12所示,它是用在卧式铣床上加工平面,刀齿分布在圆柱表面上。
圆柱铣刀的刀齿有斜齿(螺旋齿)和直齿两钟,由于斜齿圆柱铣刀工作时,每个刀齿是逐渐的切入和脱离工件的加工表面,所以工作平稳,铣出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好,应用比较普遍。
直齿铣刀工作时,每个刀齿在加工表面上同时切入和脱离,由于切削力的不断变化,容易产生振动,使加工不够平稳,铣出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差,故应用较少。
圆柱铣刀可用高速钢整体制造(图7.12a、b),也可镶焊硬质合金(图7.12c)。
a) 直齿型 b) 斜齿型c) 镶齿式斜齿型图7.12 圆柱铣刀2.端铣刀端铣刀外形如图7.13所示,它是用在立式或卧式铣床上加工平面。
一般采用机械夹固式可转位图7.13 机械夹固式可转位端铣刀图7.14 直柄和锥柄立铣刀硬质合金刀片式端铣刀,刀齿等分排列在刀体端面上,刀杆部分很短,刚性好,且硬质合金铣刀适用于高速铣削,铣出的工件表面粗糙度较好,生产率较高。
3.立铣刀立铣刀外形如图7.14所示,相当于带柄的圆柱铣刀,利用分布在圆柱表面的主切削刃进行加工,端面的副切削刃不通过中心,起修光作用。
立铣刀分为直柄和锥柄两种,直径较大的立铣刀一般制成锥柄。
立铣刀切削刃数一般为三个或四个,它主要用于加工凹槽、台阶面、小平面等。
瓦房店市职业教育中心20 07至2008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学期讲课计划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任教专业班级教研组6机加大专机械加工教研组教师名称张伟瓦房店市职业教育中心2007学年第二学期讲课计划机加大专专业06 年级机械制造技术学科教师张伟本学期课时64每周详细上课时间周二、五教材名称机械制造技术教课目的掌握基本的机械制造方法和基本术语教材版本高等教育第一版社周次月日—月日课时教学内容1 3.3—3.76观光实习2 3.10 —3.146观光实习3 3.17—3.216绪论第 1章机械制造过程概括4 3.24—3.2861.1 机械制造过程5 3.31— 4.46 1.2 机械制造的生产组织6 4.7—4.1167 4.14—4.1868 4.21—4.2569 4.28— 5.2610 5.5—5.9611 5.12—5.16612 5.19—5.23613 5.26—5.30614 6.2—6.6615 6.9—6.13616 6.16—6.20617 6.23—6.27618 6.30— 7.46课时计划讲课班级06 机大专讲课时间课型新讲课第1课课题绪论教课方法解说法教认知认识制造与制造技术,制造系统。
学技能认识狭义和广义制造及制造技术的含义,学会从系统的看法认识制造活动。
目标情感调换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踊跃性。
教重点本章解说的重点是“制造与制造技术,制造系统”。
材难点调换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踊跃性。
分析关键调换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踊跃性。
教具资料在解说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一些实质机械录像片和图片教课环节教师解说指导内容学生活动时间组织教课在解说开始时先提出:我们从今日开始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课程的名称叫“机械制课程导入造技术基础” 。
此刻我们先对这门课程加以简30单地说明。
主要说明三个问题:经过本课程的新授内容学习我们将学到些什么?为何我们要学这门课程?以及怎样学好本课程?即“学什仔细听讲么?”、“为何学?”及“怎样学” 。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内容、目的和意义。
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介绍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
理解工艺过程的分类和特点。
1.3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学习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第二章:铸造工艺2.1 铸造工艺基础了解铸造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2 铸造工艺参数掌握铸造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铸造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2.3 铸造工艺设计理解铸造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铸造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3.1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基础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2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掌握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3.3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章:焊接工艺4.1 焊接工艺基础了解焊接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焊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4.2 焊接工艺参数掌握焊接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焊接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4.3 焊接工艺设计理解焊接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焊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5.1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5.2 机械加工工艺参数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5.3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6.1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了解机械装配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机械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6.2 装配工艺参数掌握装配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1.1 课程简介1.