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讲解学习
- 格式:docx
- 大小:12.03 KB
- 文档页数:8
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防治海洋污染,保护和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本区划适用于深圳市辖区内的近岸海域,东起白沙湾,西至东宝河口,一般为离岸3公里以内的海域,在大亚湾为离岸1.5公里以内的海域。
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分类按照近岸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环境保护要求,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有三种类型:(一)二类环境功能区——包括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等。
(二)三类环境功能区——包括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等。
(三)四类环境功能区——包括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等。
对于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功能区,称为综合功能区。
根据《印发<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粤府办[1999]68号),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于一些港池作业区、排污混合区等特定区域划定为第四类水质进行管理。
三、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一)白沙湾—长湾二类环境功能区,从白沙湾至长湾,长度约18.8公里,主要功能为水产养殖、滨海风景旅游,执行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即一级标准)。
(二)长湾—东村三类环境功能区,从长湾至东村,长度约11.2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核电站用水、滨海风景旅游,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即二级标准)。
(三)东村—望鱼角二类环境功能区,从东村至望鱼角,长度约60.2公里,主要功能为水产养殖、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执行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四)望鱼角—盆仔湾口三类环境功能区,从望鱼角至盆仔湾口,长度约2.7 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滨海风景旅游,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
(五)盆仔湾口—秤头角二类环境功能区,从盆仔湾口至秤头角,长度约8.1公里,主要功能为水产养殖、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执行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广东省水利厅二〇〇七年六月前言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及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江河湖库划定的具有相应使用功能,并且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明确的水域。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将水质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入河污染源的主要依据;是加强水资源调度,维持江河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强化陆域污染源管理,优化产业布局,科学确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明晰水权的重要依据之一。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我省水资源管理及水资源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三十三和三十四条规定,按照2002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02]83号),以及广东省计委和省水利厅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粤计农[2002]903号),要求各省对已批准的水功能区划进行复核和调整,并在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和技术细则中明确了水功能区复核和调整的原则和方法。
据此,省水利厅委托省水文局,重新复核广东省水功能区划的成果。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是由省水文局在《广东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有关水功能区划成果基础上,通过野外勘查,广泛搜集基本资料、充分利用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多年成果,按照全国统一的复核程序和方法,经详细论证编制而成,前后历时四年。
区划范围为地表水部分。
由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一级区划分别是由珠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我省划定的;跨省河流省界河段水功能区划是经流域机构协调,同周边相邻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商定后划分的。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复核过程中,得到了珠江水利委员会的指导,省水利厅组织多次讨论会,邀请有关专家对《广东省水功能区划》进行多次研究讨论,并将修改后的《广东省水功能区划》向省环保、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及各地市水利(水务)局等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本区划适用于我市辖区内河流、水库和湖泊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体。
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类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使用现状和城市发展要求,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主要有三种类型:饮用水源保护区、一般景观用水区和景观农业用水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水体。
一般景观用水区是指具有排洪防涝功能和一般景观用水功能的水体。
景观农业用水区是指兼具有一般景观用水功能和农业用水功能的水体。
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一)主要河流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1、茅洲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石岩水库以下至入海口,共长30.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燕川断面以上水质目标为Ⅳ类,燕川断面以下水质目标为Ⅴ类。
2、观澜河饮用水源保护区从民治到与东莞市交接处企坪断面,共长16.3公里,主要功能为饮用水,水质目标为Ⅲ类。
3、龙岗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梧桐山发源地到与惠州市交接处吓陂断面,共长36.7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Ⅴ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Ⅲ类。
4、坪山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三洲田水库以下到与惠州市交接处上洋断面,共长21.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Ⅴ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Ⅲ类。
5、一般景观用水区除上述河流和《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规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其他主要河流,划为一般景观用水区。
(二)主要水库、湖泊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1、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以下水库划分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深圳水库-东深供水渠、铁岗水库、石岩水库、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梅林水库、茜坑水库、松子坑水库、赤坳水库、清林径水库、黄龙湖水库、径心水库、三洲田水库、铜锣径水库、甘坑水库、枫木浪水库、龙口水库、打马坜水库、红花岭水库、大山陂水库、矿山水库、黄竹坑水库、岗头水库、炳坑水库、罗屋田水库、白石塘水库、罗田水库、长流陂水库、鹅颈水库,水质目标及具体范围见深府[2006]227号文件。
浅析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对广东省地表水环境进行划分,并制定相应的保护目标和措施,以实现地表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下面简要浅析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首先,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广东省的地质、水文、气象、生态、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环境条件。
二是结合国家和广东省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水污染防治法》、《水环境保护条例》等,对地表水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调研和总结,确定地表水环境保护的目标。
其次,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按照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
根据自然特征,可以将地表水环境划分为山地河流、平原河流、湖泊和水库等不同类型。
根据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地表水环境划分为源头保护区、净化区、人工补给区和过渡区等。
通过这样的划分,可以明确各个区域的地表水环境保护重点和措施。
再次,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制定了相应的保护目标和措施。
根据地表水环境的划分结果,明确了每个功能区的保护目标,包括水质、水量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和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源头减污控制、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
同时,还提出了加强管理和监测、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措施,以提高地表水环境的保护效果。