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意义1.3 课程学习目标第二章:机械制图基础2.1 制图国家标准2.2 机械图样的基本要素2.3 机械图样的表示方法2.4 机械图样的阅读与分析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基础3.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3.2 加工顺序的安排3.3 加工方法的选用3.4 工艺参数的确定第四章: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4.1 金属切削过程4.2 切削力与切削功率4.3 刀具的材料与结构4.4 刀具的磨损与更换第五章:机械加工质量控制5.1 加工质量的定义与分类5.2 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5.3 加工质量的控制方法5.4 加工质量的检测与评价第六章:机械加工设备及工艺设备6.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与性能6.2 常见机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6.3 机床的选择与使用6.4 工艺设备及其在工艺过程中的应用第七章:装配工艺与装配精度7.1 装配工艺的基本概念7.2 装配过程及装配方法7.3 装配精度及其影响因素7.4 装配工艺的优化与改进第八章:机械制造工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8.1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8.2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8.3 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智能制造8.4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实例第九章: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与改进9.1 工艺优化与改进的意义9.2 工艺优化与改进的方法9.3 工艺参数的优化与调整9.4 工艺改进的实例分析第十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精密加工技术10.2 高速加工技术10.3 微细加工与微机电系统10.4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意义和目标解析: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应用领域。
重点二:机械图样的表示方法和阅读分析解析:掌握国家标准下的机械图样要素,包括视图、尺寸、公差、符号等的表示方法,以及图样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重点三:加工顺序的安排与加工方法的选用解析:学习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合理安排加工顺序,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并确定工艺参数。
《机械制造技术实训》课程授课教案№35a)b)c)图7.41 铣削斜面斜面工件为例,介绍以铣刀转成所需角度的方法铣削斜面的具体步骤。
图7.42 斜面零件a)b)c)图7.4310°斜面铣削过程)精铣10°斜面粗铣后,通过调整,将垂向工作台升高一定的距离,铣至斜面与工件的一边相交。
卸下工件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斜面至端面的宽度约为70.5mm,万能角度尺测量角度为10°±7.43c所示。
)粗铣70°斜面正确安装φ32mm锥柄立铣刀,利用平口钳再次装夹工件。
调整主轴转角,使回转盘上20°刻线与固定盘上的基准线对准,紧固立铣头。
移动横向、纵向工作台,升高垂向工作台,目测立铣刀齿刃超过工件底面约3mm左右。
开启主轴,移动横向、纵向工作台,使铣刀周边齿a)b)c)图7.44 70°斜面铣削过程铣沟槽在铣床上能加工的沟槽种类很多,如图7.45所示。
图a是在卧式铣床上利用直齿三面刃铣刀加是在立式铣床上利用立铣刀加工直角槽,图c是在立式铣床上利用是在立式铣床上利用燕尾槽刀加工燕尾槽。
a)b)c)d)图7.45 铣削沟槽铣削的沟槽一般用来与其它零件相配,故对宽度、深度和长度等尺寸以及槽侧面和底面的表面粗糙度、相对平行度均有一定的要求。
若要求被铣槽的两侧与工件的两侧面平行,必须把夹具严格地安装得与工作台纵向进给方向平行;若要求铣出的槽与工件两侧面成的基准(如平口钳的固定钳口)调整到与纵向进给方向成在卧式铣床上用三面刃铣刀铣削直角沟槽时,铣削方法和步骤与铣削台阶面基本相同。
尺寸较图7.46直角沟槽零件对刀方法)侧面对刀开启主轴,移动横向工作台,使旋转的立铣刀缓缓与工件侧面相接触时停止a)b)c)7.47 铣削键槽7.48封闭键槽工件为例,介绍以键槽铣刀铣削键槽的具体步骤。
图7.48 键槽零件图7.49 用V形架装夹图7.50 切痕对刀法(2)环表对刀当工件采用平口钳装夹时,在主轴上装上杠杆百分表,目测主轴对准工件中心后,将百分表转至固定钳口一侧,垂向上升,使百分表测头与固定钳口相接触约0.20mm,用手正反转动主轴,找出最小点,然后转动表盘使指针对准“0”位。
《机械制造技术实训》课程授课教案№40(5)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低。
数控机床实现自动化加工,不需进行繁重的重复性手工操作。
(6)能加工复杂型面。
数控机床可以加工普通机床难以加工的复杂型面零件。
(7)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
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能精确地估算零件的加工工时,有助于精确编制生产进度表,有效地简化了检验、工装和半成品的管理工作,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
(8)可向更高级的制造系统发展。
2.数控加工的不足之处(1)数控机床价格昂贵,提高了起始阶段的投资。
(2)由于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比较复杂,一些元件、部件精密度较高以及一些进口机床的技术开发受到条件的限制,所以对数控机床的调试和维修都比较困难。
(3)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9.1.2数控机床1.数控机床的组成数控机床配备有数控系统,可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实现机床的运动和动作。
数控机床由程序载体、输入装置、CNC装置、伺服系统、位置反馈系统和机床机械部件组成,如图9.1所示。
(1)程序载体数控机床是按照输入的零件程序运行的。
加工程序中,包括机床上刀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轨迹、工艺参数(主轴转速、进给率等)和辅助功能运动等。
将零件加工程序以一定的格式和代码存储在一种载体上,如穿孔纸带、软盘或硬盘等,通过数控机床的输入装置,将程序信息输入到数控装置中。
(2)输入装置输入装置的作用是将程序载体内的加工信息读入数控装置,根据程序载体的不同,输入装置可以是光电阅读机、录音机或软盘驱动器。
现代数控机床可不用任何程序载体,将零件加工程序直接在数控装置上,用手工输入;或将存储在计算机上的加工程序用通讯方式传输到数控装置。
图9.1 数控机床的组成(3)CNC装置CNC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核心。
程序载体通过输入装置将加工信息传递给CNC装置,根据数值计算、逻辑判断等功能,被编译成计算机识别的信息。
CNC装置一般由专用(或通用)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板及机床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瓦房店市职业教育中心 20 07 至 20 08 学年 第 二 学期 教 师 学 期 授 课 计 划
课 程 名 称 机械制造技术
任教专业班级 06机加大专
教 研 组 机械加工教研组
教 师 名 称 张 伟
瓦房店市职业教育中心 2007 学年 第二 学期 授 课 计 划
机加大专专业 06 年级 机械制造技术 学科 教师 张 伟 本学期课时 64 每周具体上课时间 周二、五 教材名称 机械制造技术 教学目标 掌握基本的机械制造方法和基本术语 教材版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次 月日—月日 课时 教 学 内 容 1 — 6 参观实习 2 — 6 参观实习 3 — 6 绪 论 4 — 6 第 1 章 机械制造过程概述 机械制造过程 5 — 6 机械制造的生产组织 6 — 6 7 — 6 8 — 6 9 — 6 10 — 6 11 — 6 12 — 6 13 — 6 14 — 6 15 — 6 16 — 6 17 — 6 18 — 6 课 时 计 划 授课班级 06机大专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 课 题 绪论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学 目 标
认 知 了解制造与制造技术,制造系统。 技 能 了解狭义和广义制造及制造技术的含义,学会从系统的观点认识制造活动。
情 感 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教 材 分 析
重 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制造与制造技术,制造系统”。 难 点 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关 键 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教具资料 在讲授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一些实际机械录像片和图片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课程导入 新授内容 在讲授开始时先提出:我们从今天开始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课程的名称叫“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现在我们先对这门课程加以简单地说明。主要说明三个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将学到些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学这门课程以及如何学好本课程即“学什么”、 “为什么学”及“如何学”。然后先介绍第一个问题,从而引出小标题“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 内容”。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讲授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其他内容提纲挈领、点到为止,主要靠 学生自学掌握。 至于“为什么学”的问题,可就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该学科在发展国民经 济方面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通过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说明在学习本课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从而说明“如 认真听讲 30 何学好本课程”的问题。
【学习指南】 本章从“大制造”的概念出发,介绍关于生产、制造、制造技术、制造系统等基本概念,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简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以及与现代制造技术密切相关的制造哲理和生产模式, 旨在使学习者建立一个系统的观点, 并能从全局上把握住制造技术的基本问题。 学习本章内容, 应深刻理解“大制造”概念的内涵和实质, 正确认识“大制造” 与“小制造”之间的关系,了解现代制造哲理,并学会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实际 问题。
板 书 设 计
课题 一 1 2 3
教 学 总 结 课 时 计 划 授课班级 06机大专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 课 题 第1章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 目 认 知 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其组成、了解机械装配工艺过程 技 能 理解典型表面加工方法、切削用量与切削层截面参数 情 感 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教 材 分 析