最后,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地表水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会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划定的功能区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地表水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举措,对于保护广东省的地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划分和合理规划,可以实现地表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地表水功能区划地表水功能区划是指根据水体为不同用途提供的要求和水质保护的需要,将水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确定相应的水质标准和管理措施。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提高水体的利用效率,保障人民的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地表水功能区划一般根据水体的用途和水质情况进行划分,常见的功能区包括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农田灌溉水源区、工业用水区、景观水体保护区等。
每个功能区根据其用途和水质要求有着相应的管理措施。
首先,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为满足人民生活所需的饮用水提供保护的区域。
该区域的水质要求高,对水源的保护和管理要求严格。
在此区域内,应禁止或限制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水质监测和保障措施,确保水源的安全和卫生。
其次,农田灌溉水源区是指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的区域。
该区域的水质要求相对较低,但仍需保证适合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要求。
在此区域内,应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农作物利用水的效率。
再次,工业用水区是指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水源的区域。
该区域的水质要求根据不同工业用途的需求有所不同。
在此区域内,应建立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和资源利用,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最后,景观水体保护区是指为保护和提升城市景观环境而划定的水域区域。
该区域的水质要求较高,需要保证水面清洁、无污染,适合人们进行娱乐和休闲活动。
在此区域内,应加强水面清洁措施,禁止或限制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地表水功能区划的划分和管理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改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和管理,严格执行水质标准和管理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问题,确保人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采取节水措施,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水生态功能分区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生态功能分区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分区、分级、分期和分类”管理的基础.通过分析海河流域的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特点,确定了一级二级分区的指标体系,一级分区指标包括地貌类型、径流深、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反映水资源供给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共划分了6个一级水生态功能区;二级分区利用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空间异质性,反映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及水质净化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共划分了16个二级水生态功能区.最后,通过野外调查各个分区的水生态系统结构和生境差异性(水量、水质、河流生境、水生动植物等),对一级和二级分区结果进行了评价.分区结果能够为海河流域的水质目标管理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持,分区方法和指标体系也可以为国内其它类似流域的水生态功能分区提供参考.。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11年1月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从流域、区域范围内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法和科学地管理水环境、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全省范围内对主要江河、湖库划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一、功能区划分的范围对以下地表水体划分环境功能区:全省所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小于100平方公里的重要河流;所有中型以上水库、重要的小型水库以及主要城市湖泊。
二、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具体原则是:1.考虑水体现状、规划的使用功能和水环境质量的现状;2.优先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3.适应流域内经济和城镇发展规划的要求;4.水体环境功能区的划定,一般不低于水体现有的水质等级;5.兼顾上、下游地区利益;6.水体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下端约束条件与《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办〔1999〕68号)相衔接;7.保证按省政府的要求跨行政区边界水质达标交接;8.水库的水环境质量一般要求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特殊情况不低于Ⅲ类;9.城市河段内河涌一般要求不低于Ⅴ类;三、功能区的分类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实施水域分类管理。
结合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为五类:Ⅰ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
能区划
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
本区划适用于我市辖区内河流、水库和湖泊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体。
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类
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使用现状和城市发展要求,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主要有三种类型:饮用水源保护区、一般景观用水区和景观农业用水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水体。
一般景观用水区是指具有排洪防涝功能和一般景观用水功能的水体。
景观农业用水区是指兼具有一般景观用水功能和农业用水功能的水体。
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一)主要河流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1、茅洲河景观农业用水区
从石岩水库以下至入海口,共长30.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燕川断面以上水质目标为W类,燕川断面以下水质目标为V类。
2、观澜河饮用水源保护区
从民治到与东莞市交接处企坪断面,共长16.3公里,主要功能为饮用水,水质目标为皿类。
3、龙岗河景观农业用水区
从梧桐山发源地到与惠州市交接处吓陂断面,共长36.7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V 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W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皿类。
4、坪山河景观农业用水区
从三洲田水库以下到与惠州市交接处上洋断面,共长21.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V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W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皿类。
5、一般景观用水区
除上述河流和《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规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其他主要河流,划为一般景观用水区。
(二)主要水库、湖泊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1、饮用水源保护区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以下水库划分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深圳水库-东深供水渠、铁岗水库、石岩水库、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梅林水库、茜坑水库、松子坑水库、赤坳水库、清林径水库、黄龙湖水库、径心水库、三洲田水库、铜锣径水库、甘坑水库、枫木浪水库、龙
口水库、打马坜水库、红花岭水库、大山陂水库、矿山水库、黄竹坑水库、岗头水库、炳坑水库、罗屋田水库、白石塘水库、罗田水库、长流陂水库、鹅颈水库,水质目标及具体范围见深府[2006]227号文件。
2、一般景观用水区
具有一般景观用途的水库和湖泊,包括银湖、洪湖和荔枝湖等划分为一般景观用水区。
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见附件一〜附件三。
四、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的实施与管理
1、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及水质目标要求,深圳市地表水体分别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相应标准。
2、深圳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地表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监督、检查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实施情况,组织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并公布环境质量状况。
3、深圳市各级人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地表水污染防治工作。
五、说明
(一)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的具体范围,以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图”的坐标为准。
(二)本区划由深圳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三)本区划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一、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河流部分)
二、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水库、湖泊部分)
三、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示意图
附件一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
(河流部分)
附件二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
(水库、湖泊部分)。