重 点 零件制造工艺方法的分类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难 点 零件制造工艺方法的分类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关 键 理解典型表面加工方法、切削用量与切削层截面参数 教具资料 利用多媒体通过动画详细讲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课程导入 新授内容 本章在介绍机械制造工艺方法与工艺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有关机械加工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机械加工的成形运动与常见表面的机械加工方法,基准与装夹 的概念,定位原理与定位方法,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系统,刀具 材料与刀具几何角度,零件结构工艺性等。 学习本章内容,在了解机械加工方法和机械加工装备的同时,应深入理解有关机械 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基准的概念,工件的定位原理,刀具几何角度的定义等。 零件制造工艺方法的分类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其组成 采用机械加工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各表面间相互位置及表面质量,使之成 认真听讲 为合格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它由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若干个工序组成,而 每一个工序又可细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等。 机械装配工艺过程 机械装配过程是指将组成机器的全部零、部件按一定的精度要求和技术条件连接与 固定在一起,构成合格机械产品的过程
板 书 设 计
课题 一 1 2 3
教 学 总 结 课 时 计 划 授课班级 06机大专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 课 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学 目 标
认 知 技 能 情 感 材 分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课程导入 新授内容 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生产纲领 企业根据市场要求和自身能力决定生产计划。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数量称为 生产纲领。计划期通常为一年,零件的年生产纲领 N按下式计算: N = QN(1+Α% +Β% ) 式中 Q-产品年产量(件/年);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数量(件/台); Α-备品率; Β-废品率。 机械加工方法 学习要点:了解零件制造工艺方法——成形法、累加法和去除法;掌握机械加工方法 ——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和展成法;熟悉零件常见表面(外圆、孔、平面、螺纹、 齿面)的机械加工方法;掌握切削加工中的运动、切削用量与切削层截面参数。 认真听讲 零件表面的切削加工成形方法 (1) 零件表面的生成 零件表面可看成是一条母线沿着另一条导线运动的轨迹。母线与导线统称为形成表 面的生线。切削加工时,具体实现这两根生线的是刀具的切削刃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并 通过此运动将工件的表面切削成形
板 书 设 计
课题 一 1 2 3
教 学 总 结 课 时 计 划 授课班级 06机大专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 课 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学 目 标
认 知 技 能 情 感 教 材 分 析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课程导入 新授内容 不同的加工运动、不同的切削刀刃形状,形成生线的方式不同,形成零件表面的方 法也不同,可归纳为以下四种表面成形方法。 1)轨迹法 工件表面的生线(母线和导线)均由轨迹运动生成。 2)成型法 工件的一条生线是通过刀刃的形状直接获得的。 3)相切法 工件的一条生线是刀刃运动轨迹的包络线。 4)范成法 又称展成法,其工件的一条生线也是刀刃运动轨迹的包络线,且包络线 需通过刀具与工件之间的范成运动来生成。各种形式的齿轮、链轮大多数采用范成法加 工。 (2) 切削加工的成形运动 在切削和磨削加工中,工件表面的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是通过刀具相对于工 件的运动形成的。按照在切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切削运动可分三类: 认真听讲 1)主运动 直接切除工件上的切削层,以形成工件新表面的基本运动。主运动通常 是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且主运动只有一个。主运动的速度以 表 示,称作切削速度。 2)进给运动 是指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它的速度较低。进给运动可能 是连续性的运动,也可能是间歇性的。进给运动有时仅有一个,但也可能有几个。进给 运动的速度用进给量 F或进给速度 VF表示。 切削加工的主运动与进给运动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因此刀具切削刃上某一点与工件 的相对运动应是上述两运动的合成。其合成速度 。
板 书 设 计
课题 一 1 2 3
教 学 总 结 课 时 计 划 授课班级 06机大专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 课 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学 目 标
认 知 技 能 情 感
教 材 分 析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课程导入 新授内容 3)定位和调整运动 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如调整切削深度,工 件分度等。 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是实现切削加工的基本运动,可以由刀具来完成,也可以由工件 来完成,还可以由刀具和工件共同来完成。同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平 动),也可以是回转运动(转动),还可以是平动和转动的复合运动。正是由于上述不 同运动形式和不同运动执行元件的多种组合,产生了不同的加工方法。 在加工中,工件上出现三个不断变化着的认真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